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香山教案
大班冬天教案《冬日美景》

大班冬天教案《冬日美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冬季主题活动,以《冬日美景》为题,主要围绕教材第五章“季节的变化”中的第三节“冬天的乐趣”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冬季的气候特点,欣赏冬日风景,了解冬天的活动,体验冬日绘画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季的气候特点,认识冬天的自然景观。
2. 培养幼儿对冬天的喜爱,激发他们对冬季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描绘出冬日美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冬季的气候特点,培养他们对冬季活动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冬日风景图片、冬季活动视频、绘画材料(水粉、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粉颜料、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冬天的景色和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冬季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与观察(10分钟)(1)介绍冬季的气候特点,如雪花、寒冷、冰冻等。
(2)展示冬日风景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冬日美景。
3. 实践活动(1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冬日校园,体验冬天的乐趣。
(2)回到教室,让幼儿用水粉颜料描绘冬日美景。
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他们讲述作品中的冬日景色和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冬季气候特点:雪花、寒冷、冰冻等。
2. 冬日活动: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
3. 冬日美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冬日美景。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水粉颜料描绘出心中的冬日美景。
2. 作业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冬季活动。
答案:幼儿可口头描述或绘画出喜欢的冬季活动,如滑雪、堆雪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冬日美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冬日校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散文冬日香山

2、精读:深入研读,把握思路、主旨
①圈划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 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各段落中的中心 等); ②留意标点符号; ③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④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 段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11读文本读文本22读试题读试题33巧作答巧作答读题目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抓标志标志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观点性语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等词语句子等把握各段大概意思
文学作品阅读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 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 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
用。
•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 上文,呼应前文,伏笔铺垫。 • 文末: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 主题,照应前文或标题,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 读者思考 。
单句:只有一个主干谓语的句子。 长句:指用词较多,修饰成分较多,结 构较复杂的句子。 短句:指词语少,修饰成分不多,结构 简单的句子。
长变短采用抽取排列法 第一步:将主干抽出来独立成一个分句; 第二步: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抽 出来,让它们成若干个意思完整的分句 第三步: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时间 先后、总分分总、解说等)排列的短句。
-冬日香山
2007-04-07
操作步骤: 1、读文本 2、读试题 3、巧作答
1、速读: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①读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 ②抓标志(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 观点性语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 词语、句子等) ③把握各段大概意思; ④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 观点、感情) 。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美丽的季节》,详细内容为《冬日美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冬天的美丽,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冬天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点,感受冬天的美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观察冬天的景色,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冬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冬天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冬天的景色,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的美丽。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冬天的景色,讲解绘画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冬日景色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冬日美景》2. 板书内容:(1)冬天的特点:寒冷、雪花、冰凌等。
(2)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冬日美景。
2. 答案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一幅冬日美景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绘画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了冬天的美丽。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冬日美景摄影大赛”,让幼儿用镜头记录冬天的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冬天的景色。
冬日香山演示教学

冬日香山,梁衡,阅读答案作者因一次公务而得以偶然地来到香山,一窥了她冬日的神韵。
本文就写了冬日登山的独特的感受。
这时候的香山不是花、叶和色彩迷乱的世界,也不是人声嘈杂和到处都是垃圾的世界,而是一个“清净”的世界。
在这里,难寻春夏秋三季的热闹和喧腾,作者连用三个“过去来时”,用自己的体会与回忆与现在所见形成强烈的比照,突出在当下的香山的寂寥、清净与空旷,和她的“山”“石”的凛然风神。
山的森然和石的奔突,她的巍然大视,以及她的静静的安宁,都在笔下流泻着,总之,这个世界因为“清虚荦阔”,而显现出了她的独特的风姿。
在这样的山石的背景下,作者笔下的“松”也有了无法言说的伟岸、遒劲和粗苍,作者尤其以闲然的心境写出了出“红日绿松”时的澄静安闲的感受,并同时用正面的衬托(其他的苍松和翠竹的巍然神姿)和反面的衬托(显然萎缩的枯草败枝)强化了这种感受。
最后,作者以站在山颠,全景式的俯瞰深切地感受着这个大自然赐予的“焦墨山水图”,显示出了她的“不掩饰”的本质,留给人的是“铮铮硬骨与浩然正气”。
于是,我们看到,正因为凭借这样的视角,那春夏秋三季的热烈的绽放才有了依托。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的深沉的内涵来抒写着她的博大的爱——“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以此来满足和承忍人们的喧嚣和践踏,而无怨无悔。
一般地说,文学里无处不在的是人的生命和情感的流泻,作者对冬日香山的阅读应该说是深沉的,但情形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对行文流露出的主观情绪,我们还须审读一番的。
作者在开头说,“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言下之意,这冬日香山的性格的发现与感知纯属偶然,而他也有俗人难免的那一面。
但行文第二部分,为突出冬日香山的“清净”,作者有意地突出春夏求三季的花、叶与绿的热闹而繁华的景象,来与冬日的山的素洁与凛然比照。
但所呈现的一切无不在暗示在这个除他之外的人世是多么地爱那些肤浅和享受。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金锄头文库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冬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冬天的季节特点,了解冬天的自然景观,学习冬天的日常生活常识,培养幼儿对冬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季节特点,认识冬天的自然景观,提高幼儿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冬日美景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表达冬日美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冬天景象图片、画纸、画笔、彩色笔、教学挂图、生活常识卡片。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冬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冬天的季节特点,如雪花、冰凌、滑雪等。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详细讲解冬天的自然景观,让幼儿认识并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冬日美景画,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画中的景象,如雪地、树木、房屋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一幅冬日美景画,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相互展示、分享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冬天》2. 内容:(1)冬天的季节特点(2)冬天的自然景观(3)冬天的日常生活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冬日美景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包含冬天的季节特点,如雪花、冰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达成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4. 教具与学具准备的充分性和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的明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新颖有趣且易于理解的。
冬日香山教案范文

冬日香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了解香山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景观特色;(2)能够描述冬天香山的景色和活动;(3)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2)激发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3)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和运用与冬日景色和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教学难点:(1)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与素材:(1)教学PPT:包括香山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景观特色的图片,以及冬天香山的景色和活动的图片;(2)香山宣传册或介绍香山的资料。
2.学生准备:(1)学生需要提前听说读写与冬日景色和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2)学生需要提前准备一些描述冬日景色和活动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与冬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如snow, cold, winter activities等。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展示香山的地理位置、气候和景观特色的图片,并介绍相关的信息。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冬天香山的活动,如滑雪、堆雪人等。
3.教师进行示范,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冬天香山的景色和活动。
Step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两两合作,描述冬天香山的景色和活动。
2.学生展示自己的描述,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3.教师组织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练习和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Step 4: 输出(15分钟)1.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已经掌握了冬天香山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美丽的季节》,详细内容为冬日美景的绘画和手工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感受冬日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增强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冬日美景的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卡纸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谈论冬天的特点,如寒冷、下雪等。
然后展示一些冬日美景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冬日景色。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讲解冬日美景的绘画技巧,如如何画雪、树木等。
同时,示范手工制作过程,如剪雪花、粘贴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的冬日景色为例,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步骤,引导幼儿注意颜色搭配和构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冬日美景2. 板书内容:a. 冬天的特点:寒冷、下雪等b. 冬日美景绘画技巧:画雪、树木等c. 手工制作方法:剪雪花、粘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冬日美景的画,并制作相应的手工饰品。
2. 答案:(1)绘画部分: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冬日美景。
(2)手工部分: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制作雪花、雪人等饰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冬日景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同时,关注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冬日美景

冬日美景主题名称:冬天的的故事次主题名称:冬趣活动名称:冬日美景主要教学领域:语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黑龙江的冬天是美丽的。
每到下雪的日子里孩子们的脸上都会呈现出欣喜与好奇。
因为冬天既有孩子们喜欢的堆雪人、打雪仗,又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已知经验为出发点,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孩子欣赏儿歌、感悟儿歌、品读儿歌,并通过看、听、摸、尝等形式让孩子与冬天亲密接触,并引导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儿歌《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感受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寻找到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的快乐。
2、学习积累儿歌中优美词句;了解下雪对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合作搜集、创编赞美冬天的儿歌或小诗,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合作、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欣赏,使孩子们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从中了解冬天的特点及冬雪带给人类的好处,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理解和掌握优美词句,并在学习交流中学会运用。
活动准备:冬爷爷图片、师生共同搜集能够体现冬天特征的图片和实物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谜语,你们想猜吗?师: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打一自然现象)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生:雪花)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请问,雪在什么季节才会“盛开”呀?今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几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找冬天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贴冬爷爷的图片)二、欣赏图片、兴趣交流师:孩子们,请将你们搜集到的有关冬天特征的图片拿出来,请同组内的小朋友共同来图片欣赏吧。
师:孩子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呀?你的心情怎样?三、学习儿歌、品读感悟1、师读儿歌,幼儿欣赏师:孩子们,老师心目中的冬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描述呀?(老师感情朗读儿歌)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心中的冬天里都有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了什么?幼:老师心中的冬天太美了,有可爱的雪娃娃、有开满银花的树伯伯、有鼓着腮帮子吹风的风姑娘,还有淘气可爱、坚强勇敢的小朋友们呢!2、跟读儿歌,寻找特征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现在就请你们随着老师一起读儿歌好吗?师:谁能通过这首儿歌和搜集到的图片,说一说冬天的特征呀?幼:冬天天气寒冷、冬天会下雪、冬天要穿棉衣、冬天可以滑冰……3、走进冬天,感受冬天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可真好呀!下面我们就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与快乐好吗?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看一看冬天的景色,摸一摸地上的积雪,听一听冬天的声音,尝一尝冰块与冰糖葫芦的味道,做一做冬天里的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日香山
一、导入新课
时下小寒已过,正值数九寒天,冬日的校园给大家什么感受呢?(生:寒风凛冽、寒风刺骨、瑟瑟发抖)。
看来大家确实感受很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冬日香山》,一起随着作者梁衡感受冬日香山别样的性格。
二、走近香山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拼音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诵读美文,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读懂香山
1、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运用对比,请用圈点勾画的方式从文中找出运用对比的地方。
明确:(1)第2、5小节把香山的春夏秋和冬季作对比
(2)第3小节把香山过去的美景和现在的状况作对比
(3)第4小节用香山的春夏的景物和松柏作对比
对找出对比的地方再次进行朗读,读出他们前后的不同,教师指导。
2、文中的人称出现了三次变化,你能指出分别指代什么吗?他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
(1)它们(灌木)——枯萎在石缝间——无生命力
聚缠在树根下
(2)他们(松柏)——不因风寒而筒袖脖缩——壮汉
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
(3)她(香山)——妩媚、丰腴、绰约、骨气——铮铮硬骨、浩浩正气
四、走近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理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
——季羡林
五、群文阅读,深悟写法
阅读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的语段,探究语段叙述秋白生平事迹运用了
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1)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经把它忘掉......
(2)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
(3)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文中三个对比从生、死、名三个角度出发,从反面衬托出瞿秋白的坦荡如砥的不朽精神。
梁衡最擅长将对立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在比较中充分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冬日香山》就是凸显对比中的精神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