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诊治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经验及治疗进展
早期诊断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总结早期诊断的依据和方 法。
药物治疗
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选择 和疗效,包括抗生素、抗 病毒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
介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如氧气疗法、机械通气等 。
研究热点与前沿技术
诊断技术
介绍最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如 PCR、血清学检测等。
加强社区防控
对社区进行分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 ,降低感染风险。
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
01
02
03
加强科学研究
开展肺炎病原学、流行病 学、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 科学研究,为防控提供科 学依据。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 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肺炎预防知识。
提供专业指导
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 导和建议,包括如何预防 肺炎、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如何做好家庭卫生等。
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支原体肺炎概述 • 支原体肺炎诊断 • 支原体肺炎治疗 • 支原体肺炎预防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 (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疾病。
特点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无季节性 ,全年均可发病,集体生活者易 感。
。
抗生素应用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 素等,疗程通常为5-7天。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并发症,如胸腔积液、肺不 张等,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 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如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等方剂。
支原体肺炎ppt课件模板

胸痛等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01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02
免疫力低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染支原体肺炎
03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吸烟等,可增加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
04
疾病因素:如感冒、流感等,可诱发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 通常在38-40摄
氏度之间
头痛:持续性头 痛,可能伴有恶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勤洗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
0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03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 疫苗、流感疫苗等,降 低感染风险。
3
流行病学特征
0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 02
发病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
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
心、呕吐
咳嗽:干咳或伴 有痰液,可能伴
有胸痛
皮疹:可能出现 皮疹,通常在躯
干和四肢
呼吸困难:呼吸 急促,呼吸频率
加快
乏力:身体疲劳, 精神不振
关节痛:关节疼 痛,可能伴有肿
胀
食欲不振:食欲 减退,可能伴有
体重下降
2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发热、 咳嗽、胸痛等
01
影像学检查:X光 片、CT等
02
病原学检查:痰液、 血液等标本的培养 和检测
演讲人
目录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02.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03.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 04.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1
支原体肺炎的定义
1
2
3
4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01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02
免疫力低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易感染支原体肺炎
03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吸烟等,可增加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
04
疾病因素:如感冒、流感等,可诱发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 通常在38-40摄
氏度之间
头痛:持续性头 痛,可能伴有恶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勤洗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
0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03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 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 疫苗、流感疫苗等,降 低感染风险。
3
流行病学特征
0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 02
发病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
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
心、呕吐
咳嗽:干咳或伴 有痰液,可能伴
有胸痛
皮疹:可能出现 皮疹,通常在躯
干和四肢
呼吸困难:呼吸 急促,呼吸频率
加快
乏力:身体疲劳, 精神不振
关节痛:关节疼 痛,可能伴有肿
胀
食欲不振:食欲 减退,可能伴有
体重下降
2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发热、 咳嗽、胸痛等
01
影像学检查:X光 片、CT等
02
病原学检查:痰液、 血液等标本的培养 和检测
演讲人
目录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02.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03. 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 04.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1
支原体肺炎的定义
1
2
3
4
支原体肺炎PPT精选课件

黏液高分泌
黏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是气道黏液中的主要成分;
有研究证实MP能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外培养的气道上 皮细胞表达MUC5AC基因和黏蛋白明显增多;MP可激活 TLR2受体(Toll样受体2),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 蛋白;
此外MP感染增加人的肺A549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上述 结果暗示气道MP感染增加黏液表达。
肺部体征与X线改变不平衡 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改变明显
病理改变与临床及X线改变不平行 气管镜下病变严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定义
日本和韩国文献
正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高热仍持续不退,咳嗽等症状无好转,胸部影像 表现加重者
支原体肺炎
概述
肺炎支原体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 个种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 的急性肺部炎症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 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β-内酰胺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天然耐药 由于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
能力减轻病情,也可能因为发生过敏反应而加重病情 • 局部细胞因子水平与肺部病变评分、抗MP-IgG水平及肺功能
相关
MP感染后主要为Th2 样细胞因子反应也被证实
RMPP患儿支气管腔可见黏膜坏死脱落,由于黏膜 修复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引起支气管闭塞,导 致后遗症,推测其发生与CARDS Tx有关
度增高、胸腔积液,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 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支气管镜下可见粘液栓和\或粘膜坏死
支原体肺炎讲座-ppt课件

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可用 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病例。但需要注意骨骼发育 障碍等副作用。
莫西沙星
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 可用于重症患者。但需要注意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03
支原体肺炎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脏手触 摸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 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空间, 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种疫苗
接种肺炎疫苗,增强身体 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防疫措施
疫情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 例,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做好防护措施
在疫情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前往 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
应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
对症治疗
控制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预 防和治疗并发症。
抗生素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阿奇霉素等。对于病情较重或耐 药的患者,可选用其他敏感抗生素 。
治疗药物选择
红霉素
作为首选药物,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注 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阿奇霉素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较低的 副作用。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治疗: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辅助以对症治疗,如雾化 吸入、吸氧等,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患者人数:30人
诊断过程:医生通过检查发现肺部有炎症,并排 除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最终确诊为支原体 肺炎
05
总结与展望
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总结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包括病原体的分类、基因组结构 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
《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复发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的情况,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 群中更为常见。因此,在治愈后仍需注意加强免疫力,避免 再次感染。
04
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享
Chapter
病例一:儿童支原体肺炎
01
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 气喘等。
02
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确诊。
03
治疗
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等进行治疗。
《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 支原体肺炎概述 •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 •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 (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疾病。
Chapter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和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来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 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有支原体肺炎的 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前 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 共浴室、游乐场等。
接种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 降低感染肺炎的风险。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确诊
克拉霉素
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耐酸、耐酶 ,且对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 阴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莫西沙星
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力,在肺组织中浓度较高,对 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但需注意其骨骼系统的 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的情况,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 群中更为常见。因此,在治愈后仍需注意加强免疫力,避免 再次感染。
04
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享
Chapter
病例一:儿童支原体肺炎
01
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 气喘等。
02
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确诊。
03
治疗
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等进行治疗。
《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 支原体肺炎概述 • 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 •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 (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 疾病。
Chapter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和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来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 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有支原体肺炎的 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前 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 共浴室、游乐场等。
接种疫苗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 降低感染肺炎的风险。
控制措施
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确诊
克拉霉素
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耐酸、耐酶 ,且对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 阴性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莫西沙星
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力,在肺组织中浓度较高,对 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但需注意其骨骼系统的 不良反应。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精品ppt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准确性提高
通过使用新型诊断技术,如聚合 酶链反应(PCR)和血清学检测 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肺炎支
原体肺炎。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药物治疗进展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肺炎支原体 肺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尤其是对于一些耐药菌株的治疗。
基因测序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测患者样 本中的肺炎支原体基因序列,从而更 准确地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
04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与预防
治疗原则及方案
抗生素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采用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阿 奇霉素等。根据患者病情轻重, 治疗方案有所不同,需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
对症支持治疗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吸烟等 ,有助于减少病原体传播和预防 疾病发生。
避免接触病原体
尽量避免接触肺炎支原体肺炎患 者或疑似患者,如与患者共处一 室或密切接触后,需及时洗手、 戴口罩等措施。
接种疫苗
肺炎支原体肺炎疫苗可以降低感 染风险,但疫苗并非100%有效 ,仍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精 品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述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学特征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诊断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预防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资料及引用文献
01
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及病原学特点
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肺 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可引起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培训课件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与治疗最新进展培 训课件
目 录
• 支原体肺炎概述 •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技术 •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支原体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 支原体肺炎的未来展望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 引起的肺部炎症,属于非典型肺 炎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支原体 肺炎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有 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防控工作。
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促进国内外 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最新研究 成果和治疗经验,推动支原体肺炎领域的学
术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支原体抗体检测和咽拭子培养。影像学检查显示肺 部炎症,如X光和CT扫描。
02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技术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支原体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支原体抗 体,有助于确诊支原体肺 炎。
支原体培养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支 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 肺炎的金标准。
抗病毒治疗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 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对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可采用氧气疗法,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
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拍背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如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氧气疗法和呼 吸道通畅护理。
目 录
• 支原体肺炎概述 •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技术 •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 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支原体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 支原体肺炎的未来展望
01
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 引起的肺部炎症,属于非典型肺 炎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支原体 肺炎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有 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防控工作。
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促进国内外 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最新研究 成果和治疗经验,推动支原体肺炎领域的学
术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支原体抗体检测和咽拭子培养。影像学检查显示肺 部炎症,如X光和CT扫描。
02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技术
实验室诊断
01
02
03
支原体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支原体抗 体,有助于确诊支原体肺 炎。
支原体培养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支 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 肺炎的金标准。
抗病毒治疗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 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对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可采用氧气疗法,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困难 。
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拍背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如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氧气疗法和呼 吸道通畅护理。
最新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_ppt课件ppt课件

康复管理计划
制定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长期康复管理计划,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方面,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随访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误诊率高
01
02
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作为首选药物,如红霉素 、阿奇霉素等,能有效抑 制支原体生长。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适用于对大环内酯类不敏 感或耐药的患者,如莫西 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药物效果评估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指标, 综合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 。
免疫调节治疗在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糖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
MP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 肺部炎症损伤和功能障碍。免疫复合 物沉积、细胞因子风暴等机制在重症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特点
01
传染源
主要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飞沫传播。
02
易感人群
儿童、青少年多见,成人亦可感染。
03
流行季节
秋冬季为高发季节,但全年均可发生。
统的攻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前景展望
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诊断技术将不 断提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针对耐药性问题,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方向,有望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免疫治疗策略的探索
IgG抗体检测
IgG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长期康复管理计划,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方面,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
随访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误诊率高
01
02
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作为首选药物,如红霉素 、阿奇霉素等,能有效抑 制支原体生长。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适用于对大环内酯类不敏 感或耐药的患者,如莫西 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药物效果评估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指标, 综合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 。
免疫调节治疗在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糖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
MP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 肺部炎症损伤和功能障碍。免疫复合 物沉积、细胞因子风暴等机制在重症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特点
01
传染源
主要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通过飞沫传播。
02
易感人群
儿童、青少年多见,成人亦可感染。
03
流行季节
秋冬季为高发季节,但全年均可发生。
统的攻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前景展望
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诊断技术将不 断提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针对耐药性问题,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方向,有望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免疫治疗策略的探索
IgG抗体检测
IgG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 致病机制
+ 呼吸系统及肺外表现 + 重症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 病原学诊断方法选择 + 治疗
+ 后遗症
2
+ 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
如ß 内酰胺类等固有耐药
+ 选择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
神经系统:有吉雷巴利综合征(GuillaineBarré syndrome)、脑炎、脑膜 炎、脑脊髓膜炎、小脑炎和梗阻性脑积水等表现。
+
+
心血管系统:多为心肌损伤,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及心包炎
消化系统:肝肿大和肝功能障碍,少数患儿表现为胰腺炎
13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
肺叶实变较间质病变吸收慢,合并混合感染时吸收亦慢。一般在4周时大 部分吸收,8周时完全吸收;也有症状消失1年胸片才完全恢复的报道
7
8
2009.5.14门诊胸片
2009.5.21 CT
9
Daxboeck F,et al. Wien Klin Wochenschur, 2007; 119/11-12:379
+ 还可选择作用于核糖体30S,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四环
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抑制DNA旋转并造成染色 体不可逆损害以阻断DNA复制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
3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
围,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
12
+ +
大约25%的MP肺炎患儿有肺外表现 皮肤粘膜:常见,表现多样,斑丘疹多见,重者表现为Stevens-Johnson syndrome;粘膜损伤通常累及口腔、结膜和泌尿道,可表现为水泡、糜 烂和溃疡
+
血液系统: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其他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单
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MP感染还可导 致肺、脑、脾脏等器官及外周动脉血管的栓塞。
迫综合征 (CARDS)毒素
+ 免疫反应
5
+ 呼吸系统:起病可急可缓,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
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
+ 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多无气促和呼吸困难,而婴幼儿
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 年长儿肺部湿罗音出现相对较晚,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6
+
MP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并不完全吻合,感染早期肺部体征 不明显而影像学改变较明显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研究显示,LAMP与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
+ 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
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 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
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 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
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
4
+ 致病机制复杂
+ 过氧化氢(H2O2) + 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
pneumonia,RMPP)尚无明确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是指MP 肺炎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 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可考虑为RMPP
+ RMPP患儿常见于年长儿,病情常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
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 行性加重,表现为肺部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部有大片病 灶、胸腔积液,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
+ RMPP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14
+ 重症MP肺炎的判
断标准与社区获 得性肺炎相同, 与RMPP有交叉但 不同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45-752.
15
+ 经典的培养分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一般为7-10天,阳性率
+
+ + +
影像学改变呈现多样性,并且对感染病原体的指示缺乏特异性
可以表现为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结 肿大等。 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性肺炎,学龄前及学龄儿以一侧的节段性或大 叶肺炎为主,容易出现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 重症MP肺炎病变多表现为累及一叶或多叶的节段性或叶性实变,可伴有 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气胸等
10
宋蕾,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12;28(3):397-400.
11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急相期反应物如ESR、
CRP和PCT的变化在细菌、病毒和MP感染时存在比较明显的重叠, 采用这些指标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是不可靠的
+ 在评价病情严重度和评价对治疗的反应性方面具有价值 + 有研究显示,CRP明显增高(大于40mg/L)预示着对治疗反应不佳,
在早期识别RMPP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 另有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大于250IU mg/L)是重
度MP肺炎的相关独立因素,可作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参考指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45-752.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 2011;53 (7): e25-e76.
并不高,30-60%,缺乏早期诊断价值
+ 快速培养: 24小时出结果,操作简单,但研究显示,与PCR检测
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相比,敏感性比较低,约为25%-50%,并且受 到真菌等影响,特异性也不高,仅为80%左右
+ MP核酸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扩增(qRT-PCR):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已取 代了常规PCR,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主要方法
+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 致病机制
+ 呼吸系统及肺外表现 + 重症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 病原学诊断方法选择 + 治疗
+ 后遗症
2
+ 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
如ß 内酰胺类等固有耐药
+ 选择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
神经系统:有吉雷巴利综合征(GuillaineBarré syndrome)、脑炎、脑膜 炎、脑脊髓膜炎、小脑炎和梗阻性脑积水等表现。
+
+
心血管系统:多为心肌损伤,也可引起心内膜炎及心包炎
消化系统:肝肿大和肝功能障碍,少数患儿表现为胰腺炎
13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
肺叶实变较间质病变吸收慢,合并混合感染时吸收亦慢。一般在4周时大 部分吸收,8周时完全吸收;也有症状消失1年胸片才完全恢复的报道
7
8
2009.5.14门诊胸片
2009.5.21 CT
9
Daxboeck F,et al. Wien Klin Wochenschur, 2007; 119/11-12:379
+ 还可选择作用于核糖体30S,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四环
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抑制DNA旋转并造成染色 体不可逆损害以阻断DNA复制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
3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
围,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
12
+ +
大约25%的MP肺炎患儿有肺外表现 皮肤粘膜:常见,表现多样,斑丘疹多见,重者表现为Stevens-Johnson syndrome;粘膜损伤通常累及口腔、结膜和泌尿道,可表现为水泡、糜 烂和溃疡
+
血液系统: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其他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单
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MP感染还可导 致肺、脑、脾脏等器官及外周动脉血管的栓塞。
迫综合征 (CARDS)毒素
+ 免疫反应
5
+ 呼吸系统:起病可急可缓,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
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
+ 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多无气促和呼吸困难,而婴幼儿
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 年长儿肺部湿罗音出现相对较晚,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6
+
MP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并不完全吻合,感染早期肺部体征 不明显而影像学改变较明显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研究显示,LAMP与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
+ 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
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 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
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 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
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
4
+ 致病机制复杂
+ 过氧化氢(H2O2) + 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
pneumonia,RMPP)尚无明确的定义,目前普遍接受的是指MP 肺炎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 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可考虑为RMPP
+ RMPP患儿常见于年长儿,病情常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更
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 行性加重,表现为肺部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部有大片病 灶、胸腔积液,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
+ RMPP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14
+ 重症MP肺炎的判
断标准与社区获 得性肺炎相同, 与RMPP有交叉但 不同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45-752.
15
+ 经典的培养分离:条件苛刻,生长缓慢,一般为7-10天,阳性率
+
+ + +
影像学改变呈现多样性,并且对感染病原体的指示缺乏特异性
可以表现为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结 肿大等。 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性肺炎,学龄前及学龄儿以一侧的节段性或大 叶肺炎为主,容易出现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 重症MP肺炎病变多表现为累及一叶或多叶的节段性或叶性实变,可伴有 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气胸等
10
宋蕾,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12;28(3):397-400.
11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急相期反应物如ESR、
CRP和PCT的变化在细菌、病毒和MP感染时存在比较明显的重叠, 采用这些指标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是不可靠的
+ 在评价病情严重度和评价对治疗的反应性方面具有价值 + 有研究显示,CRP明显增高(大于40mg/L)预示着对治疗反应不佳,
在早期识别RMPP上有临床指导价值
+ 另有研究显示,乳酸脱氢酶(LDH)增高(大于250IU mg/L)是重
度MP肺炎的相关独立因素,可作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参考指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45-752.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 2011;53 (7): e25-e76.
并不高,30-60%,缺乏早期诊断价值
+ 快速培养: 24小时出结果,操作简单,但研究显示,与PCR检测
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相比,敏感性比较低,约为25%-50%,并且受 到真菌等影响,特异性也不高,仅为80%左右
+ MP核酸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扩增(qRT-PCR):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已取 代了常规PCR,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