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遗忘的人
亚伯

这两种原因,以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贡献
1.用神所喜悦的祭牲--按圣经后来所颁布的献祭条例,证明亚伯所用的祭牲确是神所喜悦的。祭牲既是为 献祭者担罪的,则祭牲本身必须是神所喜悦的才合用。基督就是神所喜悦的"祭牲",是我们合格的赎罪羔羊(约 1:29;来10:11、12)所以凡要得赦罪的人,必须倚靠神所喜悦的基督(太3:17;约3:16)才能得救。
人物生平
亚伯之死人类文明从农耕开始,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过剩,“伊甸园”附近的生存资源显得不足。于是,就 有人下海游牧,他们就是亚伯和塞特。
《旧约》中“上帝”喜好游牧族亚伯所供奉的皮毛牲畜,而不在意农耕族该隐所供奉的农作物。亚伯因游牧 于农田而被该隐灭绝,“上帝”使亚当又有了塞特,以替代亚伯。“上帝”要求塞特的后裔应开疆拓土,寻找牛 奶与蜜的地方安生,而不应对农耕族该隐寻仇,以免遭报七倍。
亚伯
《圣经》人物
01 人物生平
03 主要贡献
目录
02 人物经历 04 祭牲缺点
05 所献的祭
07 人物痛苦
目录
06 人物榜样 08 人物后裔
亚伯,是《圣经》中记载的人物,该隐的弟弟。因遭到哥哥嫉妒而被杀害。该隐和亚伯代表世界上两种人, 该隐代表犯罪而自以为正义的人,亚伯代表有真诚信心而敬畏神灵的人。
感谢观看
所献的祭
这是本段经文最重要的关键,该隐何以不得神悦纳,而亚伯被神称为义,都在他们献祭的事上表现出来。
1.用是被咒诅的祭物--"地里的出产"是从受咒诅的地出来的(创 3:17),"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受咒诅 的"(加 3:10)。
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

1963年,一位叫玛莉 ·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 ·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 ·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 ·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 ·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
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 ·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前不久,一位中国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这封信,读后在网页上留言说: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们曾经对恶人迟迟得不到报应感到迷惑不解。
现在我终于明白,因为“让恶人成为恶人,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女孩问上帝 :为什么不奖励好人?

女孩问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转载:新华网,图文综合自网络媒体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一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饰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
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关于义人挪亚的文章

关于义人挪亚的文章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挪亚是《圣经》中著名的人物之一,他被认为是义人,因为他在一个邪恶和腐败的时代中保持了正直和虔诚。
他是上帝选择的人,被命令建造一艘方舟,以躲避上帝对人类的大洪水的审判。
挪亚的故事是关于信仰与坚持的故事。
在当时的世界中,人类的堕落和邪恶愈发加剧,只有挪亚一家保持着对上帝的敬畏和虔诚。
面对上帝的警告,挪亚勇敢地遵从神的命令,并开始建造方舟。
他不仅遵守上帝的要求,还坚定地传达上帝的旨意给人们,劝勉他们放弃邪恶,悔改归向上帝。
挪亚所表现出的正直和坚定的品质令他与众不同。
他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中长大,没有受到周围邪恶影响的污染。
这使得他能够保持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并成为上帝的眷顾之人。
他的虔诚和信仰是他得以坚持艰难任务的关键。
挪亚的故事也是关于救赎与新的开始。
上帝选择挪亚和他的家人,因为他们是唯一对上帝的命令和旨意敏感并顺从的人。
方舟成为了上帝赐予他们的救赎和保护的象征。
在大洪水过后,挪亚与他的家人成为了新的人类起点,他们承载着上帝对人类的期望和希望。
挪亚的故事所传达的信息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上帝的虔诚和信仰,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邪恶和堕落。
挪亚作为义人的故事鼓励我们坚守正直和道义,在压力和诱惑面前不屈服于邪恶的力量。
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上帝的恩典与拯救的力量,让我们相信无论面临怎样的危险或逆境,只要坚定信心,上帝会保护和引导我们。
总而言之,挪亚作为一位义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训和启示。
它不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信仰与坚持,更是关于上帝的慈爱和拯救。
挪亚的故事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正直和虔诚,相信上帝的道路是正确的,并在困难的时候寻求他的保护与引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整体架构和组织方式,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本文。
本文将按照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进行组织: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关于义人挪亚的背景和重要性。
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

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看完茅塞顿开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
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一千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重新刊载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国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这封信,读后在网页上留言说:“中国民间有一句古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励志故事

上帝为什么不奖励好人励志故事生活中总是有人会问: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没有发现上帝奖励好人,惩罚坏人的实例,总是感觉坏人做了坏事总能洋洋得意,好人做了好事有的时候还被坑,弄的现在连扶老太太过马路都不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上帝让我们成为好人已经是最大的奖励了,如果你不信,那就细细的品味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吧.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
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幽默,让他茅塞顿开。
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被上帝垂青的人

被上帝垂青的人
刘燕敏
【期刊名称】《意林文汇》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正>1973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来,她不得不到处打听。
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
可是,由于丹佛大学依山而建,校园里的路异常复杂,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科贝尔。
就在她站在一个路口,不知该向哪拐的时候,一群女学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刘燕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
【相关文献】
1.官司十载,微软重现生机——“上帝”的垂青、政坛的及时雨,使微软起死回生[J], 成帅华
2.被上帝垂青的人 [J], 刘燕敏;
3.新源:上帝垂青那拉提 [J],
4.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Bruce Shelley 和他的 Ensemble Studios [J],
5.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中国新闻奖《渝京携手完成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采访经过和写作体会 [J], 卫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_哲理故事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
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
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被写进当地小学课文。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个思路太奇特了,尽管有点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找点理由由自我安慰呢?而且,这个理由又是这样的善解人意,幽默可爱。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杰,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哑巴,如果用“上帝咬苹果”的理论来推理,他们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别喜欢,狠狠地咬了一口的缘故。
就说帕格尼尼吧,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是患肺炎,又近夭折;46岁是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有成了哑巴。
上帝这一口咬的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小提琴家。
帕格尼尼3岁学琴,即显天分;8岁时已小有名气;12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
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挥公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火一样的灵魂”。
有人说,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
这话真不假。
上帝吝啬得很,决不肯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一个人,给了你美貌,就不肯给你智慧;给了你金钱,就不肯给你健康;给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苦难……当你遇到这些不如意是,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顶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那样去自励自慰: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不过上帝特别喜欢我,所以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上帝遗忘的人————————————————————————————————作者:————————————————————————————————日期:被上帝遗忘的人编导汤哲摄像姜可千【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有的时候下来走走,上楼梯下楼梯我还可以,当然跟普通人走是不一样,这一步要当心。
【解说】眼前的这位老者,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叫周有光,算算年纪,1905年生人,今年整整102岁了,是不折不扣高寿了。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哎,已经到三楼了,我还以为是二楼,好啦,我回家了。
我不大考虑我的长寿不长寿,我想寿命是上帝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大概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所以活到今天。
【主持人】现在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就很少自己上下楼了,要么把房子换成一楼,要么坐电梯,您瞧人家,102岁还能自己上下楼真的是不一般。
其实发生在这位老人身上不一般的事情还有很多呢,他早年在经济学界很有名气,曾经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还曾与爱因斯坦面谈过两次,建国后,中央希望他能够参与文字改革的工作,50岁的他二话没说,就转行开始了语言文字的研究。
很多人都认为50岁改行,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然而他却和同事们一起创造了中国的汉语拼音,他也因此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怎么样,经历够传奇的吧。
尽管周老总是说自己没有什么长寿的秘诀,是上帝把他给忘了,可是我们还是不太相信,这位传奇的世纪老人身上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养生奥秘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他的家里探寻一番。
【解说】嗬!进了周老的家,就看见周老就是在用电脑上网呢。
有人说都和爱因斯坦聊过天,会上英文网站,那一点都不新鲜。
可是就说上网这一项,别说102岁了,就是打个对折,50岁会用电脑上网的恐怕也不多吧,而且人家周老学电脑那可是从80岁才开始的。
【周有光儿子周晓平74岁】发E-Mail,那时候国内很多人不会发,我从国外带回来,帮助他发,他就想学,后来我就告诉他怎么做。
【解说】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电脑、网络刚刚开始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的时候,80岁的周有光居然也开始学起了这新潮的玩意,而且这一学还真就学会了。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学电脑,老年人完全能学,学电脑很容易,现在呢,E-Mail成天打到我这里来。
【解说】上网收完了E-Mail,周老又开始了今天的另一项工作——整理自己早年的文章。
可是,整理文章怎么不用纸笔,这个大家伙又是什么呢?噢,原来这是台电子打字机,这可是周老每天都要用到的宝贝。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用这个电子打字机写文章,我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五倍。
【解说】您看,这老爷子还真是不含糊,一边说一边打,才几分钟的功夫,两首小诗就打出来了,这不,周老还要为我们吟诵一番呢!【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贺兰山归来,地动山摇……【主持人】看着周老念诗的时候中气十足的精气神,真的很难把他跟102岁联系在一起。
周有光是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像他这样的大家,平时写文章,整理资料完全是可以请助手来帮忙打字的,可是他却坚持要亲历亲为,用打字机亲手打出每一个字。
其实仔细想想,没准这就是他的养生秘密呢。
常言道“十指连心”,事实上我们应该说“十指连脑”,别小看这巴掌大的一块面积,在这上面密布了大约100万根神经呢,而这100万根神经当中又有很多是直接与我们的大脑皮层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要是多做一些手部的运动,那样的话,会直接使大脑受益,也就是说,手越勤快,大脑就越灵活,反应越快,而且记忆力也会越强。
周老年轻的时候用笔来写文章,后来就开始使用打字机了,每天都要写东西,也就是说,他每天都会锻炼到手指,那几十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难怪周老102岁了依然思维敏捷,记忆力非常好。
可这难道就是他长寿的秘诀吗?恐怕还不止这些吧!【解说】您看,这周老还真是闲不住,刚刚中气十足地为我们吟诵完他自己创作的新诗,这又开始忙活上了。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到美国,我到我的连襟家里面,他家里有好多的家庭用的运动工具,他说你去买两个运动工具炼炼身体,我说我不买,我说我的一个破烂的书桌就是我的一个运动工具。
【解说】原来,周老这是在锻炼身体,就是这套简单的动作,周有光还专门为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象鼻子运动。
【周有光儿子周晓平74岁】上动物园,他看那个大象,大象站那儿不能怎么动,老在那儿摇晃。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可是大象的身体好得很,为什么呢,他的鼻子老在动,他小动作,小动作使全身血管跟着运动,就健康了,老年人就要采取这种方式。
【解说】结束了每天必做的象鼻子运动,周有光又开始伏案工作了,102岁的周老仍然每天坚持读书写文章,现在的他仍在为一些报刊杂志供稿。
可是,他这又要去哪啊?【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四个房间都放了书,要查一点东西,我这个房间跑到那房间,那个房间跑到这个房间,很不方便。
这是一个缺点,可是一个人的生活,要把缺点变为优点,要怎么想呢。
【解说】周有光灵机一动,索性因陋就简,自创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新方法,还为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的生活活动太少了,我借这个机会跑来跑去,不就是有运动了吗,对我身体有好处,古代叫陶侃运砖,我是周有光是运书,不是运砖。
【主持人】陶侃运砖的故事讲的是东晋人陶侃赋闲在家的时候,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就让人把一百多块砖放在他家的院子里,每天一早起来他就要把砖搬到外面去,晚上再把砖搬回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很多人觉得锻炼身体一定要有专门的场地,要有合适的器械,可是您看看人家古人锻炼身体就没这么多讲究,就在自家的院子里,用的就是砖头,照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周老恰恰也是这样,无论是扶着书桌做的象鼻子运动,还是因陋就简发明的“有光运书”,都是最最简单不过的运动方式了,可是却恰恰成就了周老的好身体,其实老年人并不适合进行剧烈的器械运动,但是完全不运动也是不行的,而这些简单的运动,因为没有场地器械的限制,做起来自然方便,所以反而更加有利于长期坚持,而运动就贵在坚持,周老102岁还能自己上下楼梯,这样的好身板绝对和他的这些小运动分不开的。
那这是不是他的长寿秘诀呢?【解说】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是上个世纪初苏州名门望族张家的闺秀。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苏州,流传着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最终,三女张兆和嫁给了一代文豪沈从文,二女张允和则嫁给了周有光。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们两人到灵隐寺去玩,那个山路很美,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天,后面来了一个和尚,一个和尚跟了我们,听我们讲话。
我们就坐下来在旁边有大的石头,坐在大的石头上面,他和尚也坐在我们旁边,和尚问我,这个外国人来了多久了。
【解说】外国人?哪来的什么外国人?周有光想了想,突然间恍然大悟。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因为我的老伴儿鼻子稍微高一点点,他以为是外国人。
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来了三年了,他说,哦,怪不得她的中国话讲得那么好。
【解说】周有光与张允和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70个春秋,而70年里他们几乎没有红过一次脸。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她喜欢喝茶的时候多,我喜欢喝咖啡的时候多,我们喝的时候是大家举杯齐眉。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古代人叫举案齐眉,现在叫举杯齐眉,就说这个家庭里面,夫妻之间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我敬重你,这样子感情就会维持很长久。
【解说】两位白发老人“两老无猜”的感情令人感动,“举杯齐眉”的默契更让人羡慕。
然而这一切却永远定格在了2002年的一个仲夏之夜。
那天晚上张允和突然觉得心脏很不舒服,在送往医院前就永远停止了呼吸。
从发病到去世不到四小时。
享年93岁。
【周有光儿子周晓平74岁】我就说爸爸,妈妈走了,我忍住没有哭,他也没有哭,他说哦,是的。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她忽然去世了,我搞的好像是忽然之间,好像电雷打击了,把我搞的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么好,我人发呆了。
【主持人】其实周老面对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人曾经对四千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过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之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出了40%。
配偶的去世往往会对老年人形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而对于周老说,巨大的精神打击他曾经经历过好几次呢,他的一生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平顺。
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有光六岁的女儿患盲肠炎,因为战乱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而夭折了,中年丧女的痛苦曾经令周有光深受打击。
一年之后,他唯一的儿子又被流弹击中,肚子打穿了五个孔,险些丧命。
周有光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么多痛苦的岁月,陪伴了他70年的老伴突然离世,97岁的他能挺得过来吗?【周有光儿子周晓平74岁】他说晓平,这个人总是要过去的,这是个规律,他知道这是一个规律。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个体的死亡是群体进化的必要条件,人如果不死,人类就不能进化了。
【解说】经过了半年的时间,周老最终还是从痛苦的心境中走了出来,又恢复了他往昔规律正常的生活。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的性情是比较温和的性情,上海话叫温吞水。
这样的性格比较长寿,快乐的时候不要高兴得不得了,悲哀的时候不要悲哀得不得了。
【解说】102岁的周有光有很多爱好,吃咖啡口味的冰淇淋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兴致来了,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吃上一大杯。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咖啡的最好,这就是咖啡的。
【解说】除了上网,吃冰淇淋,102岁的周有光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这个我看过,我忘记掉了,叫三百壮士,中文翻译叫三百壮士。
【解说】一边喝可乐一边看最新的英文原版DVD,这年轻人喜欢的事情周有光也都喜欢,难怪认识他的人都叫他“新潮老人”。
最近,这“新潮老人”又有了新潮想法,想要重新计算自己的年龄。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从81开头重新算年龄,我重新开始生活,81岁算一岁。
【周有光儿子周晓平74岁】美国有句话,叫生命打从四十开始,美国人是这样的,他说再加一倍,他说70不稀奇,80小弟弟。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2岁】我们亲戚的孩子,到了92岁的时候,他送我一个贺年片,他说是敬祝12岁的老爷爷新年快乐。
【主持人】周老总说自己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凡是不计较,随遇而安,仔细想还真是这样,您看,没有合适的场地器械就因陋就简做最简单的象鼻子运动;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就在小屋子里一边运书一边锻炼自得其乐;50岁半路出家,从经济学界跨到语言文字学界,照样可以有所作为,创造出中国的汉语拼音;80岁的时候依然可以学会用电脑,每天坚持自己打字写文章;中年丧女、老年丧妻,人生中的几次劫难都被他以一种别样的心境来化解了。
中医认为在心肝脾肺肾中,心是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这里说的这个心其实指的是人的心态和精神,也就是说心态好精神开朗,人的身体才能够健康,人才可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