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教学难点: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导入语: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声,我们仿佛来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黄土高原的悠久历史微课程(录音与图片同时播放):“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二)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活动。

(1)在四大地理区域图中指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2)在图6.25中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3)在图6.25中找出黄土高原跨越的主要省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4)教师小结。

(三)感受黄土风情多媒体:展示黄土风情的图片教师: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大家看:这里的人们爱吃羊肉泡馍、爱系白羊肚头巾、爱住窑洞,这些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羊肉泡馍口味厚重,热辣暖胃,符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又符合高原人的豪爽本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和学生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多媒体资源、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源:收集黄土高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课件。

2.实地考察: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3.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人教版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人教版
2.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其最突出的作用是( C )
A.水产养殖 B.防洪减灾 C.拦蓄泥沙 D.调节径流
3.该地区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B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4.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B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5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 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这是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 对我国某地区景色的描述。该小说描述的地区及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
沙土土质疏松,比黏土水土流失 严重 。 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严重 。
实验探究
对比实验4:坡度
坡度越 陡 ,水土流失越 严重 。
水土流失原因
结合黄土高原的农业等经济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到处开荒
不计代价的开采矿产
修路,建房等工程建设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
水土流失原因
减少放牧的数量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 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土量达 190多亿吨,水土保持措施年均 减少入黄河泥沙4.35亿吨,减少 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改善了流
域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的发展
黄土高原生态十分脆弱,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干旱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发展
黄土高原某县生态建设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4 说重难点
信天游
窑洞
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文化。
黄土的成因。
难点
5 说教学法、学法
情景教学
教法 讲授法
资料分析
举例说明
分析 归纳
学法
合作 探究
争夺 强答
6 说教学过程
预学导学学科思政 预学导学
导课 互助探究 分层提高
板书总结归纳 巩固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
6 说教学过程
预学导学学科思政
寻找文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 课本24页第二段段文字并结合 25页活动,合作交流回答下列 问题。请说一说为什么黄土高 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在黄 土高原上我们还能参观举世闻 名的古迹和名胜,说一说,你 知道哪些?因黄土文化是本节 的重点,所以这一环节通过播 放图片及视频帮助学生学习。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三:火眼金睛—聚焦地名
PPT展示黄土 高原地名,让学 生在这些地名中 寻找共同点,继而 得出黄土高原特 殊的地貌景观: 塬、梁、峁、川。 并图文结合感受 黄土高原的地貌 景观之间的差异。
从地名中引出地貌景观, 激发学生善于总结、善 于发现的学习习惯,体 现事物发展的联系性, 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要注 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 以然。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一:寻找感知 —文明的摇篮
活动二:探根寻源—风吹来的黄土
活动三:火眼金睛—聚焦地名
6 说教学过程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
活动一:寻找感知 —文明的摇篮
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24页第一段文字并结合图6.25, 小组讨论,设计相关问题: 黄土高原在哪?其跨越哪些 省份?随后师生共同总结黄 土高原的位置:位于我国第 二阶梯,东起太行山,西至 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 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点梳理一、文明的摇篮1、称谓:(1)“文明的摇篮”,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2)黄土风情:窑洞。

(3)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2、位置与范围:(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跨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3、文明: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4、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原因:(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干燥,容易开挖;(2)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5、气候特征: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

关于黄上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证据:(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中亚或蒙古的)。

3、地势和地貌: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 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共33张PPT)


7.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顺应自 己的天 性,找 到了自 己真正 喜欢做 的有意 义的事 ,并且 一心把 它做得 尽善尽 美,他 在这个 世界上 就有了 牢不可 破的家 园。

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 的压力 ,而且 会以足 够的清 醒来面 对形形 色色的 机会的 诱惑。 我们当 然没有 理由怀 疑,这 样的一 个人必 能获得 生活的 充实和 心灵的 宁静。
陕西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走进黄土高原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
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黄土地貌景观




这些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海拔在1000-2000米, 地表覆盖着超过100米 深厚的黄土。
水土流失
实验要求
实验报告表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必然导致土壤侵蚀量增多 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修路、采矿等破坏地表的活动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位置与范围山Biblioteka 宁 夏21
回 族
陕西
自 治
34

西
走进黄土高原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陕西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黄土风情—窑洞 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土质
气候
陕西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走进黄土高原
面 条 像

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 生活的 收获变 成心灵 的财富 ,缺乏 此种禀 赋或习 惯的人 则往往 会迷失 在外部 生活中 ,人整 个儿是 散的。 外面的 世界布 满了纵 横交错 的路, 每一条 都通往 不同的 地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44张PPT)
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 流失,起到 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的作用。
2. 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请 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 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黄土墚
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墚:条状延伸 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峁:呈穹状或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地形的分类
川地是黄土高原上主 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 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 如渭河平原(谷地)、汾 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 个最大的川地。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 活动探究
理现象 1.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2.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
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 B )
A.黄土是黄河流水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 B.黄土是风从西北方吹来的,不是流水冲来的 C.黄土是本地岩石风化形成的 D.黄土是夏季风从南方吹来的
陕西黄帝陵
独特的黄土风情
窑洞
气候干旱, 降水少;黄土 的直立性强, 不易崩塌。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 很直接的关系。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兴平市桑镇第一初级中学马科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3、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通过学生的描述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2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学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山脉,西至_________,北连__________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2.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3.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二、文明的摇篮
1. 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2. 视频播放窑洞,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2. 学生通过黄土高原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4.学生读图了解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四、严重的水土流失
1.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完成p29活动(重点从植被覆盖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4.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5.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6.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
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7.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8.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五、水土保持
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坝,2为陡坡,3为缓坡。

如果你的家就在斜坡附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利用这些坡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收入?
2. 课本30页活动第1题,引导学生读下图说说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意义。

五、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范围
二、文明的摇篮
三、风吹来的黄土
四、严重的水土流失
五、水土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