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和注释的格式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指南]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e5c5d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1.png)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一、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黑体字)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
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符号是: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各种未定义的文献[Z]。
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76-79.[2]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34.[3]陆凯阳.当代中国县级政府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兼以湖北英山县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25.2.期刊文章(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2](美)阿林扬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53-55.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詹成付.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走向[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2]冯友兰.新知言[A].三松堂全集,第5卷[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23-125.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5.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卷数(或篇名)[1]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卷5.[2][7]孟子[M].滕文公上;尽心下.6.外文书籍、期刊A、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97-99.B、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地)年卷(期)起止页码[2]McCall A.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Enforcement in China[J].Transnational Law,1996,(9).7.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CD]. http://www.Cajcd. / 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各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是: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何晓明.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Z]. “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论文,武汉: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2000.8.二、注释格式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
论文注释范例

论文注释范例篇一: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公共管理学院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及脚注部分格式示例参考文献和脚注的注释方法有各种版本,为本学院整体规范的的需要,现统一如下:说明:示例下面的附注是请各位老师和论文作者注意的地方。
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整体格式中文:五号字,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10.5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1.25倍行距;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
(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一)专著的著录格式[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 M· 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pp.26~28.[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附注:专著的一般顺序为:作者名,书名,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1、页码不作要求,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写上2、标点符号都按照以上示例;如果有两个作者以上的,作者之间用顿号;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之间不加标点符号;作者名和地名后用冒号,其他中间一般用逗号,句末加句号;如果图书上只有主编人的,如第二个,需要在人名后加主编两字。
3、英文的作者名需要大写的字母要大写,作者后面用逗号,地址后面用冒号,书名用斜体并加粗;英文的就应该用英文格式的标点符号。
按照上面第三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写。
4、如果为译著,请参照示例 [4] 格式调整。
(二)期刊的著录格式[5]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海关监察系统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书籍的注释格式

书籍的注释格式一、注释编号注释编号用于标识每条注释,以便读者查找和区分。
注释编号一般采用数字或字母,根据注释的位置和顺序进行编号。
二、注释位置1. 页下注:将注释放在需要注释的页面下方,紧挨着被注释的内容。
这是最常见的注释位置,方便读者查看和对照。
2. 页脚注:将注释放在页面的底部,与正文内容分开。
这种注释位置有利于保持正文的整洁,同时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
3. 段中注:将注释放在被注释内容所在的段落内部,通常紧跟在被注释句子后面。
这种注释位置适用于需要详细解释或说明的情况,有助于保持文章的整体连贯性。
三、注释内容1. 对文中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当文中的某些内容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说明时,可以通过注释提供相关背景、出处或补充信息。
2. 对生僻词语或专业术语的解释:当文中出现较为生僻的词语或专业术语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可以通过注释进行解释或定义。
3. 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当文中引用了他人的观点、数据或研究成果时,可以通过注释标注出引用的出处,以便读者查阅和核实。
4. 对相关话题的延伸阅读推荐:当文中涉及某个领域或主题时,可以通过注释推荐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或主题。
四、注释格式1.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话或原文时,需要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在文中加注相应的序号,以便读者查找和核对。
2. 间接引用:在转述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需要注明出处,并在文中加注相应的序号。
同时,还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写和调整,以符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论述需要。
3. 脚注格式:脚注格式通常包括序号、注释内容和来源等信息。
在正文中需要加注的相应位置加上序号,同时在页面底部的相应位置写上注释内容和来源。
具体格式可以参考相关的论文写作规范或教材。
引用 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注释和参考文献格式[1]2.1注释 Citations2.1.1夹注 In-text Citations转述、阐释、总结他人主要观点、引用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须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号内注明。
夹注与“参考文献”结合,形成一种方便、快捷说明引用出处的注释形式。
夹注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1)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986:241), …2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例: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is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3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234)〔夹注直接放在被引者后面〕, the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According to Alun Rees,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234).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夹注也可以位于引语的最后〕4 ) 来自英语文章、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987: 136).5)来自汉语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2]: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夹注(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Wang Datong (2019:111, 2019:191) believed that…;6)来自汉语的文章、专著,间接引用,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拼音,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se learners confuse the uses of passives and unaccusatives in their interlanguage (Wilson, 2019:211;Zhang Shan, 2019:19)7)引自互联网文献引用网络资料时如网页上标有页码,基本格式与上述同;如无页码,标段落(par 或pars)。
annotated bibliography mla格式

在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格式中,Annotated Bibliography(带注释的参考书目)是一种文献引用格式,它不仅列出作者、标题、出版信息等基本信息,还包含对文献内容的简要描述和评价。
以下是一个MLA格式的Annotated Bibliography示例:—Author, A. A. (Year). Title of wor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Annotation: This annotation should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including any relev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r context. It should also include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work, addressing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well as the author's arguments and evidence. The annotation should be written in third-person, objective language, and should not exceed 150 words.—以下是一个具体的示例:—Smith, J. (2018).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teenagers. New York: Penguin Random House.Annotation: This annotation discusses Smith's argument that social media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teenagers, including increased anxiety and decreased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skills. It also evaluates Smith's use of research and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claims, pointing 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his argument. The annotation concludes by noting that while Smith's work is informativ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teenagers.。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2b.本科学位论文MLA格式的基本结构、引用文献和参考书目格式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引用文献格式(MLA格式)学术论文文献的引用有三种形式:文内注释、注解(Notes)和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正文中引用别人的论述、词汇、材料、观点或思想时,文内注释采用同论文末尾参考文献相关联的信息,用圆括号表示。
正文中除了文内注释外,往往还需要注解;注解同文内注释不同,它主要是针对正文中需要说明的问题作注解,而不是针对正文中的引用作注解。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是指被论文参考和引用过的所有作品,位于正文末尾。
如论文末尾有注解,参考文献则位于注解后。
论文末尾的“注解”和“参考文献”可能同时存在。
凡是在参考文献中以书的形式出现的出版物品名称,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小册子、报刊杂志、电影、光盘、盒式录音磁带、唱片、绘画、雕塑作品等,英文用斜体表示。
中文名称则用书名号表示。
对于“注解”和“参考文献”中提到的文章、论文、短篇小说、短诗、书中的章节,包括未公开出版的讲座、会议发言稿、手稿、学位论文等,都一律加引号表示。
中文的也采用同样方法,避免同书名混淆。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在基本结构上存在差异,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应有以下部分: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and Discussions (与APA不一致), Conclusion 等等。
当然,研究类型不同,中间部分章节内容也就不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对各章布局作如下规定,Introduction、Chapter 1、Chapter 2…Conclusion。
其中,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前不加Chapter等字样。
下面对这些章节的大致内容略作介绍。
Introduction本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
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或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本章末尾一般对全篇论文的章节主要内容作简单介绍(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
2018年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规范格式

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规范格式论文中参考文献标注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规范格式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⑴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⑵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⑴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⑵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⑶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⑷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⑸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注释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
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
注释中提到的论著保持通常格式,如: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參考書目和注釋的格式蔡少琪編著©2004/11建道神學院神學系講師[一般神學文章的書目表,請按照“書目”和B的格式。
英文按字母順序排列,中文按性氏筆劃。
中、英文書目請分列。
文章內文的注釋請採用“注釋一”和N1的格式。
在再徵引時請採用“注釋二”和N2的格式。
若果文章是需要採用社會科學類的格式,書目表請按照RL的格式,內文徵引用PR的格式。
][建道神學院專文格式一般按照『注釋』的方法。
按照現今流行的專文規格,一般來說,不用列出參考書目。
注釋所引用的書目就被看出為同學曾使用的參考書目。
但有些老師會要求同學的專文末後列出參考書目,這些參考書目格式請參照『書目』格式。
也有些老師習慣了現代社會科學文章流行的簡單引用格式,這些注釋格式請參考『PR』,書目格式請參考『PR』。
]封面格式和一些格式例子﹕請參考</format.htm>。
若要下載Word格式的檔案,請右Click右邊這個檔案formatcover.doc.若要下載本文章的Word格式的檔案,請右Click右邊的這個檔案format.doc。
1. Single Author一位作者書目張慕皚。
《近代福音信仰運動》。
香港﹕宣道,1981。
注釋一1張慕皚﹕《近代福音信仰運動》(香港﹕宣道,1981),頁70。
注釋二2張慕皚﹕《近代福音信仰運動》,頁52。
B Graham, Billy.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Calif.: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 1997.N1 3Billy Graham,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Calif.: 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 1997), 45.[有名的城市如San Francisco等,可省略州名。
所以這注釋也可以這樣寫﹕Billy Graham, Just as I Am: The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 1997), 45.]N2 4Graham, Just as I Am, 53.RL Graham, Billy. 1997.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San Francisco, Calif.: HarperSanFrancisco/Zondervan.PR (Graham 1997, 53)2. Two Authors二位作者書目邢福增、梁家麟。
《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文化集刊1。
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
注釋一5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文化集刊1(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頁99。
注釋二6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頁101。
B Fee, Gordon D., and Douglas K.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A Guide toUnderstanding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1982.N1 7Gordon D. Fee and Douglas K.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1982), 35.[Grand Rapids 在世界文化來說並不是出名的地方,但在基督教世界中,確是出名的出版地,因此Michigan州的州名可以省略﹕Gordon D. Fee and Douglas K.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2), 35.]N2 8Fee and Stuart,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41.RL Fee, Gordon D., and Douglas K. Stuart. 1982.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PR (Gordon and Stuart 1982, 132)3. Mulitple Authors 多位作者書目葉萬壽等。
《約會前奏》,文橋叢書34A。
吉隆坡﹕文橋傳播中心,1996。
注釋一9葉萬壽等﹕《約會前奏》,文橋叢書34A(吉隆坡﹕文橋傳播中心,1996),頁20。
注釋二10葉萬壽等﹕《約會前奏》,頁22。
B Pelikan, Jaroslav, and others, eds. Religion and the University. York University InvitationLecture Se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4.N1 11Jaroslav Pelikan and others, eds., Religion and the University, York University Invitation Lecture Se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4), 30.N2 12Pelikan and others, eds., Religion and the University, 35.RL Pelikan, Jaroslav, and others, eds. 1964. Religion and the university. York University Invitation Lecture Se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PR (Pelikan and others 1964, 32)4. Translation (or Work edited by the others)翻譯或編輯著作書目麥格夫著。
陳佐人譯。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
香港﹕基道,1991。
注釋一13麥格夫著,陳佐人譯﹕《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香港﹕基道,1991),頁6。
注釋二14麥格夫﹕《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頁40。
書目加爾文著。
徐慶譽等譯。
《基督教要義》。
三冊。
章文新編。
香港﹕文藝,1986。
注釋一15加爾文著,徐慶譽等譯﹕《基督教要義》(香港﹕文藝,1986),II.3.1。
[為方便擁有不同版本的人可以參考,經典著作一般是列出傳統的章節。
這裡是指《基督教要義》中第2書第3章第1段。
]注釋二16加爾文﹕《基督教要義》,I.3.1。
B Calvin, John. The Bondage and Liberation of the Will: A Defence of the Orthodox Doctrine ofHuman Choice against Pighius. Edited by A. N. S. Lane. Translated by G. I. Davies.Grand Rapids: Baker, 1996.N1 17John Calvin, The Bondage and Liberation of the Will: A Defence of the Orthodox Doctrine of Human Choice against Pighius, ed. A. N. S. Lane, trans. G. I. Davies (GrandRapids: Baker, 1996), 34.N2 18Calvin, The Bondage and Liberation of the Will, 56.RL Calvin, John. 1996. The bondage and liberation of the will: A defence of the orthodox doctrine of human choice against Pighius. Edited by A. N. S. Lane. Translated by G. I.Davies. Grand Rapids: Baker.PR (Calvin 1996, 25)5.Editor “as” Author 編者為作者書目吳羅瑜,許志賢編。
《你所念的你明白麼:神話語的詮釋》。
香港﹕中神,1989。
注釋一19吳羅瑜,許志賢編﹕《你所念的你明白麼:神話語的詮釋》(香港﹕中神,1989),頁49。
注釋二20吳羅瑜,許志賢編﹕《你所念的你明白麼》,頁48。
[書名較長時,在再度徵引時,可以省略副題。
]B Anderson, J. N. D., ed. The World’s Religions.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1950.N1 21J. N. D. Anderson, ed., The World’s Religions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 1950), 101-7.N2 22Anderson, The World’s Religions, 111-12.RL Anderson, J. N. D., ed. 1950. The world’s religions. London: Inter-Varsity Press.PR (Anderson 1950, 121)6. No Author Given沒有列出著者書目《共產黨國際綱領》。
北平﹕中共中央委員會,1930。
注釋一23《共產黨國際綱領》(北平﹕中共中央委員會,1930),頁8。
注釋二24《共產黨國際綱領》,頁12。
B The Lottery. London: J. Watts, [1732].[[1732]指出此書沒有列明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