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青年教师竞赛B组第25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青年教师竞赛B组 第25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九年级语文上册 青年教师竞赛B组 第25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019word版可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听老师范读。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两种流派特点:
婉约派
豪放派
语言
细腻、含蓄
铺叙、直陈
内容
离别相思、伤春感时
时政得失、个人抱负
情感
婉转缠绵、离愁别绪
气势豪放、开阔旷达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苏轼的生平。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2)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2. 新课导入:(1)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诗。

3. 教学内容:(1)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4. 学生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密州出猎”、“雄兔脚扑朔”等。

(2)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如“射虎南山”、“遣冯唐”等。

(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诗歌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的熟读背诵和课后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

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师:你怎么知道?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

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

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

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

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

”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5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一、积存文学常识,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二、培育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明白得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育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育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育学生踊跃乐观的人一辈子观和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一、准确背诵词作,明白得词的思想内容。

二、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3、准确默写,明白得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期有那个时期代表性的文学文体,如唐朝的代表性文学文体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咱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文体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文学常识1.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咱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伙儿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2.背景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现在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

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址官。

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正是在密州上任的时期正式形成的。

在密州任上,苏轼曾因干旱而去常山祈雨,归程中与同官梅户曹一路在铁沟狩猎,而写了这首出猎词。

3.整体感悟本词是苏轼豪放词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第一刻画出猎时“千骑卷平冈”的阔大场面,由此粗犷的场面而激发起他豪放的气势,转而倾泻个人情感,抒发要为国杀敌建功的壮志。

全词多用典故,使词意略显含蓄内敛,但张扬的词语中却充满了奔放、激越之情,专门好地凸显出了作者的用意。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阅读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解译通老夫聊发青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江城子密州出猎》名师教研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江城子密州出猎》名师教研课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感受词,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识(词牌名、词名、词的两种派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词,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通过让学生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感知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和词人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感知士大夫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树立达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豪放派词风和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让学生感知士大夫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秋节过得好吗?有没有欣赏一下圆圆的月亮?有没有想起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一首咏叹中秋的词《水调歌头》?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苏轼的《水调歌头》。

板书: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首苏轼写的词,大家读读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从题目中,你发现两者有何不同之处?板书:江城子密州出猎明确:多了密州出猎四个字。

那水调歌头和江城子是词牌名,而密州出猎是本词的题目。

(二)感受豪放词风既然说,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那我们知道,在写作中,题目一定与什么有关呢?内容。

那同学们齐读本词。

用一句话概括本词写的主要内容。

明确:在密州出猎时的情况以及出猎后的宴饮场景。

词中写了密州出猎是的情况和出猎后的宴饮,哪个场景你印象最深刻?生:出猎时为什么?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怎么样的一幅出猎场景呢?生:气势宏大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这其实的宏大特别从哪两个字中可以看出?生:卷倾卷什么意思?席卷,马上让人联想到千骑而过狼烟四起的场景,恢弘啊!倾什么意思呢?倾倒,全部都出来了,写出了人多,气势啊!师:怎么读这两个字,才能读出气势宏大的特点?重音,停顿朗读词上片,要注意感情。

刚刚在读的时候,同学们不仅把卷、倾读得很重,而且还把词中一些字重读了,哪些字?牵、擎、射、看我觉得我们同学很奇怪,重读的都是动词,为什么这样呢?生:牵、擎和卷字,寥寥数笔勾画了我出猎时的豪迈的神情和宏大的场面。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领略猎场景的壮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和生命,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词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3. 分析与鉴赏:通过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纠正发音和节奏,要求学生背诵。

3. 讲解与讨论:解释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4. 分析与鉴赏: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词中生词和词组的解释,以及对词的意境的理解。

3. 分析与鉴赏:评估学生对词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以及对词人的创作背景的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
5.家长互动: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关于苏轼的调查研究,可以选择苏轼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背景等方面,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促进家校共育。
6.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拓展等方面,撰写一篇课后反思,不少于200字。
7.预习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勇于担当:学习作者在困境中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乐观向上: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5.传承文化: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古典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5.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诵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5.背诵指导:提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分段背诵、联想记忆等,帮助学生克服背诵困难。
6.情感教育: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勇于担当的品质。
7.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或以其他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
【选点说明】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它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首豪放词。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

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

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另外,我把作者、背景简介以及本词中用典寓意等知识能力点都穿插在文本的教授过程之中,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拿出相关的资料介绍,对于难点加以点拨,对于重点加以深化。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

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

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

听老师范读。

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

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3.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理解本词大意。

整体感知:上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下阕:显示了一颗赤胆忠诚的报国心。

三、再读品味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集中地体现了本词的豪放风格?“狂”
2.积极讨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①狂在装备齐全。

(威武)
②狂在阵容庞大。

(雄壮)
③狂在场面热烈。

(感人)
④狂在自比孙郎。

(豪气)
3.作者简介:
苏轼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每到一处皆是勤政爱民,为百姓拥护爱戴。

四、三读悟情
苏轼意气风发地在这次出猎中勇做一回少年英雄,那么,他产生这种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因何而狂?”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因渴望建功而狂!
③因雄心壮志而狂!
2.背景简介:
苏轼写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五、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态)(因)
装备齐全老当益壮
阵容场面狂雄心壮志
自比孙郎(用典)渴望建功
六、学以致用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本词作者的理解。

示例: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雄健豪放的苏轼。

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阅读
听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两首词情感的不同,了解词的两种流派各自的特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两种流派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