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赣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初二年级上传数学期中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 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3B. 8C. 10D. 8 或 133.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是()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4. 如图,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平分线,其根据是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所用到的判别方法是()A. SASB. AASC. ASAD. SSS5. 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 50°B. 60°C. 70°D. 80°6. 如图,∠A=50°,P 是等腰△ABC 内一点,AB=AC,BP 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 的度数为( )A. 100°B.115°C.130°D. 1407. 如图,△ABC≌△DEF,若BC=12cm,BF=16cm,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B=DEB. BE=CFC. AB//DED. EC=4cm8. 如图,△ABC 中,∠C=90°,AD 平分∠BAC,过点 D 作 DE⊥AB 于 E,测得 BC=9,BD=5,则DE的长为()A. 3B. 4C. 5D. 69. 如图,AB=AC,AD=AE,BE、CD 交于点 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四对 B. 三对 C. 二对 D. 一对10. 如图,△ABC 中,AB=AC,BD 平分∠ABC 交 AC 于 G,DM//BC 交∠ABC 的外角平分线于 M,交AB、AC 于F、E,下列结论:①MB⊥BD;②FD=FB;③MD=2CE. 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 0 个B. 1 个C. 2 个D. 3 个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第 10 题11、如图,△ABC中,∠C=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 180°C. 255°D. 145°12、一定在△ABC内部的线段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C.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D.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二. 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1. 已知△ABC 中,AB=6,BC=4,那么边 AC 的长可以是(填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12. 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 BC 将其固定. 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13. 点 M 与点 N(-2,-3)关于y 轴对称,则点 M 的坐标为.1∠C,则△ABC 是三角形.14. 在△ABC 中,∠A=∠B=215. 如图,D 是 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点 D 的直线折叠,DE 为折痕,使点 A 落在 BC 上 F 处,若∠B=40°,则∠EDF=_度.16. 如图,在 Rt△ABC 中,∠C=90°,∠BAC=30°,点 D 是 BC 边上的点,AB=18,将△ABC 沿直线AD 翻折,使点 C 落在 AB 边上的点 E 处,若点 P 是直线 AD 上的动点,则 BP+EP 的最小值是.第 15 题第 16 题三、解答题(一)(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17. 如图,A、F、B、D 在一条直线上,AF=DB,BC=EF,AC=DE.求证:∠A=∠D.18. 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9. 如图,已知△ABC,∠C=90°,AC<BC.D 为 BC 上一点,且到 A,B 两点的距离相等.(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 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D,若∠B= 35°,则∠CAD=°.四、解答题(二)(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21. 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BE⊥CE 于 E,AD⊥CE 于 D,AD=2.5,DE=1.7,求 BE 的长.22. 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的中点,DE⊥AB 于点 E,DF⊥AC 于点 F,BE=CF.(1)求证:AD 平分∠BAC.(2)连接 EF,求证:AD 垂直平分 EF.五、解答题(三)(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23. 如图, AD 为△ ABC 的中线, BE 为△ ABD 的中线.(1)∠ ABE=15°,∠ BED=55°,求∠ BAD 的度数;(2)作△ BED 的边 BD 边上的高;(3)若△ ABC 的面积为 20, BD=2.5,求△ BDE 中 BD 边上的高.24. 如图,在△ ABC 中,∠BAC=120°,AB=AC=4,AD⊥BC,BD= 2 3 ,延长 AD 到 E,使 AE=2AD,连接 BE.(1)求证:△ ABE 为等边三角形;(2)将一块含 60°角的直角三角板 PMN 如图放置,其中点 P 与点 E 重合,且∠NEM=60°,边 NE与AB 交于点 G,边 ME 与 AC 交于点 F. 求证:BG=AF;(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GEF 的面积.25. 如图(1),AB=4cm,AC⊥AB,BD⊥AB,AC=BD=3cm.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 1cm/s 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s).(1)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 t=1 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 x cm/s,是否存在实数 x,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选项A、C、D 中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要求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边的定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即可【解答】∵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6 和 1,①当腰为1 时,1+1=3<6,三角形不成立;②当腰为6 时,三角形的周长为:6+6+1=13;∴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3.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3. 【分析】根据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180°,即可得出该多边形的边数。
2018-2019年第一学期初二年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年第一学期初二年期中考试数 学 试 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 二三总分得分 1~7 8~1718192021222324252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实数6的相反数是().A. 3-B. 6C. 6-D. 6-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6a a a =÷B .229)3(x x =-C .632a a a =⋅D .923)(a a =3、 在实数0、3、6-、35、π、723、14.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个.A .1 B.2 C.3 D.4 4、下列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A .6x 2y 2=3xy ·2xy B .a 2-4ab+4b 2=(a -2b)2C .(x+2)(x+1)=x 2+3x+2 D .x 2-9-6x=(x+3)(x -3)-6x 5、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A. AC AB CD BD ==,B. DC BD ADC ADB =∠=∠,C. CAD BAD C B ∠=∠∠=∠,D. CD BD C B =∠=∠, 6、若))(3(152n x x mx x ++=-+,则m 的值为( )A .-2 B. 2 C.5 D.-5 7、已知,则的值为( )A . B. 8 C. D.6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8、9的算术平方根是 . 9、比较大小: 310.10、因式分解:ax+ay= . 11.计算:x x x 2)48(2÷-= .12.已知ABC ∆≌DEF ∆,︒=∠50A ,︒=∠60B ,则F ∠= 。
13、计算:光速约为3×108米/秒,太阳光射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5×210秒,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 米.14、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它的条件是 结论是 ,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15、已知m 6x =,3n x =,则2m n x -的值为 . 16.当整数=k 多项式42++kx x 恰好是另一个多项式的平方.17、观察 给出一列式子:y x 2,2421y x -,3641y x ,4881y x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知这一列式子中的第8个式子是 ,第n 个式子是 三、解答题(共89分)18.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1)41227163⋅-+ (2) ()232x x x ÷-⋅19、分解因式:(每题5分,共10分)(1)a a 1823- (2)xy y x 4)(2-+20如图,已知DBC ACB DCB ABC ∠=∠∠=∠,, 求证:DC AB = (8分)21(8分)先化简,再求值:y y x y x y y x y x ÷-++-+24)2()2)(2( ,其中21-=x ,2=y .22、(9分)先因式分解,再求值:2x(a-2)-y(2-a),其中a=0.5,x=1.5,y=-223、(9分)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AD 、CD 上,BE ⊥EF,且BE=EF,若AE=5cm ,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1)求证:△ABE ≌△DEF (2)求AB 的长AEF D CB24、(9分)将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按如图所示那样拼接起来,连结BD 、BF 、DF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正方形CEFG 的边长为b ,且a <b . (1)(4分)填空:BE ×DG =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2)(5分)当正方形ABCD 的边长a 保持不变..,而正方形CEFG 的边长b 不断增大时,△BDF 的面积会发生改变吗?请说明理由.25.(13分)如图,一个开口的长方体盒子,是从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钢板的每个角落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后,再把它的边折起来做成的.(1)请用代数式分别表示图中剩余部分的面积及s 1、s 5的面积.(2)利用剩余部分的图形能否来说明()()b a b a b a 22422-+=-的正确性,如果能,请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说明.A CB D GF E a b a b(3)设cm900cm,求盒子的表面积(不 ,底面s5的面积为2a60含盖)和体积.26、(13分)如图,已知△ABC中,∠B=∠C,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 C 2. B 3. C 4. B 5. D 6. A 7. 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8. 3 9. < 10. a(x+y) 11. 24-x12. 70013. 11105.1⨯ 14、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对应边相等;真15. 12 16. 4± 17. —1281x 16y 8, (-21)n-1x 2n y n三、解答题(共89分) 18.(1)解:原式=21234⨯-+ …………………… (3分) =6 ……………………(5分)(2) 解:原式=()238xxx ÷-⋅ …………………… (3分)=248x x ÷- …………………… (4分) =28x - …(5分)19、解:(1)原式=)9(22-a a ……2分 (2)原式=xy y xy x 4222-++ … 2分 =)3)(3(2-+a a a …… 5分 =222y xy x +- ………… 3分 =2)(y x - ……………… 5分 20、中与在DCB ABC ∆∆∵⎪⎩⎪⎨⎧∠∠∠∠(已知)=(公共边)=(已知)=DCB ACB CB BC DCB ABC ……………∠……… 5分∴ABC ∆≌DCB ∆(A.S.A ) …………………… 7分 ∴AB=D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8分21.解:原式=2222424x y xy y x -++- ……………………………………… 4分 =xy 2 ………………………………………………………………… 5分当21-=x ,2=y 时,原式=22212-=⨯⎪⎭⎫⎝⎛-⨯. …………………… 8分22、解:原式= 2x(a-2)+y(a-2)…………………… (3分) =(a-2)(2x+y) …………………… (2分)当 a=0.5,x=1.5,y=-2时,原式=(0.5-2)×(2×1.5+(-2)) …………………… 7分=-1.5 …………………… 9分23、解:(1) 证明:在长方形ABCD 中,∠A=900=∠D ……………………1分 ∵BE ⊥EF ∴∠BEF=900即∠AEB+∠DEF=900,又∠ABE+∠AEB=900∴∠ABE=∠DEF ……………………3分 ∴△ABE 和△DEF 中,∠A=∠D ,∠ABE=∠DEF ,BE=EF∴△ABE ≌△DEF(AAS) ……………………5分 (2) ∵△ABE ≌△DEF ∴AE=DF=5CM,AB=DE=acm, …………………6分 ∴AD=(5+a)cm …………………7分 又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2(5+a+a)=40 解得a=7.5cm=AB …………………9分 24.解:(1)22a b -; …………………………………………… 3分 (2)答:△BDF 的面积不会发生改变. ………………… 4分由图形可得:BEF DFG ABD CEFG ABCD BDF S S S S S S ∆∆∆∆---+=)(21)(2121222b a b a b b a b a +----+= …… 6分222222121212121b ab ab b a b a --+--+=221a = …… 8分∵a 保持不变,∴当正方形ABCD 的边长a 保持不变,而正方形CEFG 的边长b 不断增大时,△BDF 的面积不会发生改变. ……………………………………… 9分25.(1)224b a S -=剩余 …………………… (1分)().2221b ab b a b S -=-⋅=…………………… (2分)()2225442b ab a b a S +-=-=…………………… (3分)(2)能. ………………………………………… (4分),422b a S -=剩余 ()()()()()b a b a b a b b a a S S S S S 2222221352+-=-+-⋅=+++=剩余……………………………………………………(7分)()()b a b a b a 22422-+=-∴.…………………… (8分).(画图再加说明亦可得分)(3),9005=S………………………… (10分)又,60=a .15=∴b ……………………(11分)().302,90022=-∴=-∴b a b a.1350015900,2700154604352222cm b S V cm b a S S =⨯=⋅==⨯-=-==∴剩余表 (12)………………………… (13分) 答: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上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a 2·a=a 3B .(ab )2=a 2b 2C .(a 2)3=a 5D .-a+2a=a2.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A.430°B.4320°C. 4334°D.4360°4.如图,已知MB=ND,∠MBA=∠NDC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M=∠NB . AM ∥CNC .AB = CD D . AM=CN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和4,则它的周长是( ▲ )A .10B .8C .8或10D .无法确定6. 如图,点D 为△ABC 边AB 的中点,将△ABC 沿经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刚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48°,则∠BDF 的度数为( ▲ )A .88°B .86°C .84°D .82°7.如图,∠MON 内有一点P ,P 点关于OM 的轴对称点是G ,P 点关于ON 的轴对称点是H ,GH分别交OM 、ON 于A 、B 点,若GH 的长为10cm ,求△PAB 的周长为( ▲ )A .5cmB . 10cmC . 20cmD . 15cm8.如图,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CE≌△BCDB.△BGC≌△AFC C .△ADB≌△CEAD.△DCG≌△ECF9.如图,在△ABC 中,AB =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 A B D C M N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③④10.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 △ADCB. △BDC’C. △ADC´D. 不存在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实数4的平方根是.12.点A(-5,-6)与点B(5,-6)关于__________对称。
2018-2019(含答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2018-2019(含答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2018.10.2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式中互为有理化因式的是()A.a+b和a−bB.−x−1和x−1C.5−2和−5+2D.x a+y b和x a+y b2.下列各式中,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的是()A.x2+4x+4B.x2−4x−4C.x2+x+1D.x2−x−13.已知a=7−5,b=5−3,c=3−7,则a、b、c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A.b>c>aB.b>a>cC.a>b>cD.c>a>b4.已知一个两位数等于它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并且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3,则这个两位数为()A.25B.25或36C.36D.−25或−365.关于x的方程(a−6)x2−8x+6=0有实数根,则整数a的最大值是()A.6B.7C.8D.96.若等腰△ABC的周长是50cm,底边长为xcm,一腰长为ycm,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y=50−2x(0<x<50)B.y=50−2x(0<x<25)(50−2x)(0<x<50)C.y=12(50−x)(0<x<25)D.y=12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7.如果(x+2)2=−x−2,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已知20n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为________.9.已知m=n−1−1−n+3,则m n+1=________.a−1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________,b=________.10.若最简根式4a−1和3b+51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________.12.已知(x2+y2)2+2(x2+y2)=15,则x2+y2=________.13.如果关于x的方程(a−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x2−8xy+5y2=________.15.某件商品原价100元,经过两次降价后,售价为64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依题意可列方程________.16.已知点P(a, b)在第三象限,则直线y=(a+b)x经过第_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17.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a, b),且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4=0的两根,k的值是________,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8.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y=4x上,分别经过A、B两点向轴作垂线段,已知S阴影=1,则S1+S2=________.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8分)19.计算:12−(3+1)2+434÷513.20.计算:xy2−1x8x3y+1y18xy3(x>0, y>0)21.解方程:(x+5)2−2(x+5)=8.22.解方程:2x2−5x+1=0(用配方法)23.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0米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若耕地面积需要551米2,则修建的路宽应为多少米?24.已知y=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5.小强骑车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段先上坡后下坡的路,在这段路上小强骑车的距离s(千米)与骑车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强去学校时下坡路长________千米;(2)小强下坡的速度为________千米/分钟;(3)若小强回家时按原路返回,且上坡的速度不变,下坡的速度也不变,那么回家骑车走这段路的时间是________分钟.四、综合题:(每题6分,共30分)2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4k−2=0(1)求证:不论k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等腰△ABC的一边长为a=4,另两边的长b、c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求△ABC 的周长.27.如图,科技小组准备用材料围建一个面积为60m2的矩形科技园ABCD,其中一边AB靠墙,墙长为12m.设AD的长为xm,DC的长为ym.(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围成矩形科技园ABCD的三边材料总长不超过26m,材料AD和DC的长都是整米数,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围建方案.28.如图,在△ABC中,∠C=90∘,AC=6cm,BC=8cm,点P从点A出发沿边AC向点C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边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2)点P、Q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点时刻,使得△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9.如图,正方形OAPB、ADFE的顶点A、D、B在坐标轴上,点E在AP上,点P、F在函数y=k的图x象上,已知正方形OAPB的面积为9.(1)求k的值和直线OP的解析式;(2)求正方形ADFE的边长.3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1,∠ABC=90∘,且AB // CD,将一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放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探究:(1)如图,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B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当点Q在线段DC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示意图,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3)点P在线段AC上运动时,△PCQ是否可能为等腰三角形?若可能,求此时AP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 【答案】B【解析】根据有理化因式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a+b)(a−b),∴两根式不互为有理化因式,故本选项错误;B、∵(−x−1)⋅x−1=1−x,∴两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故本选项正确;C、∵(5−2)•(−5+2)=210−7,∴两根式不互为有理化因式,故本选项错误;D、∵(x a+y b)•(x a+y b)=(x a+y b)2,∴两根式不互为有理化因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 【答案】C【解析】先令二次三项式为0,若有实数根则能因式分解,否则不能.【解答】解:A、x2+4x+4=0有实数根,故本选项能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B、x2−4x−4=0有实数根,故本选项能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C、x2+x+1=0没有实数根,故本选项不能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D、x2−x−1=0有实数根,故本选项能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故选C.3. 【答案】B【解析】首先求出a,b,c的倒数,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而得出a、b、c三个数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7−5,b=5−3,c=3−7,∴1 a =7−5=7+52,1 b =5−3=5+32,1 c =3−7=3+72,∵7>3,∴1 a >1b,∵3>5,∴1 a <1c,∴1 c >1a>1b,∴b>a>c.故选:B.4. 【答案】B【解析】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x+3),根据该两位数等于它个位上的数的平方,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进而即可得出该两位数.【解答】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x+3),根据题意得:10x+x+3=(x+3)2,整理得:x2−5x+6=0,解得:x=2或x=3,∴x+3=5或x+3=6,∴这个两位数为25或36.故选B.5. 【答案】C【解析】方程有实数根,应分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时,a−6=0,即a=6;当是一元二次方程时,有实数根,则△≥0,求出a的取值范围,取最大整数即可.【解答】解:当a−6=0,即a=6时,方程是−8x+6=0,解得x=68=34;当a−6≠0,即a≠6时,△=(−8)2−4(a−6)×6=208−24a≥0,解上式,得a≤263≈8.6,取最大整数,即a=8.故选C.6. 【答案】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周长-底边长)×12,及底边长x>0,腰长>0得到.【解答】解:依题意有y=12(50−x).∵x>0,50−x>0,且x<2y,即x<2×12(50−x),得到0<x<25.故选D7. 【答案】x≤−2【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由(x+2)2=(−x−2)2=−x−2,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8. 【答案】5【解析】因为20n是整数,且20n=4×5n=25n,则5n是完全平方数,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为5.【解答】解:∵20n=4×5n=25n,且20n是整数;∴25n是整数,即5n是完全平方数;∴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5.故答案为:5.9. 【答案】9【解析】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列出不等式,求出n的值,得到m的值,代入代数式根据乘方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n−1≥0,1−n≥0,解得,n=1,∴m=3,则m n+1=9,故答案为:9.10. 【答案】3,2【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a−1=24a−1=3b+5,解得a=3 b=2,故答案为:3,2.11. 【答案】−1【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0代入已知方程就可以求得a的值.注意,二次项系数a −1≠0.【解答】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2−1)=0的一个根是0, ∴x =0满足该方程,且a −1≠0.∴a 2−1=0,且a ≠1.解得a =−1.故答案是:−1.12. 【答案】3【解析】首先设x 2+y 2=z ,然后将原方程转化为关于z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该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x 2+y 2=z ,(z ≥0)则原方程变为:z 2+2z −15=0,解得:z =3或−5(舍去).故答案为:3.13. 【答案】a >12且a ≠1【解析】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利用根的判别式结合二次项系数非零即可得出关于a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关于x 的方程(a −1)x 2− 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a −1≠0△=(− 2)2+4(a −1)>0, 解得:a >12且a ≠1.故答案为:a >12且a ≠1.14. 【答案】( 2x −2 2y + 3y )( 2x −2 2y − 3y )【解析】首先把5y 2变为8y 2−3y 2,然后把前三项组合提公因式2,再利用完全平方分解,然后再次利用平方差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原式=2x 2−8xy +8y 2−3y 2,=2(x −2y )2−3y 2,=[ 2(x −2y )+ 3y ][ 2(x −2y )− 3y ],=( 2x −2 2y + 3y )( 2x −2 2y − 3y ),故答案为:( 2x −2 2y + 3y )( 2x −2 2y − 3y ).15. 【答案】100(1−x )2=64【解析】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根据某件商品原价100元,经过两次降价后,售价为64元,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100(1−x )2=64.故答案为:100(1−x )2=64.16. 【答案】二、四,减小【解析】先根据第三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 <0,b <0,然后根据正比例函数与系数的关系判断直线y =(a +b )x 经过的象限.【解答】解:因为点P (a , b )在第三象限,所以a <0,b <0,可得a+b<0,所以直线y=(a+b)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二、四;减小17. 【答案】4,(1, 4)或(4, 1)的图象经过点P(a, b),把点P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解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y=kx于a、b、k的等式ab=k;又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4=0的两根,得到a+b=5,ab=4,根据以上关系式求出a、b的值即可.得,ab=k,【解答】解:把点P(a, b)代入y=kx因为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4=0的两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5,ab=4,解得a=1,b=4或a=4,b=1,所以k=4,点P的坐标是(1, 4)或(4, 1).故答案为4,(1, 4)或(4, 1).18. 【答案】6【解析】欲求S1+S2,只要求出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求出与坐标轴所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即可,而矩形面积为双曲线y=4的系数k,由此即可求出S1+S2.x上的点,分别经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解答】解:∵点A、B是双曲线y=4x则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得两个矩形的面积都等于|k|=4,∴S1+S2=4+4−1×2=6.故答案为6.19. 【答案】解:原式=23−(3+23+1)+23×343=23−(4+23)+5=−【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3+2+1)+2×343=23−(4+23)+5=−20. 【答案】解:原式=2xy−22xy+32xy2xy.=322【解析】根据二次根式性质与化简,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2xy−22xy+32xy2=322xy.21. 【答案】解:∵(x+5)2−2(x+5)−8=0,∴(x+5+2)(x+5−4)=0,即(x+7)(x+1)=0,则x+7=0或x+1=0,解得:x=−7或x=−1.【解析】将x+5看做整体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解答】解:∵(x+5)2−2(x+5)−8=0,∴(x+5+2)(x+5−4)=0,即(x+7)(x+1)=0,则x+7=0或x+1=0,解得:x=−7或x=−1.22. 【答案】解:∵2x2−5x=−1,∴x2−52x=−12,∴x2−52x+2516=−12+2516,即(x−54)2=1716,则x−54=±174,∴x=5±174.【解析】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后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两边配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求解可得.【解答】解:∵2x2−5x=−1,∴x2−52x=−12,∴x2−52x+2516=−12+2516,即(x−54)2=1716,则x−54=±174,∴x=5±174.23. 【答案】修建的道路宽为1米.【解析】设路宽为x,则道路面积为30x+20x−x2,所以所需耕地面积551=20×30−(30x+20x−x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修建的路宽为x米.则列方程为20×30−(30x+20x−x2)=551,解得x1=49(舍去),x2=1.24. 【答案】解:因为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故可设y1=k1x,y2=k2(x−2),因为y=y1−y2,所以y=k1x−k2(x−2),把当x=3时,y=5;x=1时,y=−1,代入得k13−k2=5 k1+k2=−1,解得k1=3k2=−4,再代入y=k1x −k2(x−2)得,y=3x+4x−8.【解析】根据题意设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代入y=y1−y2,再把当x=3时,y=5,当x=1时,y=−1代入关于y的关系式,求出未知数的值,即可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答】解:因为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故可设y1=k1x,y2=k2(x−2),因为y=y1−y2,所以y=k1x−k2(x−2),把当x=3时,y=5;x=1时,y=−1,代入得k13−k2=5 k1+k2=−1,解得k1=3k2=−4,再代入y=k1x −k2(x−2)得,y=3x+4x−8.25. 【答案】2; 0.5; 14【解析】(1)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得到下坡路的长度;; (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的小强下坡的速度;; (3)根据题意可以求得小强上坡的速度,进而求得小强返回时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由题意和图象可得,小强去学校时下坡路为:3−1=2(千米),; (2)小强下坡的速度为:2÷(10−6)=0.5千米/分钟,; (3)小强上坡时的速度为:1÷6=16千米/分钟,故小强回家骑车走这段路的时间是:21+10.5=14(分钟),26. 【答案】(1)证明:∵在方程x2−(2k+1)x+4k−2=0中,△=[−(2k+1)]2−4(4k−2)=4k2−12k+9=(2k−3)2≥0,∴不论k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当a为底边时,b=c,∴△=(2k−3)2=0,解得:k=32,∴b+c=2k+1=4=a,∴此种情况不合适;当a为腰时,将x=4代入原方程得:16−4(2k+1)+4k−2=0,解得:k=52.∴b+c=2k+1=6,∴△ABC的周长=a+b+c=4+6=10.【解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2k−3)2≥0,由此可得出:不论k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 (2)当a为底时,由根的判别式△=(2k−3)2= 0可求出k值,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b+c=4,由b+c=a可知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当a为腰时,将x=4代入原方程求出k值,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b+c=6,套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结论.【解答】(1)证明:∵在方程x2−(2k+1)x+4k−2=0中,△=[−(2k+1)]2−4(4k−2)=4k2−12k+9=(2k−3)2≥0,∴不论k取什么实数值,这个方程总有实数根;; (2)解:当a为底边时,b=c,∴△=(2k−3)2=0,解得:k=32,∴b+c=2k+1=4=a,∴此种情况不合适;当a为腰时,将x=4代入原方程得:16−4(2k+1)+4k−2=0,解得:k=52.∴b+c=2k+1=6,∴△ABC的周长=a+b+c=4+6=10.27. 【答案】解:(1)由题意得,S矩形ABCD=AD×DC=xy,故y=60x .; (2)由y=60x,且x、y都是正整数,可得x可取1,2,3,4,5,6,10,12,15,20,30,60,∵2x+y≤26,0<y≤12,∴符合条件的围建方案为:AD=5m,DC=12m或AD=6m,DC=10m或AD=10m,DC=6m.【解析】(1)根据面积为60m2,可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由(1)的关系式,结合x、y都是正整数,可得出x的可能值,再由三边材料总长不超过26m,DC的长<12,可得出x、y的值,继而得出可行的方案.【解答】解:(1)由题意得,S矩形ABCD=AD×DC=xy,故y=60x .; (2)由y=60x,且x、y都是正整数,可得x可取1,2,3,4,5,6,10,12,15,20,30,60,∵2x+y≤26,0<y≤12,∴符合条件的围建方案为:AD=5m,DC=12m或AD=6m,DC=10m或AD=10m,DC=6m.28. 【答案】解:(1)设x秒钟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由题意得:12(6−x)⋅2x=8,x=2或x=4,当2秒或4秒时,面积可为8平方厘米;; (2)不存在.理由:设y秒时,△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由题意得:1 2(6−y)⋅2y=12×12×6×8y2−6y+12=0.△=36−4×12<0.方程无解,所以不存在.【解析】(1)设x秒钟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用x表示出△PCQ的边长,根据面积是8可列方程求解.; (2)假设y秒时,△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列出方程看看解的情况,可知是否有解.【解答】解:(1)设x秒钟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由题意得:12(6−x)⋅2x=8,x=2或x=4,当2秒或4秒时,面积可为8平方厘米;; (2)不存在.理由:设y秒时,△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由题意得:1 2(6−y)⋅2y=12×12×6×8y2−6y+12=0.△=36−4×12<0.方程无解,所以不存在.29. 【答案】解:(1)∵正方形OAPB的面积为9,∴PA=PB=3,∴P点坐标为(3, 3),把P(3, 3)代入y=kx得,k=3×3=9,即y=9x;设直线OP的解析式为y=k1x,把P(3, 3)代入y=k1x得,k1=1,∴直线OP的解析式为y=x;; (2)设正方形ADFE的边长为a,则F点的坐标为(a+3, a),把F(a+3, a)代入y=9x 得,a(a+3)=9,解得a1=−3+352,a2=−3−352,∴正方形ADFE的边长为得−3+352.【解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P点坐标为(3, 3),再把P点坐标代入y=kx即可得到k的值;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OP的解析式;; (2)设正方形ADFE的边长为a,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易表示F点的坐标为(a+3, a),然后把F(a+3, a)代入y=9x,再解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正方形ADFE的边长.【解答】解:(1)∵正方形OAPB的面积为9,∴PA=PB=3,∴P点坐标为(3, 3),把P(3, 3)代入y=kx得,k=3×3=9,即y=9x;设直线OP的解析式为y=k1x,把P(3, 3)代入y=k1x得,k1=1,∴直线OP的解析式为y=x;; (2)设正方形ADFE的边长为a,则F点的坐标为(a+3, a),把F(a+3, a)代入y=9x 得,a(a+3)=9,解得a1=−3+352,a2=−3−352,∴正方形ADFE的边长为得−3+352.30. 【答案】(1)证明:如图1,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PCE=45∘,∠PEQ=90∘,∴PE=EC.∴四边形PFCE是正方形.∴PE=PF.∵∠BPF=∠QPE=90∘−∠FPQ,∠BFP=∠PEQ=90∘,在△BPF与△QPE中,∠BPF=∠QPEPF=PE∠BFP=∠QEP=90∘,∴△BPF≅△QPE(ASA),∴BP=PQ;; (2)成立.理由:如图2,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PCE=45∘,∠PEC=90∘,∴PE=EC.∴四边形PFCE是正方形.∴PE=PF.∵∠BPF=∠QPE=90∘−∠FPQ,∠BFP=∠PEQ=90∘,在△BPF与△QPE中,∠BPF=∠QPEPF=PE∠BFP=∠QEP=90∘,∴△BPF≅△QPE(ASA),∴BP=PQ;; (3)能.证明:如图3,延长BP交DC于G,∵点Q在DC的延长线上,∴∠PCQ>90∘,∴等腰△PCQ中,PC=QC,∴∠1=∠2,∵∠BPQ=90∘,∴∠1+∠5=90∘,∠2+∠3=90∘,∵∠1=∠2,∴∠5=∠3,在正方形ABCD中,AB // DC,∴∠4=∠5,∴∠4=∠3,∴AP=AB=1.【解析】(1)可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证PB=PQ,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由于△P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PE=EC,可得出四边形PECF是正方形,由此可得出PE=PF,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FPB=∠QPE,这两个三角形中又有一组直角,因此构成了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中ASA的条件.根据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出PB=PQ;;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同(1)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可得出四边形PFCE是正方形,故PE=PF.由ASA定理得出△BPF≅△QP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3)延长BP交DC于G,可得出等腰△PCQ中,PC=QC,故可得出∠1=∠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5=∠3,在正方形ABCD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如图1,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PCE=45∘,∠PEQ=90∘,∴PE=EC.∴四边形PFCE是正方形.∴PE=PF.∵∠BPF=∠QPE=90∘−∠FPQ,∠BFP=∠PEQ=90∘,在△BPF与△QPE中,∠BPF=∠QPEPF=PE,∠BFP=∠QEP=90∘∴△BPF≅△QPE(ASA),∴BP=PQ;; (2)成立.理由:如图2,过点P作PF⊥BC于点F,PE⊥CD于点E,∵∠PCE=45∘,∠PEC=90∘,∴PE=EC.∴四边形PFCE是正方形.∴PE=PF.∵∠BPF=∠QPE=90∘−∠FPQ,∠BFP=∠PEQ=90∘,在△BPF与△QPE中,∠BPF=∠QPEPF=PE,∠BFP=∠QEP=90∘∴△BPF≅△QPE(ASA),∴BP=PQ;; (3)能.证明:如图3,延长BP交DC于G,∵点Q在DC的延长线上,∴∠PCQ>90∘,∴等腰△PCQ中,PC=QC,∴∠1=∠2,∵∠BPQ=90∘,∴∠1+∠5=90∘,∠2+∠3=90∘,∵∠1=∠2,∴∠5=∠3,在正方形ABCD中,AB // DC,∴∠4=∠5,∴∠4=∠3,∴AP=AB=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数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案的是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3B .2,3,4C .3,4,5D .4,5,64.在△ABC 中,AB =AC ,BD 为△ABC 的高,若∠BAC =40°,则∠CBD 的度数是 A .70°B .40°C .20°D .30°5.如图,分别以直角三角形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其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9和25,则正方形A 的面积是 A .16 B .32 C .34 D .64925A(第5题)(第4题)ABCD6.到三角形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条边上高的交点C .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D .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7.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 ′C ′B ′=∠ACB 的依据是A .SASB .SSSC .ASAD .AAS8.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A ′,点B 落在点B ′处.若∠2=40°,则∠1的度数为 A .115°B .120°C .130°D .1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9.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10.在Rt △ABC 中,∠C =90°,AB =13,BC =12,则AC =▲.11.已知△ABC ≌△DEF ,且△DEF 的周长为12.若AB =5,BC =4,则AC =▲.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13.在等腰△ABC 中,AC =AB ,∠A =70°,则∠B =▲°.14.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CD ⊥AB ,垂足为D ,CD =▲.1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D 为△ABC 的中线,∠B =72°,则∠DAC =▲°. 16.在Rt △ABC 中,∠C =90°,∠A =30°,D 是斜边AB 的中点,DE ⊥AC ,垂足为E ,DE =2,则AB =▲.(第7题) AC DBB ′A ′C ′D ′(第8题)1 2BB ′ CA ′ DEAF(第15题)DACBDACB(第14题)(第16题)ACBDE17.如图,△DEF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若在图中再画1个格点△ABC (不包括△DEF ),使△ABC ≌△DEF ,这样的格点三角形能画▲个.18.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AB =BC =4,M 在BC 上,且BM =1,N 是AC上一动点,则BN +MN 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64分.请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DE ∥BC ,AD =AE .求证:AB =AC .20.(5分)如图,三个直角三角形(Ⅰ,Ⅱ,Ⅲ)拼成一个梯形(两底分别为a 、b ,高为a +b ),利用这个图形,小明验证了勾股定理.请将计算过程补充完整. 解:S 梯形=12(上底+下底)×高=12(a +b )•(a +b ),即S 梯形=12(▲).①S 梯形=Ⅰ+Ⅱ+Ⅲ(罗马数字表式相应图形的面积) =▲+▲+▲.即S 梯形=12(▲).②由①、②,得a 2+b 2=c 2.DE C(第19题)A(第20题)cⅢcⅡⅠb ba a(第17题)EDFMNABC(第18题)21.(6分)如图,育苗棚的顶部是长方形,求育苗棚顶部薄膜ABDE 的面积.22.(6分)已知:如图,点A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且AB =DE ,∠A =∠D ,AF =DC .求证:BC ∥EF .23.(6分)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任意一点(与点B 、C 不重合),以AD 为一边向右侧作等边△ADE ,连接CE .求证:△CAE ≌△BAD .FECBA(第22题)DCEA(第23题)B(第21题)E24.(7分)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3,BC =4,CD =12,AD =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5.(8分)如图,在△ABC 中,∠C =90°.E 是AB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若CD =ED ,求∠BAC ,∠B 的度数.26.(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M 为AC 的中点.(1)求证:MB =MD .(2)若∠BAD =100°,求∠BMD 的度数.M(第26题)CABD (第24题)CBDA(第25题)BE DC27.(12分)在Rt △ABC 中,∠C =90°,将△ABC 沿着某条直线折叠.(1)若该直线经过点A ,且折叠后点C 落在AB 边上,请用直尺和圆规在图①中作出该直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若折叠后点A 与点B 重合.①请用直尺和圆规在图②中作出该直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图②中所画直线与AC 交于点P ,且AB =8,AP =5,求CP 的长.(第27题)AC图①AC图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本评分标准每题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参照本评分标准的精神给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9.3 10.5 11.3 12.20 13.55 14.4.8 15.18 16.8 17.3 18.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计64分) 19.(本题6分) 证明:∵DE ∥BC ,∴∠ADE =∠B ,∠AED =∠C .……………………………………………2分 ∵AD =AE ,∴∠ADE =∠AED . …………………………………………………………4分 ∴∠B =∠C . ………………………………………………………………5分 ∴AB =AC .……………………………………………………………………6分20.(本题5分)解:S 梯形=12(上底+下底)•高=12(a +b )•(a +b ),即S 梯形=12(a 2+2ab +b 2).①…………………………1分S 梯形=Ⅰ+Ⅱ+Ⅲ(罗马数字表式相应图形的面积) =12ab +12c 2+12ab .…………………………4分即S 梯形=12(c 2+2 ab ).②……………………………5分由①、②,得a 2+b 2=c 2.21.(本题6分)解:在Rt △ABC 中,∠ACB =90°,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22+1.52=6.25,∴AB =2.5(m ).…………3分∴S 四边形ABDE =2.5×20=50(m 2).……………………………………………5分 答:四边形ABDE 的面积是50m 2.……………………………………………6分 22.(本题6分)证明:∵AF =DC ,∴AF +FC =DC +FC .即AC =DF .………………………1分在△ABC 和△DEF 中,⎩⎪⎨⎪⎧AB =DE ,∠A =∠D ,AC =DF .∴△ABC ≌△DEF (SAS ).…………………4分∴∠BCA =∠EFD .……………………………………………5分 ∴BC ∥EF .……………………………………………6分 23.(本题6分)证明:∵△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AC =AB ,AE =AD ,∠DAE =∠BAC =60°.………………………………3分 ∴∠DAE -∠CAD =∠BAC -∠CAD ,即∠CAE =∠BAD .………………4分 在△CAE 和△BAD 中,⎩⎪⎨⎪⎧AC =AB ,∠CAE =∠BAD ,AE =AD .∴△CAE ≌△BAD (SAS ).………6分24.(本题7分)解:∵在△ABC 中,∠B =90°,AB =4,BC =3,∴AC =5.………………………2分在△ADC 中,AD =13,CD =12,AC =5. ∵122+52=132,即CD 2+AC 2=A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且∠DCA =90°.……………………………………4分∴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AB •BC +12AC •CD =12×3×4+12×5×12=36.……7分25.(本题8分) 解:连接AD .∵∠C =90°,DE ⊥AB ,CD =ED , ∴点D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CAD =∠EAD .……………………………………………………………………2分 ∵E 是AB 中点,DE ⊥AB ,∴DB =DA .……………………………………………………………………4分 ∴∠DBA =∠DAB .……………………………………………………………………6分 ∵∠DBA +∠CAB =90°, ∴3∠DBA =90°. ∴∠DBA =30°.∴∠B =30°,∠BAC =60°.…………………………………………………………8分 26.(本题8分)(1)证明:∵∠ABC =∠ADC =90°,又∵M 为AC 的中点,∴MB =12AC ,MD =12AC .………………………………4分∴MB =MD .…………………………………………………………………………5分 (2)解:∵∠BAD =100°,∴∠BCD =360°-(∠ABC +∠ACB )-∠BAD =80°,……………………………6分 ∵MB =MC =MD ,∴∠MBC =∠MCB ,∠MCD =∠MDC .……………………………………………7分 ∴∠BMD =∠BMA +∠DMA =2∠BCA +2∠DCA =2∠ACB =2×80°=160°.……8分27.(本题12分)解:(1)如图,直线AD 即为所求.…………………………………………………3分(2)①如图,直线MN 即为所求.……………………………………………………6分②由①中的作图得:AP =PB .…………………………………………………7分 ∵∠C =90º,∴ △BCP 和△ACB 是直角三角形. 在Rt △ABC 中,∵AC 2+CB 2=AB 2,∴BC 2=AB 2-AC 2.………………………………………8分 在Rt △PCB 中,∵PC 2+CB 2=PB 2,∴ BC 2=PB 2-CP 2.………………………………………9分 ∴ AB 2-AC 2=PB 2-CP 2. 设CP =x ,则AC =5+x ,52-x 2=82-(5+x )2.……………………………………………………………11分 ∴ x =1.4.即CP 的长为1.4.…………………………12分.ACDBBCAPMN。
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含答案(五四制)

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填、写(涂)准确。
2、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个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72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第II卷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第I卷和第II卷及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本题4分)把多项式m(n﹣2)﹣m2(2﹣n)分解因式得()A.(n﹣2)(m2+m) B.(n﹣2)(n﹣m)2C.m(n﹣2)(m+1) D.m(n﹣2)(1﹣m)2.(本题4分)分解因式x 2﹣2x ﹣3,结果是( ) A .(x ﹣1)(x+3) B .(x+1)(x ﹣3)C .(x ﹣1)(x ﹣3) D .(x+1)(x+3)3.(本题4分)一个正多边形绕它的中心旋转45°后,就与原正多边形第一次重合,那么这个正多边形( )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 .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C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4.(本题4分)若分式方程xx a x --=+-2321有增根,则a 的值是( )A .1B .0C .﹣ 1D .﹣ 25.(本题4分)有两块面积相同的试验田,分别收获蔬菜900kg 和1500kg .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比第二块少300kg ,求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多少千克.设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x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 .x x 1500300900=+ B .3001500900-=x xC .3001500900+=x x D .x x 1500300900=- 6.(本题4分)如果把分式52xx y-中的x ,y 都扩大7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7倍 B .扩大14倍 C .扩大21倍 D .不变7.(本题4分)要使45x x --的值和424xx--的值互为倒数,则x 的值为( ). A. 0 B. -1 C. 12D. 18.(本题4分)在“爱我永州”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分别给甲、乙两位选手的评分如下:甲:8、7、9、8、8 乙:7、9、6、9、9,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得分的平均数都是8B .甲得分的众数是8,乙得分的众数是9C .甲得分的中位数是9,乙得分的中位数是6D .甲得分的方差比乙得分的方差小9.(本题4分)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一个是因式分解( ) A .()()22b a b a b a -=-+B .()()()144422-+-+=-+-y y x y x y y xC .()()()22112-+=++-+b a b a b aD .⎪⎭⎫ ⎝⎛++=++x x x x x 4545210.(本题4分)判断下列两个结论:①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正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结果( )A 、①②都正确B 、①②都错误C 、①正确,②错误D 、①错误,②正确11.(本题4分)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2.(本题4分)如图,△ABC 为钝角三角形,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l20°得到△AB ′C ′,连接 BB ′,若AC ′∥BB ′,则∠CAB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90°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本题4分)评定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期考分数,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2:5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数学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数学期末成绩为 .14.(本题4分)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C=90°,BC=5,AC=5.现将△ABC 沿CB 方向平移到△A ′B ′C ′的位置,若平移距离为x (0≤x ≤5),△ABC 与△A ′B ′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y ,则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15.(本题4分)计算: b a a b a b---=___ _____; 16.(本题4分)当x ___ ___时,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7.(本题4分)如图①,在△AOB 中,∠AOB =90º,OA =3,OB =4.将△AOB 沿x 轴依次以点A 、B 、O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分别得到图②、图③、…,则旋转得到的图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共5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题6分)解分式方程: 2113222x x x x+=++.19.(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624)373(+-÷+--a a a a ,其中1-=a20.(本题6分)在“爱满扬州”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学校团总支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捐款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捐款数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统计图.(1)这50名同学捐款的众数为元,中位数为元;(2)求这5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3)该校共有600名学生参与捐款,请估计该校学生的捐款总数.21.(本题8分)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B (,)(2)将△ABC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画出△A′B′C′(3)写出三个顶点坐标A′(、)、B′(、)、C′( 、)(4)求△ABC的面积.22.(本题8分)某文具厂加工一种学生画图工具2500套,在加工了100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1.5倍,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 求该文具厂采用新技术前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这种学生画图工具.23.(本题9分)课堂上,老师给出了如下一道探究题:“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6×8的方格中,△ABC和△A1B1C1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ABC≌△A1B1C1.请利用平移或旋转变换,设计一种方案,使得△ABC通过一次或两次变换后与△A1B1C1完全重合.”(1)小明的方案是:“先将△ABC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A2B2C2,再通过旋转得到△A1B1C1”.请根据小明的方案画出△A2B2C2,并描述旋转过程;(2)小红通过研究发现,△ABC只要通过一次旋转就能得到△A1B1C1.请在图中标出小红方案中的旋转中心P,并简要说明你是如何确定的.24.(本题9分)(10分)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点F为BE中点,连结DF、CF.(1)如图1,当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线段DF、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用证明);(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45°时,请你判断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3)如图3,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时,若AD=1,AC=求此时线段C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参考答案1.C【解析】把m(n﹣2)﹣m2(2﹣n)转化成m(n﹣2)+m2(n﹣2),提取公因式m(n﹣2)即可.解:m(n﹣2)﹣m2(2﹣n),=m(n﹣2)+m2(n﹣2),=m(n﹣2)(m+1),故选C.2.B【解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解:x2﹣2x﹣3=(x+1)(x﹣3).故选B.3.C.【解析】试题分析:∵一个正多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45°后,能与原正多边形重合,360°÷45°=8,∴这个正多边形是正八边形.正八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考点:①中心对称图形;②轴对称图形.4.A【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换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2=0,求出x的值,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解:去分母得:1+3x﹣6=﹣a+x,根据题意得:x﹣2=0,即x=2,代入整式方程得:1+6﹣6=﹣a+2,解得:a=1. 故选:A . 5.C【解析】根据面积=田地的产量÷田地每亩产量,两块试验田的面积相同列出方程即可 6.D . 【解析】试题解析:如果把分式52xx y-中的x ,y 都扩大7倍则原式变为:()57755 727722x x x x y x y x y ⨯⨯==-⨯⨯--. 故选D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7.B【解析】试题解析:首先根据倒数的性质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求解,得出答案.根据题意可得: x 542xx 44x--=--,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4)可得:x-5=2x-4,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解. 8.C. 【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 ,由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得甲、乙得分的平均数都是8,此选项正确;选项B ,甲得分次数最多是8分,即众数为8,乙得分最多的是9分,即众数为9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 ,甲得分从小到大排列为:7、8、8、8、9,可得甲的中位数是8分;乙得分从小到大排列为:6、7、9、9、9,可得乙的中位数是9分;此选项错误;选项D ,512=甲S ×[(8﹣8)2+(7﹣8)2+(9﹣8)2+(8﹣8)2+(8﹣8)2]=51×2=0.4,2乙S =51×[(7﹣8)2+(9﹣8)2+(6﹣8)2+(9﹣8)2+(9﹣8)2]=51×8=1.6,所以2甲S <2乙S ,故D 正确;故答案选C . 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9.C . 【解析】试题解析:A.B中最后结果不是乘积的形式,不属于因式分解;C、()()()22112-+=++-+bababa,是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D、不是在整式范围内进行的分解,不属于因式分解.故选C.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10.C【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要注意,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度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正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正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11.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后它的两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点,旋转180度后它的两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故此选项错误.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12.D【解析】已知△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l20°得到△AB′C′,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AB′=∠CAC′=120°,AB=A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B=12(180°-120°)=30°,再由AC′∥BB′,可得∠C′AB′=∠AB′B=30°,所以∠CAB′=∠CAC′-∠C′AB′=120°-30°=90°.故选D.13.84.5分.【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期考分数,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2:5的比例确定,所以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由题意知,小明的总评成绩=(80×3+90×2+85×5)÷(3+2+5)=84.5(分). 故答案为:84.5分.考点:加权平均数.14.x 2﹣5x+.【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 ′=DC ′=5﹣x ,进而求出即可.解:由题意可得:CC ′=x ,BC ′=DC ′=5﹣x ,故y=(5﹣x )2=x 2﹣5x+.故答案为:x 2﹣5x+.考点:平移的性质.15.-1【解析】根据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法则可得原式=1b aa b -=-- .16.1x ≠- 【解析】∵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1≠0,∴x ≠-1.故答案是:x ≠-1.17.(36,0)【解析】试题解析:∵在△AOB 中,∠AOB=90°,OA=3,OB=4,∴AB=5,∴图③、④的直角顶点坐标为(12,0),∵每旋转3次为一循环,∴图⑥、⑦的直角顶点坐标为(24,0),∴图⑨、⑩的直角顶点为(3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找出图形旋转的规律“旋转3次为一循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x =15【解析】两边同乘以x (x +2)得x + x +2=32 -------------------------------------------2分x=15-------------------------------------------------------------------------------3分检验x =15是原方程的根.19.解:原式=()2164(4)(4)2(3)=24=2832(3)34a a a a a a a a a a a --+-+÷⋅+++++-。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CBE= (180°-150°)=30°-
∴=30°.…………………………………………………………………………………………12分
20.由题知:点P在第四象限.
∴ 解得a<- ……………………………………………………………………………7分
21.(1)证明:∵∠ADE=∠2+∠BDE=∠1Βιβλιοθήκη ∠ACE∴∠BDE=∠ACE
又∵∠A=∠B,AE=BE
∴△ACE≌△BDE,∴AC=BD.………………………………………………………………………5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C;3.A;4.B;5.D;6.A;7.C;8.D;9.B;10.B.
二、填空题:11.10;12.0;13.64º;14.3;15.(4,-4);16.7.
三、解答题:
17.略.…………………………………………………………………………………………………6分
18.由题知:∠ABD=2∠DBE=56º
∴∠BAC=180º-56º-70º=54º………………………………………………………………………6分
19.(1)略;………………………………………………………………………………………………4分
(2)A1(8,0),B1(6,-2),C1(5,2)…………………………………………………………………7分
(2)由(1)知:△ACE≌△BDE,∴CE=DE
∴∠C=∠CDE= (180º-40º)=70º
∴∠BDE=70º……………………………………………………………………………………………8分
22.(1)易得∠ADE=∠CDF=30º,
八年级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第1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若一个正多边形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A .360° B . 540° C . 720° D .900° 2. 若点A (1,1)m n +-与点B (-3,2)关于y 轴对称,则m n +的值是A .-5B .-3C .3D . 13. 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B+∠C=2∠A ,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4. 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CB 的是A .∠A=∠DB .∠ACB=∠DBC C .AC=DBD .AB=DC第4题 第5题第6题5.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E是∠AOB的平分线 B.OC=ODC.点C、D到OE的距离不相等 D、∠AOE=∠BOE6.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A.3 B.4 C.5 D.67.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A.45° B.60° C.75° D.85°第7题第8题第9题8.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①②D. 有①②③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等于∠ACE=A.15° B.30° C.45 D.60°10.将一个n边形变成n+1边形,内角和将A.减少180∘B.增加90∘C.增加180∘D.增加360∘11.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C=2∠AB. BD=BCC. △ABD是等腰三角形D. 点D为线段AC的中点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ADB. AC平分∠BCDC. AB=BDD. △BEC≌△DEC13.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分别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①∠DEF=∠DFE;②AE=AF;③AD平分∠EDF;④AD垂直平分EF.其中正确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且∠ADC=110°,则∠MAB=()A. 30°B. 35°C. 45°D. 60°第14题第17题第18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5.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5,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16.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1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4,则△ABC的面积是______.18. 在△ABC 中,AB=AC,CD=CB,若∠ACD=42∘,则∠BAC=______∘.19. 含角30°的直角三角板与直线1l ,2l 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2l l ,∠1=60°,以下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只填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3分,总共18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4.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A.6cm B.8cm C.10cm D.4cm5.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与点E,连接AD,若AE=4cm,则△ABD的周长是()A.22cm B.20cm C.18cm D.15cm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S△ABC=4,S△BEF=()A.2 B.1 C.D.二.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3分,总共18分)7.若点P(m,m﹣1)在x轴上,点P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9.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11.如图所示,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12.用一条长16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边长为6厘米,则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三、13.(6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4.(6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BC,BD平分∠ABC,AD=6cm,BC=15cm,求:△BDC的面积.15.(6分)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16.(6分)如图:△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BE=BD.17.(6分)图(a)、图(b)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在图(a)、图(b)中,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所画图形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具体要求如下:(1)画一个底边长为4,面积为8的等腰三角形;(2)画一个面积为1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四、18.(8分)已知:如图,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1)AF=CE;(2)AB∥CD.19.(8分)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20.(8分)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21.(8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 ∥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五、(本题10分)22.(10分)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1)求证:△AEP≌△BAG;(2)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2,若连接EF交GA的延长线于H,由(2)中的结论你能判断EH与FH的大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六、(本题12分)23.(12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2019-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3分,总共18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解答】解:图(1)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图(3)有二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五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轴对称图形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2<x<4+2,即2<x<6.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2<x<6,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2,6,8都不符合不等式2<x<6,只有4符合不等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证明△ABC≌△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DAC,∠BCA=∠DCA,再证明△ABO≌△ADO,△BOC≌△DOC.【解答】解:∵在△ABC和△ADC中,∴△ABC≌△ADC(SSS),∴∠BAC=∠DAC,∠BCA=∠DCA,∵在△ABO和△ADO中,∴△ABO≌△ADO(SAS),∵在△BOC和△DOC中,∴△BOC≌△DOC(SAS),故选:C.【点评】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A.6cm B.8cm C.10cm D.4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题中条件求出∠BAC=∠DCE,可得直角三角形ABC与CDE全等,进而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BD,ED⊥BD,∴∠B=∠D=∠ACE=90°,∴∠BAC+∠ACB=90°,∠ACB+∠ECD=90°,∴∠BAC=∠ECD,∵在Rt△ABC与Rt△CDE中,,∴Rt△ABC≌Rt△CDE(AAS),∴BC=DE=2cm,CD=AB=6cm,∴BD=BC+CD=2+6=8c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应熟练掌握.5.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与点E,连接AD,若AE=4cm,则△ABD的周长是( )A .22cmB .20cmC .18cmD .15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图形和题意可知AD=DC ,AE=CE=4,AB +BC=22,△ABD 的周长=AB +AD +BD=AB +CD +BC ﹣CD=AB +BC ,即可求出周长为22.【解答】解:∵AE=4cm ,∴AC=8,∵△ABC 的周长为30cm ,∴AB +BC=22,∵△ABD 的周长=AB +AD +BD ,AD=DC ,∴△ABD 的周长=AB +AD +BD=AB +CD +BC ﹣CD=AB +BC=22故选择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关键在于求出AB +BC 的长度.6.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S △ABC =4,S △BEF =( )A .2B .1C .D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得S △ABD =S △ABC ,S △ACD =S △ABC ,S △BDE =S △ABD ,S △CDE =S △ACD ,然后求出S △BCE =S △ABC ,再根据S △BEF =S △BCE 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点D 是BC 的中点,∴S △ABD =S △ABC ,S △ACD =S △ABC ,∵点E 是AD 的中点,∴S △BDE =S △ABD ,S △CDE =S △ACD ,∴S △BCE =S △BDE +S △CDE =(S △ABD +S △ACD )=S △ABC ,∵点F 是CE 的中点,∴S △BEF =S △BCE =×S △ABC ,=××4,=1.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需熟记.二.填空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3分,总共18分)7.若点P (m ,m ﹣1)在x 轴上,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0) .【考点】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直接利用x 轴上点的坐标性质得出m 的值,进而利用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点P (m ,m ﹣1)在x 轴上,∴m ﹣1=0,则m=1,故P (1,0),则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x 轴上点的坐标性质以及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性质,得出m 的值是解题关键.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度.【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可求得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即可求得内角和.【解答】解:∵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2)•180°=1440°.故答案为:1440.【点评】本题需仔细分析题意,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求出边数,从而解决问题.9.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BC=ED或∠A=∠F 或AB∥EF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要得到△ABC≌△FED,现有条件为两边分别对应相等,找到全等已经具备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方法选择另一条件即可得等答案.【解答】解:AD=FC⇒AC=FD,又AB=EF,加BC=DE就可以用SSS判定△ABC≌△FED;加∠A=∠F或AB∥EF就可以用SAS判定△ABC≌△FED.故答案为:BC=ED或∠A=∠F或AB∥EF.【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6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AAE=BE,然后由等边对等角,可求得∠ABE的度数,又由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0°,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20°,∵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0°,∴∠ABC=∠C==80°,∴∠CBE=∠ABC﹣∠ABE=80°﹣20°=60°.故答案为:60°.【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如图所示,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15.【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故有PM=P1M,PN=P2N.【解答】解:∵P点关于OA的对称是点P1,P点关于OB的对称点P2,∴PM=P1M,PN=P2N.∴△PMN的周长为PM+PN+MN=MN+P1M+P2N=P1P2=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2.用一条长16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边长为6厘米,则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4cm,6cm或5cm,5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分已知边6cm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6cm是腰长时,底边为16﹣6×2=4,∵6+4=10,∴4cm、6cm、6cm能组成三角形;6cm是底边时,腰长为(16﹣6)=5cm,5cm、5cm、6cm能够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4cm,6cm或5cm,5cm,故答案为:4cm,6cm或5cm,5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三、1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2×360°+180°,解得n=7.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7.【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14.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BC,BD平分∠ABC,AD=6cm,BC=15cm,求:△BDC的面积.【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AD=6cm,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BD平分∠ABC,∠A=90°,DE⊥BC,∴DE=AD=6cm,∴△BDC的面积=×BC×DE=×15×6=45cm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 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BE=BD.【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为∠BAC的角平分线,根据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为60°即可求得∠BAE=∠BAD=30°,进而证明△ABE≌△ABD,得BE=BD.【解答】证明:∵△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AD为BC边上的中线,∴AE=AD,AD为∠BAC的角平分线,即∠CAD=∠BAD=30°,∴∠BAE=∠BAD=30°,在△ABE和△ABD中,,∴△ABE≌△ABD(SAS),∴BE=B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各边长、各内角为60°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E≌△ABD是解题的关键.17.图(a)、图(b)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请在图(a)、图(b)中,分别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所画图形各顶点必须与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顶点重合.具体要求如下:(1)画一个底边长为4,面积为8的等腰三角形;(2)画一个面积为1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画出底边长为4,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即可;(2)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画出直角边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1)如图(a)所示:(2)如图(b)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作图;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关键.四、18.已知:如图,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1)AF=CE;(2)AB∥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HL可得Rt△DCE≌Rt△BAF,进而得出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1)、(2)两个结论.【解答】证明:(1)∵DE⊥AC,BF⊥AC,∴在Rt△DCE和Rt△BAF中,AB=CD,DE=BF,∴Rt△DCE≌Rt△BAF(HL),∴AF=CE;(2)由(1)中Rt△DCE≌Rt△BAF,可得∠C=∠A,∴A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能够熟练掌握.19.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 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①利用SAS即可得证;②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AEB=∠CDB,利用外角的性质求出∠AEB的度数,即可确定出∠BDC的度数.【解答】①证明:在△ABE和△CBD中,,∴△ABE≌△CBD(SAS);②解:∵在△ABC中,AB=CB,∠ABC=90°,∴∠BAC=∠ACB=45°,∵△ABE≌△CBD,∴∠AEB=∠BDC,∵∠AEB为△AEC的外角,∴∠AEB=∠ACB+∠CAE=30°+45°=75°,则∠BDC=75°.【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1)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ABM=∠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M+∠ABP=∠APN,进而得出∠CBN+∠ABP=∠APN=∠AB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正五边形ABCDE,∴AB=BC,∠ABM=∠C,∴在△ABM和△BCN中,∴△ABM≌△BCN(SAS);(2)解:∵△ABM≌△BCN,∴∠BAM=∠CBN,∵∠BAM+∠ABP=∠APN,∴∠CBN+∠ABP=∠APN=∠ABC==108°.即∠APN的度数为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正五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2,求DF的长.【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2,∵∠DEF=90°,∠F=30°,∴DF=2DE=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度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五、(本题10分)22.(10分)(2019秋•赣县期中)如图1,△ABC中,AG⊥BC于点G,以A 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1)求证:△AEP≌△BAG;(2)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2,若连接EF交GA的延长线于H,由(2)中的结论你能判断EH与FH的大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等腰Rt△ABE的性质,求出∠EPA=∠EAB=∠AGB=90°,∠PEA=∠BAG,根据AAS推出△EPA≌△AGB;(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EP=AG,同理可得△FQA≌△AGC,即可得出AG=FQ,最后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3)求出∠EPH=∠FQH=90°,根据AAS推出△EPH≌△FQH,即可得出EH与FH 的大小关系;【解答】解:(1)如图1,∵∠EAB=90°,EP⊥AG,AG⊥BC,∴∠EPA=∠EAB=∠AGB=90°,∴∠PEA+∠EAP=90°,∠EAP+∠BAG=90°,∴∠PEA=∠BAG,在△EPA和△AGB中,,∴△EPA≌△AGB(AAS),(2)EP=FQ,证明:由(1)可得,△EPA≌△AGB,∴EP=AG,同理可得,△FQA≌△AGC,∴AG=FQ,∴EP=FQ;(3)EH=FH,理由:如图,∵EP⊥AG,FQ⊥AG,∴∠EPH=∠FQH=90°,在△EPH和△FQH中,,∴△EPH≌△FQH(AAS),∴EH=FH.【点评】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六、(本题12分)23.(12分)(2009•包头)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解答】解:(1)①∵t=1s,∴BP=CQ=3×1=3cm,∵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若△BPD≌△CPQ,∠B=∠C,则BP=PC=4cm,CQ=BD=5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s,∴cm/s;(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点P共运动了×3=80cm.△ABC周长为:10+10+8=28cm,若是运动了三圈即为:28×3=84cm,∵84﹣80=4cm<AB的长度,∴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点评】此题主要是运用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分析出追及相遇的问题中的路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