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三)文综历史含答案
2021年5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卷参考答案

5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 B2. D3. D4. B5. C6. A7. B8. C9. B 10.D 11. B 12.C 13.D 14.B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B 22. A 23.D 24.D. 25.A 26.B 27.C 28.D 29. B 30.B 31.C 32.B 33.C 34.A 35.A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160分)36. (22分)(1)众多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亚速海;常年存在的海流呈逆时针方向将泥沙搬运到锡瓦什湾东部;锡瓦什湾岛屿众多,海底地形平坦,水深浅,海流运动速度减缓;锡瓦什湾盐度和亚速海盐度差异大;海流所携带的泥沙容易沉积,形成狭长沙嘴。
(每点2分,4点满分)(2)湾底分布黏重深厚的淤泥;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产生的臭味浓度大。
(每点2分,3点满分)(3)湾内淤泥黏重深厚,不利步兵行进;冬季风强劲且寒冷,水体温度低;湾面宽阔,涉水强渡难度大;水位浅,不利运兵船通行;气味腐臭,不利于人员长时间逗留。
(每点2分,4点满分)37. (24 分)(1)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与北京距离适中;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捷;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供应充裕;白洋淀淡水资源优质且丰富;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每点2分,4点满分)(2)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北京向雄安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将降低北京市区人口和车辆密度(2分);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2分);缓解路桥老化、损坏速度(2分)。
(3)“快捷高效交通网”能促进京津冀地区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加强区际联系,优化京津冀地区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利于构建京津冀大城市群;有利资源优势互补;低碳减排,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021年高三第五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五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3.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4.《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他所说的“道”应是指A.世界的本原 B.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C.君主的权力 D.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6.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
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
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7.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
2021年高三5月综合测试(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5月综合测试(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12.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其主要意图是A.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B.确保国家的税收C.抑制诸侯王国的势力 D.维护农民的利益13.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4.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来明理学危机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盂儒学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15.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16.毛泽东曾写道:“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17.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
”这次会议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18.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广西2021年高三第二学期5月适应性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1年广西省高考历史适应性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总分值48分〕1.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
“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略〔打猎〕;乱风四:悔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徳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
〞这说明〔〕A.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B.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徳治国C.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D.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2.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文宗时,“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唐武宗时,盐铁司曾上奏说,“伏以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
材料反映了〔〕A.气候决定南北种植业差异B.唐代茶税收入明显增加C.农副产品市场流动性增强D.南方商品经济开展更快3.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那么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
明清这两种分封〔〕A.背景一样 B.目的一样 C.对象不同 D.内容一样4.理学的产生可以迫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气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5.1902年,盛宜怀上奏淸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薄弱,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那么必定失败。
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受淸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B.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D.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6.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
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那么〞;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
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历史(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
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
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2.表1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
据此可知,当时表1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论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3.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
这一转变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5.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
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
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材料表明,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6.吴敏树《柈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
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
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
”这说明A.巴陵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7.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2021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文综)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月31日 9:00-11:30】2021年高三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文综)含答案政治(文科综合试题)谈江红丁丽娟陈国华桂莉娟应拥军xx-5-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12.下表是两个时间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xx年9月19日613.51 854.53 6.0562老师要求同学们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述变化的影响,有一位同学绘制了以下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3.xx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某县位于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远古火山口群山脚下,土豆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狭小的本地市场常导致土豆低价滞销。
为走出困境,当地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品牌经营。
几经努力,该社成功地把土豆贩卖到省内外,且高价畅销,农民收入明显增长。
从材料看,农民之所以增收,主要因为()①种植土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竞争优势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经营提高了土豆的价值③土豆市场扩大改善了原有供求关系,提高了价格④实行品牌经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4.近年来,我国在化解产能过剩领域的政策不断加码,化解产能过剩的力度不断加大。
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A. 步骤1中观察到的白色沉淀为AgOH
B. 步骤2中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银氨配合物
C. 步骤3中产生银镜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 右图所示银的晶胞中有14个银原子
【答案】D
11.奥昔布宁具有解痉和抗胆碱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奥昔布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B. 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有2种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HClO4
【答案】D8.ຫໍສະໝຸດ 制铝工业废渣(主要含Fe、Ca、Si、Al等的氧化物)制取聚合硫酸铁铝净水剂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适当反应温度并不断搅拌,有利于提高铁、铝浸取率
B.Al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A.SiCl4为极性分子B.HCl的电子式为
C. 单晶硅为分子晶体D.Si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B
3.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盐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ClO有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B.NaHSO3有还原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C.NaCl易溶于水,可用于工业电解制备钠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抗酸药物
A. 生成NH3 B. 干燥NH3
C. 收集NH3 D. 吸收NH3尾气
【答案】B
7.13Al、15P、16S、17Cl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ⅢA族
B. 元素P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4
C. 第一电离能:I1(Al)<I1(P)<I1(S)
2021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
材料表明(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解析】材料主要涉及耕作的态度及结果,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误;耕作态度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说是具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耕作水平的高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结果是禾苗繁茂、果实累累说明当时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产量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25.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太尉【解析】材料表格列举了汉初设臵太尉及其升迁情况,与不需要设臵太尉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太尉的任前职位和去向并不固定,说明当时为了加强皇权,对太尉的设臵并无定制,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卢绾和周勃为高祖世交和高祖遗命,不能说多为皇帝亲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太尉是中央设臵的官员,不是封国,故D项错误。
【答案】B26.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 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的监察权【解析】材料中遭侍御史刘范弹劾中仅涉及御史弹劾权,未体现监察职能的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皇权对御史监察权的庇护,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李恪遭到弹劾,没有涉及如何处理,因此与司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李恪作为皇子,受到弹劾说明御史的弹劾不回避贵族集团,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三)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区、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3.“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第8条)”。
法国l789年《人权宣言》的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A.主权在民原则 B.分权与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 D.人权法治原则14.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15.有学者认为:l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16.《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8.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群众基础非常雄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20.观察1913—l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21.“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C.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22.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简表”。
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社会改造的需要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23.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
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
此观点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第II卷(必做l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ll道题,其中36——42为必做部分,43——46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
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38.(22分)革命对旧制度的改造是摧古拉朽式的,同时革命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这个曾经震撼了20世纪中国的“幽灵”,不容分说地攫住了20世纪上半叶众多中国知识者的心灵,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猎猎飘扬的革命大旗展现的是未来、理想和希望。
材料二革命改变着世界政治版图,改变着国家、社会、家庭、个体,革命尤其是共产革命的张力使这种改变具有为其他政治运动所远远不及的能量,这是革命曾经受到朝圣般欢呼的根由。
——以上材料均出自黄道炫《革命的张力与限界》(1)举例说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革命,是如何“打破现存规则从而展现未来、理想和希望的”。
(两例即可,6分)(2)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
(10分)(3)俄国十月革命就曾经受到群众朝圣般的欢呼,阅读材料二,解释十月革命的“能量”。
(6分)39.(24分)明清以来,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结识了儒生瞿太索,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教士们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人还有中国名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对西学并未主动接受,请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形势分析造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6分)材料二晚清关于“中西文化差异”认知的变化——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 (2)依据材料二,简述晚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种发展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分)材料三“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
……无疑是‘邯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3)材料三反映民国初期中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哪种倾向?你应如何看待这一倾向?请说明理由。
(8分)【选做部分】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许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不仅会推动社会的转型,还会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君之教秦孝公,坏井田,开阡陌,集小乡邑聚为县,急耕战之赏,奸伪无所容,民富而国强,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桓宽《盐铁论·非鞅》(1)依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怎样推动了当时秦国的社会转型? (6分)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
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废井田以保民用。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毛泽东(2)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带来的积极影响。
(4分)46.(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艾森豪成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哪些基本特征?(6分)材料二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着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2)材料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目的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4分)文科综合能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3.D 14.C 15.D 16.B 17.D 18.C 19.D 20.C 21.B 22.B 23.C二、非选择题38.(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6分,其它例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国内思想: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分)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
(4分)(3)十月革命的“能量”:突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6分)39.(1)原因:当时中国国力相对强大,政局稳定;农耕经济繁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6分)(2)发展:从咸同时代认为西方器物(或军事与交通)比中国先进,到光绪时代认识到西方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领先中国。
(4分)影响: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分)(3)倾向:完全肯定西方文明。
(1分)这一倾向是片面的。
(1分)理由:这种倾向是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这种倾向在民国初期起到了动摇封建文化统治地位,促进民众觉醒等积极作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6分)4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坏井田”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急耕战之赏”,打击了分封制下的世袭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行县制”使地方分权体制向中央集权体制转变。
(每点2分,共6分)(2)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
(1分)影响:务耕织可获奖励,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尚军功,百姓可按军功受爵;土地私有,人民获得了生存的必备条件。
(每点1分,共3分)4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1)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干涉其它国家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