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2课 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ppt

•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B.民贵君轻
)
C.性善论
D.大一统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初,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
①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中央集权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
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 民有逆命。
类合之与人相副,以
②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 牌楼。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 明、清三代,是中国 最后一个国子监,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北 京 国 子 监 中 的 孔 子 像
三、“独尊儒术” 的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
•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 2、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 • •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从隋朝起政府设国子监。国子监有国子学、 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 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 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 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国子监既是官署(中央的教育管理机关 ), 又兼有高等学府的性质。至清代变为只管考试, 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 同心理素质的 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 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 大一统帝国的需 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 道策问,一拍即合。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 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 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简介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简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汉初,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 到 重 视 。 武 帝 即 位 时 , 从 政 治 上 和 经 济 上 进 一 步 强 化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已 成 为 封 建 统 治 者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 同心理素质的 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 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 大一统帝国的需 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 道策问,一拍即合。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 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 “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 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简介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简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指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者是后者的别名。汉初,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 到 重 视 。 武 帝 即 位 时 , 从 政 治 上 和 经 济 上 进 一 步 强 化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已 成 为 封 建 统 治 者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 定社会秩序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董仲舒,西汉广川人(今河北景县), 西汉时期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 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采纳,使儒 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是何许人也?
新儒学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维护统治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
思 想
作 用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 关键性作用
董为 仲什 舒么 的汉 建武 议帝 ?接
受 了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軟件爬取本文檔,我加入了版權聲明,不影響您使用, 用時把此頁删除即可。用软件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 了,你想要的PPT中无背景的PNG图片都不存在,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 反对软件爬取,请用原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
思 想
演 变
春
秋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汉
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武
帝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 复。各诸侯国势力开始膨胀,大肆开展土地 兼并。而北方的匈奴也开始蠢蠢欲动,此时 汉武帝的选择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 统治。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 要求(根本原因)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危机四伏
董仲舒,西汉广川人(今河北景县), 西汉时期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 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采纳,使儒 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是何许人也?
新儒学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缓和阶级矛盾:“施行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维护统治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
思 想
作 用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 关键性作用
董为 仲什 舒么 的汉 建武 议帝 ?接
受 了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軟件爬取本文檔,我加入了版權聲明,不影響您使用, 用時把此頁删除即可。用软件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 了,你想要的PPT中无背景的PNG图片都不存在,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 反对软件爬取,请用原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
思 想
演 变
春
秋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汉
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武
帝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 复。各诸侯国势力开始膨胀,大肆开展土地 兼并。而北方的匈奴也开始蠢蠢欲动,此时 汉武帝的选择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 统治。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 要求(根本原因)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危机四伏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美课件。(共24张PPT)

要想完成金玉般纯洁的品德, 一定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 锻炼;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功 绩,必须从那危险境地中闯过。
温家宝总理在 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情地引用理学大师 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
朱 熹
程颢 程 颐 陆九渊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 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重理轻法
“先天下之忧而忧,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 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 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本课小结: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⑴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⑵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万物的本源,完成 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辩化,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⑶外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 学”学派。 • ⑷理学庞大而又精深,使儒学摆脱了佛教、 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
温家宝总理在 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情地引用理学大师 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
朱 熹
程颢 程 颐 陆九渊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 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重理轻法
“先天下之忧而忧,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 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 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本课小结: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⑴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⑵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万物的本源,完成 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辩化,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⑶外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 学”学派。 • ⑷理学庞大而又精深,使儒学摆脱了佛教、 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
第2课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PPT

P8 引言 鲁壁
• 在诗礼堂后,故井以 西。秦始皇焚书时, 孔子九代孙孔鲋将 《论语》、《尚书》、 《礼记》、《春秋》、 《孝经》等儒家经书, 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 。 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 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 制鲁壁碑。
鲁壁
孔庙
孔子第9代孙:孔鮒
• 孔鲋(约前264年-前208年): 男,汉族,山东曲阜人。 秦末儒生。孔子的8世孙, 居于魏国。本名鲋甲,字 子鱼,亦字甲。 • 晚年投奔陈胜,陈胜在陈 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 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 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 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 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 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
秦始皇:“焚书坑儒”
坑儒
• 焚书坑儒,指“焚诗书,坑术 士”,西晋之后称“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 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 百六十馀人”。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 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 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 《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 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 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 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 (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 《史记· 卷121· 儒林列传》的说法是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六艺从此缺焉”。
•
董仲舒:“天人合一”
•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 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 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 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 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 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 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 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 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 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 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 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人教版 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19张PPT)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 积 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价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
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提《创书始为易示[2人经0:》1,典6“《·汉,全五春代记国崇录经秋新尚孔”》课儒子指,标学言《是卷,论Ⅰ诗孔尊的]《《》子孔尚论子《整书语是书理》》儒》并等却家五不《用学部在礼作派 》 教“五学经的”儒之家中。经对典此,合不理是的解为释阐是发孔子思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
学派 代表
主张
孔子 仁 、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无为而治、辨证法思 想
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法家 韩非 依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
墨家 墨子 兼爱、节俭 、非攻、尚贤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7时8分45秒19:08:4524 August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7时8分45秒下午7时8分19:08:4521.8.24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知识。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在往年高汉文帝考十六年中出现过中国古代地方行政2规4郡 划演变 前164年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质PPT课件 (共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 T课件 (共25张PPT)
秦
汉初
汉武帝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想 “积极有为” (焚书坑儒)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 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 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 T课件 (共25张PPT)
纲──父子亲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 T课件 (共25张PPT)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
董仲中舒国是有个史“以读来书,虫第”一,个在出景了帝名朝的已经
做“了汉书博代呆士儒子。学”…代,…表非实董、际仲就大舒是学莫皇问属帝家。的学术顾问。 知名三—学次—者应《董王对博立策士群问有读《一〈所天史花人记园三〉套之策房汉》,武可帝他受》整赏天识、为官
匈和同时钱奴,财威国,胁家国,也家边存势患在力不土相地当止兼雄并厚、,商有贾条膨件胀加、强王中国央问集题权、。 诸边境侯不坐宁大等,问威题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中国古代史》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优质PP T课件 (共25张PPT)
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 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 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秦
重法轻儒 (焚书坑儒)
汉初
原因: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目的: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道家“无为”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PT课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 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晚年著 有《春秋繁露》。“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 纳,并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主要思想 (1)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实质:借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大一统来巩固政治 上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④思想专制,遏制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三、儒学成为正统
(1)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2)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 (3)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里的“儒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课堂练习
2、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 “象脚 鼓”等词 语,描 述周总 理和傣 族人民 一起过 泼水节 的情景 ,体会 周总理 和傣族 人民心 连心的 深厚情 意。
•
5.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 受总理 的平易 近人。
•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数量词产生兴 趣,培 养学生 能留心 观察周 围事物 、尝试 用数量 词表达 熟悉的 事物的 好习惯 。感受 数量词 儿歌的 语言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人说,汉代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请问继承的表现是什么?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10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②政治: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威胁中央政权、
社会潜伏危机
③思想: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新儒学迎合了
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
11
董仲舒对儒术的独尊,本质上是对先秦 儒学理论的再创造.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 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 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 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据19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理论来源——董仲舒新儒学 (1)内容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抑制暴政) ③三纲五常(规范人伦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特点 兼采法、道、阴阳五行家思想; 外儒内法;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换
(chúnsì),而
将相或乘牛车。
3
一、汉初黄老之学
1、原因 ①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③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适应了恢复生产和休养生
息的需要
4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积极无为”
荣、国力日盛
6
想一想: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 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
7
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源
汉武帝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 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尽满,而1岁亲政
16
汉代儒学之新
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来独尊儒术?
采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7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尊儒措施 ①思想: 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
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中央兴办太学;各
5、影响(评价) (1)积极: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稳定 ②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③建太学和地方儒学教育系统,推动了中国古代教
育的发展 (2)消极: 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学术思想的
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
20
新思想来源
“春秋大一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 杀而德主生”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 新的思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 “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 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 开始处于独尊) 4、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18
悟思想文明之路
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守望者、历史的叙述者,我们应该真正静下心来,反思、盘点: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 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加绝其强道中,央勿集使权并,进。以邪思辟想之的说大灭一息,统然维后护统政纪治可的一而大法一度统可
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天子“受君命权于天神,授天”下受、命“于天天子人”感,应“”与天同者大 治,与天异者大乱神” 化“国皇家权将和有失抑道制之暴败,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
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 至。”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三于天纲。五“常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
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规礼范、智人、伦信道)。德君,臣维、父护子统、治夫妻之间 ,尊卑
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14
汉代儒学之新(特点)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 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9
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 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 略三千余人。
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 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
探:独尊儒术之源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
第2课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教学重难点
知道汉代儒学 1、儒学在汉代取得统治地位的原因;
成为正统思想 2、汉代新儒学的内容;
的史实。
3、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客观评价
1
汉初为什么把黄老之学作为政治思想?
观
汉初,接秦之
时
敝 …民失作业而
代 风 云
大饥谨。…天下 既定…自天子不
变
能具醇驷
5
一、汉初黄老之学
1、原因 ①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③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适应了恢复生产和休养生
息的需要 2、表现 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者为庶人、让大
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影响 使汉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不断发展完善, 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丰富,否 则将失去生命力。
12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理论来源——董仲舒新儒学 (1)内容
(2)特点
13
汉代儒学之新(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春人秋异论大,一百统家殊”方、,“指意罢不黜同百,是家以,上独亡以尊持儒一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