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越南战争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越南战争
对美国:1.削弱了美国在亚洲、在世界的国际地位;2. 美国 开始战略收缩,在美苏争霸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态势;3.严重 削弱美国实力,引发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民权运动、反 战运动、黑人运动、妇女运动、迷茫的一代)
思考:越南战争的影响(对中国)
材料一 中国是越南民主共和国最主要的支持国和援助国。出于 地缘政治的考虑再加上社会制度的因素,中国援助越南800亿元 人民币。装备上“从1962年到1966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装的武器 装备和弹药,除少量是从敌军手里缴获之外,几乎都是中国无偿 提供的,包括各种枪支共27万件,火炮540多门,枪弹2亿多发, 炮弹90多万发,炸药700多吨,军服20多万套,各种布匹400多万 米以及大批蚊帐、胶鞋、副食、交通通讯材料等等。其中,许多 新装备是刚刚研制成功的,中国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装备,就提供 给了越南。当越南方面提出的要求超过中国的生产能力时,中国 人民解放军不惜动用库存,甚至从现役军队中抽调,也要尽量满 足越南的要求。”
福黑旗军) • 7.1885年《中法新约》中国放弃宗主权
印度支那问题的产生于发展脉络
• “印度支那”指的是今天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 挝、柬埔寨。
• 1.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 • 2.二战中,被日本占领; • 3.1945年,印度支那获得了解放; 法在美支持下卷土重来,发动
殖民侵略战争;
材料二 越南战争以越南人民的最后胜利告终。越南人民进 行了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民族独立 和领土完整。
对越南:给越南人带来深重灾难;捍卫了越南的民族独立 与完整,实现了民国家中绝望的妇女
战火中的越南儿童
思考:越南战争的影响(对美国)
越南期间美军死亡人数5.8万, 伤30多万,耗资4000亿

原创2: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原创2: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1.自18世纪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印英之间爆发普拉西战役。印度战败而 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947年,印巴分治。
孟加拉人处死亲巴基斯坦民兵的成员
②导火线: 巴基斯坦内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结果: ☆1972年,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被肢解和削弱。 ☆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4.印巴问题的发展 ◆1971年后,美国偏向巴基斯坦,美印关系进入低点。 苏印关系升温。 ◆1975年孟巴建交。之后孟印关系逆转。 ◆1998年印巴相继核试验。局势再度紧张。
★甘地因谴责教派仇杀而被刺杀,造成了 悲剧。
南亚次 大陆局 势动荡 的重要 原因
1.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②过程:
1947年秋发生地区冲突——克什米尔王公向印度求 助——巴基斯坦号召“圣战”——联合国干预,停火 ③结果:
划定停火线,克什米尔的归属未解决。
2.存在两大教派和两大政党
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 不合作运动。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国大党 携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两党虽有合作,但宗教文 化上的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的政见分歧。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4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4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目标导航] 1.了解“六日战争”“十月战争”的过程。

2.理解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与交战双方寻求和平解决矛盾的内在联系(重点)。

3.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长期性。

(难点)一、“六日战争”1.背景(1)埃及与叙利亚一度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

(2)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把抗击以色列斗争推进到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阶段。

(3)超级大国的卷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

(4)1967年4月,以叙发生冲突,迅速发展为空战。

2.经过(1)时间:1967年6月5日~11日。

(2)交战国: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

3.结果(1)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领土。

(2)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

[思维点拨]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等大国卷入中东地区的程度要比以前深了,这也意味着中东问题的复杂程度加深了。

2.埃及、叙利亚等国的联合,巴解组织的成立,促使以色列实施了对埃及等国家的主动打击,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借助战争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使阿以之间矛盾扩大。

[易错提醒]第三次中东战争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

二、“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1.原因:为收复“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积极备战。

2.经过3.结果(1)埃及、叙利亚收复了部分失地。

(2)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

4.影响(1)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

(2)“石油武器”的运用,引发了1973~1975年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错提醒]十月战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是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讲义第五单元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讲义第五单元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习目标]1.分析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实施“分而治之”政策的目的及其影响。

2.简述三次印巴战争的起因与结果,分析印巴冲突的深刻教训。

3.探究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①1.背景(1)国际①英国殖民政策:英国利用印度存在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下降,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

(2)国内①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②19世纪晚期,印度分别建立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以穆斯林为主的穆斯林联盟,两党在独立后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政府组成问题上出现分歧。

2.“蒙巴顿方案”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制定方案。

3.印巴分治(1)过程: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2)影响:国家分立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

伊斯兰教徒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许多印度教徒也从巴基斯坦逃往印度。

二、三次印巴战争┄┄┄┄┄┄┄┄②1.第一次印巴战争(1)原因: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

(2)过程①时间: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

②经过:1947年秋,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流血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此投入军队进行激战。

(3)结果: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停火,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1)爆发:1965年8月,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进攻。

(2)结果:双方都未取得胜利,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1)原因:印巴两国因东巴基斯坦问题发生尖锐对立。

(2)经过①1971年11月,印军大举进入东巴基斯坦。

②12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向巴基斯坦军队发动进攻。

(3)结果:印军胜利并支持孟加拉国成立。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③1.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敌视。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3 5.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共16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3 5.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共16张PPT)
5.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列举大国插手印巴事务典型事例,分析其与冷战关系
美苏向双方出售武器;
1.美国把巴基斯坦拉入针对苏联的条约体系
1954年,美国组织了东南亚防务条约组织,把菲律宾、 泰国、巴基斯坦拉入其中。1955年,伊拉克与土耳其签订 《巴格达条约》,在安全和防务上进行合作。之后,巴基 斯坦、伊朗先后加入。这个条约被视为是北约在亚洲的延 伸。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 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 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 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 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 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 中心。
2.在冷战背景下,美苏战略的主轴是遏制与反遏制。
在亚洲西方国家形成了从东北亚、东南亚到南亚、西 亚的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月形”包围圈。 苏联自然要对此做出反应。
这样,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就制定了两个 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1)“以教定土”原则:
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 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 (2)“自行选择”原则
印度: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 →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米尔,推行地区
霸权主义 巴基斯坦: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
尼赫鲁主张 麦克马洪线 为中印分界 线,经谈判 无效后出兵 进攻争议地 区,于1962 年发生中印 战争,这次 战争印度在 军事上惨败, 但中国突然 撤兵,印度 仍然占有麦 克马洪线以 南土地。
1.民族和宗教问题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介绍巴基斯坦战争历史

介绍巴基斯坦战争历史

介绍巴基斯坦战争历史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秋季,印度半岛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一直没有商定。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

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该地区将归属印度,并已经和印度签署了正式合并协议。

印度军队随后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激战。

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

战争最终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不得不把该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会两次决定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来决定。

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与印度签署的协议解决,而反对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

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

第二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

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

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

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

进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线南部地区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

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

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

随后,印巴战争陷入僵局。

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印巴双方停火。

21-22版: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步步高)

21-22版:第5课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步步高)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不得 不改变殖民统治政策,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方针。“蒙巴顿方案”就是这一政策 的具体体现,它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 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同时,在印巴独立过程中交织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教派 的矛盾以及引起的冲突,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项。
主题二 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原因
史料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 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 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 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隔1 600千 米,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史料解读 体现了印巴冲突的原因: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答案
史论总结
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原因 (1)克什米尔地区的重要性 ①地理上:与中、印、巴、阿交界。 ②战略上:在冷战格局中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价值。 军事价值:建立机场可对亚洲大陆其他国家构成战略威胁。 政治价值:与克什米尔联系在一起的南亚次大陆在东西方集团中的归属,将对冷战 格局的稳定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印巴对克什米尔的认识角度不同 ①印度: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 米尔,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②巴基斯坦: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

高二历史选修三课件南亚次大陆的冲突(2)

高二历史选修三课件南亚次大陆的冲突(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南亚各国在贸易领域合作日益密切,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关 税减让等措施,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投资合作
南亚各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相互投资逐渐成为推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础设施合作
南亚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交通、能源 、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项目不断推进。
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进展
03
印巴分治及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分治背景及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
19世纪中叶,南亚次大陆 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 为便于统治,实行“分而 治之”的政策。
宗教与民族矛盾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 矛盾日益激化,加之英国 殖民者的挑拨,最终导致 印巴分治。
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 分别提出独立要求,并围 绕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权 力分配展开激烈斗争。
宗教传播
南亚的宗教如佛教、印度教等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社会产 生了重要影响。
哲学思想
南亚的哲学思想如印度教哲学、佛教哲学等对世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人 类思想宝库。
文学与艺术
南亚的文学与艺术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对世界文学与艺术产生 了重要影响,展现了南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卡吉尔冲突
1999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卡吉尔地区爆发武装冲突。此次冲突持续了近两个月,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终,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双方宣布停火并撤回各自军 队。
04
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挑 战
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
地缘政治复杂性
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国家间存在 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①导火索: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位置、居民成分、法案规定、王公顾虑) ②过程: 地区冲突 1947秋 克‘王公求助印度 巴基斯坦“圣战” 联合国干预下停火 划定停火线,克’的归属未解决 ③结果: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2、第二次印巴战争 ①原因: 克什米尔局势再度紧张 ②过程: 巴军进攻 1965.8(空战和坦克战) ③结果: 印巴宣布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但克‘问题仍未解决
3.国际因素——美苏插手
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 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边界和领土的归属尽早确定。 4、对大国的干涉提高警惕,独立自主解决内政问题。
英国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简要经过
• 1600年,英国入侵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 • 1757年,印英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而逐步 沦为英国殖民地。 • 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一、印度的特点 1、印度自18C成为英国殖民地 2、存在两大教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和 两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
二、蒙巴顿方案 1947.6 1、提出背景 ①英国实力下降,想从印度“脱身”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 ③两大政党在立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2、主要内容: 以宗教为主要划分国家参照 3、结果: 印巴分立——《印度独立法案》1947.7 时间:1947.8 后果:1、印巴居民间摩擦对立严重 2、带来一股居民迁徙浪潮
1947年 争夺克什 至1949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65年 争夺克什 至1966 米尔地区 所有权 年 1971年 至1971 肢解巴 基斯坦 年
四、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英国殖民统治者推行“分而治之”造成冲突 (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对其控制) 2.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排斥、对立 3.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稳定
三、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10-1949.1 2、第二次印巴战争 3、第三次印巴战争 ①起因: 印介入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 ②过程: 东、西巴划分
东巴自治运动(人口、语言) 印度介入 孟加拉国成立 1972.1 ③结果:
时间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目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果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 3/5领土,巴基斯坦 占其余2/5领土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 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 决争端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 加拉国
印度民族独立简史
• • • • • 1858—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1919—192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印度第四次民族独立运动高 潮。 • 1947年,印巴分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