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事迹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居里夫人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
下面带来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欢迎参考!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1】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2】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居里夫人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通用9篇)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通用9篇)居里夫人名人故事篇1艰苦求学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父亲是一位贫穷的中学数理教师,母亲患有严重的传染病,在她不满10岁的时候,母亲和大姐就相继病逝了。
生活的艰难和厄运磨炼出小玛丽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处处表现出顽强的进取精神。
父亲对科学的热爱深深影响了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贫寒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玛丽开始做家庭教师。
一直到24岁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时,她才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好每一门功课。
入学两年后,她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得了第一名。
淡泊名利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她对个人的荣誉看得很清楚,她说:“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
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
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一天,一位朋友来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大为惊讶:“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
她开发孩子智力的诀窍是“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女儿不足周岁时,她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让她们在庭园里栽花、种菜等。
她还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
她的教育力求从实物开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
居里夫人科学家事迹5篇

居里夫人科学家事迹5篇居里夫人科学家事迹【篇1】科学家的旅途就是一场探险,爱迪生的探险是灯泡,贝尔的探险是电话,而你若要问我最仰慕的科学家是谁,最印象深刻的探险是什么,毫无疑问我的回答是居里夫人与镭。
不论在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世纪亦或二十一世纪,她的优秀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想称呼她为世纪女士。
世纪女士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的发现轰动世界,她的探险精神也让人为之震撼。
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位颇有高度的女士,她学习上的探险来自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研究的初心。
不论是在她贫穷时,还是在她功成名就后,她都不为金钱权力所动容。
在居里年轻时,她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女孩,高鼻梁大眼睛,言行举止都十分吸引人,因此她从不缺乏追求者其中不免有些权贵人士。
在十九世纪末,大部分女孩都靠年轻美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曾有一位名人直接道出:婀娜的身姿是女人们最大的保障。
可居里夫人却剑走偏锋,她拒绝了所有追求者,整日刻苦读书,可谓头悬梁,锥刺股,不得不令人感叹她的优秀品质出淤泥而不染。
写过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他毫不吝啬地夸赞居里夫人的坚毅、端庄、智慧,其中引用了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的一句话: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没错,她的低调谦虚,并没有因为盛名而变得浮躁,她曾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她是坚韧的,她是吃苦耐劳的,哪怕终日要待在一个破旧、曾用于摆放尸体的化验室里,她的容貌被元素镭侵蚀着,可她事业上的探险成功了她的汗水换来了最美的颜色。
居里夫人的丈夫比她先一步离开世界,她需要忍耐世俗的流言蜚语,需要忍耐社会对女性的不公,这些她通通都做到了。
有时我不禁去想:玛丽居里不也曾是一位女孩,是一位妻子,是一位母亲,她如何成功地完成了抗拒诱惑、摆脱命运、不为凡尘所干扰、争取女性权利的探险?这大概就是他令人敬佩的所在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就是我对这位第一个站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女士世纪女士是居里夫人的评价。
居里夫人科学家事迹【篇2】合上书,闭上眼,居里夫人的故事像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回放,居里夫人那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深深震撼。
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5篇

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5篇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篇11903年11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奖赏——戴维奖章,挂在一对年轻夫妇的胸前,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放射性元素——镭。
这对年轻夫妇,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居里夫妇——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居里夫人。
夫妇两人望着纷纷前来祝贺的人们,同时流出了热泪。
人们只知道发现这种稀有元素的意义,可有谁知道他们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
尤其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镭元素的主要发现者,更主要的是,她有着别人没有的艰难的历程。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
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
家境贫困,又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只好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
在此期间,她省吃节用,积了一点钱准备到国外求学。
1891年的冬天,这个年轻波兰女青年只身踏上了去巴黎的旅途。
虽然这时天气很冷,但这位女青年的胸中,蕴含着一股渴望的烈火,因为,她马上要到著名的巴黎大学学习,这是她多年梦寐以求和为之奋斗的理想。
现在,她的理想就要变为现实,怎么能不激动呢!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每天上课来得很早,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全神贯注地倾听教授讲解。
下课之后,除吃饭之外,不是到实验室搞实验,就是到图书馆读书。
很快,便成为全班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教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
在生活上,玛丽因经济拮据,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
为了挤时间学习,常常几天不做饭,只吃现成的涂上黄油的面包。
晚上为了节省灯油,就到附近图书馆看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后,才回家点起小煤油灯,伏案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去休息。
由于长期劳累,再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
2023年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5篇1秘书

2023年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5篇2023年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篇1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
居里夫人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
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失业后承包了学生食堂,年幼的居里夫人也要协助做饭,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不明白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不准看波兰书,还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
父亲和哥哥告诉她:“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唤起她追求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
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热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
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
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
但是渴求知识的愿望从未改变,但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姐姐幻想到巴黎学医,他们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
最后姐姐先到巴黎去,她留在波兰挣钱供姐姐上学。
玛丽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到工厂女工中传播波兰文化,而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探们发现,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
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
正象她给自己一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用尽了力量来应付这一切,再接再励……我有一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五年后,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破旧衣服,住着简陋小屋,用面包和茶水充饥。
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

居里夫人的故事名人事迹马丽亚·居里夫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女科学家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她的杰出成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和启发了数百万人,成为了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鼓励他们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
下面文章将介绍居里夫人的故事和她的杰出成就,以及她给人们的启示。
居里夫人的生平居里夫人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她在早年经历了家庭的重大挫折,但她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让她追求知识。
在20世纪初期,她移居到巴黎,在那里她在瑞士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的实验室工作。
他们两人坠入情网,并在1895年结婚。
以下是她对科学的杰出贡献。
发现镭元素在五十岁之前,居里夫人已经在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1896年,她在研究经过紫外线和其他辐射处理后的钡盐晶体时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她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新元素的存在。
她将这个元素称为"镭",并建立了镭元素的理论。
在此之后,居里夫人的伙伴还发现了另一个新元素——钋。
在没有发现任何放射性现象的情况下,他们研究了经过重复分离和提纯后的钋物质。
这表明镭元素和钋元素具有放射性,这就被称为“放射性衰变”。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研究给居里夫人和她的伙伴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居里夫人于1903年和丈夫一起获得了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于放射性物质的发现所做的贡献。
在几年后,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奖,以表彰她对于镭元素和放射性的系统研究。
这些奖项标志着科学领域的极大进步和发展。
她和她的伙伴将惊人的化学和物理学发现发展成了高级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变革性成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切断了镭的供应,并将这个元素捐献给了军队,供其治疗伤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镭元素的毒性开始变得明显,并被公认为是一个危险的放射性化合物。
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来自她的好奇心和辛勤工作。
她在面对失败和挑战时从不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范文精选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居里夫人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
下面带来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欢迎参考!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1】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
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居里夫人的主要事迹【2】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故事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居里夫人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在极其简),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
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
丈夫去世以后,她强忍悲痛,继续对镭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由于她在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显著。
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高中毕业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
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俄罗斯或波兰的任何大学继续进修,所以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
最终,在她姐姐的经济支持下移居巴黎,并在索邦(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于巴黎大学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
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以沥青铀矿石为主的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种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因此,她做出大胆判断: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
居里夫人把它定名为“镭”,因为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当时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认为居里夫妇只是一种假设,甚至有人说道:“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要提炼镭元素,需要足够的沥青铀矿,而这种矿很稀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无法得到。
这件事后来传到奥地利,迅速得到奥地利政府的支持,奥地利政府赠送他们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残渣,这才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经过3年多的艰苦工作,居里夫妇终于在1902年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由于这种元素的放射性比铀强200万倍,因而它不用借助任何外力,就会自然发光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里夫人事迹
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由于沙俄侵略,居里一直对压迫似的教育感到厌倦.高中毕业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
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罗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因此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
玛丽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国留学的梦想,姐姐为了去留学已经存了一部分钱,但这些钱只够在法国学习一年。
玛丽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梦想,向姐姐提议。
自己先去当家庭教师为她提供上学的资金,而等到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后,再为她筹备留学的资金。
玛丽为了留学的梦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
8年没有磨灭的梦想最终于实现了,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她来到巴黎,并在巴黎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玛丽来到巴黎大求学,穿着褪了色、挂了丝的衣服;住着难以形容的简陋小屋;钱用光了,常常是整个星期用面包和茶水充饥。
大学的图书馆象块有魔力的磁石,紧紧地吸引着玛丽。
玛丽象块贪婪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
有一次,她正在图书馆里伏案攻读,突然晕倒在地,有的同学找来医生给她做了检查。
原来是因为玛丽忘记了吃饭。
忘记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
她的姐夫、姐姐常常为这件事操心,玛丽也常常为这件忘却了的事情发笑。
每当晚上十点钟,图书馆闭馆了,玛丽才带着婉惜的心情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
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
早晨起床的时候,洗脸盆里的水冻成
冰块,就连水壶里的水也结成了冰。
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
然而,在向科学之巅攀登的玛丽,却象那冰山上的雪莲,开得那样火红,放射出绚丽的异彩。
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
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于巴黎大学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
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
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
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
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
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
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
制取了金属镭。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
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
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
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
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
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
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
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次著名奖项,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7多个。
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
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在波兰的华沙理工大学里,树起了玛丽的雕塑。
多年后,华沙又
建起了纪念玛丽的研究所与博物馆,以缅怀国家优秀的女儿。
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