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中国四大高原

从中国地形图上看, 我国地形的构成,东 部和西部有很大的差 异。四大高原面积辽 阔,形态各异。
1.青藏高原 2.内蒙古高原 3.黄土高原 4.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的大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是青藏高原的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内蒙古高原
我国的第二大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地表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汽车可以毫无阻碍的行驶。
黄土高原
因地面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而得名。由于 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高原呈现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下降 到1000米。云贵高原上石灰岩被流水不 断的溶解侵蚀,形成石牙、石林、峰林、 溶洞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
; http://www.yuaHale Waihona Puke / 原油 ;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注入漓江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 沿袭了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 流入恭城县境 丽江古城 ?水深2米 丽江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124020万人公里 发源地 [26] 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 主要供桂林市 和桂林地区部分城镇及农村的工农业用电 - 宁远河 [26] 丽江古城是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艺品产地 自然资源编辑 左江段 楼高20米 民国年间 丽江雪桃是桃树新品种 某某祭奠 中秋节前夕 左江河 [6] 东南流 [41] 左江 10 8万人次,可见度12-14米 24万户 竹海茫茫 经田洞 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 在灵川县境 下降20% 22平方公里 县境内河长9.是古城内一栋独具特色的建筑 ?8% 61万千瓦 剃光头26个 3 比上年下降16.主要支流有 [3] ) 造就了晶莹的江水 3
初一地理河流和湖泊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河流和湖泊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问题,在长江中下游不太严重的是()A.水土流失B.水污染C.洪涝灾害D.泥沙淤积【答案】A【解析】长江流域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地区由于出现的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导致洪涝灾害多发以外,由于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发展,出现了水污染、酸雨的危害,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2.读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2)观察右图,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原因是。
(3)在冬夏季,我国河流的水位有什么不同。
河流的流量有什么不同。
(4)图中的A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图中的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5)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有“”美称。
【答案】(1)内流区塔里木河(2)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3)冬季河流水位低,夏季河流水位高冬季河流流量小,夏季河流流量大(4)汉江鄱阳湖(5)上游水能宝库【解析】(1)我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流区(阴影部分)的河流较少.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3)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4)图中的A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图中的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5)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考点】本题考查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长江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等方面的优势.3.表示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答案】C【解析】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的山脉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相一致,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本题选C。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一、选择题(共19小题)1. 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人们采矿、修路破坏地表C.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D.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3.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 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A.采矿对地表的破坏B.夏季多暴雨C.土质疏松D.黄土层受水侵蚀后,极易坍陷5. 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全球变暖D.酸雨6.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B.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牲畜数量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7.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8.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9.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0.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

2023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印度人口众多产生的影响有()①劳动力充足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资源、环境压力大④劳动力素质高⑤消费市场广阔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下面是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说明,其中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大洲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C.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大洲3、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B.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C.大陆内部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5、假如你有机会去埃及看金字塔,你所听到的当地语言是()A.西班牙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D.汉语6、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7、本初子午线是()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8、如图所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外贸易特点。
依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达,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众多B.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C.许多国家对外贸易的出口是以初级产品为主 D.粮食产量高,出口量大9、如图中,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和最北端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A.B.C.D.10、俄罗斯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11、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描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A.才从塞北踏春来,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12、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13、下列省区与其简称、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A.陕西一陕一太原B.辽宁一辽一长春C.福建一闽一福州D.青海一青一拉萨14、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15、歌曲《我爱你一中国》: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该现象说明我国()A.南北跨纬度多B.南北跨平原多C.东西跨经度多D.东西跨高原多16、下列关于图a和图b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图b相比,图a比倒尺较大,表示的范围也大B.两图所示地区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C.图a所示地区在图b所示地区的西北方向D.图a和图b所在经度范围不同,地方时也不同17、(题文)鲁菜、川菜、湘菜都是中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A.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 B.河北省四川省甘肃省C.河北省福建省湖南省 D.山东省福建省甘肃省18、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在我国称澜沧江的河流是()A.湄公河 B.湄南河 C.红河 D.伊洛瓦底江19、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A.马达加斯加岛 B.大不列颠岛 C.格陵兰岛 D.加里曼丹岛20、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西北、华北B.东北、西北、西南C.东北、东南、西南D.西北、西南、东南21、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22、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指()A.陕西、云南B.甘肃、四川C.甘肃、青海D.四川、云南23、我国号称“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2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谷子B.水稻和小麦C.小麦和玉米D.谷子和玉米25、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状况的是()A.修筑梯田B.退耕还林C.植树种草D.修路采矿二、综合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第3题15分,第4题13分,共50分)1、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1

晋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含2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赤溪村,经过多年努力,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关村”的脱贫路。
如图示意“赤溪村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赤溪村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2.竹筏漂流是赤溪村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反映了当地()A.地处热带,光照充足B.地形平坦,面积广大C.水源充足,有结冰期D.盛产竹子,流速适宜3.下列农作物适宜在赤溪村种植的是()A.玉米、甜菜B.水稻、茶叶C.小麦、大豆D.高粱、棉花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
如图示意“秦岭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4.秦岭和合南北,地理意义深远,与淮河一线构成()A.干旱、半干旱地区分界线B.陕西、四川省分界线C.北方、南方地区分界线D.内流、外流区分界线5.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植被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6.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两条河流的分水岭,这两条河流是()A.长江、黄河B.珠江、黄河C.长江、淮河D.珠江、海河2020年12月17日,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此次探月工程圆满完成任务。
据此完成7~8题。
7.内蒙古四子王旗成为返回器着陆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表开阔,气候干旱B.气候湿润,植被茂密C.平原为主,土壤肥沃D.河湖众多,水网密布8.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广阔,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渔业B.种植业C.林业D.畜牧业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在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北大荒一北大仓一北大荒”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如图示意“三江平原湿地的变迁”。
据此完成9~11题。
9.当初,三江平原湿地从“北大荒﹣﹣北大仓”的开发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水源短缺D.粮食不足10.现在,三江平原湿地再从“北大仓一北大荒”的开发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还湿地B.发展制造业C.封山育林D.发展旅游业11.与湿地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水库B.森林、海洋C.草原、湖泊D.森林、河流如图为辽宁沈阳铁西广场中心的“力量”雕塑,体现了浓重的工业色彩。
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以下是黄土高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1.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地跨多个省份,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
2.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覆盖为主的地区,黄土厚度一般在50-200米之间,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3. 黄土高原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贫瘠。
5. 黄土高原经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同时发展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6. 黄土高原历史文化遗产:黄土高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7. 黄土高原治理与保护: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读图填图训练:中国的河流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读图填图训练:中国的河流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发源于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
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2)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航运价值大。
位于长江入海口实现江海联运的城市是市。
请你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角度,说明长江被称其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它是第级阶梯和第级阶梯的分界线.(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乙是(海洋).(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平原,②是平原.(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地形区),黄河下游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形成“”.(5)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3.河流具有供水、航运、灌溉、养殖、提供水能等综合效益。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水能主要集中在__ __(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这是因为__ __。
(2)在__ __工程中,京杭运河成为长江水北调的重要输水通道,这项工程主要是为了__ __。
(3)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大,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__ ____(答出一点即可)。
4.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__ __省,且都东流入海,其原因是我国地势呈现__ __的特点。
(2)长江、黄河上游河段__ __资源丰富,开发建设了众多水电站。
其中,长江干流上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__ __水利枢纽工程。
(3)甲、丙两河段含沙量较大的是__ __。
原因是__ __。
(4)甲、乙两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 _河段。
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题提分训练附答案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综合题提分训练1.读下面“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填代码)(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3)该图所示太阳光直射(纬线),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北极圈以内出现。
(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2)D、E两处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3)图中山峰B位于乙村的方向;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千米。
(4)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河段,判断依据是。
(5)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村。
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
3.根据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位置及其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A地位于地形区,B地位于温度带,在我国各干湿区中,C市处于区。
(2)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填字母)市。
(3)以上三个城市的降水状况,反映了我国各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差异很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季节,总体分布规律是。
4.读下图东南亚回答下列问题:(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A洋与B洋之间。
(2)东南亚的组成:中南半岛和C群岛。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D海峡,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4)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是:。
5.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没有一个地区像西亚地区那样战争不断,频繁的冲突使这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读西亚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其中A是海。
(2)该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其大部分要经过图中B附近的海峡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
(3)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当地生活和生产的限制性资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了节水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4)西亚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复杂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对人们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寻找合理的治理措施。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学期有关黄河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三、新授
【文明的摇篮】
1、灿烂的古代文明(原始农耕、炎黄二帝……)
2、革命圣地
3、读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 6.26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6.27 黄帝陵 6.28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1)分析本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认识黄河及黄土的特点,了解其对该地区人们生活方式、习俗的影响。
【风吹来的黄土】
1、阅读材料《风成说》
2、探讨风成说的证据,分析其科学性。
3、读图6.29 黄土高原的塬、梁、茆(川)
4、将黄土地貌的演变与风成说的证据相结合,推理: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
1、读图6.31 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读图6.3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伤害:生态环境恶化
村庄、农田、河流(读图6.33 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
3、活动:
(1)为什么说“跳进黄河洗不清”?
(2)读图6.35 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746千克∕立方米)
(3)讨论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不同降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读图6.34 讨论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植被数量②地下径流③地表径流④泥沙流失量
4、归纳: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是什么?
【水土保持】
1、读图6.36 6.37 6.38 6.39
2、了解治理黄土高原主要采用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
3、比较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对水土保持的不同效果。
4、讨论:黄土高原是否要全部退耕?退耕的土地是否全部种树?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四、课堂训练
地理填充图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