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选择题:1、武昌起义能够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③革命党进行了长期的准备④武汉地区清政府兵力空虚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者是①熊秉坤②金兆龙③黄兴④章炳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3、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者、北洋军阀统治者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帝国主义国家初步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属于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的是①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③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④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5、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A.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C.立宪派、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B.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缺少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6、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国公使截留中国海关全部税收的根本目的是A.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B.从经济上扼杀中国革命 C.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D.从经济上资助中国革命7、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的真实态度是A.严守中立 B.扶植新的代理人C.武装干涉 D.逼迫清帝退位8、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

浙皖起义 D.镇南关起义9、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最重要的作用是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B.武汉三镇得到光复C.湖北军政府的成立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0、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A.平均地权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翻清政府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1、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综合练习23.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民族危机面产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

阅读下面图片,回答:(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主要进步思想主张。

(4分)概括指出它们思想的最主要共同点。

(1分)(2)分析分析图A、C、D所反映的进步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7分)23.(1)图A: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图B:维新变法思想或君主立宪(1分)图C: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分)图D:民主与科学思想(1分)(2)图A: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1分)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分)图C: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或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1分)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1分)图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1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1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六……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

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B 在近代国际关系中,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对方首都互派使节已经成为国际惯例。

清朝曾多次坚拒外国公使驻京,其主观目的是维持天朝上国的地位,将其他国家都视为藩属小国,不愿意给予平等的地位,B项正确。

这种顽固的对外思想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灵活的外交策略、近代外交体制无关,A、C、D三项错误。

2.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解析:A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听凭天朝……正法”可知,当时政府对于鸦片严格禁止,禁烟态度坚决,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鸦片的态度,但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对禁烟政策是否认同,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鸦片贸易严格禁止的态度,但未体现鸦片贸易合法化,C项错误;“治外法权”又称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国内犯法时,应由外国司法机关按外国法律处理,材料中如果夹带鸦片要受清朝法律制裁,说明此时列强尚未获得治外法权,且列强获得治外法权应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

3.中美《望厦条约》明确规定鸦片为违禁货物,禁止美国商人及他国悬挂美国国旗从事鸦片贸易。

这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违背国际道义B.美国人民和传教士反对C.忙于西进运动侵华受限D.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也向中国走私鸦片,故A项错误;美国人民和传教士的反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西进运动是指美国向西移民和开发西部的运动,开始于18世纪末,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项;美国开展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建立了以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美国不愿因非法贸易和鸦片走私而失去中国市场,因此想方设法与中国保持正当的贸易,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X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C 题干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体现,故A项错误;乡绅主动指挥鸦片战争是对材料的误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反映出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主义观念,故C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2. (2018·某某某某二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B 在近代国际关系中,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对方首都互派使节已经成为国际惯例。

清朝曾多次坚拒外国公使驻京,其主观目的是维持天朝上国的地位,将其他国家都视为藩属小国,不愿意给予平等的地位,B项正确。

这种顽固的对外思想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灵活的外交策略、近代外交体制无关,A、C、D三项错误。

3.(2018·某某某某二调)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C 清朝固有的“稳定”和“秩序”实际上就是中央集权制,列强干预中国政务实际上冲击了清朝的中央集权制,C项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某某的潮流(3)一、选择题1.“某某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 )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2.X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3.下图是X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①②B.③④C.②④ D. ①③5.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右图所示国旗使用时期是( )A.清政府时期B.某某军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某某国民政府时期6.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综合练习2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 江南制造总局图2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图3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图4 汉阳铁厂的炼铁高炉请回答:(1)据上述图片,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2)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它们为了实践自己的观点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其实践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参考答案:(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改革;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洋务派注重向西方学习。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努力: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打着“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

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说明:在近代中国,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就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1)问,一方面要注意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每张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回答第(2)问,要紧密结合洋务派为实现“自强”“求富”所作的努力及其结果进行分析。

在近代中国,造成外患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腐败,所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2.阅读下列材料:时间华资工厂华资资本1913年698家330824000元1920年1759家500620000元——《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1915年中日代表签订“二十一条”材料三: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平天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

1915年年底,袁世凯称帝后在天坛祭天(见下图)。

材料四: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遭受屈辱、奋起抗争的历程A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遭受屈辱、奋起抗争的历程A卷(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遭受屈辱、奋起抗争的历程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

马首最可能流失于A.1842年B.1856年C.1860年D.1900年2.为下表确定标题,最恰当的是A.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的探索C.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D.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3.“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B.找寻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成为太平天国挽救危机的新方案D.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4.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B.湖北军政府的建立C.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D.黄花岗起义的鼓舞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开始出洋学习,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

这一历程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B.表明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开始6..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7.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综合复习练习卷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姚莹D徐继畲2、“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由不包含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增强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3、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 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梁启超4、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③促使了人民的觉悟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5、 19 世纪 90 年月,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包含①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为其确立了经济基础②民族财产阶级的形成为其供给了阶级基础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其供给社会环境④西方先进思想的流传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②④ D ②③④6、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一致性是A 坚持反封建B除去清代剩余权力C 反对尊孔复古D展开文学革命7、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元培D鲁迅8、新文化运动与财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对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 流传了西方财产阶级民权同等思想B较为完全地批评了封建正统思想C 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亲密联合9、中国最早举起流传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胡适10、以下事件促使了马克思主义流传的是A 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11、传入中国的各样思潮中,最后被陈独秀、毛泽东等知识分子接受的是A 基尔特主义B无政府主义C适用主义D马克思主义12、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选项是A 器物—思想—制度B器物—制度—思想C 思想—制度—器物D制度—思想—器物二、资料分析题1、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钱玄同的文章呼吁说:“青年啊,假如你还想在二十世纪做个人,你还想中国在二十世纪算个资料二鲁迅发布文章指出:“此刻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由于科学能教道理理解,能教人思路清楚,不准鬼混,因此自但是然的成了讲鬼论的人的仇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选择题:
1、武昌起义能够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③革命党进行了长期的准备④武汉地区清政府兵力空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武昌起义的直接领导者是
①熊秉坤②金兆龙③黄兴④章炳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3、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者、北洋军阀统治者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帝国主义国家初步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属于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条件的是
①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
③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④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5、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 A.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C.立宪派、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B.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缺少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
6、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国公使截留中国海关全部税收的根本目的是
A.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B.从经济上扼杀中国革命 C.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D.从经济上资助中国革命7、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的真实态度是
A.严守中立 B.扶植新的代理人
C.武装干涉 D.逼迫清帝退位
8、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

浙皖起义 D.镇南关起义
9、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最重要的作用是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B.武汉三镇得到光复
C.湖北军政府的成立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0、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
A.平均地权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清政府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1、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其目的是
A.严守国国际信义B.争取列强的支持
C.向袁世凯妥协D.以主权换和平
12、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在南京颁布B.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对原同盟会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在当时所起的进步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义务
D.否定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15、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制订和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迫使清帝下诏退位 D.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6、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这表明
A.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取得完全胜利
B.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结束
C.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最后走向失败
D.中国将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7、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②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政权的进攻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④袁世凯的反革命欺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
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
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理由是
A.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D.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2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B.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深C.封建顽固势力实在强大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1、下列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结果不包括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未改变近代社会的性质D.清王朝仍然苟延残喘
22、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活动不包括A.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关税给清政府
B.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C.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D.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
23、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24、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维护了共和政体 B.推翻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C.导致了北洋军阀分裂D.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
25、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A.进一步完善内阁制 B.仿行欧美政治制度
C.缓解国内舆论压力D.为实现独裁提供法律保证26、下列关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绝对劣势27、1912年~191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的排挤D.国民素质低下
28、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期间,发展迅速的行业不包括
A.纺织B.面粉C.化工D.钢铁
29、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战争以后
C.辛亥革命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0、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上海 B.广州 C.日本东京 D.北京
31、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浙江潮》 B.《革命军》 C.《民报》 D.《国闻报》32、孙中山最早提出三民主义是在
A.兴中会誓词中 B.同盟会章程中
C.《民报》发刊词中 D.临时大总统就职演说中
33、三民主义是指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权主义
34、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A.《警世钟》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35、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3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是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37、下列各项最能体现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
D.“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38、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共同点是
A.要求平均分配土地 B.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C.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9、革命派同保皇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
①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②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④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0、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④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5AADCC 6-10BBBDD 11-15BCDDB 16-20BADDA
21-25DCCBD 26-30BBDDC 31-35CCACC 36-40DC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