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Sm与S测量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1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1
Rz
y
i 1
5
pi
y vi
i 1
5
5

在取样长度内,也可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的任意一根线算起, 计算被测轮廓的五个最高点(峰)到五个最低点(谷)之间 的平均距离
Rz
(h2 h4 ...h10 ) (h1 h3 ...h9 ) = 5
3.轮廓最大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图4-3)。
实际工作中,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评 定可归纳为如下四种方式。
1.与表面粗糙度标准样板比较的方法

表面粗糙度样板:按各种加工方法做成的不同几何形状的 一套标准表面样块,用来与被测的表面 相比较。
表面粗糙度样板

测量方法:
目测法:Ra值2.5-80m的表面;
用5~10倍放大镜比较:Ra值0.32-2.5m的表面;

(2)算术平均中线: 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下两部分, 且使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二、评定参数及数值:

对评定参数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2)具有定量的结果; (3)测量方便。

国标从水平和高度两方向各规定了三个评定参数:三个基本 参数(水平),三个附加的评定参数(高度)



图4-5 光切原理
2.测量仪器原理及定度

(1)原理 光切显微镜的光路原理如图4-6所示。用测微目镜量出a、 a’的距离N,即可求出峰谷间的高度。
图4-6 光切显微镜光路
由于物镜分辨率及景深的限制,光切法测量范围一般为:
Rz= (80~0.8)m(旧国标3~9)。

第三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第三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7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评估参数值旳 选择
评估参数值旳选择
总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旳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旳表 粗糙度参数值,以减小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选择措施:类比法。 一般原则: (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旳粗糙度参数值小,滚动摩擦 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旳粗糙度参数值小。 (3)承受交变载荷旳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旳部分(如圆 角,沟槽)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些。
t
p
p
l
100%
1 l
n i 1
bi
100%
S、Sm和tp称为间距参数,值越小,轮廓表面越细密,密 封性愈好。
13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旳评估
❖评估参数旳数值
原则要求:当Ra为0.025~6.3μm或Rz为0.100 ~25μm范围时,应优先 选用Ra参数。 Ra <0.025μm, Ra >6.3μm时,用光学仪器测量比较适 合,因而应选用Rz 。
个最大旳轮廓谷深平均值之和:
5
5
y pi yvi
Rz i1
i 1
5
Rz
(h2
h4
h10 ) (h1 5
h3
h9 )
Rz值越大,表面越粗糙。
10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旳评估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旳距离。
Ra、Rz和Ry称为表面粗糙度旳高度参数。
11
要求:国标推荐, ln=5l;对均匀性好旳表面,可选ln<5l;对均匀 性较差旳表面,可选ln> 5l。
5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旳评估
取样长度、评估长度和轮廓中线
6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旳评估(3)中线 中线是指用以评估表面粗糙度参数旳一条基准线。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实用文档
双管实显用微文档镜视场图
双管显微镜
实用文档
光切实显用微文档镜读数
❖ (2)定度:
在光切显微镜上,把确定测微目镜的鼓轮上每小格所对 应的被测峰谷高度值的过程叫作“定度”。(h= a/2V)
定度首先是求物镜的放大倍率。求物镜放大倍率的方法 是用一个标准刻线尺(通常为专用附件,刻度间隔为 0.01mm,共101条刻线)来测定各个物镜的实际放大率。 如图4-8所示,物镜放大率为:
3.评定长度L :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 度。
❖ 目的: 为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征。 (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
❖ 选择原则:一般按五个取样长度来确定。 4.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具有几
何轮廓形状与被测表面几何形状一致,并将被测轮廓加 以划分的线。类型有: ❖ (1)最小二乘中线:
1.光切法原理:
所谓光切法就是用一狭窄的扁平光 束以一定的倾斜角照射到被测表面上, 光束在被测表面上发生反射,将表面微 观不平度用显微镜放大成象进行观测的 方法。图4-5是光切法的测量原理图。
图4-5 光切原理
❖ 若倾斜角取45°,则得: h’=h/cos45°
❖ 若观测显微物镜的倍数V,则: N=Vh’
式h=N/(Vcos45°)中有无理数,计算、使用不便,在仪 器设计时采用机械方法加以有理化 ,其方法如图4-7所 示。此时:
h= a/2V
式中: a—用仪器测微目镜瞄准峰谷象高度N(图4-7 中十字线位置I与II)时两次读数差值; h—表面粗糙度的某一峰谷高度; V —所选用物镜的放大倍数。 双管显微镜
测量精度
❖ 方法精度 ❖ 仪器精度 ❖ 影响因素 ❖ 改善精度的措施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 m ,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F1+F3+........+Fn-1=F2+F4+.......+Fn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 l 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算术偏差。

用算式表示或近似写成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图2),即图2 不平度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1、 2........;14。

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在车间生产中,常根据表面粗糙度样板和加工出来的零件表面进行比较,用肉眼或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等级。

此外,还有很多测量光洁度的仪器。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情况有很大影响。

一般说来,表面粗糙度数值小,会提高配合质量,减少磨损,延长零件使用寿命,但零件的加工费用会增加。

关于粗糙度仪的参数选择介绍 粗糙度仪如何操作

关于粗糙度仪的参数选择介绍 粗糙度仪如何操作

关于粗糙度仪的参数选择介绍粗糙度仪如何操作为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和度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需要,从20时代末到30时代,欧美等国等设计制作了轮廓记录仪、轮廓仪,给从数值上定量评定表面粗糙为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和度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需要,从20时代末到30时代,欧美等国等设计制作了轮廓记录仪、轮廓仪,给从数值上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制造了条件。

30时代起,已对表面粗糙度定量评定参数进行了讨论,美国人提出了用距表面轮廓峰顶的深度和支承长度率曲线来表征表面粗糙度。

1936年出版了表面粗糙度的专著,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数值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

但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的使用,真正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还是从40时代各国相应的标准发布以后开始的;这样的仪器设备就叫粗糙度仪,由于以前叫表面干净度所以表面粗糙度仪人们又习惯的成为表面干净度仪。

粗糙度仪的参数怎样选择呢?1.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一般接受Ra作为评定参数。

Ra 值反映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大,而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简单。

2.对于极光滑和极粗糙表面,宜接受Rz作为评定参数。

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不如Ra对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反映的全面。

3.对不允许显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应接受Ry作为评定参数。

Ry概念简单、测量简便,但Ry不如Ra或Rz反映全面。

因此对于狭小表面,Ry具有实际意义。

另外可按实际情况,Ry与Ra或Rz联用,综合掌控表面粗糙度。

4.对密封性要求高的表面,可使用间距特性参数Sm和S。

5.对耐磨性要求高的表面可规定tp。

特点:测量—触觉测量按钮,适用难测到的位置。

分体式—通过滑轨和锁定装置,分为显示/掌控装置和驱动装置两部分。

金刚石测针和压电传感器—带金刚石尖端的坚固耐磨的压电传感器测针,确保测量结果的牢靠性。

蓝牙技术—在驱动装置和显示/掌控装置之间进行快速牢靠的通信。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编辑ppt
1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主要内容:
1、主要术语及定义
取样长度L
评定长度L
n
轮廓中线m
2、6个评定参数
3个基本、3个附加
3、一般规定
重点: 3个基本评定参数
编辑ppt
2
一.主要术语及定义
1.实际轮廓: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线。
按照相截方向的不同,它又可分为横向实际轮廓和纵向实 际轮廓。在评定或测量表面粗糙度时,除非特别指明,通 常均指横向实际轮廓,即与加工纹理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 轮廓。
编辑ppt
17
取得表面测量信号以后,亦可用人工进行计算处理给出结果。
编辑ppt
18
❖ 15.2 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原则

(1)测量方向

按现行标准所定义的各种粗糙度评定参数,是基于轮廓法确定数值,
是在被测表面的法向截面上的实际轮廓上进行测量的结果。由于垂直于
被测表面的法向截面存在各种不同的测量方向.试验表明,大多数的切
削加工表面,在横向轮廓上测得的粗糙度数值比较大,只是有的该铣加
工和个别端铣加工表面,在纵向轮廓上会有较大的数值。 如果在被测表
面上难以确定加工纹理方向,以及某些加工纹理紊乱或不存在固定方向
的表面,应分别在多个方向上测量,以获取最大参故值为结果.或取其
峰谷高度的最大值,计算一个区域的测量结果。

编辑ppt
❖ 15.1 测量方法综述
❖ 对加工表面质量的评定,除了用视觉和触觉进行定性地比较检验的方 法以外,并逐步实现了用数值确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定量测量。从本 世纪30年代陆续提出了测量粗糙度的方法原理和仪器以来,已发展了一 系列利用光学、机械、电气原理的表面粗糙度专用测量仪器,其基本结 构模式如图9—7所示。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分析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分析
Do : . 9 9 J is 1 0 -0 4. 0 1 3 下 ) 0 i 1 3 6 / . n. 0 9 1 2 1 . ( 0 s 3 .3
0 引言
零 件 表 面 粗 糙 度 对 其 使 用性 能 的影 响是 多 方 面 的。 因 此 ,在 选 择 表 面 粗 糙 度 参 数 时 ,应 能 充 分合 理 地 反 映 表 面 微 观 几 何形 状 的真 实 情 况 。对 大 多数 表 面 来 说 ,一 般 只给 出高 度 特征 评 定 参 数 即可 反 映 被 测 表 面粗 糙 特征 。 表 面粗 糙 度 参 数 应
参l
訇 化 矽
表 面粗糙度的测量分析
M ea sur a e nal i urace r ys s ofs f oughn ess
赵 永彪 ,苗雅 丽
ZHAO o g b a M Y n — i o. I AO a I Y — i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济源 4 9 0 ) 5 0 0
从 高 度 特 征参 数 R 、R a z和 R y中选 取 。评 定 参 数 R 较 能 客 观地 反 映 表 面微 观 几何 形 状 特征 ,而 且 a 所 用 测量仪 器 ( 轮廓 仪 )的测量 方法 比较 简单 ,能 连 续 测 量 ,测 量效 率 高 。评 定 参数 R z仅考 虑 了 5
峰 、谷不 同 ,Rz 也 不 同 ,因 此 测量 结 果 受测 量 值
时 ,可 以从 成 品 中 挑选 样 品经 检 定 后 当作样 块使
用 ,用 来 判 断 粗 糙 观 影 响较大 。但 R z值 易于在 光 学仪 器上 测
法 ,简 单 易 行 ,适 于在 车 间使 用 ,常 用于 评 定 中
时 也弥 补 了 R 、R a z不能 测量 极 小面积 的 不足 。因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综述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综述

维普资讯
第 5 期
刘 斌 等 : 表面 粗糙 度测 量方 法综 述
·5 7·
器 , 束经光 电转换后 再放大和计 算 , 光 可获得 与被测表 面微 小变位量 相对应 的输 出信号 , 这种方法 分辨 力
可 达到纳米级 别 , 但测量范 围较 小 .
ds cs d iu s e .So e ie sa o ti' r n r ie n t ee d. m d a b u t S te d a e g v n i h n
Ke r s:u f c o g n s y wo d s ra e r u h e s;c n a tm e u e e t o c n a tm e s r m e t o t c - s r m n ;n n o t c — a u e n
精 密表面如光盘 , 磁盘检测领域 , 针式仪器 的实用受到限制 , 出 了高精 度 , 触 提 非接触测 量的要求 .
3 非接触 式测量
c
: I 高 ]

维普资讯
·
5 6·




第2 6卷
光源具有 良好 的空间与时 间相干性 的条件 时得 出的对 比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 系式 . 实际应用 中, 在表面粗
维普资讯
第 5期
刘 斌 等 : 表 面 粗糙度 测 量方 法 综述
·5 5·
2 1 比较 法 .
比较法 是车间常用 的方 法 .将被 测表面对照粗糙度样板 , 用手摸 靠感觉来 判断被加工表面 的粗 糙度 ; 也可 用 肉眼或借助于放 大镜 , 比较显微 镜 比较 .比较法一般 只用 于粗 糙度评 定参数值较大 的情况下 , 且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讨论 了 S1 参数 概念 阐述及 测量表 面粗糙 度 间距 参数 s S的探 针 法、光切 法 、干 涉法和 照相 | t 、s |
法 。 分析 了四 种 方 法 的 长 处 与 欠缺 ,提 出 了如 何 选择 测 量 法 的 几 点 建议 。
关键词 :s 、S参数 ;测量 ;运 用 Ⅲ
中 图 分 类 号 :T 8 G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44 (02 3 0 l_1 6 1 6 4 20 )o— o9 - 3 D
M e s r m e to i g e Pe sa e a nt u a u e n fS n l ak Dit nc nd Co o r
收 稿 日期 :2o—0 _ 2 o2 6-4
作 者 简 介 : 丁 呜 (9 7 ) 15一 ,女 ,江 苏 泰 兴 人 , 南京 工 程 学 院 基 础 部 讲 师 ,工 学 学 士 。
维普资讯
2 0
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度 S. ,称 为轮 廓 微 观 不 平 度 的 间距 。在 取 样 长 i 度 内轮廓 微 观不 平 度 间距 的平 均 值 ,称 之 为轮 廓
微 观不平 度 的平 均 间 距 S ,如 图 1所 示 。 用 公 式 表 示 为
s = s ,
1 S m、S参 数 的 定 义
\ 线 /牟
S1 m S 帕
、 八
V V
S ‘ m S
、 }
平 行 的基 线 x1 ,在 x 上 以相 等 的横 向 间 隔 ? x 1 分 别量 取 各 个位 置 的纵 坐标 h,中线 的 高度 位 置 i
由下式 确 定 :
、 / /

。 享 ^
第 2卷 第 3期
可 以用 目估法 确定 中线 的方 向 ,与 用 坐标 法 确 定 中线 的高 度两 者 相结合 的方法 作 中线 。例 如
有 一段 截 面 轮廓 曲线 ,如 图 3 示 。 在轮 廓 曲线 所 下 边 任 一位 置 目估 作一 条 与该 段轮 廓 曲线 总走 向

; ’
M ir c o— pl i n s sa e a n e s Dit nc DI NG n Mi g
(N n st eo cn l y aj g 2 10 , C i a g I tu T h o g ,N nn 110 n it f e o i hn a)
Ab ta t Th s p p r i to u s te c n e to sa c p rm ee s Sn a d S a d te r me s e ntme o : sr c : i a e nr d c s h o c p fditn e aa tr i n n h i a urme t ds h po e r b me o h t d, l h s cin tc niue, i tre i t e t eh q g o n ef mme , a d h tga u t . Th p p r as ds u s s te  ̄ n p oo r ner n y e a lo ic se h e
J u a o nig Isi t f n u t eh oo o r l fNa j tue o d sr T c n l ̄" n n n t I y
表 面 粗 糙 度 间距 参 数 S m与 S测 量 方 法 的 探 讨
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呜
( 南京 工 程 学 院 基 础 部 ,江 苏 南 京 2 l0 ) l 10
维普资讯
[ ]伍俊 良 .D lf5应 用 系统 开发 高级 指 南 [ .北 3 el p i M]
第 2卷 第 3 期
20 o 2年 9月
京 :电子工业 出版 社 ,20 00
V 12 N . o.. o 3
S ep., 0 2 20
南 京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轮 廓 总 的 走 向
这里 主要 以常用 的仪 器 电动 轮廓 仪 、光 切 显
n =
图 1 轮廓 单 峰 间距 S 和 轮 廓 微 观 不 平 度 间距 S i .
内 ,轮廓 单 峰 间距 的平 均 值 ,称 之 为轮 廓单 峰 平
均 间 距 。用公 式 表 示 为
. = s . s
" 1 ● 2


燕 g

2 S 、S值 的 测 量
1 1 轮 廓 微观 不 平 度 的平 均 间距 S . 含 有一 个 轮 廓峰 和 相邻 轮廓 谷 的一段 中线 长
1 .2 轮 廓 单峰 平 均 间距 S 相 邻 轮廓 单 峰 的最 高点 在 中线 上的投 影 长 度 S 见 图 1 ,称 为轮廓 单 峰 的间 距 。在 取 样 长 度 i( )
在 各 院校 的实 践性 教 学环 节 中 ,有 时会 遇 到 测 量表 面粗糙 度 间 距 参数 S m、S的 问题 。 而一 些 教 材 中对 此 阐述 甚 微 ,使 学生 对 S 、S的含 义模 m 糊 不清 ,对其 测 量 更是 不 知所 措 。 因此 ,对测 量 S 、S值 做 一些 探讨 就 很 有必 要 。
a v tg s ia v tg s o e a o e fu to s a d te ra p iain . d a a e ,d s d a a e ft b v o rme d n n h h n i p l to s h c
K e r s: Ditn e p r e e m d S; M e s r me t y wo d sa c amn tr S a s n a ue n ;Ap l ain pi t c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