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_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浙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以浙江省东阳市五马塘村为例

浅谈浙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以浙江省东阳市五马塘村为例

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 内容之一 。在 新形势 下 , 必 须充分 认识 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解决 “ 三农 问题 ” 是 党和 国家 当
前重要工作之一 , 也 是新农村 建设 的重要 战略任务 之一 。在 经济 快速发展 的今天 , 人们不再仅 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 , 而是更 多的
心等文化 惠民措施 , 还有一些村镇积极挖掘和利用村落资源 , 推进 了乡村博物馆 、 纪念馆 、 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的修缮 和建设 。
二、 浙 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改革 开放 以来 , 农村文化建设一直处于薄弱 的环节 , 我国农村 文化 建设 当中仍 然存在农村 干部对农村 文化建设不 重视 , 农 村文
进到农村 的文化娱乐 市场 。部 分农 民群 众靠谈 是论 非或 打麻将 、 斗“ 地 主” 等活动来混 时光 , 特别 是在冬 季或节 令 的时候 , 麻将 、 扑
克 就 成 为 人 们 主要 消遣 时 间 的 文化 娱 乐 活 动 。在 农 村 文 化 工 作 站
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 老年人 , 他们接受新文化知识速 率较慢 , 难以
乡村文化是社会 主义文化 发展 的基 础 , 新农村 文化建 设也 是 提 升农 村经济 高质量 和可持续发展 的推动力 , 解决 当前农村 文化 建设过程 中存 在的困难和问题 , 要 多措并举 、 统筹兼顾 。 1 、 提高认识 , 明确农村 文化建设 的重 大意 义。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中强 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兴 , 必须 推动
的文艺会演 , 其 艺术 直接来 源于祖 辈的传 承。农村 的传统文 化 如 传统节 日也为农 民所 继承 , 通过 民间艺人 的各 项技艺 的表现 出来 的 。五马塘文化 中心专 门为市婺剧促进会婺剧 团的演 出创 设 了环 境, 不仅修 建了演员宿舍 和排 练场 , 还新 建 了办公 楼 , 进一 步满 足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以城市为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发展现状:1. 城市农场示范:很多城市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农场,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示范项目主要以蔬菜、水果和花卉种植为主,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产、节水、无公害农业生产。

同时,还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参观和购买农产品。

2. 城市屋顶农场:一些城市利用高楼屋顶、停车场屋面等空闲地块开展屋顶农业。

这种种植方式善于利用城市空间,通过建设温室、种植箱等设施,实现蔬菜、草本植物等的种植。

屋顶农场在提供城市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3. 都市农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了专门的农业园区,为农民提供土地和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在城市周边从事现代农业。

这些园区通过规划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问题。

同时,还吸引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力。

4.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推广。

一些城市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而且,城市土地价格高昂,农民难以负担。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合理土地政策,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扶持政策。

2. 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城市水资源有限。

同时,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鼓励发展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详细阐述了浙江省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种植业;现状;问题;对策1 浙江省种植业发展概况1.1 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种植业所占比例下降,但效益仍保持稳中趋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98年的1 003亿元增至2006年的1 514亿元,累计增幅达50.90%(按当年价格计算)。

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由1998年的161.34万hm2减少至2006年的158.91万hm2,人均耕地仅为0.034 hm2。

199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91.96万hm2,2006年为284.84万hm2,比1998年减少了27.33%。

但由于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1.2 种植业全面走上市场化轨道2001年起,浙江省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不具有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开始大幅度缩减,而比较效益好、明显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得到了发展,种植业全面走上了市场化轨道。

1998~2006年,具有优势的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不具有区位优势的作物品种开始大幅缩减,具有优势的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的生产发展较快,食用菌、茶叶、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浙江省种植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基本主导产业日益凸现,农业产值和效益得到同步增长[1]。

1.3 立足优势,产业特色发展鲜明1.3.1 优势产业持续发展。

蔬菜、果用瓜播种面积、产量迅速增加,至2006年分别达78.55万hm2和2 126.84万t,较1998年增加了81.16%和72.54%,2006年蔬菜总产值为200.76亿元,总产量和产值均已超过粮食作物,居种植业的首位。

已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出口蔬菜、高山蔬菜和西甜瓜、草莓等区域性特色蔬菜基地。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现代都市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与城市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双赢。

目前,我国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城市周边的农业逐渐向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农业生产不再只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而且开始向高品质、绿色、有机农产品转变。

同时,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等产业链也得到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其次,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城市扩张导致农用地减少,农业产能受到限制。

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土地流转、土储政策等,但仍然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膜、农药包装袋等农业垃圾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卫生状况。

此外,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还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尽管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但是高品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较高,部分市民仍然倾向于购买廉价的农产品,导致现代都市农业销售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其次,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另外,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加大对现代都市农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总之,现代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但要解决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概述浙江金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

本报告将对金华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农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1. 农业资源分析金华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面积、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金华的耕地面积约为100万亩,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比例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均降雨量和温度均处于适宜范围,水资源也较为充足。

这些资源为金华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目前,金华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此外,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也是金华农业的重要产业。

然而,从整体上看,金华农业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农业技术发展分析金华近年来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业生产已逐渐实现机械化和科技化,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也在提高。

农民开始接受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肥料的使用、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金华在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金华作为农业区,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金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地保护和推广有机农业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了生态环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5.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分析金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些批发市场,并且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金华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的提升。

推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销售,可以有效提升金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 农业发展前景和建议从以上分析可见,金华农业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推广。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宁波杭州湾新区庵东镇高效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358平方公里,辖5个镇(庵东、庵西、东钱湖、鄞州、长河),其中庵东镇位于新区东南部,是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庵东镇地处杭州湾大湾区腹地,属典型的滨海农业区,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

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庵东镇农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庵东镇农业以稻谷、蔬菜、水果、水产业为主,尤其以大棚蔬菜和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随着新区政策扶持和农民意识的转变,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缺乏科技支撑,生产成本偏高,效率有待提升;二是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肥、种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三是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市场营销体系不够完善。

二、发展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庵东镇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农业模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增强他们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庵东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

要推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加强土壤养分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肥料的使用。

还要加强农产品收储和物流配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庵东镇可以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方便销售和存储的成品,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降低销售风险。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产业,推广乡村民俗产品和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
来源:《吉林蔬菜》2020年第04期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休闲农业已从原来的农业附属产业发展成为独立的农村新型产业,并形成都市带动型、景区带动型、特色农业型等多种模式。

以现代都市带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主要类型。

城市雄厚的社会经济实力、集聚的居民消费群体,直接驱动都市休闲农业实现率先发展,促进了都市区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也为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宏观方面看,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城市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了解较少,对休闲农业在促进都市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城市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仍然存在,管理体系分割,未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受到制约,没有把城乡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城市规划没有全面考虑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与城市发展脱节,缺乏整体超前的规划引领,与城市发展融合度不高,休闲农业区与城市的有机衔接不够;对都市休闲农业的宣传引导和规范管理不够,发展过程中出现盲目跟风、遍地开花、违法违规等现象。

经营层面看,大量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存在职业人才缺乏、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問题。

许多项目不注重规划设计,品牌意识不强,发展模式雷同,经营效益不佳;部分项目违背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破坏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背离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宗旨。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城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以城市为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在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开展农业生产。

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都市农业已成为解决城市人口对食品供应、环境污染和就业机会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其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采用的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访谈、数据统计和文献研究等。

三、发展情况分析1. 发展模式多样化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垂直农业、屋顶农业、城市温室农业等。

这些模式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环保。

2.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现代都市农业通过植物种植、水生态系统等,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有机肥料和有机农产品也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3. 食品安全保障现代都市农业在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生产和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安全、新鲜的食品供应。

通过规范种植和管理,减少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

4. 就业机会增加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产业的增长,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城市周边的农场和农业企业提供了许多农民工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吸引了技术人才和创业者的参与。

四、面临的挑战1.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扩张,许多农地被征用。

这给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2. 技术和管理需进一步提升现代都市农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不足之处。

需要加强科研和学习,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市场需求和定价问题现代都市农业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结论和建议现代都市农业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解决城市问题,提供食品安全和就业机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几个概念的界定(一)城市群的内涵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由若干个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成的城市网络群体。

城市群强调城市群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形式的空间组织和要素资源的空间配置,突出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浙中城市群的构成及布局近年来,金华围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着力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以金华-义乌为主轴,东阳、永康、兰溪三市为紧密层,并由浦江、武义、磐安三县共同组成的浙中城市群框架已经显现雏形[1]。

浙中城市群的空间形态表现为地域城镇沿“井”字型区域大型基础设施集中的态势,在“井”字四个交叉处,开始成长起金华、义乌、永康和东阳等几个地域核心城市。

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组织表现为区域性块状布局,地域范围内已形成几大片区域性块状经济。

但是县域优势产业之间关联度低,职能分工协作体系尚未形成。

(三)都市农业的内涵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和城市群辐射区域内利用城市优势、满足城市多层次需要,实现城乡互补,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界定。

第一,区域定位。

以金华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区、城郊及辐射圈。

其涉及的区域和对象是金华城市群以及整个城市群辐射圈,既包括婺城、金东、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区、市,也包括浦江、武义、磐安等县;其空间分布不仅在城市之中和城郊,也在城市之间和远郊山区。

第二,目标定位。

金华都市农业为城市生活、生产服务,既为金华各县市,也为杭州、上海等区域外城市服务。

城市对农业的要求不仅是提供鲜活农副产品和工业原辅材料,发挥生产功能;而且要提供休闲、观光场所,发挥生活服务功能[2]。

第三,经营主体。

既可以是城市市民,也可以是农村农民。

无论是城市劳动力还是农村劳动力,以资金投入或以技术支持等形式从事城市农业经营,或直接从事都市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都是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第四,战略定位。

金华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现状(一)区域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产业关联度较低浙中城市群已形成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等六大优势产业。

金华现有火腿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销售火腿400万只,其中出口20万只。

奶牛乳品产业已形成了从奶牛冻精供种、饲养管理、乳制品加工到产品包装销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体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现状与对策金国峰1,尹作亮2(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在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金华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通过分析金华都市农业的现状,提出利用城市群的优势,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699(2008)03-0001-04收稿日期:2008-01-16作者简介:金国峰(1965-),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尹作亮(1969-),男,湖北洪湖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8年6月Vol.8No.3Jun.2008系,被誉为“中国南方奶牛基地”[3]。

磐安、东阳区域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有“药材之乡”的美誉。

武义县被认定为“中国有机茶之乡”。

目前,规模大、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更小。

从金华优势产业的产业链看,奶牛乳品业还没有出现像伊利、蒙牛这样国家级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金华猪和金华火腿是金华特色产品,但没有形成集团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不强,影响产业关联度的提升。

(二)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金华市农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795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7家(省级20家、国家级4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社员3.6万人[3]。

但是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于形式,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合理,专业化合作水平不高,没能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有作用。

没有组织的农民因生产盲目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卖出难、农民增收难、农产品竞争力弱等。

(三)标准化生产逐步推广,农产品安全质量有待提高现有千亩以上标准化基地9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多万亩,培育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但就全市而言,绝大多数农产品仍处于无标生产、无标流通的状态。

已有的一些标准,也是技术指标多、质量安全和产品标准少,且大多没有与国际标准特别是主要出口国家标准接轨。

同时对一些主要国际质量标准,如国际统一标准(ISO9001)、欧盟统一标准(HACCP)、行业标准(EUREP/GAP)等缺乏研究和应有的重视。

在一些产地和基本农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畜禽粪便、高毒农药残留、化肥污染引发的农业环境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近年来,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动植物病害等影响农产品出口,甚至被终止合同、停止出口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区域市场日趋成熟,销售渠道有待拓展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仙桥花木城、义乌农贸城、金华粮食批发市场、磐安特产城、浙江中药材市场、浙中木材市场等区域专业市场的作用日益凸现,农交会、南方乳品展示会、金华名特优新农产品沪杭推介会、精品水果展示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就全市各类农产品的销售,仅依靠专业市场、展销活动和传统集市,显得渠道有限。

金华传统优势产品如火腿、药材、茶叶、柑桔等,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具备一定知名度,但存在品质改良、拓展市场等问题。

金华的小宗土特产品如香菇、桃形李、小萝卜等,在农村价格低廉,而一到城市身价倍增,关键也是销售渠道的拓展、市场网络的完善问题。

(五)科技农业意识增强,但集约化程度不高“十五”期间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33个,面积185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29万亩,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科技实力日益雄厚。

主导产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8家省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特别是磐安中药材、武义有机茶、金华猪、东阳香榧和金华奶业等5个省级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金华诞生,130多个种子种苗基地和一批示范园区,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能力[3]。

总体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大;有些产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如中药材是金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该产业的发展,药农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日趋迫切,由于缺乏懂得中药材种植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品种得不到更新和提纯,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不优。

三促进浙中城市群都市农业一体化对策建议(一)树立城市群共进共荣理念,科学规划都市农业以城市群总体规划和远景目标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浙中城市群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城乡居民服务这一主题,树立城乡一体化理念,科学规划都市农业。

把都市农业列入城市群、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统筹规划,建设若干个有金华特色的农业区域,如东阳、磐安的中药材产业,永康、武义的灰鹅产业,金东、婺城的乳制品产业等等。

各地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实现区域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可成立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组织,实行产业分工和产业联合,培植和组建跨行政区界、跨行业的优势产业群体或企业集团,促进地区间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金华农业的整体提升。

都市农业分布在城市化以及周边延伸地区,它是一种区域农业。

都市农业布局表现为城区、郊区、城市之间及城市辐射的广大农区等几个区域,呈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的扩散区域。

金华城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和郊区应重点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名贵花卉、名优水果、珍稀动物、特种水产种养植;在城市群之间的区域以发展产品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标准化农业和加工农业,建立先进农业制造车间;在广大城市辐射的山区如武义、磐安等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二)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性市场协调机构发展城市群,建设“大金华”,既要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树立区域一体化思想,建立城市群协调机制,统一城市群的规划,明确都市农业在城市群区域布局,着力突破行政区划束缚,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提升浙中都市农业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共用,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都市农业以城市工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依托,以城市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实现城市要素在农业领域的最佳配置,打破城乡界限,使城乡居民和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走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农村促进城市的新路子。

依据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和城市群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水体、河网、绿地等,在城市之间、城市各组团之间、城市与重点园区之间,构建城市群绿色开敞空间,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

(三)建立对城市群都市农业的资金扶持体系资本的投入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都市农业。

金华民间资本较为充裕,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都市农业的出现使工商企业主和民营企业家有了投资农业的机遇。

同时,民间资本存在对投资都市农业的预期收益信心不足,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性长、农村的社会环境复杂、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令许多企业主顾虑重重。

这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义乌市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扶持项目及资金补助办法》,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60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生态农业发展[4]。

企业家投资新农村,不纯粹是利益驱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落到实处就是“多予、少取”,对于企业亦然。

浪莎集团投资100万元与义乌城镇职校联合创办了“三农学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该集团每年出资100万元,让2000名农民带薪学技能。

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吸引投资的步伐,催生和培育一大批民营农业企业,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化的市场主体与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群体的有效结合,逐步把农业改造成为智能依附型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