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产业集群对中原经济区贡献

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兼论产业集群对中原经济区贡献

Empi r 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t he I mp a c t o f I nd us t r y Cl us t e r o n Re g i o na l C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SHA0 Bi n t a o
2 o 1 4 年 第 3 期
s c i … …
毳 。 …l R e 一 h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4 . 0 3 . 0 3 6
产业 集群对 区域竞争 力影 响的实证 分析
— —
兼论 产业集群对 中原经济 区贡献
邵彬 涛
( 河南师
摘要 :理 论和 实践 均证 明产 业集群对 区域 竞争力的形成 与持 续有 着重要 影响。从分析 产业集 群对 区域 竞争 力的
作用机制着手 ,以 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 为例 ,明确各 种类型 产业集群 的行 业集 中度 与空 间聚集程 度,并进 步利用 因子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影响下的不 同贡献 因子 对 中原 经济 区区域竞 争力的作 用机理 ,为 以河 南省 为主
t ib f u t i o n f a c t o r s t o t h e r e g i o na l c o mpe t i t i v e ne s s o f t he Ce nt r a l Chi n a Ec o n o mi c Zo ne un d e r t he i n lu f e nc e o f i nd us t y r c l us t e r s,
f n o u i d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e l e c t i n g p a t h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e n t r a l C h i n a E c o n o mi c Z o n e d o mi n a t e d b y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 s :r e g i o n a l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s ;C e n t r a l Ch i n a E c o n o mi c Z o n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f a c t o r

我国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I 省 份 总 产 值 工 业 增 加 值 主 营 业 收 入 整 车 产 量 整 车 销 量
( 亿元 )
吉 林 省
黑 龙 江 省
万辆 , 其 中轿 车年生产能力为 4 5 万辆左右 , 发动机 生产数量达
( 亿元 )
l O 9 1
6 4
( 亿 元)
3 4 8 9
2 4 3
( 万辆 )
1 6 7 . 9 7
3 3 . 9 8
( 万辆 )
1 6 6 . O 9
3 4 . O 5
到1 4 0 万台。 辽宁省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5 6 . 3 %, 其中轿车同比增
长6 0 . 1 %; 轻型客车 同比增长 1 3 . 9 %; 多功能 乘用车 产量同 比增
政 府 政 策
【 关 键 词 】 东北 地 区 汽 车 产 业 产 业 集 群

业集群 的发展实际上表现 出了典 型的“ 多核式” 模式, 即在某一 特定 的区域 内 , 整个服 务体系及各 类配 套企业都 围绕 几家整车

我 国 东 北 汽 车 产 业 集 群 发展 的 总体 状 况
二、 变 量 选 取 及 数 据 说 明
1、 变量 选取
部件以及各类专用 车的研发 、 生产 与贸易基地 , 微轻 型车 、 中高 级轿车 、 中重型卡车 等各 类车型齐全 。截至 2 0 0 8 年底 , 吉林规 模 以上整 车制造企 业 9 家, 汽 车零部件 4 6 1 家, 改 装车企 业 1 8 家, 摩托 车企业 1家 , 外资及 合资企业 9 0多家 , 行业 从业 人 员 达1 9 万 余人 , 其 中研 发人 员近万人 。近年来 , 吉林省 汽车产业 积极 与外界联 系 , 通过与 跨国公 司合作提 升技术 水平 , 创 新能 力得到 了显著 提高 。目前的不足 之处主要体现在 产学研脱 节 、 国际市场 尚未打开 以及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方面 。 黑龙 江省 目前共有汽车零部 件 、 专 用车 以及整 车生产企业 2 2 7 家 。其中 ,汽车零部件企业 2 0 4 家 、专用车及改装企业 2 O 家、 整车生产企业 3 家。行 业从业人 员达 6 0 9 1 6 人, 每年 汽车产 量达 3 4 万辆 、 专用汽车 1 万辆 、 发动机 9 0 万台( 套) 左右 。2 0 1 0 年, 黑龙江全年生产整车数量为 3 3 . 9 8 万辆 , 销售 3 4 . 0 5 万辆 , 特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影响。

首先,以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集群为例。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服务企业。

这种集聚效应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集群为例。

意大利以米兰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完善的产业链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地区,设计师、面料供应商、加工厂、品牌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动了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时尚产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再次,以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企业。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竞争激烈,合作与竞争的平衡需要谨慎把握;产业集群外部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8卷(2006年)总目次

《研究与发展管理》第18卷(2006年)总目次
企业 中知识 型 员工 的监 管 博弈分析 … ……… …… ……… ……… … … 胡恩 华 ,刘 洪
知识型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汪
忠, 黄瑞华, 张克英
专利权共有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 蒋逊明, 朱雪忠
论 生物技 术企 业 的知识产 权 管理策 略 …… ……… …… ……… …… … 冯 薇, 银 路 我国人体基因资源保护的立法思考 …………………… 黄 辉 , 潘 睿, 吴建 国, 等
— —
























赵付 民 ,苏盛安 ,邹珊 刚 ( —8 27 )
中国 R D投资环境的竞争力评价 …………………………………… 楚天骄 , & 杜德斌 ( —5 28 ) 多变量 灰色模 型 MG 1 凡) R D投 资 预测 中的应 用 M( , 在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
以慈溪 家 电产业集 群 为例 … ……… …… … ……… …… …… 魏 江 ,朱海燕 ( —8 25 ) 组织智力资本增长过程研究—— 以突变型组织智力资本增长为例…………… 徐 笑君 ( — ) 26 4 核 心业 务测 度及 实证 研究 …… …… …… …… …… …… …… 孙 大鹏 ,苏敬 勤 ,仲 小云 ( —1 27 ) 我 国政 府科 技投 入对 大 中型工业 企业 R &D投 入 的影 响分析
产品创新战略的动态性分析 …………………………………………… 郭晓川, 潘润平 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关键成功影响因素研究 …………… 周永庆 , 陈 劲, 许冠南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理论逐渐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

在中国,产业集群也成为了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典型的中国产业集群,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地区。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政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探究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以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1.中国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该部分将介绍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梳理中国产业集群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明其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3.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4.促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通过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政策、制度、企业和其他相关方面。

同时,对当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获取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性本研究将系统探讨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和对策研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该研究具有创新性,在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上,将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和直接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将提出一些新的对策,以促进中国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源 、 力等静 态 指标 的简 单 加 总 , 个影 响 因素 间 能 各 相对 比较独 立 , 关联 性 很 小 , 产 业 集 群 竞争 力 是 而

学 方法 使竞 争力 水平得 到量 化 , 这要 比其 它 的竞 争 力 分析 模型更 加 直 观 、 便 。这 些 特 点 使 得 GE 方 M 模 型成 为量 化评 价 沈 阳汽 车 产业 集 群 竞 争力 的有
性 及有 序性 等 特 点 。如何 科 学 地 量 化 分 析 区域 产 业集群 竞争 力 , 对于 不 同区域 间的 对 比分 析 以及科 学制订 区域集群 发展 政策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迈 克 尔 ・波 特 ( E P re ) 出 的 钻 石 模 型 M. . o tr 提
( 中顺 一 一 松辽 汽 车 ) 主 体 的南 部 整 车 产 业 集 中 为 区, 以沈 阳经济 技术 开发 区为 主 的西部 汽车零 部件
产业 集 中区 ; 以 沈阳三 环路 作 为纽带 , 并 将东 部 、 南 部整 车产 业集 中 区和 西 部零 部件 产 业 集 中区 联 系 起来 , 成全 市汽 车产 业“ + 1 的格 局 , 实 现 整 形 2 ” 为
在 国家层 面对 产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来 源 可 以 做 出很 好 的定性 化描 述 , 却不 能用 于定 量分 析 。为此两 但 位英 国学 者 ( m P d r ,Hev yGis n1 9 ) Ti a mo e re bo 9 8 对波 特 国家钻 石模 型进行 了改进 , 出了一 种基 于 提
力 工具 。
沈 阳是 辽宁 省最 主要 的汽 车产业 集 聚地 , 目前
沈 阳市 初步 形成 了以 三 个相 互 关 联 的 汽 车 生 产集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主 观 认 识水 平 的影 响 。
业化生产 ,实行精细分工,紧密协作,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专 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体系的建立和深入发展。 () 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3

在研究 汽车产业 集群发 展特点 的基础上 ,结 合文献
料 、专 家意见和上述设立原则,本文构建了包含1个指标的 4 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口 李育贤
左 培 文
1 产 业集 群理 论及 竞争 力评价 方 法
11 产 业 集群 理论 .
波 特认 为 ,产业 集群是 指处于 同一个特 定产业 领 域 、在地理 上集 中、有 相互 关联 性 的企业 、 专 业化供应 商 、服 务供 应商 、相 关产业 的厂 商 及 相关机构 等组成 的群 体 。不 同的产业 集群 的

产 经 分 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 要 本文在研 究产业集群理论及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构建 了汽车产业集翟童生 壁 I塞 坌堑
平 价指标体 系,基 于层次分析法建立 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并结合我 国六 大汽 车
早 ,最早对集群进行研究 的是 亚当 ・ 斯密 ,他在
19 年美 国学者迈克尔 ・ 90 波特在 《 国家竞争 优势》 一书 中提 出产业集群 的概念 ,并用 产业 集 群 的方 法分 析一 个 国家或 地 区的竞 争优 势 。 从此 ,产业集群 的概念得 到学术界 的普 遍认 同。
汽 车产业集群 化是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 到有 、由 小到大 的重要标志。
为使所选取 的指标能够全面 、客观 、真实地反映汽车产
是低生产成本 。汽车产业集群可以使 一家零部件企业
业集群竞争力 ,在设立评价指标 时应遵循 以下设置原则 : 全面性 与重点突 出相结合原则 。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 评价体系 ,同时又要突 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 ,保证对

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

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

计 ,给予了前几位较大的权重 ,如 果产业前几位特别是第一位省区聚
集性 较 强 ( C ,则 N指数 将 即 R)
较低 。但由于两者又有区别 ,N指 数与基尼系数指标在衡量汽车产业 或行业时得出的集聚水平大小排序 稍 有不 同 ,如 果 N指 数 排 序 比 基 尼系数 排 序靠前 ,说 明 C R 值较
我国汽车产业 空问集聚的实证
名的十大汽车城 。我国正在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 经验 ,利用产业集聚的积极效 应来促进 汽车产业的发展 。因 此 ,汽车产业的集聚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 研究侧重 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 但无论作什么样的研究 , 弄清汽车产业集 聚水平 和集 聚 区域 特 点是首 要 的 。本 文将应 用一 系列反 映集 聚 程度的指标 ,根据相关数据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 主 要集 聚地 区进行 实证 分析 。
二 、实 证 分 析
1 关 于集聚 地 区和集 中度 的分 .

得了与世界汽车生产巨头合资合作 的机会 , 这更增强了它们的综合实 力。重庆市 很早就 发展 了汽 车产 业 ,尤其是摩托车生产一直位于全 国首位 ,拥有庆铃 、长安 、长安福 特 、嘉陵 、建 设等 国内较 为知名 的 汽车摩托车企业 ,其中长安汽车集 团是我 国最大 的微型 汽车生 产企 业 ;广东 、江 苏 、山东 的经济发 展
大 。由于这 3 个指标 各有优缺点 , 因此为 了能 更准 确地 说明 问题 ,本
文 同时 使用 了这 3个指 标 。
大 汽 车生产 企业 ,成为 这些 地区 经
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由于这三大汽 车 企业 本 身 拥 有 较 好 的发 展 条 件 ,
因此 比 国内其他 汽车 企业 先一步 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佟 岩(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摘要:本文运用一种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提出的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 模型,对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的供给要素、需求要素、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其在资源、本地辅助行业、企业竞争、内部市场等指标得分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设施、外部市场方面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者已成为制约沈阳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关键词: 模型;汽车产业集群;集群竞争力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一、引言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并成为推动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同于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后三种竞争力的评价仅仅是各种资源、能力等静态指标的简单加总,各个影响因素间相对比较独立,关联性很小,而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化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及有序性等特点。

如何科学地量化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对于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分析以及科学制订区域集群发展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迈克尔・波特( )提出的钻石模型在国家层面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可以做出很好的定性化描述,但却不能用于定量分析。

为此两位英国学者( , )对波特国家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范围的分析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 模型。

作为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工具,它更强调地方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并认为集群各“因素对”内两两因素之间具有互补作用,各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而且 模型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使竞争力水平得到量化,这要比其它的竞争力分析模型更加直观、方便。

这些特点使得 模型成为量化评价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沈阳是辽宁省最主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地,目前沈阳市初步形成了以三个相互关联的汽车生产集中区域为核心的沈阳汽车产业集群新格局:以沈海工业区为主的东部整车产业集中区,以南部副城(中顺———松辽汽车)为主体的南部整车产业集中区,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区;并以沈阳三环路作为纽带,将东部、南部整车产业集中区和西部零部件产业集中区联系起来,形成全市汽车产业“ ”的格局,为实现整个汽车产业集群转运便捷、协作配套、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本文所运用的 模型,确定了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 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佟 岩( —),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专业博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

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

这个因素又被分为对:其中“资源”和“设施”,合称为“因素对”基础();“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称为“因素对”企业();“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称为“因素对”市场();而模型正是这个“因素对”名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与“钻石模型”相比,模型更加强调当地政府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并直接把政府纳入与其他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模型中的设施要素实际上就是政府在各方面起作用的直接表现;同时它也特别强调集群各因素间的互补作用,模型将个因素分为组,并认为每组的因素具有互补作用,即优良的“设施”可以弥补企业集群“资源”的缺乏,反之亦然,同样“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也能与“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间进行互补,而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间也能进行互补;另外在模型的构建中还体现了“因素对”之间的互补关系,即集群竞争力是“因素对分值”的乘积,换句话来说,如果有一个或者两个“因素对分值”较低,就有可能使集群竞争力最终的得分较低。

在本研究中,“因素对!”———基础()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供给要素,它是指企业集群外部为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过程所提供的要素。

其中“资源”———主要指沈阳当地为发展汽车产业提供的人力资源资本运作能力、金融科技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战略性地理位置以及特有的技术专利等方面的要素。

而“设施”———主要指沈阳当地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也称软件设施),这些设施和制度安排支持该集群的企业得到资源,开展经营活动。

硬件设施方面包括道路、港口、管道和通信设施等;制度安排包括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培训系统、法规制度、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商业环境、生活环境(住房、社区治安)等。

设施建设一般与各级政府机构有关,而且当地政府颁布的地方政策和法规对集群发展影响重大。

“因素对"”———企业()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结构因素,它决定了集群的生产效率,这一对因素是以企业为基础的,对它们的解释与钻石模型中相关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相似。

其中“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指集群中企业购买区域中别的企业的商品和服务。

企业集群要取得成功往往要求供应商多样化、高质量、低成本和专业化,买卖双方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集群中相关企业采用相同技术,使用可相互转换流动的人力资源,安装相似的专业设备或者服务同一产品市场,这些都将加强该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另外,集群中有相互关联关系的企业数量越多,正式或不正式的联系在集群中的存在就越普遍,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越强。

而“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在这个概念上的企业是指集群内部的企业,一般是指直接在产品价值链上的企业。

这些企业如何构建、是否可靠、信誉度如何、反应速度快慢如何,以及这些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所有权、财务状况、企业间竞争的状况如何度量等等。

“因素对#”———市场()其实质是企业集群的需求因素,它包括最终市场需求、中间需求以及集群中企业的需求。

其中“本地市场”———指本区域的市场,它可以是一个省(或者区域)的市场,也可以是本国市场。

市场大小、市场份额、增长和前景、本地外包购买的规模、标准和质量、本地需求的独特性,以及购买者与集群合作意愿等都会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

而“外部市场”———指除了本地市场之外的更广阔的区域,如省外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

集群距离外部市场的远近、外部市场规模和增长率、集群所占外部市场份额、最终用户的特性、与该市场的关系、市场的进入障碍、进出口障碍等都会影响到企业集群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并结合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最终筛选出个指标(见后页表),并根据模型的分类原则,把指标分为个因素对,共个大类指标。

具体研究框架如下页图所示,其中方框内的内容表示研究构思进行的主要步骤;实心椭圆框内的内容表示借鉴文献中的思想或方法;虚线椭圆框表示通过实证研究获得的数据。

三、研究样本及数据分析样本构成及量表的信度分析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为沈阳东部整车产业集群的家企业,沈阳南部整车产业集群的家企业,以及沈阳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家企业,共发放问卷第期佟岩: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份,回收有效问卷 份。

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问卷发放对象均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问卷采用打分法。

样本结构如表 所示。

图 研究框架表!"样本结构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企业性质结构企业的经营主项企业的员工人数分 类数量 分 类数量 分 类数量 分 类数量 硕士以上 国 有 整车生产 人以上 本 科 集 体 汽车配件 人 专 科 三 资 研 发 人 专科以下 私营 汽车物流 一 人 总 计其 他 其 他 人以下 总 计总 计总 计本文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本文的目的加以修改作为搜集实证资料的工具。

在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衡量方法上,主要采用国内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依据本文的目的稍作修正设计成问卷。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可靠性系数( !系数)均达到 以上,可见本研究所依赖的量表和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在集群六大影响因素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中,本文应用了层次分析法( 简称 法)。

应用 方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递阶的指标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对系统各指标予以重要性评判,并利用这种评判结果来综合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在具体计算中,本文是通过 (矩阵实验室, )应用算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的。

由于本模型指标比较多,采用专家打分法两两进行比较难度过大,因此本文采用两因素重要性比值代替专家打分,构筑判断矩阵,计算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结果见下页表 )。

基于调研结果的 模型量化分析 模型认为,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对”中的两个因素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所以先要在表 中所示的各因素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因素对”计算和转换,计算“因素对分值”:( ) ( ) 其中 :代表因素对分值; , :表示各个因素的得分;而 , 所代表的“因素对”是两个可以相互替代的因素(或者基本上可以相互替代)。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表!"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因素评价指标的权重及问卷得分集群竞争力因素问卷包含项目平均得分指标权重因素得分资源劳动力的成本技术人员供应资本资源地理位置能源供应设施地方产业政策地方相关法规交通设施便利通讯设施完善工业园区设施行业协会的协助本地金融市场完善公共的研发机构行业公共培训体系本地商业环境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本地供应商的专业化本地供应商的实力主要机械设备的供应本地主要原材料的供应与本地相关企业的合作与本地供应商的联系与本地相关企业的交流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劳资关系产权结构集群内部企业竞争对手的实力集群内部良性竞争的激烈程度集群内企业数目增长高层管理人员的进取心集群内部企业家的能力内部市场国内市场规模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前景本地市场完善度本地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顾客对本地品牌的信任外部市场细分的目标市场本地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本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前景外部市场规模进出口的容易程度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第期佟岩: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表!"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各因素对得分因素对“因素对!”基础()“因素对"”企业()“因素对#”市场()因素资源设施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内部市场外部市场因素得分因素对得分根据因素对得分计算的“集群线性分值”:()$,()最后还需要再做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将集群线性分值()转换为各个“因素对分值”相乘,这样转换表现了“因素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或者两个“因素对分值”较低,就有可能使整个集群竞争力最终的分值较低。

第二次转换只是一个比例上的转换,目的是使得最后得分的满分为模型集群竞争力的最终量化表达式为:{$,()}据此计算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分(得分)为:{$,()}{()()()}{()()()}如果一个集群个因素的得分都在分左右(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它的得分为左右,说明此企业集群的竞争力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当个因素的得分都达到分左右,模型得分会在分左右,说明该地区集群竞争力在国内是相当高的;同理当所有因素的得分接近分,则此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得分会接近,说明该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相当高,有可能是世界级的,以此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