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 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 柏 洲 ,付 丹
100 ) 50 1 ( 尔滨工程 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哈
摘要 :分析 高新技 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 中所面临的主要 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从整体性和地域性 两个视角分 别提 出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的对策建议 ,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提供 决策支持 。 关键词 :高新技 术 ;产业集群 ;问题 ;对策
中 ,形容企业的生态 群落 ,从而提 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是指在某 一个特定 的区域 内 ,一些具 有纵 向、横 向或互补性联 系的高新技术企 业集 中在 一起 ,在 政府和科技 中介 等相关 支持机 构的协 同作 用下 ,沿科技 和产 业价值链集结成合作 网络 ,通过不 断创新形 成科技 领域 的持 续竞争优 势 ,并根 植 于 当地 的社会 文 化 环境 的集 群 经 济现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4期
S inc nd Te科技管理研究 n s a c c e e a c noo y Ma a e h l g n g me tRe e r h
2o 8 No 4 o .
文 章 编 号 :10 7 9 (0 8 4— 0 9— 2 0 0— 65 2 0 )0 02 0
企业的扶持只重视硬环境 ,即把 园区管理 和政府战 略重点放 在扩大园区规模、提高园区 内基 础设施水平 等硬环境 的建 设 上 ,而忽视学习 、创新 和促进关 联软环境 的建设。 二是管理模式僵化 ,由于存在着行政管理上的条块分割 , 这种类似等级式的组织结构 ,降低了各行 为主体 对迅 速变化 的市场技术条件的适应能力 ,阻碍了企业 和研发 中心 以及企 业与高校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 作 ,同时也 失去 了很 多创新机 会 ,导致高效率的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难 以形成 ,或者集 群的 规 模 难 以做 大 。 三是缺乏 目标规划 ,政府对 高新技术 园区发展 的 目标定 位不 明确 ,缺乏统 一的规划 ,这 就导致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 产 业集群产业结构雷 同,区域 特色不 明显 ,主导产业 的竞争力 不强 。表现为政府 对入 园区项 目审批 的门槛过低 ,过 分重视 引进企业和项 目的数量而忽视它 们与 园区内企业 间的产业关 联与产业配套的一致性。 四是忽视长远利益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中的很多企 业只 考虑短期生产成本 比较低 的利益 ,甚至在 以牺牲诚信 来换取 短期 的利益 ,却忽视技术创 新带来 的产品差异化 优势 ,致 使 它们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导致整 个集群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五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致使人 才培养滞 后于企业 的需 求 ,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 员极度 匮乏 ,富有开拓精 神的企 业家不足 ,创新意识薄弱。

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间产 品投入 和技术 外溢三个要素对产业的 地 区性聚 集作 出相 当精彩 的论述 。2 0世 纪9 0年代 ,关于产 业集群 的论述 已成 为
产业集群 中最主要 的市场 主体 ,并且企 业 之 间会发生大量 的联 系 ,从而形成 一个 网
络组织 ,具有集聚性 、共 生性以及 创新性
的特点。
在 特 定 区 域 内 ,地 理 位 置 相 近 的 大 学 、科
新技 术产 业集群发展是我 国各级政府和学
者们 关注 的课题 。
研机 构 、以技术为基础 的企业 以及其他关 联机 构聚 集在一起 ,以实现外部经济性和 分 享技术 溢出效应 。
中 ,大 量联 系 密切 的企 业集 群 在技 术创 新 以及 合作 方 面 有 着更 高 的要 求。 高新 技术 企 业大 多 衍 生于 大学 、 科研 院所 , 或者 与它们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联 系 。 过 中介 组 织 、 融 机 通 金
区域 经济 学 、 产业 经济学等 学科 的重 要研
究 内容。 由于本课题 需要对 高新技术 产业
作 用 ,从松 散 的企 业 网络 协会 到 多种 形 式 的合 作 与竞 争 。 国内主 要观 点 认 为产 业 集群 是 某一 特定 的产业 及其 相 关领 域
高新技术产 业集群 是提升国际竞争 力 和区域 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如何促进高
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空间聚集现象,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 , 0 0 以硅谷 为代表的 高新技术 产业 集群在世界 各地广 泛涌现 , 我国产业集群 的形成 与发展 已有2 多年的 O
产 和利 用 知识 联盟 中获得 利益 、加快 学
习过程 、 降低 交易成 本 、 取得协 作经济 效

陕西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选择与竞争力分析——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

陕西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选择与竞争力分析——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成六个基本 因素和一个媒介 因 素 :要素条 件、需求 条件、企业 战略结构与 竞争、政 府、大
学、研究机构与相关产业 、社会文化和知识流动 j 。然而以上
国务院在 《 国家 中长 期科 学 和技术 发 展规 划 纲要 (06 20— 22 ) 中明确提出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 、 oo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 突破性 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方针。
陕西作为我国科教文化大省 ,有着雄厚 的科研实力和高新 技术产业基础 ,承载着 引领中西部地区科技发展 的重任。在 中 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分析和确定陕西省应重点发展 的 、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本文应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偏离一 份额分析法来分析陕西省 高新技术产业在全 国的竞争力状况,并确定了陕西省今后应重 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起源于 Fbi t(92 ar a c n 14 )分 析劳 动力 需求 时提 出的 C nt t os n a si—hr Me o ( SM) ht ae t d C S ,他注重跨产业分析 ,后经 D l fS h u m等 人的发展和完善 ,提 出了 S A跨区域模型 J S S 。SA方法具有较 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不仅可以比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 可 以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目前 ,SA方法不仅成 S
Hale Waihona Puke 2 模型 的基本 内容及说 明
SA方法将某一区域在某一时间段的经济总量的变化分为 S 三个分量 : ( 区增长 )份 额分量 ( ei a Si o pnn, 地 R g nl h t m oet o fC
简写为 R ) S 、结 构偏 离分 量 ( rproa l Si o pnn, Pooi t y htC m oet tn e f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

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

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

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57.7%。

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Eo mc Sho hnogU irto cnl y Zb ,Sadn 509 C i cn / colfSadn nesy fT ho g , i o s o v i e o o hnog254 , h a) n
A s at i et nao f h r i —t hpr hnhni 95 hr hv en5 aoa h —t h 五 I c:S c ef dtno tefs h n h u i i t : e a i Seze 18 ,t e aebe 3nt nl i h g c kn n e i g e h c
收 稿 日期 :2 O 0 6—03—0l
作 者 简介 :王黎 明 (9 4 ,山 东理工 大学经济 16 一) 学 院经 济 系主 任 ,教 授 。研 究方 向 :西
方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基金 项 目: 山东省软科学项 目:中小企业集群式创
新模式பைடு நூலகம்山东省高新科技 园发展 战略研
K yw rs l t ;sa g ;h —t hpr ;cutm au e od :c s r t t y i u e re h g e a e k on resr e e
世界高新 区的发展与产 业集群研究 ( 一)建立和发展高新科技 园区是世界各 国政府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供给功能的成功尝试和普遍做法
prs llwt ah s u br f r ic l ns ynwte g —t h aca I i r nm e o ni e.B o s h h e l 0g h e o p v a0 h ei c
a em d gi atotbt n e hv aes n cn cniuos o h i f r i tt i
关 键 词 :集 群 ;战 略 ;高科技 园 ;对 策 中图 分类 号 :F 4 13 文献 标 识 码 :A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分析高小飞【摘要】Industrial cluster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chanism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he resources sharing effect,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 etc.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 industri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are not sound, the industrial network featuring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hasn't been formed,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mechanism is imperfect and the talent structure is not rational, which must be improved in culture, system, talents and so on.%产业集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它包括产业的本地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力要求、企业的衍生等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包括资源共享效应、信息溢出效应等方面。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不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调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结构欠缺合理性等问题,必须从文化、制度、人才等方面加以完善。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
《 东南学术) 0 0年第 5期 21
福建 省高新 技术 产业
竞争 力评价 研 究
— —
华 东 六 省 一பைடு நூலகம்市 的 比较分 析 施 生旭 贺 书伟
郑珍 远
摘要 :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 的高低既是影响一个 国家或地 区经济实力 的关键 因素 , 也是决 定 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 层次分析 法, 高新技 术产业 的技术创 新 、 济发展 、 从 经 财务 效 益、 产业集群及节能环保五个方面 的特征构建 了评价指标体 系, 并基 于华东六省 一市的角度对 福建 省 高新技 术产 业竞争力进行 比较分析 。结果表 明, 福建省高新技 术产业竞争力处 于华东地 区中等水平 , 在 财务效益和 节能环保 方面表 现突 出, 在技术创新 、 业集群 方面的竞争力表 现较 弱。 产 关键词 :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 评价指标体 系; 层次分析法 中 图分类号 :8 2 C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8—16 (00)5— 0 1 0 10 5 9 2 1 0 09 — 8
作者简 介: 郑珍远 , 福州大学管理 学院统计系副主任、 副教授 ; 施 生旭 , 福建农林 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博士研 究生;
贺 书 伟 , 州 大 学 管理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福
< 东南学术) 0 0年第 5期 21
相 关性及 作用进 行 了分析 ; 王宏 强② 产 业集 群理 论 角度 分 析 了 高新 技 术 产业 与 区域 经济 发 从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 既有区位优势 , 也有政策支撑 , 在中央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 西岸 经济 区建设 的大背景 , 研究 福建 省高 新技术 产业 竞争 力具 有重要 意 义 , 不仅 为福 建高新 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因素及构成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因素及构成研究
供 了 宝 贵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我 国 18 9 8年
退 期 .加 快 新 旧产业 集 群 的衔接 过程 .
集 群 的经 济实 力和 融资 能力 因此 . 要
就 必 须 “ 管 齐下 ” 一 方 面 . 依 靠 自 双 : 要 身 的发 增 强 自身 的经济 实力 : 另一 方
长 、 熟 和 衰 退 的 演 变 过 程 , 长 集 群 成 延

般来 说 . 新技 术产 业 的资金 投入 是 高
随 着 它 的 发展 而 逐 步 增 多 的 换 而 言 之 . 新技 术 产业 集群 的 可持续 发展 在 高 很 大程 度上 取决 于 其资金 投 入 的“ 可持 续 增加 ” 能力 而 资金 投入 的“ 可持 续增 加 ” 力 . 主要 取 决 于 高 新 技术 产 业 能 又
-_ _
i ' a J 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因素及构成研究
谢 俊
2 11 ) 7 0 6 ( 山 医学院管理 学院 山 东 泰 安 泰

lI _ 口
要: 高新 技 术 产 业 集 群 可 以 促 进 区 域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高 、 得 持 续 的 竞 争 优 势 , 此 成 为 对 世 界 经 获 因
高新 技 术 产 业 集 群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业 管理 人 员 和 市 场 营销 人 员 对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和 所 发 挥 的 作 用
整体 的创 新能 力 . 过整 体产 生 的创新 通
协 同效 应 和规 模 经 济 、 围经 济 , 创 范 把
是不 容忽 视 的 从 一定 意 义上 来说 . 哪 新 的成果 辐射 到 集群 内外 的企 业 . 要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分析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及一个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更是经济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竞争和比较分析,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机遇挑战,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建设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级政府准批成立的科技工业园区,它是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它依托于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及开放的环境,并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经营手段,通过实行优惠的税收和贷款政策及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建设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符合国情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以来,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竞争力不断提高。

当下,国内的科
技园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为国际化提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不断提高,产业的增长势头总体比较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衍生并茁壮成长。

2、高新区的集聚作用明显,产业集群化趋势增速。

高新区的集聚优势凸显,产业的竞争力增加。

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成为推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参与国际竞争力与合作的产业集群。

3、高新区发展优势因素较多。

有经济发展基础优势;人力资源和质量密集优势;政府及政策扶持优势;高新区“孵化器”与创新优势。

三、我国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新竹科技园区为例,来阐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分析发展中相同点及差异
共性:1、集群内促进其发展的主导产业集中。

主导产业都是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整个集群的产值均达70%以上。

这有利于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子和整体规模优势。

2、三个均为政策性区域,虽管理模式不同,但政府都为其提供政策环境和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及发展。

3、各高科技产业集群均形成了明显集聚优势,尤其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的区域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且劳动力市场自由并充裕。

4、集群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各区域
所具有的冒险精神、敢于创新。

差异性:1、集群内企业的性质不同。

中关村科技园集中在研发和销售,区内企业常把为其配套的生产制造企业放在区外,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深圳高新区和新竹科技园区内企业大都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特别是新竹科技园区已成为美国硅谷地区企业的生产制造基地。

2、集群内部管理模式差异大。

深圳高新区采用开发、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大于管理职能。

而新竹科技园区和中关村地区仍采取垂直化管理模式。

3、集群发展的基础和定位不同。

新竹园区发展初期定位是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后来通过模仿创新提高自己的研发实力;中关村依赖本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创新而崛起,立足将自身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软件基地和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场所;深圳高新区发展受益于本地宽松政策及体制环境和相对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我国高新区实行“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和各地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不但影响着集群发展的步伐,并且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面临机遇挑战:1、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延伸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影响较大。

自20世纪末到目前,伴随发达国家“新经济”迅速崛起,势必引起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大的调整,从而出现国际范围内基地化生产倾向。

国际分工更加清晰,各国间
相对优势逐渐凸显。

现在,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售后服务及循环利用等增值活动。

2、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是生产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主导力量,也是科学技术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主体。

3、自身科技竞争力弱。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的r&d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我国的r&d资金投资主体缺位,研发成果转化率较低;r&d产出效率低。

4、国际技术合作形式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科技快速发展新形式下,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人才和资源,才会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5、国内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之间的信任度较低战略选择:1积极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集群快速成长2、科学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3、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使集群的自主创新4、实施国际化战略,加速对外开放程度和步伐5、实行差异化策略,培育集群的特色竞争力优势6、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努力使集群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7、强化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要想持续保持国内发展优势,尤其是获得国际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我国应选择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域,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及思想文化氛围等几个层面
全面推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8(8):114-117.
[2] 盖文启.集群竞争:中国高新区发展的未来之路[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245-251
[3] 陈继海:《集聚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第四届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文章,第3卷第4期.
[4]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载《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