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说明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格式的具体说明

Starr,Paul.“The Electronic Reader.”InReadingin the 1980s.Eds. Stephen Braubard, Michael Jackson, and Michael Jodan.New York: Bowker,1983.
5.参考文献同一个条目内部不可中英文夹杂,一般应与文献使用的语种一致,要么用英文,要么用中文书写。
6.英文文献字体是Times New Roman,使用英文标点符号;汉语文献字体是宋体,采用中文标点符号。
7.参考文献须悬挂缩进,即每一条目的第二行开始缩进5字符。
8.参考文献按1.5倍行距排列,不同条目之间空一行。
3.编著、论文集中的论文
论文作者“论文名”,XXX(编者)编《书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如:
陈红霞“浪漫误读与贬抑性误读”,乐黛云编《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XX-XX页。
4.期刊论文
论文作者“论文名”,《期刊名》年份(期号),起止页码。如:
廖七一“庞德与胡适诗歌翻译的文化思考”,《外国语》2003(6),第54-59页。
五、网络文献:直接列出网址。
四、中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1.专著
作者《书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如:
桂诗春、宁春岩《XXXXX》,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编著、论文集
XXX主编《书名》,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如:
桂诗春、宁春岩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格式和要求的具体说明
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附录2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一.注释格式为统一格式起见,本院外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注释采用尾注和夹注,不采用脚注。
凡是对论文中某一单词、词组、引文、或某一说法进行补充性说明的,采用尾注(即下文第1条所说的End-notes)的方式,但在论文里英文统一采用Notes一词(见附录1);凡是在论文中使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的,一律采用文中夹注的方式(见下文第2条)。
1.尾注(End-notes)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论文的正文之后写注文,每条注文加对应数码,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加注数码与数码对齐。
2.夹注(In-text Citations)某些引文和/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需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弧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如:Rees said,“As key aspects of learning are not stable,but changeable,this opens the way for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s the pre-eminent mediator in the process”(1986:241).2)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如:“我们所懂得的只是实体存在的片段,可以肯定地说,一切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至多只能是部分地真实,但这不应作为放弃理论研究的借口”(Chomsky 1979:48) 。
“One reason perhaps is that the Chinese audience are more familiar with and receptive to Western culture than the average English readers is to Chinese culture”(Fung 1995:71).3)如果引述的内容为大段原文(超过四行),所引原文左边双倍缩进(即10个字符),右边与上下文对齐。
参考文献和脚注

参考文献和脚注
脚注是文中注释的一种,主要是为了说明文中某些问题,对文中
名词进行补充说明,针对论文的专有名词、词义背景、特定内容的解
释或者评议,注释一般包括注释标记及注释文本。
参考文献是载论论文中对他人著作或成果的借鉴和参考,可以在
文中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对比或讨论参考文献的观点和结论,
进而阐述自己研究的相关内容,参考文献一般是已经出版的学术论文、书和文章等内容,一般来说,个人内容和未发表内容不能左右参考文献。
脚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引用内容不同:引用内容不同: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
列表于文末;脚注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
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前。
重要性不同: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格式要求,是必须把引用、借鉴的部分写出来,这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脚注不是必要的,一般是对文章某一专业术语,特殊公式词汇等
的一个解释说明,也有部分人习惯把参考文献内引用的具体某条,以
脚注的方式呈现。
引用方式不同:
1.脚注是对文章部分内容所作的注释,用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文
中用带圈的数字②上标标注,具体内容附在在文章本页的底部。
2.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内容用
引号)或间接引用,文中用带中括号的数字上标[1]标注,具体出处统
一附在文章尾部。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作者:————————————————————————————————日期:ﻩ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一、注释(一)注释要义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
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
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
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二)注释位置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
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
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
(格式—字体—上下标)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参考文献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一、注释论文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
注释的标注格式示例:著作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周宿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论文类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文集类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译作类[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报纸类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4版。
古籍类《宋会要辑摘•食货》卷三(如属于现当代重新印刷出版,有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月的,一并写明出版社、出版年月、引文页码)。
(清)沈家本:《沈寄移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如属于现当代重新印刷出版,有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月的,一并写明出版社、出版年月、引文页码)。
辞书类《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港澳台著作类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未刊文献a.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b.手稿、档案文献《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间接引文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页。
2b.本科学位论文MLA格式的基本结构、引用文献和参考书目格式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引用文献格式(MLA格式)学术论文文献的引用有三种形式:文内注释、注解(Notes)和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正文中引用别人的论述、词汇、材料、观点或思想时,文内注释采用同论文末尾参考文献相关联的信息,用圆括号表示。
正文中除了文内注释外,往往还需要注解;注解同文内注释不同,它主要是针对正文中需要说明的问题作注解,而不是针对正文中的引用作注解。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是指被论文参考和引用过的所有作品,位于正文末尾。
如论文末尾有注解,参考文献则位于注解后。
论文末尾的“注解”和“参考文献”可能同时存在。
凡是在参考文献中以书的形式出现的出版物品名称,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小册子、报刊杂志、电影、光盘、盒式录音磁带、唱片、绘画、雕塑作品等,英文用斜体表示。
中文名称则用书名号表示。
对于“注解”和“参考文献”中提到的文章、论文、短篇小说、短诗、书中的章节,包括未公开出版的讲座、会议发言稿、手稿、学位论文等,都一律加引号表示。
中文的也采用同样方法,避免同书名混淆。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在基本结构上存在差异,但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应有以下部分: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and Discussions (与APA不一致), Conclusion 等等。
当然,研究类型不同,中间部分章节内容也就不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对各章布局作如下规定,Introduction、Chapter 1、Chapter 2…Conclusion。
其中,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前不加Chapter等字样。
下面对这些章节的大致内容略作介绍。
Introduction本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
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或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本章末尾一般对全篇论文的章节主要内容作简单介绍(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
apa格式的脚注reference以及bibliography的标准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apa格式的脚注reference以及bibliography的标准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目的。
本篇长文将详细讨论APA 格式的脚注引用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APA 格式是一种常用于学术写作和出版的引用规范,它提供了一套一致性的指引,确保学术著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脚注是文中对某一特定信息进行解释或提供更多细节的方式。
通过脚注,读者可以获取与主文相关的补充信息,例如书籍、期刊文章和网络资源等的引用。
脚注旨在确保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也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研究相关主题。
与脚注不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则是在文末列出所有引用的来源,以供读者参考和查证。
在APA 格式中,参考文献应按照特定的格式要求排列,并提供详细的作者、出版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称等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准确地追溯到原始来源。
本篇长文将回顾APA 格式的脚注引用以及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的规范要求。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逐一介绍如何格式化不同类型的文献来源,例如书籍、期刊文章、学术论文、网页和报告等。
我们还将讨论脚注和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示例和建议,以帮助读者正确引用和罗列参考文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篇长文进行总结,并分析APA 格式的脚注引用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发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用这一引用规范。
通过读完本篇长文,读者将能够更加熟悉和掌握APA 格式的脚注引用和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的要求,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文中,将使用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美国心理学会)格式来创建脚注和参考文献(bibliography)的标准格式。
APA格式是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最广泛的引用风格之一。
它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准则,以确保文献引用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参考文献格式

本科生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一、注释论文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
注释的标注格式示例:著作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周宿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论文类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文集类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译作类[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报纸类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4版。
古籍类《宋会要辑摘•食货》卷三(如属于现当代重新印刷出版,有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月的,一并写明出版社、出版年月、引文页码)。
(清)沈家本:《沈寄移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如属于现当代重新印刷出版,有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月的,一并写明出版社、出版年月、引文页码)。
辞书类《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港澳台著作类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未刊文献a.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b.手稿、档案文献《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间接引文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学院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补充说明
根据《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国际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25.32/GB 7714-87),参照《聊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相关内容,经请示教务处并结合我院本科论文工作实际,制定《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补充说明》,供参考。
一、脚注
每页的脚注单独编号,用“①②③……”数字序号表示。
格式示例如下: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①杨邦,李俊.互文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19-23.
二、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格式示例如下:
1.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 (期):起止页码.
例如:
[1] 杨邦,李俊.互文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19-23.
[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62-67.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任选):
[3] 王齐乐.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M].香港:三联书店,1991.
[4]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7.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pub/wml.txt/980810-2.html.
[10]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8.外文书籍、期刊
A 、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8:97-99.
B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McCall A.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Enforcement in China [J ].Transnational Law,1996
(9):78-90.
9.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脚注和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均使用英文格式标点符号。
教育科学学院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