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园诗话》的柳宗元诗歌批评

合集下载

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三题

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三题

(2017届)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三题Thre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on Poetry Talks in Zai Jiu Yuan written by He Shang作者戴梦军导师吴建民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二○一七年五月中图分类号:I206.2单位代码:10320 UDC:800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三题Three Questions about Research on Poetry Talks in Zai Jiu Yuan written by He Shang作者戴梦军导师吴建民教授申请学位文学硕士培养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学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国星评阅人张国星、左东岭二〇一七年五月摘要贺裳既是清初一位富于创新的诗歌理论家,又是一位独具眼光的诗歌批评家,其诗论与诗评聚于《载酒园诗话》一书。

郭绍虞先生因为此书具有“真知灼见”而将其编入《清诗话续编》。

本文通过对贺裳生平、思想、著述的梳理,然后按照《载酒园诗话》的体例、纲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书的主要诗歌理论及诗歌批评状况展开了探索。

第一章探索了《载酒园诗话》的创新性诗学观及贺裳对诗题类型的研究。

贺裳善于通过吸收接受前人诗论,以此为基础而展开深入探索,从而提出新的诗学观点。

《载酒园诗话》的创新性诗学观念主要包括“诗不论理”、“用意”、“有味”、“诗非借景不妍”等,这些观念一方面吸收了前人诗论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了深刻的诗学新内涵,贺裳主要论述了诗与理、理与辞、理与妙、景与妍、诗意与诗味等诗歌美学的辩证关系,推进了传统诗学理论的发展深化。

贺裳对诗题类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咏史诗、咏物诗、艳情诗的探讨上,由于这种专门探讨在此前的《诗话》中不多,故贺裳的探索较有新意。

第二章论述贺裳对唐诗的批评。

《载酒园诗话》卷二专论唐诗,以史为序,以人为纲,按初、盛、中、晚的分期评述了一百多位诗人,体现了浓郁的诗学批评史意识。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陶渊明诗文评价
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他们诗文的一些评价:
1. 柳宗元:柳宗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要特点,他的山水诗和边塞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寓言小品,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韦应物:韦应物的诗文风格高雅、清新,他的山水诗和田园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他的作品被誉为“韦体”,是唐代诗歌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3. 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文风格朴素自然、平淡恬静,他的田园诗和饮酒诗都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总之,柳宗元、韦应物和陶渊明的诗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柳宗元的诗歌,善于刻画情态,特别是山水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清丽如画。

刘熙载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至论。

这里,辑录宋人对柳诗的评述若干条。

1。

独创性:柳子厚游于艺,非但好古,又能自出新意,兼具六朝余风,去陈陈相因之弊,故其诗有《风》、《骚》之遗意。

——方回2。

诗无杰语,笔力遒健而思致深远,有建安风骨。

——薛昂夫3。

奇崛处不减唐人高处。

——薛昂夫4。

诗从胸中流出,自然高妙,当代名家,唯孟郊、韦应物两人近之。

——何梦桂5。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风雅之宗匠,百代之英,虽老不衰。

——许尚6。

前人为此诗极称之,以为有深情之风。

以余观之,寓兴幽渺,正不在浅近之间,此所以取适于世之深也。

——张耒7。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理,而理自说。

——李正民8。

一生精神尽入此诗,犹之诗外更有一层楼也。

——辛弃疾9。

《江雪》一篇自是大宗之祖,不独七言律,即五言亦皆根源于此。

——方回10。

超轶绝尘,不可到达。

…看他写山水景物,全用赋体,…及至到了诗,则以诗句出之,乃所谓意在笔先者也。

4。

凡遇到没有气魄的作家,必须多读柳子厚的诗,才能成为有气魄的人。

——杨万里5。

读子厚《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知子厚当年所以为子厚者,岂惟气魄之大耶?…6。

柳宗元作诗,讲究辞采。

他自己说过:“凡吾所陈,悉信而有证。

”(《送黎安二生序》)他还喜欢使用排偶句,往往对仗工整,又善用典故,这些手法,都给人以美感。

王禹偁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就曾经用过“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词句,形容自己孤独的情怀,十分贴切。

他的诗中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例如:“我来竟何事,高卧观朝槿。

槿花明朝红,处处照江水。

”四句用字精炼,形象鲜明,耐人寻味。

还有他描写战争的诗歌,比喻生动形象,很富有感染力,在《渔翁》一首中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7。

他的诗的最大特点,是“纡余委备,蓄蕴不尽”,它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各种类型的生活都有。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此诗为诗人借酒消愁之作,表现其蔑视世俗的个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

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

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

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

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

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

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

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

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

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

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

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新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含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评述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认识和评述,随着宋诗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北宋诗文革新作家欧阳修、梅尧臣充分肯定了柳诗刻画山水、摅写忧愤的特点,苏轼则对柳诗“简古”、“淡泊”的艺术特征,作了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论述。

北宋后期以后的诗坛上,“江西诗派”盛行,他们一方面坚持柳诗学陶、质朴简至的看法,另一方面则从字法、句法、章法等形式技巧上探讨柳诗。

南宋后期,严羽、刘克庄也对柳诗发表了许多见解,其要旨是从艺术特征以及柳宗元其人其诗的关系上进行论述。

论贺裳的《载酒园诗话》

论贺裳的《载酒园诗话》

论贺裳的《载酒园诗话》蒋寅【摘要】《载酒园诗话》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独特的诗话,表面上看它沿袭了明代诗话贪多求全、包揽古今的特征,但却不像明人诗话那样空疏而好作大言,而是在对古今诗学确具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下断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贺裳的这些批评大都建立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之上,放眼明代以来的唐诗批评,如此细致而有规模的研究殊无先例,仅此也可见贺裳诗话在批评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总之,《载酒园诗话》充分体现出清初江南诗学崇尚中晚唐诗的倾向,其中对传统诗学命题的阐释具有总结前人遗产的意义,而诗人和诗歌艺术批评又引领了清代唐诗学的学术风气,体现了清代诗学在作家批评方面日趋专门化、细致化的特征;当然,如果深入探究,《载酒园诗话》确实也暴露出作者好学而乏深思、理论概括力不足的弱点.【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7)004【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贺裳;载酒园诗话;唐诗;宋诗【作者】蒋寅【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明代后期公安、竟陵派的兴起,使格调派“诗必盛唐”的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中晚唐甚至宋诗开始受到关注,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也不断提升,在钟、谭《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胡震亨《唐音统签》等总集中一路走高。

陆时雍《诗镜·总论》自称“余于温、李诗收之最宽,从时尚耳”,表明晚唐诗的市场需求正日益高涨,而李商隐也在这种风气中逐渐成为诗家关注的焦点。

到清初,随着以二冯诗学为主导的虞山诗派占据江南诗学的主流位置,评说晚唐诗和李商隐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贺裳就是当时江南有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批评家。

贺裳,字黄公,号檗斋,江南丹阳人。

国子监生。

与吴门张天如、杨维斗执复社牛耳,一时推为风雅之宗。

著书甚富,“总计著述,论史则有《史折》、《续史折》、《战国论略》,论文则有《文骘》、《文骘外编》,论诗则有《载酒园诗话》,论词则有《皱水轩词筌》,自著则有《檗斋集》、《少贱斋集》、《寻坠斋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载酒园诗话》的柳宗元诗歌批评
李梓芮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S19029)。

摘 要:《载酒园诗话》是清初批评家贺裳的论诗著作,共五卷,卷二专论唐诗,以时为轴评述了百余位诗人,规模空前。

其中,贺裳对柳宗元诗歌的评析颇为详尽,达千字以上,批评较前人更为细致全面。

《诗话》中对柳宗元诗歌的批评涉及艺术特征、思想内涵、阶段性变化、诗史意义、五七言之别、东坡之评、韦柳之异同、四言之作等内容,贺裳之评,均建立在对具体作品的评述之上。

关键词:《载酒园诗话》;柳宗元诗歌;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81-01
贺裳,字黄公,明末清初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其诗学见解,俱存于《载酒园诗话》中,全书多达十馀万字,编次颇为完整,规模空前。

郭绍虞称此书有“真知灼见”,而将其编入《清诗话续编》。

《诗话》共五卷,卷二专论唐诗,以史为序,以人为纲,评述了百余位诗人。

其中,贺裳对柳宗元诗歌的评析颇为详尽,达千字以上,批评较前人更为细致全面。

《诗话》对柳宗元诗歌的批评涉及内容全面,且都建立在对具体作品的评析之上,合而观之大抵为一篇前现代形态的柳宗元诗歌论文。

一、柳诗之总体评价
贺裳开篇即赞美柳宗元:“刘子厚始一振厉,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

”[1]评其诗歌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

紧接着对柳诗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整体概括,即“其初多务豀刻,神俊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

”[2]以发展之眼光,谈柳宗元诗风的变化。

从篇琢句雕到稍近自然,柳诗在风格上的这种变化,与其被贬南迁的经历息息相关。

如“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兼得“峻冽”与“温醇”。

除此之外,贺裳论柳诗有史笔,有“良史之才”,即“以韵语出之,亦自须眉欲动”,这是对柳诗独特魅力的揭示。

二、柳诗之比较评价
贺裳没有将柳宗元孤立起来评述,而是将其置于诗歌发展的平台上进行比较研究。

文中引述前人之评而加以辨析:“宋人诗法,以韦、柳为一体,方回谓其同而异,其言甚当。

余以韦、柳相同者神骨之清,相异者不独峭淡之分,先自忧乐之别。

”“东坡‘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上句指韦,下句指柳,本有分别。

后人动以二子并称,而不别其风格之异,总是隔壁听耳。

”“柳构思严谨,韦出手稍易,学韦者易以藏拙,学柳者不能覆短也。

”[4]韦、柳均为中唐诗人,且在审美情趣以及诗歌的艺术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苏轼首次将韦、柳并提,后世皆效仿之。

贺裳基于前人的“韦柳”异同论之上,更具体地指出异同之所在以及学二家诗之难易。

“发纤浓于简古”指韦,“寄至味于澹泊”指柳,一浓一淡,一抒情一造境。

从学习二者难易的角度来看,贺裳认为学柳难于学韦,总体而言,柳在韦上。

但论韦、柳之高低,自是各家不一,各持己见了。

除此之外,贺裳特引东坡之评,谈陶柳之同,曰:“然东坡语‘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

’自是至言。

”[5]贺裳与苏轼在韦柳之别上,看法趋于一致,都认为二者有同有异,且柳在韦上。

柳诗承陶,山水诗尤是,在内容与风格上皆具相似之处,外枯中膏,似淡实美。

陶柳之诗,外清淡质朴,内隽永丰腴。

当然,二者也存在区别。

子厚之田园诗,写田园生活的同时,多揭露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遭遇以及抒发其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这也是柳诗诗史意义的一种体现,而陶渊明之田园诗,为躬耕者自述田园生活,多写其幽静、闲适,以田园净土与现实黑暗进行对比。

三、柳诗之作品评价
贺裳除了从总体关照柳诗,还对柳诗的经典之作以及特殊作品展开了实际批评。

首先,贺裳对柳诗的特殊作品展开论述。

贺裳谈“《南涧》诗从乐而说至忧,《觉衰》诗从忧而说至乐”[6],论《觉哀》诗极有转折变化之妙,评论《觉哀》,格外细致。

一曰《觉哀》善转折,二曰《觉哀》善铺文。

转折上一抑一扬,一上一下,运转自如;铺文处流动如疾风卷雪,忽吐华月。

为了表达对《觉哀》的赞美之情,贺裳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盛赞此诗。

紧接着,贺裳对柳诗的五七言之作出了评价,即“柳五言诗尤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7],认为柳诗五七言之作在抒情力度上存在差异。

贺裳能区别出柳诗五七言的不同,可见其功夫之深。

所举如“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8],写景已至此,置人于凄楚不堪之境,更不论“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9]。

文章最后,他高度肯定了柳宗元的《平淮雅》二篇,视之为“唐音之冠”,又曰:“柳子亦深自负,但终不可以入周诗”[10],指出其有刻意营造之感,举其诗句,与《诗经》中的篇章作比较。

他认为《铙歌鼓吹曲》胜于《七德舞》,但不及《皇武》《方城》之风发自然。

所有批评均建立在具体作品之上。

贺裳的柳宗元诗歌批评,既对柳诗深入研究,剖析鲜明,在反复吟咏间深思体察,加之以实际品评,又区别前代诗话类著作,规模较大,仅评柳一人,就达千字以上。

经过此番梳理,可见贺裳之柳诗批评,较之前人更加细致全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注释:
[1][2][6][7][10]贺裳.《载酒园诗话》[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8][9]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5]王熙铨,江惜美.《古典文献研究辑刊》[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