新故事创作中的语言问题
世说新语 言语中的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中的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世说新语的概述2.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特点3.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类型4.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5.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正文(篇1)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笔记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全书共分四卷,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言语和行为的记录。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又充满了文学的虚构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言语艺术。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精炼,字字珠玑,寓意深刻。
例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句子,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二是语言幽默,富有讽刺意味。
如“烂如指掌”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却实际上一无所知的人。
三是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
例如“曲罢兰房寂,云归玉宇空”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结束的突然。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类型繁多,既有历史人物的言行记录,也有虚构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名士贵族的言行,如《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展示了名士的豪放不羁;二是佛教故事,如《尸毗货王割肉贸鸽》的故事,传达了佛教的慈悲理念;三是民间传说,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强调了母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众多,如《陈涉世家》、《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它们传承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录(篇2)1.介绍《世说新语》2.《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故事3.言语故事的意义和影响正文(篇2)《世说新语》是一部汇集了东晋至南朝时期名士言行故事的笔记小说,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全书共分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主要描绘了当时士人贵族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其中,言语门是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各种富有智慧和幽默的言语故事,展示了当时名士的机智和才情。
故事新编 评价标准

故事新编评价标准
故事新编是指在已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或改编,以创造出新的故事情节、角色或背景。
评价故事新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标准:
1. 创意与原创性,故事新编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是否能够给原故事带来新的视角和想法。
评价者可以考察故事新编的创新性,是否能够超越原作,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2. 故事连贯性,故事新编是否能够在改编的过程中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是否合理地融入了新的元素或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自然而流畅。
3. 角色塑造与发展,评价故事新编时需要考察角色塑造是否更加丰满,是否有更深入的内心世界和更立体的性格特征。
同时,也需要关注角色的发展是否符合整个故事的逻辑和内在逻辑。
4. 文笔与语言表达,故事新编的文笔和语言表达是否优美,是否能够吸引读者,让人产生共鸣。
评价者可以考察作者的用词、叙述方式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5. 对原作的尊重与创新,评价故事新编时需要考察作者对原作
的尊重程度,是否能够在改编中保持原作的精髓,同时又能够有所
创新,使得故事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6. 故事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故事新编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是否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思考人生、价值观等更深层
次的问题。
总的来说,评价故事新编需要考察其创意、连贯性、角色塑造、文笔与语言表达、对原作的尊重与创新以及情感共鸣与深度等多个
方面,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
希望这些评价标准能够帮助你
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故事新编。
作文改编的方法和技巧

作文改编的方法和技巧
改编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改变时间和地点:可以将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改变,这样可以给作文带来新的感受和情趣。
2.改变人物角色:可以将原文中的主要人物角色改变,或者添加新的人物角色,从而改变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3.改变情节发展:可以改变原文中的情节发展方式,给故事增加悬念、冲突或转折,使读者更加吸引和期待。
4.改变故事结局: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改变原文中的结局,使之更加出人意料或更加令人满意。
5.提取主题思想:可以提取原文中的主题思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加工和发展,从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新作品。
6.改变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原文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选择不同的词语、句式或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表现力。
7.增加细节描写: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增加原文中的细节描写,使作文
更加丰满和具体。
8.改变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描写原文中的事件或问题,改变观点和态度,从而为作文注入新的思考和观点。
9.创造新的情节和故事线索: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段文字或一个场景,进行再创作,创造出新的情节和故事线索,使作文更加有趣和富有想象力。
10.加入个人感受和思考:可以在改编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思考和体验,使作文更加真实和具有个人特色。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改编作文更富有创造力和个人特色,给读者带来新颖的阅读体验。
文案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常见问题

文案创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常见问题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文案创作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还是产品说明、品牌故事讲述,优秀的文案都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传递有效信息,并激发他们的行动。
然而,在文案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影响文案的质量和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文案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在开始创作文案之前,必须要明确文案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还是引导用户采取某种特定的行动?如果目标不清晰,文案就会失去方向,无法有效地与受众沟通。
例如,一家新成立的电商平台想要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
如果文案的目标是吸引新用户注册,那么重点应该放在平台的优势、优惠政策以及注册流程的简便性上。
但如果目标是促进现有用户的消费,那么文案就需要突出商品的品质、独特性以及限时折扣等信息。
二、缺乏对受众的了解了解受众是文案创作的关键。
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兴趣和痛点。
如果文案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比如,针对年轻人的文案可以采用时尚、潮流的语言和元素,而对于中老年人,则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再比如,对于高收入人群,强调品质和品牌形象可能更有效;而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突出性价比和优惠活动可能更能打动他们。
三、内容空洞无物有些文案虽然语言华丽,但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这种空洞的文案无法给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人感到乏味和无聊。
一个好的文案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达核心信息,无论是产品的特点、服务的优势,还是活动的规则。
比如,在介绍一款手机时,不能仅仅说“这是一款性能卓越的手机”,而应该具体说明其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摄像头参数等关键信息,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产品的优势。
四、语言表达不清晰文案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生僻的词汇,以免让受众感到困惑。
例如,“这款产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功能,能够满足您多样化的需求”,这样的表述就比较模糊。
(完整版)“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指导

“故事新编”类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呼唤创新。
其中,构思是否新巧既是能否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又是评判其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
创新的方法途径可谓是“丰富多彩”,而故事新编则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之一。
高考作文“诚信”——赤兔之死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
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
’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艺考命题编讲故事范文编导故事编写的题目及答案

艺考命题编讲故事范文编导故事编写的题目及答案编导艺考编讲故事:从入门到应考举例和分析文章摘要:编讲故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试综合考察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
将有情感、有人物、有情节的叙事称为故事,能够形象思维的把发生的故事展示给别人,此科目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形式万变不离其宗,下面就从入门到应考举例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第一、编讲故事分析1、什么是故事故事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核心之一. 故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各大艺术院校对故事的重视程度2.什么是编讲故事给出一个既定命题,比如说一个开头、一个或者若干个关键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将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出来。
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例题2:月亮,三轮车. 例题3:胡子它是命题创作的灵活变体,也是剧本创作的基础考察。
在短时间内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被各大高校在复试或者三试中采用。
考题灵活多变,考试氛围相对较为轻松,考官在综合素质考察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为难考生。
3.不同院校、专业的考试分析与考察目的4.应试总论:A.时间控制问题. 拿到题目后首先对考题进行分类,用2/3的时间写提纲,用1/3的时间简单串讲一遍,讲述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但再创作是在提纲的基础上,而不是重新创作。
考试开始后对自己的语速有充分的了解和控制不必太计较时间不愠不火地叙述,有节制地抑扬顿挫B.五大得分重点。
良好的形象. 适合情境的语言. 语言组织能力. 逻辑创作能力. 故事的节奏与张力5.第一得分法则:良好的形象A. 个人形象。
第一个5秒:考官对于考生的第一印象,主要建立在考生个人形象和语言之上,而这样的一种判断,在5秒钟之内就已经基本完成。
形象上要有学生的共性,也要略有个性。
B. 自我表达与自我定位。
自我表达与自我定位,也就是考生所希望展现给考官的一个局部自我。
包括:. 语言的感染力. 形象的亲和力. 自我表达能力. 对表演区域(舞台)的掌控能力C. 礼貌6.编讲故事例题:1、台灯,海绵. 梦想. 我悄悄地打开门,将一杯温水放在桌子上……2、相机,香蕉. 仓库,影子,妈妈. 铅笔,鼠标3、我打开书,掉出一张发黄的信纸……第二、考题分析及编讲故事基础1、考生试讲及讲评2、编讲故事考题的分类A、给出开头类命题、以续写为主,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
浅析新故事叙事对“民间讲述”艺术的调用

浅析新故事叙事对“民间讲述”艺术的调用新故事叙事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流派,它以简洁的语言、鲜活的情境和立体的人物形象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文关怀。
在新故事叙事中,广泛运用了“民间讲述”这一艺术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活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民间讲述”是一种以口述方式为主的文学创作手法,通过民间传说、故事、传统音乐、戏曲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社会、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
它不同于文学界标准化的说故事,具有更加直接、生动、贴近人民生活的特点。
因此,在新故事叙事中运用“民间讲述”可以使得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贴近生活。
首先,“民间讲述”可以有效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通过对于人物的行为举止、语言言谈等方面的描写,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同时,在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方面,“民间讲述”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可以通过墨笔线条中的暧昧、细节中的微妙等方式,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矛盾,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和感染力强。
其次,“民间讲述”可以有效地表现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通过民间传说、故事等形式,可以深入挖掘、揭示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从而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关怀。
此外,“民间讲述”还可以使得作品具有更加真实、具体的历史感,为作品赋予更加深刻和丰满的内涵。
最后,“民间讲述”可以有效地营造现场感和亲身感。
由于“民间讲述”具有直接、生动、贴近生活的特点,所以在运用这种手法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感和亲身感。
他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人物,感受到故事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阅读价值。
总之,新故事叙事对“民间讲述”艺术的调用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这种艺术手法,作品可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兼具感性与理性,从而使得作品在文学传播和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语言《小兔的新枕头》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语言《小兔的新枕头》活动目标通过《小兔的新枕头》这个故事,帮助中班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互动,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故事书《小兔的新枕头》•场地布置:准备一个小组活动区,摆放一些玩具枕头和绘本•素材准备: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素材,如毛绒兔子、床、布料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打招呼,与幼儿们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枕头?你喜欢它吗?为什么?3.引入故事: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小兔子的故事,故事里有小兔子的新枕头。
我们一起听故事,看看小兔子的枕头是什么样子的。
步骤二:故事分享(20分钟)1.教师出示《小兔的新枕头》故事书,向幼儿们展示故事封面,并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
2.教师开始讲述故事,适当加入肢体语言和语音变化,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3.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故事插图想象故事情节,并提问相关问题,激发幼儿们的思考和表达愿望。
步骤三: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角色扮演任务,如:小兔子、妈妈兔子、朋友兔子等。
2.分发相应的角色卡片给每个小组,并向幼儿们介绍他们扮演的角色。
3.引导幼儿们讨论和组织各自小组的表演,鼓励他们准备角色对话的内容,并辅导他们在表演中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语音变化。
步骤四:小组互动(15分钟)1.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其他幼儿应该认真观察,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2.角色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反思讨论:你在表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对自己的表演满意吗?你觉得其他小组的表演如何?步骤五:情感认知活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感认知活动,要求幼儿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小兔子失去了枕头,他在梦里都会想到枕头吗?有过类似的感受吗?你觉得小兔子找到枕头后会有什么感觉?2.鼓励幼儿们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互相倾听。
步骤六:结束活动(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夸奖幼儿们的参与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故事创作中的语言问题柳超球“新故事”作为传统文化土壤上长出的一朵奇葩,正以其耀眼的光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劳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文化,能够拿起笔来进行书面创作,因而书面的个人创作就成了新故事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是在这种群众性的创作活动中,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故事性不强、语言不上口、线索不清晰、结构紊乱等。
而语言问题是新故事能否讲得出、传得开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就当前新故事创作中的语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语言在口头文学中的地位语言于文学的重要性,就象砖瓦于房屋一样,没有前者,后者就无法建构、无法存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都得求助于语言的营造和建构,不同的语言组合就构成不同的文学作品。
高尔基的名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早就为大家所认同。
新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显得更为重要。
它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传承的艺术,除了内容上贴近生活、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憎所爱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所使用的语言就是他们日常所说的话,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它能够用最简洁的话语道出人民的心声,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而又时显睿智,易记、易讲、易传,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这些是判别民间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山东省著名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家董均伦、江源同志,在口头语言的使用上为我们树立了较好的榜样。
他们搜集整理的一篇风物传说故事《白云洞》(载《民间文学》1981年第10期),开头三段是这样说的:崂山东海边上,住着十来户人家,这村四下都是山山水水,风景真好,就是地薄不长庄稼,是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
这个村有户人家,夫妻俩都四十多啦,两个人一个种地一个打柴,地是山沟旮旯,柴是荆荆棘棘。
老两口儿常商量:这么下去,没儿没女,往后不说这把老骨头没法安身,就是有个三灾八难,老来老去谁来伺候?整天叨念,想儿都想神了。
语言既浅显明白,又生动优美,保持了民间的原貌,就易于讲述、流传。
新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品种,语言当然也要保持民间的风格。
但也有人认为,新故事为了体现“新”的精神,可以大量使用书面语,并且要在典雅、精炼、含蓄上下191功夫。
这样,不但口头流传不开,作为书面作品阅读也相当费力。
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当前新故事存在的语言问题书面记载虽然成了现在新故事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民间故事本身的特质决定了追求在极可能大的范围之内的口头传承,亦即从书面向口头流传,这才是新故事的终极目标。
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应该首先在语言上付出努力。
但是,当前的新故事创作,在语言上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半文半白、不古不今的书面语使用太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语言的两个亲生姊妹,口头语是通俗、朴实的“原生状态”的活生生的人民大众语言,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
书面语是在这基础之上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她是优雅蕴藉的,在知识阶层内流行的一种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语言。
两者各有特点,各具优劣。
但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民众中,特别是在口语里,有些漂亮典雅的文词,是讲不出、传不开,或者是容易引起歧义的。
请看《强渡鸡公湖》(载《故事会》1997年第11期)说到鸡公湖,真是个诡谲多变的怪物:时而,平静如镜,蓝蓝的水,清澈明亮,山光水色叫你心旷神怡;可一旦它发起性来,黄浪滔天,翻滚咆哮赛过山崩海啸,惊心动魄。
所以,提到鸡公湖,在芦荡樵民们的眼里是软刀子杀人的强盗!……这天,王凤仙来到湖滩边,望着对岸那密密匝匝、嫩黄嫩黄的柳条,在三月和风轻拂下,袅袅婷婷,风韵四溢,馋得她心痒痒的。
引文中加了重点号的词语,决不会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即使在知识阶层中,这样的故事也只是可读而不可讲的。
其他如“游戈”、“怡然自得”、“山路崎岖”、“雄峻巍峨”、“凭风弄姿”、“嫣然一笑”、“无限娇柔”、“邂逅相遇”、“风姿绰约”、“月落乌啼”、“西厢玉影”等词语,如果要用口语讲出来,大家是会皱眉头的。
但这样的例子在新故事作品中随处可拾,举不胜举。
这种现象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方言土语过多民间故事具有地域特征,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间故事,而这个地域特征又以语言为主要标志。
我国方言繁多,所谓“隔山不同俗,隔河不同话”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
民间故事可以使用方言土语,采用一些表现力强的、富有地域特征的方言入故事,这样可以增强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
但不能用得太滥,最好采用一些不要加注解他乡人也能看懂、听懂的。
但在当前的新故事创作中存在着方言土语过多、不加注解的现象,造成了理解的困难,从而影响了更为广泛的传承。
例如,在一篇故事中有句话这样写:“这不正是`正想下蛆,来了个卖藕的'”。
后面没有解释,确实令人费解。
又如《强渡鸡公湖》中的“贱牯佬”应是一个土语,我们只知可能是个不太礼貌的称呼,至于更具192体的含义就弄不明白,该词多次出现就应该作个解释,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有些虽加注解可以明白,但连篇注解,影响了阅读和讲述。
(三)语法不合规范虽然在民间故事的口头讲述活动中,由于临时性、即兴性、口头性等原因,会出现讲述者语句不合语法规范的现象,这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在新故事的书面创作中,这类现象就不应该发生。
请看一则新故事的开头:到过济南的旅游者对于“千佛山”来说是必游之地,该山位于济南南隅,既无浩瀚的重峦叠嶂,亦无峥嵘高峻的绝壁,然而奇花异草似的锦绣。
曲阶回廊穿幽境,殿宇烟火缭绕,依旧古色古香,拾级而上独具风格,堪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密而茂胜”,这是广大旅游爱好者所熟悉的,无须赘言。
这里除了严重存在上文所说的书面语毛病之外,还有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自“曲阶回廊穿幽境”句后,语句就不通顺,描述对象混乱不清,上下文无法衔接,语法严重不合规范。
第一句也有语法问题,如改为“`千佛山'对于到过济南的旅游者来说是必游之地”,句子就顺畅得多。
“然而奇花异草似的锦绣”一句,“而”后“奇”前应加一个“有”字,才能说得通。
(四)外来语、现代化语言出现不少外来语、现代化语言的急剧膨胀是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反映二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生活的新故事中,就不该大量使用,否则会造成时代背景的混乱。
但是不少新故事作者忽略了这个问题,作品中这样的词语是不少的。
如“经济效益”、“生产承包”、“傍大款”等词,就经常出现。
此外,在一些反映当代落后闭塞农村生活的新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目前那些地方根本不可能使用的新词汇、新名词。
在一篇反映穷得揭不开锅的落后地方的新故事中,居然出现了“救生套”、“卡娜”、“KTV”这样的新名词,一般农民是不知那是何物的。
在另一篇故事里,还有“又不是两串珍珠玛瑙,就是珍珠玛瑙,也有个价钱”这样的句子,“玛瑙”很不通俗,如改用“宝贝”、“宝石”,效果会好得多。
三、加强修养,注意积累新故事创作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上文已粗略地分析了一下。
这些问题的产生使新故事难以讲述,难以传开。
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有利于新故事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意见。
(一)深入民间、注意民间语言的积累与锤炼有些新故事作者,只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闭门造车,借助想像力来编造故事。
虽然这样也能“制造”一些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出来,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不是活在人民口头上的话语,必然不受群众喜爱,不能为他们所津津乐道。
一个优秀的新故事创作者,或想在新故事创作上有所作为的作者,就应该走入民间,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193去,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说。
同时,注意民间口头语言的积累与锤炼,处处做一个有心人,从这一矿藏中就会发掘出许多珍贵的语言宝石。
著名作家老舍在运用北京口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大家所共知的。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老舍,我们都一块住在北京,为什么你的北京话用得那么好,而我就不行呢?老舍回答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
我能描写`洋车夫',因为我有许多朋友是以拉车为生的。
”〔1〕这段话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我国著名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家张士杰、董均伦、江源等,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也因此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二)加强语言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现在,有许多新故事作者,出于对故事的喜爱,拿起笔来进行创作,这是应该肯定和支持的。
但是,由于他们文化素质较差,对民间语言的把握和提炼都不够,显得力不从心。
一些作品中语言不那么明白晓畅,有些词句写得罗里罗嗦,这样的作品可读性就不强,可说性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作者,应该通过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尤其是一些整理得很好的民间文学作品,来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此外,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提高文化素质,使新故事作品更具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读者、听众。
请看董均伦、江源搜集整理的《潍河金姐》故事的开头:〔2〕胶车真是一块凤凰地,要山有山,要水有水。
不说别的,单说眼前的这条潍河,沙白水清,出产一种大鲤鱼,金鳞银腮,画上画的也没这么好看。
早晨,河岸上露水瓦亮,绿莹莹的流水更是闪光丝亮的。
……这些朴素、生动的描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许多是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
人民群众的语汇是十分丰富的,而且能生动活动地表现实际生活。
我们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积累这些语汇。
如形象一个人胆小,书面语称“胆小如鼠”,民间却说:“铁嘴公鸡老鼠胆”,或说:“这个人胆小得见到自己的影子都以为是鬼”、“他连风吹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穿自己的脑袋”。
这些民间语言稍为加工,就可成文。
(三)请大作家也来写小故事大作家写小故事,并不是现在才提倡的,其实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指导下,一大批作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就出现了一个民间文学创作的繁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大作家们搜集整理和创作的优秀故事。
如马烽的《金马驹与火龙衣》、闻捷的《剥皮老爷》、康濯的《难上难》等,就是很好的作品,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故事选》中,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
现在提倡大作家来写小故事,目的在于大作家能够利用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创作出一批质量较高的新故事作品,为新故事扩大影响,给基层文化干部和群众作者作个榜样,从而引导新故事创作的健康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注:12:19841〔〕〔〕 转引自李奎元《要重视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民间文学》年第期。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