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训练3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测试语言理解题(3)

高考语文专题测试语言理解题(3)

备战2010高考语文语言理解题专项训练三试题41:某银行的个人外币存款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该行累计发放的20亿美元外汇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A: 个人拥有的外币总额已相当可观B: 该行累计发放的外汇贷款中,有二分之一的款项来自居民个人C: 该行20亿美元贷款,相当大的比例是贷给居民个人的D: 该行个人外币存款额已占总存款额的二分之一答案: A试题42:在辞书的编纂过程中,存在所谓“共识”问题。

因偶合作出完全相同的释义是可能的,但也是有限度的,决不能用所谓“共识”给自己的抄袭行为开脱。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辞书编纂过程中:()。

A: 出现完全相同的释义是不可避免的B: 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完全相同的释义,但限度很难掌握C: 只要出现完全相同的释义,就应视为抄袭行为D: 如果出现大量的完全相同的释义,就不是“共识”,而是抄袭答案: D试题43: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钢铁:()。

A: 是一种丰富的金属B: 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C: 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D: 是唯一用于建造大楼和桥梁的物质答案: B试题44: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这些文字,直到1898年才发现。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A: 我国在1898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B: 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C: 1898年在我国发现了3000多年前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D: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我国乌龟刻在扁平的骨头上的最早的文字答案: C试题45:我是学桥梁的,大半辈子都和桥打交道。

过去架设连在江河两岸的桥梁,现在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架起科学与人民的桥梁,让千百万群众掌握科学技术。

2023新教材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2023新教材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强化训练3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山东泰安模拟](x -1x)22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C 1122 B .-C 1122 C .C 1222D .-C 12222.3名男生2名女生站成一排照相,则2名女生相邻且都不站在最左端的不同的站法共有( )A .72种B .64种C .48种D .36种3.六名志愿者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参加活动,若每个赛区两名志愿者,则安排方式共有( )A .15种B .90种C .540种D .720种4.[2022·湖南益阳一模]为迎接新年到来,某中学2022年“唱响时代强音,放飞青春梦想”元旦文艺晚会如期举行.校文娱组委员会要在原定排好的8个学生节目中增加2个教师节目,若保持原来的8个节目的出场顺序不变,则不同排法的种数为( )A .36B .45C .72D .905.[2022·山东德州二模]已知a >0,二项式(x +ax2)6的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64,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36B .30C .15D .106.[2022·山东淄博一模]若(1-x )8=a 0+a 1(1+x )+a 2(1+x )2+…+a 8(1+x )8,则a 6=( )A .-448B .-112C .112D .4487.[2022·河北沧州二模](x -2x-1)5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81B .-80C .80D .1618.[2022·湖北十堰三模]甲、乙、丙、丁共4名学生报名参加夏季运动会,每人报名1个项目,目前有100米短跑、3 000米长跑、跳高、跳远、铅球这5个项目可供选择,其中100米短跑只剩下一个参赛名额,若最后这4人共选择了3个项目,则不同的报名情况共有( )A.224种B.288种C.314种D.248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部分选对得2分,选错或多选得0分)9.[2022·河北唐山二模]已知(x-2x2)n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8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 )A.n=9B.n=11C.常数项是672D.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110.在新高考方案中,选择性考试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某学生想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课程中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任意选科,选法总数为C24B.若化学必选,选法总数为C12 C13C.若政治和地理至少选一门,选法总数为C12 C12C13D.若物理必选,化学、生物至少选一门,选法总数为C12 C12+111.[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已知(a+2b)n的展开式中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n的值可以为( )A.7 B.8C.9 D.1012.[2022·湖北荆州三模]已知二项式(2x-1x)n的展开式中共有8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28B.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C.第4项和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D .有理项共3项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2022·山东烟台三模]若(1-ax )8展开式中第6项的系数为1792,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14.[2022·辽宁辽阳二模]某话剧社计划在今年7月1日演出一部红色话剧,导演已经选好了该话剧的9个角色的演员,还有4个角色的演员待定,导演要从8名男话剧演员中选3名,从5名女话剧演员中选1名,则导演的不同选择共有________种.15.[2022·浙江卷]已知多项式(x +2)(x -1)4=a 0+a 1x +a 2x 2+a 3x 3+a 4x 4+a 5x 5,则a 2=______,a 1+a 2+a 3+a 4+a 5=______.16.[2022·河北保定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某滑雪项目中有三个不同的运动员服务点,现需将10名志愿者分配到这三个运动员服务点处,每处需要至少2名至多4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安排方法一共有________种.强化训练3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解析:(x -1x)22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C 1122 (-1)11=-C 1122 .答案:B2.解析:将2名女生捆绑在一起,故2名女生相邻有A 22 种站法,又2名女生都不站在最左端,故有A 13 种站法,剩下3个位置,站3名男生有A 33 种站法,故不同的站法共有A 22 A 13 A 33 =36种. 答案:D3.解析:先从六名志愿者中选择两名志愿者到北京参加活动,有C 26 =15种方法,再从剩下的4名志愿者中选择2名志愿者到延庆参加活动,有C 24 =6种方法,最后从剩下的2名志愿者中选择2名志愿者到延庆参加活动,有C 22 =1种方法.由分步乘法原理得共有15×6×1=90种方法.答案:B4.解析:采用插空法即可:第1步:原来排好的8个学生节目产生9个空隙,插入1个教师节目有9种排法; 第2步:排好的8个学生节目和1个教师节目产生10个空隙,插入1个教师节目共有10种排法,故共有9×10=90种排法. 答案:D5.解析:令x =1,则可得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a )6=64且a >0,解得a =1, ∵(x +1x 2)6的展开式中的通项T k +1=C k 6 x 6-k(1x2)k =C k 6 x 6-3k ,k =0,1, (6)∴当k =2时,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C 26 =15. 答案:C6.解析:(1-x )8=(x -1)8=[(1+x )-2]8=a 0+a 1(1+x )+a 2(1+x )2+…+a 8(1+x )8,a 6=C 28 ·(-2)2=112.答案:C7.解析:(x -2x -1)5=(x -2x -1)(x -2x -1)(x -2x -1)(x -2x -1)(x -2x-1),所以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5+C 15 C 14 ×(-2)×(-1)3+C 25 C 23 ×(-2)2×(-1)=-81.答案:A8.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不选100米短跑,四名学生分成2名、1名、1名三组,参加除100米短跑的四个项目中的三个,有C 24 A 34 =144种;②1人选100米短跑,剩下三名学生分成2名、1名两组,参加剩下四个项目中的两个,有C 14 C 23 A 24 =144种.故他们报名的情况总共有144+144=288种. 答案:B9.解析:由C 2n =C 7n ,可得n =9,则选项A 判断正确;选项B 判断错误; (x -2x2)n 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C k 9 x 9-k (-2)k x -2k =(-2)k C k 9 x 9-3k,令9-3k =0,则k =3,则展开式的常数项是(-2)3C 39 =-672.选项C 判断错误; 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1-212)9=-1.判断正确.答案:AD10.解析:若任意选科,选法总数为C 12 C 24 ,A 错误; 若化学必选,选法总数为C 12 C 13 ,B 正确;若政治和地理至少选一门,选法总数为C 12 (C 12 C 12 +1),C 错误;若物理必选,化学、生物至少选一门,选法总数为C 12 C 12 +1,D 正确. 答案:BD11.解析:当(a +2b )n的展开式中第4项和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时,n =7; 当(a +2b )n的展开式中第5项和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时,n =9; 当(a +2b )n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时,n =8. 答案:ABC12.解析:由题设n =7,则T k +1=C k 7 (2x )7-k(-1x)k =(-1)k 27-k C k7 x7-3k2,A .所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27=128,正确; B .当x =1,所有项的系数和为(2-1)7=1,正确;C .对于二项式系数C k 7 ,显然第四、五项对应二项式系数C 37 =C 47 最大,正确; D .有理项为7-3k2∈Z ,即k =0,2,4,6共四项,错误.答案:ABC13.解析:因为T 6=T 5+1=C 58 (-ax )5=C 58 (-a )5x 5=C 38 (-a )5x 5, 所以有:C 38 (-a )5=-56a 5=1 792, 所以a 5=-32, 解得a =-2. 答案:-214.解析:依题意,可得导演的不同选择的种数为C 38 ·C 15 =280. 答案:28015.解析:因为(x +2)(x -1)4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a 2,所以a 2=C 34 (-1)3+2C 24 (-1)2=8.在多项式(x +2)(x -1)4=a 0+a 1x +a 2x 2+a 3x 3+a 4x 4+a 5x 5中,令x =0,得a 0=2;令x =1,得a 0+a 1+a 2+a 3+a 4+a 5=0.所以a 1+a 2+a 3+a 4+a 5=-a 0=-2.答案:8 -216.解析:根据题意得,这10名志愿者分配到三个运动员服务点处的志愿者数目为2,4,4或3,3,4,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C 210 C 48 C 44 A 22 A 33 +C 410 C 36 C 33 A 22 A 33 =22 050. 答案:22 050。

历史高考题型归类训练3 史论观点理解类选择题

历史高考题型归类训练3 史论观点理解类选择题

训练3 史论观点理解类选择题1.(2018·天津南开区高三调研,3)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

2.(2018·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11月联考,10)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说明当时社会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农民阶级不可能取得独立领导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

3.(2018·怀化高三期末,11)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该学者()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

4.(2018·黄冈高三9月质量检测,9)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地,“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专题3: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并列式)

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专题3: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并列式)

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并列式)【训练目的】学习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的布局方法。

【写作指导】一、概念并列式结构,即用几个并列平行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它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分论点并列式。

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例如:2006年湖南满分作文《谈意气》中,作者首先通过一组排比巧妙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

”然后在本论部分设置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并用号召式结束全篇。

这种结构,便于读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二种是论据并列式。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例如:在吴晗的文章《谈骨气》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然后在本论部分依次平行列举了“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这样三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重点学习分论点并列式(04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练习习题 课时作业(三)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练习习题 课时作业(三)

课时作业(三)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练基础]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三个不共线的向量可构成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B .空间的基底有且仅有一个C .两两垂直的三个非零向量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D .直线的方向向量有且仅有一个2.设向量{a ,b ,c }是空间一个基底,则一定可以与向量p =a +b ,q =a -b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的向量是( )A .aB .bC .cD .a 或b3.如图,在三棱柱ABC ­ A 1B 1C 1中,M 为A 1C 1的中点,若AB → =a ,BC →=b ,AA 1⃗⃗⃗⃗⃗⃗⃗ =c ,则BM →可表示为( )A .-12 a -12 b +cB .12 a +12 b +cC .-12 a +12 b +cD .12 a -12 b +c4.如图,在四面体OABC 中,OA → =a ,OB →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可用向量a ,b ,c 表示为( )A .12 a +12 b +12 cB .12 a +14 b +14 cC .14 a +12 b +14 cD .14 a +14 b +12c5.(多选)若向量{a ,b ,c }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下列向量共面的是( ) A .a +b ,a -b ,a +2b B .a -b ,a +c ,b +c C .a -b ,c ,a +b +cD .a -2b ,b +c ,a +c -b6.在平行六面体ABCD ­ A 1B 1C 1D 1中,设AB → =a ,AD →=b ,AA 1⃗⃗⃗⃗⃗⃗⃗ =c ,用a 、b 、c 作为基底向量表示D 1B ⃗⃗⃗⃗⃗⃗⃗ =________.7.已知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m =a -b +c ,n =x a +y b +c ,若m 与n 平行,则x =______,y =________.8.如图,在单位正方体ABCD ­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棱B 1C 1,CC 1的中点.设AB →=i ,AD → =j ,AA 1⃗⃗⃗⃗⃗⃗⃗ =k ,试用向量i ,j ,k 表示AE → 和AF → .[提能力]9.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 ­ A ′B ′C ′D ′,其中AB =4,AD =3,AA ′=3,∠BAD =90°,∠BAA ′=60°,∠DAA ′=60°,则AC ′的长为( )A .55B .65C .85D .9510.(多选)如图,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ABCD ­ A 1B 1C 1D 1,其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均为6,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C 1=66B .AC 1⊥DBC .向量B 1C ⃗⃗⃗⃗⃗⃗⃗ 与AA 1⃗⃗⃗⃗⃗⃗⃗ 的夹角是60°D .BD 1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11.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 A 1B 1C 1中,M ,N 分别是A 1B 和B 1C 1上的点,且BM =3A 1M ,C 1N =2B 1N .设MN → =xAA 1+yAB → +zAC →(x ,y ,z ∈R ),则x +y +z 的值为________.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 A ′B ′C ′中,AC =BC =AA ′,∠ACB =90°,D ,E 分别为AB ,BB ′的中点.(1)求证:CE ⊥A ′D ;(2)求异面直线C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培优生]13.在四面体O ­ ABC 中,G 是底面△ABC 的重心,且OG → =xOA → +yOB → +zOC →,则log 3|xyz |等于( )A .-3B .-1C .1D .3。

陕西省西安市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阅读理解训练(3)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阅读理解训练(3)及答案

西安市 2019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阅读理解训练( 3)及答案(201* ·北部分重点联考河)Dear Anish ,Here a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Manchester University. 1.________It is about 200 miles far away from London, and it 2.________has a very big schoolyard. You can live in the school 3.________[ 根源 :学 & 科 &网 ][ 根源 :]or near the school. They have all sorts of course. 4.________I'm sure you will find one you like it. I know you 5.________are particular interested in human rights. So I will 6.________see that there is anything on their website( 网址 ).7.________[ 根源 :Z&xx&] I'll send my friend Charlie meet you at the airport8. ________when you arrived. You met him a few years ago , but he9.________has changed a lot since then. Both your aunt or I look10.________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See you soon.Peter答案与分析:1. are → is information 是不行数名词,谓语动词应使用单数形式。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3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3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三)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2·大庆模拟)下列实验现象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C )氧化铁,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和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产生黄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KI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碘化银沉淀更难溶,是沉淀的转化,与氧化还原无关,C符合题意;铜加热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醛和铜,与氧化还原有关,D不符合题意。

2.(2022·金华模拟)关于反应4Li+2SOCl2===4LiCl+S+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还原剂只有LiB.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每转移4 mol电子,生成SO2的体积为22.4 L【解析】在反应4Li+2SOCl2===4LiCl+S+SO2中,Li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生成的LiCl是氧化产物;SOCl2中的S是+4价,反应后部分变为0价,生成单质硫,所以SOCl2做氧化剂,S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只有Li,故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SOCl2中只有S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l和O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SOCl2只做氧化剂,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氧化产物LiCl与还原产物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C错误;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生成的SO2的体积,故D错误。

3.(2022·阜阳模拟)车用尿素是利用反应2CO(NH2)2+4NO2===4H2O+2CO2+4N2+O2减少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尿素属于有机氮肥B.N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C.每转移1.6 mol电子,减排NO2 9.2 gD.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解析】尿素含氮元素,为有机物,属于有机氮肥,A正确;由方程式可知,尿素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变为氮气,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变为氮气,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B正确;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消耗4 mol二氧化氮转移16 mol电子,因此,每转移1.6 mol电子减排NO20.4 mol,质量为18.4 g,C错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正确。

高考作文系统训练(3)—知道风向的人

高考作文系统训练(3)—知道风向的人

高考作文系统训练(3)—知道风向的人【作文题目】有位航海家说:“风总是偏爱那些知道风向的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材料作文,要想写好,读懂材料是关键的第一步。

光秃秃的一句名言,光秃秃的一句话,别的再也没有依据。

考生要善于字斟句酌,善于抠字眼,从这简短的一句话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拓展构思成文。

借航海家的一句话,让考生联想作文。

航海家的这句话就成了考生作文的唯一的依据,而且这句话看上去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这里的风和风向,是两个关键词。

风指什么,风向指什么,知道风向的人又指什么。

风总是偏爱那些知道风向的人,这句话的主语是风,动词是偏爱,宾语是人。

这是从人受到的待遇的角度来说的,人好像没有被强调,没有被放到突出的位置。

主语是风,风好像成了主角。

其实这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在所有的人当中,这句话强调“知道风向的人”,这就把“不知道风向的人”排除了。

第二个含义,是说风是如何对待“知道风向的人”的,这里用的词是“偏爱”。

谁不想得到优待?谁不想得到偏爱?得到偏爱是人主观的愿望,但是不是你想得到偏爱就能得到偏爱?对风来说,它是有选择的,“偏爱”不是泛泛地去爱。

如果你想得到风的偏爱,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条件和标准就是:“知道风向”。

显然这里的“风”和“风向”,除了实指之外,我们更要知道其虚指,也就是深层含义。

看透了“风”和“风向”的深层含义,再作文,也就变得深刻了。

“风”深层含义可以指政策,方向,成功,梦想,理想,收获等等;“风向”深层含义可以指努力,拼搏,不甘心,不认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力量。

比如在我们国家打起脱贫攻坚战的时候,张桂梅发起组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

历经磨难,她终于把这所理想中的学校建成了,并担任校长。

【立意】1.成功青睐努力的人;2.成功偏爱坚持不懈的人;3.胜利偏爱敢拼的人;4.“知道风向”事关觉悟;5.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用时:45分钟满分:44分)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信誓旦旦(2)积善成德(3)误落尘网中(4)歌以咏志(5)谈笑有鸿儒(6)负箧曳屣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

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

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A.如沐春风B.神清气爽C.目不暇接D.美不胜收答案(1)敛(2)C解析(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2分)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

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

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修改:答案③语序不当。

应改为“不仅躲避它,讥讽它,还践踏它”。

解析考生应先逐句根据语感感受,然后再进行语法分析。

可看出③句中一些词语语序不当,从程度由浅入深上说,应是“躲避”“讥讽”“践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

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

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A.⑤②④③①B.⑤④③①②C.④③①②⑤D.④②①③⑤答案 B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又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如期而至,相关报道也在这一天达到高潮,一些商家以雷锋为噱头的各种“秀”也层出不穷,很是热闹。

这些高调、密集的“学雷锋”活动,固然能掀起一股助人为乐的旋风,但想让雷锋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单靠一些已经程式化的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的“学雷锋”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

一阵风似的“学雷锋”活动难以持久,还会让人有作秀的怀疑,从而影响其社会效果。

学雷锋重在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贵在内心持久的善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善举。

经过多年积淀,雷锋精神被赋予了众多内涵,如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等。

雷锋并不“高大全”,英雄也不需“伟光正”,只要存善念,行善举,人人皆可成“雷锋”,“学习雷锋日”不应单纯是纪念某个人的节日,而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解析材料主要在评述“学雷锋纪念日”的程式化活动,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又不能使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题目要求对“学雷锋”活动发表看法,考生可以赞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反对;答题时应注意充分阐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三、古诗鉴赏(24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

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

(3分)答:(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3分)答:答案(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小重山汪藻月下潮生红蓼汀。

浅霞都敛尽,四山青。

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

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夜来秋气入银屏。

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1)简要分析下片“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入”字的艺术效果。

(3分)答:(2)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

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

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3分)答:答案(1)“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重的凄凉。

(2)都写了秋风和乱萤。

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

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3分)答:(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3分)答:答案(1)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2)“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越调·寨儿令]西湖秋夜张可久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花外嘶骢,柳下吟篷,笑语散西东。

举头夜色濛濛,赏心归兴匆匆。

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

中,人在广寒宫。

(1)作者在写这首元曲时调动了哪些感官?请简要分析。

(3分)答:(2)请简要赏析“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两句。

(3分)答:答案(1)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等。

写“一声烟寺钟”“嘶骢”“吟篷”“笑语”,调动了听觉;写“松”“高峰”“白云”“花”“柳”“丹桂”“夜色濛濛”“青山衔好月”,调动了视觉;写“香风”,调动了嗅觉。

(2)青山衔住了皎洁的月亮,朵朵丹桂吐出了阵阵馨香。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秋夜的景色。

“衔”“吐”二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这两句通过对静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1)本题设置得比较新颖,题目要求对作者在写作时调动的感官加以分析说明。

在解答此题时,需要对整首元曲逐句分析概括。

不难得知,作者从听觉角度写了钟声等,从视觉角度写了青山、明月等,从嗅觉角度写了香风。

(2)赏析诗句,要在准确把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明确表达技巧后,要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技巧是怎样运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要注意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或人物的特点;三要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