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穴位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敷贴人体穴位,道过刺激穴位,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洁热卸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操作流程(一)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二)双人核对医嘱执行护士与主班护士持医嘱单和治疗卡核对医嘱,无误后持治疗卡到病人处评估。

(三)评估1.身份核对:床号、反问姓名、床尾卡、腕带(姓名+住院号)等。

备注:至少采用姓名、住院号等两种以上内容进行核对。

2.解释: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病人现状(治疗史、既往史)等,解释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如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庠、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穴位时问一般为6~8小时。

可权据病情、午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局部贴药后可出药物颜色色、油渍等染衣物)以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病人:既往史、意识形态、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治疗处的局部皮肤情况(有无感染、瘢痕、硬结)等。

2..评估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等。

(四)操作前备1. 个人准备:七步洗于、戴口军。

2.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道医嘱配制的药物,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操作中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反问姓名、休尾、腕带(姓名+住院号)、治疗方法、操作部位等。

2.解释并取得配合,取合理体位,安全舒适,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3.用棉签楼取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待干,再次进行核对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4.选取穴位,进行贴敷并记录时间,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5. 贴敷完毕:消洁局部皮肤,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操作作部位。

协劲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床单位。

(六)操作后1.物品处理:医疗垃圾妥善处理,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回原处。

2.七步洗手法洗手、摘口罩,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及全名。

二、注意事项1.适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緩解期、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哮喘等症状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版泻、便秘: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穴位贴敷流程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流程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准备工作。

这穴位贴敷呀,开始之前得准备不少东西呢。

咱们得先有那个贴敷用的药,这药可重要啦,就像是打仗的武器一样。

然后呢,还得有胶布或者那种专门的贴敷贴,没有这个咋把药固定在穴位上呀。

还有哦,要准备好清洁皮肤的东西,像小毛巾呀,湿纸巾之类的。

再就是得找个舒服的地方让患者躺着或者坐着,总不能让人家歪七扭八地接受贴敷吧。

二、患者评估。

在正式贴敷之前呀,咱得好好看看患者的情况。

看看人家的身体状态,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或者有啥特殊的病。

比如说,要是患者皮肤有破损或者过敏的地方,那可不能在那儿贴敷呀,这就像是在烂了的墙上贴画,肯定不行呀。

还要问问患者有没有对啥药物过敏,要是过敏的话,那贴敷的药里有这种成分可就糟糕了。

另外呢,也得看看患者的心理状态,要是人家特别紧张害怕,咱还得安慰安慰呢。

三、穴位定位。

这穴位定位可有点学问啦。

咱们得知道那些穴位都在哪。

像足三里呀,就在小腿外侧,膝盖下面一点的地方。

怎么找准确呢?可以用手指量一量,就像用小尺子一样。

还有涌泉穴,在脚底呢,找这个穴位就像寻宝一样。

要是穴位找不准,就好比炒菜盐放错了地方,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所以呀,咱得好好学穴位知识,多练习找穴位,这样才能准确无误。

四、皮肤清洁。

找到穴位之后呢,就要把皮肤清洁干净啦。

就像给小脸蛋擦香香之前要洗脸一样。

用湿纸巾或者小毛巾轻轻擦一擦穴位周围的皮肤,把灰尘呀、汗水呀都擦掉。

这样呢,药才能更好地和皮肤接触,发挥作用。

要是皮肤脏脏的,药就像隔了一层纱,进不去呀。

五、贴敷操作。

清洁好皮肤,就可以贴敷啦。

把准备好的药均匀地放在贴敷贴上或者胶布中间,然后小心地贴在穴位上。

要贴得平平整整的,不能有褶皱,不然患者会觉得不舒服。

就像给衣服贴个小补丁,得贴得好看又平整。

贴的时候呢,还可以跟患者聊聊天,说些轻松的话,像“这贴了呀,一会儿就会感觉很舒服啦”之类的,让患者放松。

六、贴敷后护理。

贴敷好了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哦。

得告诉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标准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标准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指在夏日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必然穴位,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式,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要紧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标准1施术前预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大体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体会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依照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医治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香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式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管理备案表

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管理备案表

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管理备案表1. 技术概述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是一种传统中医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药物或贴膏剂来治疗疾病。

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诊疗实践,并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技术操作流程以下是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 准备贴敷药物或贴膏剂- 确定贴敷的穴位2.2 操作步骤1. 清洁贴敷穴位,并确保干燥。

2. 取适量贴敷药物或贴膏剂,均匀涂抹于贴敷区域。

3. 将贴敷区域贴在相应穴位上,并轻轻按压,使药物充分吸收。

4. 固定贴敷区域,以防止脱落或滑移。

2.3 贴敷时长根据具体治疗方案要求,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在贴敷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并及时记录。

3.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是对进行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治疗的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过程。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生理指标变化等。

3.1 评估方法- 记录患者的原始症状、体征等信息。

- 在贴敷前后进行症状评估,比较症状的改善情况。

- 根据需求,进行生理指标监测和评估,如血压、心率、血糖等。

3.2 评估记录- 记录贴敷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药物使用情况。

- 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生理指标变化。

- 分析评估结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管理备案要求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的管理备案要求如下:4.1 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执行贴敷技术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中医职业技能资质。

- 具有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专业培训经历。

4.2 信息记录和存档- 对每次贴敷技术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操作过程、药物使用情况和患者反馈。

- 将评估结果和调整方案进行记录,并及时存档。

4.3 安全和风险管理- 执行贴敷技术的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措施,并注意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定期检查和维护贴敷设备的安全性能。

5. 结论疗效评估穴位贴敷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备案。

通过合理的评估和记录,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疗效评估的可信度。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已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谢谢!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旳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 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 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旳根本功能 是运营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征:
多种药材除具有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旳特 征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旳外治 措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根据 治疗需要将多种不同旳药物制成相应旳剂型, 贴敷于患处或一定旳穴位上,经过药力作用 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到达治疗目旳旳 一种措施(治疗肌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旳药物贴敷穴位能够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 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当代也称 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神阙 穴),经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自汗、盗汗、头痛、眩晕、高血压、不寐、过敏性鼻炎等多种临床急慢性疾病,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下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及对该项操作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敷贴胶布、遵医嘱配制的药粉、治疗碗、赋型形剂、压舌板或小勺、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剪刀、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皮肤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贴敷胶布,用压板或小勺将所需药物置于贴敷润色布中心,大小厚薄适中。

5.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

6.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7.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8.穴位贴敷使用的胶布、纱布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按照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消毒。

六、注意事项1.贴敷的禁忌症:①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②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③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贴敷,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卡、穴位贴敷贴、治疗碗里盛配置好的药物、油膏刀、棉签、75%酒精、弯盘、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等。

病人准备:
1、核对床号、姓名、诊断、医嘱,解释此次操作的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

2、根据所贴穴位,为病人取适当的体位、关闭门窗。

二、操作中护理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

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贴敷部位、选好穴位、注意保暖。

3、再次核对,明确贴敷穴位。

4、洗手,消毒皮肤待干。

用油膏刀或小木棍将药物均匀地摊在穴位贴敷贴中间,薄厚适中,贴于穴位上。

5、贴敷过程中观察有无渗漏、滑脱、局部皮肤皮疹等现象。

并询问有无不适,交代注意事项。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图
治疗盘、治疗卡、穴位贴
敷贴、治疗碗里盛配置好
的药物、油膏刀、棉签、
75%酒精、治疗巾、必要
时备屏风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评估
物品准备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医嘱,解释此次操作的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安排适当体位,关闭门窗患者准备
根据需贴敷穴位,为患者
安排适当体位,暴露敷贴
部位、选好穴位、保暖。

选取穴位
消毒皮肤以75%酒精棉签消毒贴敷部位皮肤,待干用油膏刀或小木棍将药
物摊在穴位贴敷贴上,薄
厚适中,贴于穴位上敷药
观察有无渗漏、滑脱现象,敷药部分有红、肿、痒反应立即停止,遵医嘱及时处理观察
协助患者衣着,舒适体
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整理
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贴敷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