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合集下载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题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诸葛亮小的时候聪明好学。

②传说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读私塾的时候,这位老先生以鸡鸣确定放学的时间。

先生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不但黎明报晓,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阵。

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鸡鸣作为下课的时刻。

这位老先生讲书特别生动,诸葛亮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特别是喜欢听他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乐毅和孙子兵法的故事。

可是有时正听到兴头上,大公鸡喔喔地啼起来,先生就立即收拾讲桌上的书籍,宣布下课,这叫诸葛亮感到十分扫兴。

③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每天上学的时候在口袋里装上几把米,当公鸡快叫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鸡跑过来,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鸣叫了。

等到那大公鸡想起鸣叫的时候,别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饿得心里发慌。

先生莫名其妙,觉得有点奇怪,诸葛亮却暗自得意。

终于有一天,这事被先生发现了。

一气之下,先生把诸葛亮撵出了学堂。

④诸葛亮回家以后,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他本想能多听老师讲课,可是弄巧成拙,连学也不能上了。

他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不该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后悔自己不该只顾自己的兴趣,不顾老师和同学饿肚子,下决心今后一定不能耍小聪明了。

老先生知道了诸葛亮回家以后的情况,想到给公鸡喂米这件事虽然可气,可是也透露出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

如果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将来可能是一个有用之材……于是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⑤从此,诸葛亮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从那以后,他更尊敬先生了,老先生也更喜爱诸葛亮这个学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扫兴:莫名其妙:第④自然段诸葛亮弄巧成拙,结合上下文,巧指的是,拙指的是。

下面四项中,能准确全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A.文章讲了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件3 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课件3 北师大版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也作伏龙),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发明家。他躬耕陇亩,隆 中对策,赤壁大战,南征北 战,运筹帷幄,三分天下, 最终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 感情。 2、划出自己在阅读时不理解的字、词、句。 3、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小明外出归来,准备回校,走到小区门 口看到一个小男孩独自走在马路上, 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过去。听到男子说: “跟我走吧!给你买好吃的去。”小 明看出小男孩有些犹豫,好像不认识 对方。 “弟弟,爸爸妈妈在路口等你半天了, 走,去找爸妈。”他指着正在50米外 的一对夫妇说道,后来赶紧带着小男 孩离开。
假如你穿越到了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成为了 诸葛亮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同学 们,畅所欲言吧!
作业 搜集有关诸葛亮智谋的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并讨论 1、诸葛亮为什么感到十分沮丧?他想出了什 么主意? 2、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后悔的语句,并试着 有感情的朗读。 3、诸葛亮的做法错了么?错在哪里?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 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看漫画,无论是下课, 放学,还是写完作业,我一有时间,就沉 迷于漫画的世界。有一天,同学刚借了我 一本最新版的漫画书,我一拿到手,就兴 奋不已地看了起来。可到了放学,我还余 一些没有看完,于是我告诉同学,我带回 家看了。我一回到家,就直奔卧室,打开 了书包,拿起漫画书就看,妈妈见了,嘱 咐我先写作业,写完了作业再看,可我已 沉入漫画的海洋,但又不能不听妈妈的话。 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把漫画书夹在语文书里,妈妈不在的时 候,我便把语文书翻到夹漫画的一面,如 果妈妈来了,我就翻回课文的一面写作业。 我就这样尝试了几次,果然混了过去。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弄巧成拙的意思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弄巧成拙的意思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弄巧成拙的意思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里讲到,诸葛亮弄巧成拙的“巧”指代的事情是指“诸葛亮撒米给打鸣的鸡吃”,“拙”指代的事是指“让先生多上了一会儿课让先生生气了,被撵出了学堂”。

巧是灵巧。

拙是笨拙的意思。

意思是说,本来是一件非常灵巧的事情,但是却做成一件非常笨拙的事情,形容一个人他做一件事情,本来想卖弄自己的聪明,但是没想到,却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更加的愚蠢,所以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着卖弄自己,应该实事求是,我们才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信赖。

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少时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躬耕垄亩,善计谋,通兵法,留心世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和好西南各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策略,即所谓“隆中对”。

后为刘备主要军师。

在联孙攻曹之际,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荆、益,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

曹丕代汉,他支持刘备称帝,任丞相。

关于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精选

关于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精选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

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

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

“知识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

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

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

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

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

有一天,天刮着————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大风暴。

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

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

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

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

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

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

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华。

相传,诸葛亮小时候聪明伶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常常模仿父亲诸葛珪处理政务的样子,手持扇子,端坐堂前,指挥家人,一副大人模样。

他的父亲看在眼里,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感到欣慰和骄傲。

诸葛亮小时候对知识的渴望也是早已显露出来。

他喜欢翻阅各种书籍,对历史、兵法、文学等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

在家中,他会偷偷打开书籍,默默地阅读,直到深夜。

他对书本上的知识充满好奇,经常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家人的思考和讨论。

他的求知欲望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他的父母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各种书籍供他阅读。

除了对知识的渴望,诸葛亮小时候还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据说,他小时候就喜欢模拟战争游戏,经常带领其他小伙伴进行军事演习。

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敌我形势,制定出最有效的战术,取得胜利。

他的军事天赋引起了家人和邻里的关注,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才华。

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军事的天赋,为他日后成为一代伟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些小时候的经历和积累,使得他在日后的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累,才能成就非凡。

相信在诸葛亮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案启迪孩子的人生智慧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案启迪孩子的人生智慧

一、故事背景《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少年时代的小说。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卧龙”。

在三国时期,他为蜀汉的刘备主持国政,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才能,帮助刘备建立了稳固的江山。

二、教学目标1.启迪孩子的人生智慧,让他们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

2.引导孩子学会坚持不懈,面对困难不退缩。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1.诸葛亮的成长经历:从少年时代开始发展他的智慧和才能。

2.诸葛亮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成为蜀汉丞相的故事。

3.诸葛亮的行为和决策中所体现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四、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孩子了解三国时期和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

2.分析故事:逐段讲解诸葛亮的少年时代经历,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对话互动: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诸葛亮的智慧和决策是否正确,以及他如何面对困难的方法。

4.角色扮演:让孩子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绎诸葛亮的一些经典场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孩子总结课堂所学内容,提取故事中的人生智慧,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课后延伸:布置任务,让孩子自行其他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和故事,加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2.小组讨论法:让孩子分组进行分享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孩子扮演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深入了解角色内心世界。

4.总结归纳法:引导孩子总结学习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任务导向法:布置任务,让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孩子们能够了解到一个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和智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之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篇一教材分析本课叙述了诸葛亮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听先生讲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

可分为两个部分。

1―3自然段写聪明好学的诸葛亮,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弄巧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

4―5自然段写诸葛亮回家后非常后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得到了先生原谅后,更加尊敬先生,先生也更喜爱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诸葛亮,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要点提示1.对于诸葛亮的杰出军事才能学生一定不陌生,本课语言通俗,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

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2.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己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

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3.使学生认识诸葛亮知错就改,更加尊敬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喜爱,为后来成为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基础。

从中可联想到学生自身,与之对照,明确正确的做法。

4.文中通篇以第三人称叙述,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教学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介绍一些诸葛亮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小故事,话锋一转,那么,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双方同学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4则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4则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4则说到诸葛亮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被称为天下奇才的他小时候也不是个普通人。

他小时候就被街坊乡邻们称之为神童了。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希望你喜欢!1、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

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

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

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

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

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

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

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2、诸葛亮小时候,由父亲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加强朗读,采用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需要识记和特别强调的问题
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多听先生讲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好学。但是背着老师和同学做手脚,只顾了自己的兴趣,却让老师和同学饿肚子,是错的。最后弄巧成拙,被先生发现,撵出了学校,险些连学都不能上了,又是他得到的深刻教训。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教学具准备
教学要点
如何解决教学重点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采用辩论的形式,围绕“诸葛亮的做法错了吗?”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两个主题,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聪明好学---为了延长听书时间喂米给鸡弄巧成拙撵出了学校
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承认错误更喜爱他教给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
教学活动预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师生讨论
四、分组朗读课文
五、作业
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要求:
课题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能力目标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及较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学习这种方法。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对人要讲诚信,对坏人要用智谋,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有时候可以用智谋,有时侯是不能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画出自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2、用波浪线画了诸葛亮后悔的语句。
3、诸葛亮撒米的做法错了吗?错在了哪里?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后来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搜集有关智谋的故事与成语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学生自由读文
爱听先生讲书
给公鸡撒米推迟下课时间
错了
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别人饿肚子,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