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2
艺术概论第二讲艺术的起源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起源于“游戏” • 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 能。 •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 • 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 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 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 的“游戏”(席勒,斯宾塞) 游戏” 席勒,斯宾塞)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艺术起源于“表现” •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 直觉即表现, 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 感的表现。 感的表现。 • 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 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 一切艺术无非是情感的表现而已。 动,一切艺术无非是情感的表现而已。
艺术概论
第二讲 艺术的起源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艺术起源于“模仿” •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所有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 所有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 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 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 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 揭示事物的本质, 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 本原因。 本原因。
• 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 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 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了原始社会生 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 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同样不能科学地阐 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艺术起源于“巫术” • 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体有明显的巫术动 机,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 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 关于艺术的起源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 的社会实践活动。 的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概论 (2)

13、典型: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了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14、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这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水准的标志。
(2)说出艺术的几种划分方法:
1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3异议书作品对客观世界的放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8)简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 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
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艺术概论》2版教案 (16)

第16周授课内容:第八章接受论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教学目的:1.掌握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2.掌握艺术批评的方法、作用3.了解艺术传播重点、难点:重点: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难点:艺术批评方法,艺术批评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鉴赏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二、导入新课(讲授、多媒体相结合)一部艺术作品问世后要想为人所知,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或商业价值,都离不开艺术传播。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艺术鉴赏在培养人们审美素养及培养人们高尚人格和民族整体素质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艺术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活动,它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质量和艺术鉴赏的发展。
本节课对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进行具体分析阐释。
三、讲授新课(讲授、阅读、鉴赏、讨论、多媒体相结合)(一)艺术传播1.艺术传播的历史(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2.艺术传播的要素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
(二)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鉴赏和再创造活动,是受传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摒弃。
艺术鉴赏在鉴赏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鉴赏规律,具有自身的鉴赏本质和特点。
1.艺术鉴赏的本质1)艺术鉴赏是主体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是主动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3)艺术鉴赏是创造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的特点1)艺术鉴赏是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2)艺术鉴赏是一种鉴赏主体的活动3)艺术鉴赏是一种饱含多种复杂心理因素的活动(雕塑《马赛曲》)3.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直觉。
每个人在艺术鉴赏中,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听一首歌,看一幅画,读一首诗,旋即感到美或不美,这是不假思索的一种直观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直觉。
艺术概论(孙美兰)2

如上所述,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 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 在头脑中形成的,这就是说,这个意象 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
文同 墨竹图
2.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意象”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或者说,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是如何形成的呢?意与象的结合一般有两种情况:艺术家受到客观物 象刺激还是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即先有象还是先有意的问题。 前者是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专业 艺术家与普通公众的不同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所表达事物 的高度敏感,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对生活本身及客观事物往往是有着高 度敏感的,对周围生活与事物是不断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同时这种 观察与感受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情感的,被艺术家注意到了的物象不免 已经带上了艺术家的感情色彩,这种“象”就成了有“意”之象,二 者直接结合、相互渗透,就成了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更具体地说,艺术作品是艺 术家头脑中的“意象”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化合之后,运用具体的艺术 手段表达出来的物质形态。
第三章 艺术作品
返 回
王履 华山图册(局部)
歌剧《茶花女》剧照
恽寿平 设色花卉册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产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 艺术家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 现主题,并促发其进行创作的冲动,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后准 备进行创作,这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准备阶段,相当于生产资料 的准备,这只是进入艺术创作的准备状态,还需要通过艺术家 的实际操作表达出来。艺术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趣味、驾 驭艺术语言的能力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因而, 我们说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劳动,艺术家用其作品证明他 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所在。
艺术概论二章-艺术的起源

德国学者谷鲁斯,从心理学角度修改和补充,认为“游戏” 并非完全没有实际功利目的,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 觉在为将来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艺术、艺术家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 从社会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
❖ 3、多种视角的思考 艺术——生活的浓缩:历史生活状况、思 想、情感、技能、创造……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
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人头形器口 彩陶瓶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陕西西 安半坡村出土
鱼、蛙、鸟变形纹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北京人”的尖状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
山顶洞人的 骨针和饰物 北京市周口 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洞穴出土
山顶洞人在 他们同伴尸 体周围撒上 红色矿物制 粉末,还有 红色装饰品。 对色彩的理 解和想象。
采茶舞
❖ 二、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多元决定论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1918-1990)在《矛盾 与多元决定》中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 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
❖ 3、英国斯宾塞认为艺术作为游戏可以发泄人类人比低等动物有 更多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 4、德国学者谷鲁斯则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 目的,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 5、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 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艺术概论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三、巫术说
(原始宗教说,强调功利需要)
爱德华 · 泰勒在《原 始文化》中最早提 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希尔恩《艺术的起 源》:原始舞蹈与 交感巫术
英-弗雷泽《金枝》:交感巫术 (sympathetic magic)
相似律巫术(imitative magic) 接触律巫术(contagious magic)
奥地利摩拉维亚的维林多夫山洞和 法国鲁塞尔岩廊的维纳斯
评价
艺术的产生最初与 巫术有密切联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 始艺术都与巫术有 关
四、表现说(强调精神需要)
托尔斯泰《艺术论》 :“一个人为了要把 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 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 的标志(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把 它表达出来,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 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摹仿说(无意识的本能)
德谟克利特:艺术 是对自然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有 的艺术都起源于对 自然界和社会现实 的摹仿
拉斯科洞窟壁画 Lascaux Cave Painting
《管子》:凡听羽, 如鸣马在野,凡听 宫,如牛鸣窌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雉登木 以鸣
评价
1 、原始艺术离不 开摹仿 2、摹仿只是手段 而决非目的 3、艺术需要创造 和表现 4、忽视了人的社 会实践
二、游戏说
席勒-斯宾塞理论: “过剩精力”是文艺 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 理基础,人的“游戏” 本能或冲动 ,就是艺 术创作的动机。 席勒认为,游戏的根 本特征在于自由 ,人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 是自由的。
2艺术概论-二章-艺术创作(张新龙)

三、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 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 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熟练自如地创造 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六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6、独立的人格精神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1、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 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 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 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 2、艺术与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密切联系 人类的本质;人类的宗旨;人类的出路;当今全球的社 会现象。 3、如何体现艺术家的职责 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以开阔的胸襟、锐敏的视野、独 到的见解去创作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品潜移默化地作 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 素质。 4、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除了具备先天的生理素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后天良好 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诸条件以及自己的主观努 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 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 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 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 变量因素: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 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 成的艺术心理定势。这些复杂的内容以及创作 时的不同心境等差异,导致对社会生活做出反 应的方式、思路、程度、结果等的不同。
艺术概论_第二章_艺术门类论

主要特征: 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
类型: 新闻摄影是最重要的类型、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 体育摄影、舞台摄影、广告摄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7
2.6 影视
主要特征: 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的自由性、追求逼真。
类型: 故事片、美术片、 科学教育片与新闻纪录片、 电视剧、电视文献片。
术分类的基础。
◦ 一、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
1.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
◦
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形式。
◦
2.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时空艺术,包括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和行为艺术等形式。
精品课件
◦ 二、以艺术形态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 1.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杂 技、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形式。 ◦ 2.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形式。 ◦ 3.视听艺术,包括戏剧、影视等形式。 ◦ 4.想象艺术,主要文学,因为文学的形象内容,是以书面或口头语言 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 三、以艺术形态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 ◦ 1.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 林艺术等形式。 ◦ 2.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形式。 ◦ 3.语言艺术,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形式。 ◦ 4.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一)戏剧的主要特征: 1.戏剧行动。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2.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审美”在艺术反映生活中作用是什么?
①审美就是对于美的认识和欣赏②③④
第二章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
二、艺术的审美感化作用
三、艺术的审美愉悦作用
四、艺术的审美感化作用
四、艺术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和反映生活
1、为什么说“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桥梁?
①形象一般指人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包括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景物。②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艺术反映生活。③艺术离不开形象的描绘。艺术“表现了”的认识,是由形象激发出来的,是画面内的“感性”驱使人们向画面外的“理性”飞跃。④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源于现实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生活现象,是艺术家缘用此加以艺术概括所创作出来的具体生动的画面。
2、艺术反映生活与科学反映生活有那些区别?
答:(1)艺术反映生活并非对生活原样的照本宣科,而是对生活某一方面的形象、清洁、矛盾冲突的提纯和集中,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2)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还可以从不同艺术家面对同样的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却迥然相异的情况中得到印证。(3)艺术与科学同样结缘于生活,都以表达、反映生活为己任,但运用的手段却不一样。社会科学用论证、抽象的概念来运作,而艺术则致力于清节、形象的把握。
1、举例说明,艺术门类可以从哪些个角度来进行区分?
答:①按照空间并存和时间序列的原则,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艺术(乐器、声乐和二者综合),诗的艺术(叙事诗、抒情诗和剧诗)②根据审美外观的不同特点,把艺术分为知觉的(造型艺术、音乐、舞蹈),想象的(诗剧类)两类③从主题感受的不同官能出发,将艺术分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听觉艺术(音乐)和想象艺术(文学)④从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出发,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和时空综合艺术(舞蹈、戏剧、电影等)⑤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分为静态艺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和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两大类⑥从艺术功能出发,将艺术分为实用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和美的艺术,即纯艺术(文学、电影、绘画、戏剧等)。五、艺术的美化源自活作用第三章艺术的门类区划
一、艺术分类的历史发展
(1)我国古代就有“六经”“六艺”分类之说,孔子论艺的一大贡献即是诗礼乐三位一体,即联系又区别的文艺理论。(2)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莱辛,在著作《拉奥孔》中,从论述诗和画的特点和界限中,提出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相区别的理论。(3)德国黑格尔由“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分成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
2、艺术形象的特点?
①艺术的形象特征,必须是艺术化了的,渗透了浓郁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作者投入进去并能够引发读者、观众的爱憎好恶美丑等心里活动姿态②形象必须是具有审美特质的,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欣赏,因此艺术形象必须经过精心的塑造和创作。
3、为什么说成功的艺术形象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概括的?
4、“情感”在艺术反映生活过程中有何作用?
3、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
答:(1)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2)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3)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
2、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