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益肺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分析
穴位敷贴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分析

穴位敷贴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敷贴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
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使用穴位敷贴配合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干预组疗效占比较之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哮喘发作次数、感冒次数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接受穴位敷贴配合中医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促进机体患者康复效率的改善,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病情干预中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联合护理措施开展,能更好地帮助病情改善,优化机体状态。
本次医学调研基于本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资料中,男女比为14:16,平均(45.24±1.75)岁;干预组资料中,男女比为15:15,平均(45.19±1.58)岁,一般资料调研分析无意义(P>0.05),调研数据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治疗药物选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医疗干预。
干预组接受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穴位敷贴选择三伏贴,使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药物研磨成粉后,使用姜汁、蜂蜜进行搅拌,制成直径为2cm左右的药饼,选膻中穴、天突穴、肺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在头伏天、二伏天、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每次敷贴时间不短于两个小时,治疗三次为一个疗程[1]。
中医护理措施实施阶段,基于患者心理状态,开展情志护理、基于机体营养状态开展饮食干预、基于康复环境实施环境指导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
穴位贴敷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穴位贴敷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常用于中医治疗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穴位贴敷法在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效果。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穴位贴敷法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穴位贴敷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的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肺脾肾气虚有关。
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可以增加肺脾肾气的运行,从而改善气虚症状。
穴位贴敷法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湿气的排出,减轻痰湿状况。
穴位贴敷法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病理过程中,病菌和炎性因子的侵袭会导致肺组织的炎症和损伤,进而影响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力。
穴位贴敷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状况,从而提高肺功能和呼吸道的免疫力,减轻炎症和损伤。
穴位贴敷法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发作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从而减轻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穴位贴敷法还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可以直接作用于穴位,提高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增强疗效。
穴位贴敷法还可以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方法,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药物疗效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法的具体效果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验证,同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穴位敷贴治疗护理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证)的疗效观察

显效 : 咳、 痰、 喘 主要 症状 基本 控制 , 咳嗽、 咳痰或 喘息 症状 明显减轻 , 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 好转 : 患者 虽有发病 , 但 临床症
状、 发作次数 明显减轻 、 减少 , 发病时 听诊哮 呜音也 明显减 轻、 减
[ 2 ]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 [ M] . j E 京: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2 0 0 3 : 8 8 .
4 讨 论
2 ) 岁; 病程 ( 1—1 8 ) 年。两组 一般资 料对 比, 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冬病夏治穴位 敷 贴 是我 国传统 医学 中 的一种 特 色治 疗方 法, 即针对冬季好 发或 受寒 易发 、 证 属 阳虚 阴寒 内盛 的疾病 , 如 慢性咳喘 、 虚寒性 胃肠病 、 风湿 疼痛 及冻 疮等 , 在 三伏天 或夏 至 秋分的阶段 , 在人体特定穴位 或部位 贴敷特 定药物 , 以达到扶 正 固本 , 祛除疾病 的 目的。
疗程 , 连续 2年。 3 治疗结果
3 . 1 疗 效 标 准
临床 观察表 明 , 治疗组采用 中药敷贴 与 中医辨证 护理 , 疗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 。值得进 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 1 ] 陆再英 , 钟南 山. 内科学 ( 第 7版 )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5 g , 冰片 3 g , 白芷 1 0 g , 共研 细末 , 用生 姜 汁 和芝麻 油 调成 糊状 。
为粉末 , 借 白芥子 之 发泡 之功 , 直接作 用 于肺俞 、 脾俞 、 肾俞 、 定
喘。细辛味辛性温 , 辛 温发散 , 芳香 透达 , 入肺经散在 表之风寒 , 入 肾经除在里之痼冷 ; 白芷辛 温燥散 , 芳香走 窜 , 其性 上达 , 能解 表散寒 、 祛风止痛 、 宣通 鼻 窍 ; 延胡 索辛 散苦 泄 , 善能行滞 去 阻、 温通气血 , 有行气 活血 之 功。故诸 药共 同作 用于肺 俞 、 脾俞、 肾 俞、 定喘 , 可达 “ 温补肺 肾 , 纳气平 喘” 之效。
补肺健脾益肾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42例

本研究 采用补肺健脾 益 肾汤联合穴位 贴敷 , 内外合
治, 温补 阳气 、 扶正 固本 , 同时兼顾理气 化痰 、 平喘止 咳。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木 P<o . 0 5 。
不仅 减少 了哮 喘的发作 次数 , 还提 高 了机 体免疫 力 , 为 远期根 除哮喘提供 了一种 途径 。 5 参考文献
参 补肺 脾之气 , 升 阳固表 ; 白术 健脾益气 化痰 ; 枸杞 子 、
麦冬 滋 肾健脾 润肺 ; 蝉蜕补肺 固表 , 消风化痰 , 地龙宣肺 通络 , 与蝉蜕配伍 , 加强祛风化瘀之 功效 , 以除哮喘之宿
分次服 。 每3 周为 1 个疗 程 , 每个疗程结束后停 l 周。 同时 三伏天 穴位贴 敷 治疗 。 对 照组予普 米克都 保吸入 剂治
根; 五 味子上敛 肺金之 气 , 下滋 肾水之 阴 , 使肺 肾得 养 , 津 液输 布正常 ; 丹参 、 虎杖 化瘀 祛风 , 行 气解痉 , 通 过益 气 活血 的方法 实现补 益正气 的效果 。 麻 黄宣肺 定 喘 , 用 蜜灸麻 黄是取其发散力 弱而平喘力 强之意 , 杏仁行气 平 喘、 化 痰止咳 , 与麻 黄配伍助肺宣发 和肃降 ; 皂荚祛顽 痰 降肺 气 , 白芥子 化饮 除痰 。 防风祛 风并御 风邪 , 与黄芪 、
党参 合 用 , 共 奏益 气 固表 之效 ; 甘 草 益气 和 中 , 调 和诸
药。
疗, 2 0 0 u g / d , 每晚 1 次。 两组均 在 6 个疗 程 ( 2 4 周) 后 评
定疗效 , 临床疗 效标准及病情程度参照文献标准 。
3 治疗 结果
3 . 1 两组 患 儿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 见表 1 。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评价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8例,接受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8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等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消除炎症因子,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医综合护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严重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
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重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以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帮助缓解疾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8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8.88±1.22)岁,患者最长病程9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5.11±0.34)年。
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8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8.81±1.26)岁,患者最长病程8.5年,最短病程1.5年,平均病程(5.15±0.31)年。
补肺益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2021 年2 月第36 卷第 3 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 3• 413•中草药。
方剂中的桂枝有升达肝木的功效,黄芩有清 胸胁蕴热的功效,柴胡有疏肝胆郁滞的功效,干姜有温 补脾阳的功效,牡蛎有化痰开结的功效,瓜蒌根有清热 生津的功效,炙甘草有温补脾阳的功效,全方具有和解 散寒、生津敛阴、疏肝升阳、暖脾健胃的作用。
各药配 伍合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抑制胃肠平 滑肌收缩,并可明显改善胃肠内分泌功能[11]。
本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66. 67% ;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观察 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枸橼酸莫 沙必利片的治疗。
综上所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杨桂桂,张晓红,侯理伟,等.胃康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的心理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5) :629-630.[2 ]杨敏,陈伟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7, 32(1): 109-111.[3 ]牛社辉,李健,郑慧敏•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6例[J].光明中医,2016, 31 (6):821-822.[4 ]陈艳黎,路志术,郑艳玲,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消化及介人诊疗,2016, 21(4) : 626^628.[5 ]潘赍,闫欣,孙健民,等.以多潘立酮片为阳性对照评价奥兰替胃康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 17(2) : 235-237.[6 ]李依洁,魏玮,苏晓兰,等.浅述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消化系统疾病相关中成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1(7): 896-899.[7]沈凤.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特点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 36(2) :130-131.[8 ]尹晓岚,唐旭东,王凤云,等.脾失健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7, 12(1): 207-210.[9 ]来要良,和媛媛,王劲松,等•邓贵成主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8, 13( 1): 131-133,137. [10]张俊修,李绍旦,杨明会•浅谈《内经》“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阳明病与太阴病中的运用[J].环球中医药,2017, 10(8) : 943-946.[11] 丁宇坤,张雨晴,何庆勇.何庆勇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12(6): 766-768,786.(本文校对:李泰标收稿日期:2020 -05 -28)补肺益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苏艳1杨国峰2摘要: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联合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

穴位贴敷联合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瞿芳【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0)007【总页数】2页(P148-149)【关键词】益气补肾活血;三伏天穴位贴敷;小儿哮喘;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作者】瞿芳【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中医院风湿科,湖北十堰,4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哮喘是3~14岁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1]。
2000年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显示,全国31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高达2.13%,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哮喘多归属于“哮”、“喘”、“哮喘”、“痰饮”等范畴,痰伏于肺是该病的病机。
本研究探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联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门诊治疗的22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哮喘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 2008 年 10 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哮喘诊断标准,符合第 1~4 条或第 4、5 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喘的中医诊断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而定。
实验组男65例,女45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5.10±1.20)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3.20±0.40)年;对照组男68例,女42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5.20±1.30)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10±0.60)年。
2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
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临床观察

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临床观察朱桂松;吴同启;傅元冬;陈畅泉;周媛媛【摘要】目的观察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和中药治疗组(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各60例,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后连续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第3个月)和随访期间(第6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6 min步行距离(6MWT)和急性发作频次,同时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中药治疗组在中医症候评分、ACT评分、肺功能、FeNO和6MWT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及随访期间中药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的临床控制显效率分别为64.29%和8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更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哮喘复发,并且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4页(P1103-1106)【关键词】补肺健脾益肾法;穴位贴敷;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作者】朱桂松;吴同启;傅元冬;陈畅泉;周媛媛【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对于支气管哮喘(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是哮喘治疗的关键环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著 ・
补 肾益肺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的疗效分析
【 关键词 1 支气管哮喘 ; 缓 解期 ; 穴位贴敷 ; 补 肾益肺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2 【 文 献标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6 7 6 3( 2 0 1 6 ) 1 2 - 0 1 6 2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d i s s n 1 0 0 4 — 6 7 6 3 2 0 1 6 1 2 0 8 8
女1 4例 ,平均 年 龄 ( 4 1 . 0 4±1 0 . 2 3 )岁 ,病程 3~ 1 8 年 。 中药 组
与 药贴 组 患者 在 性 别 、年龄 、病 程 等 方 面 ,经 统 计学 分 析差 异 均
无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具 有可 比性 。
2 方法
. 1 治 疗 方法 支气 管 哮 喘 是一 种 以反 复发 作 性 喘息 、呼 吸 困难 、咳嗽 或 者 2
1 临 床资 料
1 . 1 诊 断标 准
将 敷贴膏 敷贴 于穴 位之 上 ,2~ 4 小 时揭 去 , 西 医诊 断 标准 参 照 2 0 0 8 年 中华 医学会 呼 吸病 学 分会 哮 喘学 组 布上 备用 。使 用方法 :
制定的 《 支 气管 哮 喘防 治指南 》 的诊 断及 分期 标准 。
提供 依据 。
半 夏 、肉桂 各 1 6 0 g ,生 姜 汁 调 涂 。制备 方 法 : 将 白芥子 、细辛 、 延胡 索 、干 姜 、半 夏 、肉桂 打成 细 粉 ,混 匀 ,再 以鲜 生 姜绞 出的 生姜 汁 将药 粉 调 成湿 度 适 中 的药膏 ,取 适 量 药膏 置 于外 用 透气 胶
. 1 . 1 中药 组 ( A) 。 给予 加 味金 匮 肾气 汤 口服 ,其 组 成 为 : 嫩桂 胸 闷 为 主要 临床 表 现 的慢 性 呼 吸 系统 疾 病 ,多 数 患者 经 治疗 后 可 2 2 g ,J I I 附子 9 g ,炙 黄 芪 2 0 g ,熟 地黄 2 0 g ,山萸 肉 1 0 g ,淮 缓 解 …,但 该 病 因反 复 复发 致 迁 延 难 愈 ,导 致气 道 重 构 对肺 功 能 枝 1 5 g ,秦党 参 2 0 g ,麦 门冬 1 5 g ,五 味子 1 0 g ,牡 丹皮 1 0 g , 造 成不 可逆 的损 害 。 西 医在 治 疗 上 只能 针 对 气 道痉 挛 、喘息 等 山药 1 5 g ,云 茯 苓 2 0 g 。 水 煎 服 ,每 日一 剂 ,早 晚 分 2 次服 , 症 状进 行 对 症治 疗 ,而 中 医在 本病 的治疗 上 却 可 以针 对 其 宿痰 伏 川 泽 泻 1 肺 、肺 肾两 虚 的病 因病 机 以 治 “ 本 ” ,且 穴位 敷 贴 法 属外 治 法 , 每次 1 5 0 m l ,治疗 4 O天 。
如敷 贴 过程 中皮 肤 出现 瘙痒 等 不 良反 应 ,可 随 时揭 下 。取 穴 : 大
定喘 f 双) 、 肺俞 ( 双) 、 肾俞 ( 双) 、 脾俞 ( 双) 、 中 医诊 断 、辨 证分 型标 准 依 据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制定 的 《 中 椎 、天突 、膻 中 、 双) 、 足三 里 ( 双) 。每 隔一天 1 次 。治疗 4 0天为一 个疗 程 。 医病证 诊 断疗 效标 准 》 ,辩证 属肺 肾两虚 型 :咳 喘频作 ,呼多 吸 膏肓 (
患 等难 以配合 治疗 者 ; ( 6) 未按 研究 方案 治疗 或 资料 不全 、无 法
药贴组 ( B)在 中 药组 基 础 上 加 用 穴位 贴 敷 治 疗 ,每 隔 一 天 1次 。 治 全部 6 0 例病例 为 2 0 1 5 年1 1 月 ~2 0 1 6年 8 月 第 三 中心 医 院 疗4 ( ) 天为一 个疗程 。观察 治疗前后 两组 患者总有 效率、哮喘洄l 试量表 A C T评 分 变化 、肺功 能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在 总有效率、A C T评 分 院 中医科 门诊 支气 管 哮喘 缓解 期 患 者 ,采用 随 机数 字 表法 分 为 分及肺功能方 面的改善 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组 间比较 ,药 0 例 。 中药 组 ( A) 男 1 7 例 ,女 1 3 例 ,平 均 贴组优 于 中药组 ( P< ( ) . 0 5) 。结论 补 肾益肺 穴位 法与 穴位敷 贴联合 中药 组 和 药贴 组 各 3 应 用相较 于单 用补 肾益肺 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 解期 能更好地控制 临床 年龄 ( 4 0 . 2 4 ± 9 . 2 3 )岁 ,病程 2~ 1 9 年 ;药 贴组 ( B) 男1 6 例, 症 状 , 减 少 发 作 急 性 次 数 ,改 善 肺 功 能 。
. 1 . 2 药贴 组 ( B o在 口服 中药汤 剂的 基础上 同时配合 中药贴 敷 。 疗 效显 著且 毒 副作 用 小 ,较 之 西 药有 明显 的优 势 。本 研 究 即通过 2
白芥 子 、延胡 索各 2 2 0 g ,细辛 、干 姜 、 临 床对 照实 验探 讨 药 贴 联 合 治疗 本病 的临 床疗 效 ,为其 临 床 应用 穴 位敷 贴膏 的药 物组 成为 :
王 婵
能损害者; ( 4 )艾 滋 病 、结核 病 或 其它 传 染 病 者 ; ( 5 )精 神疾 【 摘要 】 目的 观 察补 肾益肺法联合 穴位敷贴 治疗支气管哮喘 缓解期 的
疗 效,为祖 国医学治疗本病 拓展新 思路 。方法 将 6 0 例 支气管哮喘缓 解 期患者 随机分 为 中药组 ( A)和 药贴组 ( B)各 3 O例。 两组 在西 药 判 定疗 效者 。 常规 治疗方案基础 上, 中药组( A) 加 用加味金 匮肾气汤治疗, 每日 一 剂; 1 . 4 一般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