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魏碑
魏碑七个基本笔画写法

魏碑七个基本笔画写法魏碑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出自东汉末年的魏晋时期,因其形状端正、书写规范而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重要范本之一。
魏碑的七个基本笔画写法对于学习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个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一个基本笔画是横。
横是指从左向右的一条笔画,它的特点是平直、稳定。
横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一气呵成,如「一」字的横;另一种是分两段横,如「丁」字的横。
第二个基本笔画是竖。
竖是指从上向下的一条直线,它的特点是挺拔、纵向。
竖的写法有三种:一种是一气呵成,如「十」字的竖;另一种是分两段竖,如「力」字的竖;还有一种是分三段竖,如「虍」字的竖。
第三个基本笔画是撇。
撇是指从上向下、向右倾斜的一条笔画。
撇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下撇,如「川」字的撇;另一种是弯撇,如「㇀」。
第四个基本笔画是捺。
捺是指从上向下、向左倾斜的一条笔画。
捺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下捺,如「自」字的捺;另一种是弯捺,如「〢」。
第五个基本笔画是点。
点是指由笔尖在纸面上一点一点停留,形成的一个小点。
点的写法很简单,但却非常重要,它可以用来点缀其他笔画。
第六个基本笔画是横钩。
横钩是指在横的基础上向右斜起一点,形成的弯曲线条。
横钩的写法很多,如「元」字的钩、「寸」字的钩等,它们各有特点。
第七个基本笔画是提。
提是指由笔尖细细地提离纸面,形成一个小弯曲的起始点。
提的写法通常需要结合其他笔画,如「大」字的提、「小」字的提等。
以上就是魏碑七个基本笔画的写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笔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魏碑的书法之美,也可以在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并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在书法的世界里,这七个基本笔画是我们启蒙的起点,更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石。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造型准确、流畅有力
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用笔技巧精湛,造型准确、流畅有力,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以下是几种魏碑用笔技巧的介绍:
1. 直勾横挑:魏碑用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横向书写时,向下方稍微用力翘起笔尖,落笔时再用力顶回,让笔划的下端略微错位,整个笔画看起来更有力。
2. 折叉转折:在书写斜线时,如要转折则先勒出一小折,再腕转笔尖,用力压下。
这样的斜线转折显得有力,非常适合书写标题或重点强调的字词。
3. 撇折再撇:魏碑中的“撇”字通常是两笔组成,第一笔的倾斜角度大约为40度,第二笔的角度略微较小。
这样呈“撇”字的笔画看起来个性鲜明、有力。
以上是魏碑用笔技巧的一些介绍,希望对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锲而不舍魏碑书法

锲而不舍魏碑书法
魏碑书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以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的碑刻为代表。
它以刚劲有力、笔画遒劲有力、构图严谨规整而著称,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要学习锲而不舍的魏碑书法,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特点和技法。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学习:
1. 理解魏碑书法的特点:魏碑书法注重刚劲有力的笔画,注重纵横结构的平衡和节奏感。
需要注意字形的方正、线条的稳定和粗细的变化。
2. 学习基本笔画:魏碑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提、点等。
可以通过模仿经典魏碑碑帖,反复练习这些基本笔画,掌握它们的轻重变化和笔势的运用。
3. 学习基本构图:魏碑书法讲究字形的整体布局和构图的平衡。
可以通过观摩经典魏碑碑帖,学习其中的字形排列和空间组织,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4. 多练习,勤于实践:书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提高,特别是对于锲而不舍的魏碑书法来说更是如此。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魏碑碑帖作为学习材料,通过模仿与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
另外,可以参加书法班或找到有经验的书法老师指导,他们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观展览、研究书法理论等方式来拓宽视野,提高对魏碑
书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记住,学习任何艺术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才能逐渐达到自己的目标。
祝你学习魏碑书法的过程顺利并取得进步!。
魏碑笔法的原理和方法

魏碑笔法的原理和方法魏碑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碑笔法是指书写魏碑字体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是学习和掌握魏碑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具体介绍魏碑笔法的原理和方法。
一、魏碑笔法的原理魏碑笔法的原理主要在于遵循“脱胎换骨”的原则,即在拟定魏碑字体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的加入,使字形更为精美和奇特。
具体原理如下:1. 参照古碑:魏碑字体是古代碑刻艺术的产物,因此学习魏碑笔法时,需要参考古代的碑刻作品,如《孔子庙碑》、《嵇康碑》等。
通过研究古碑,可以了解到魏碑字体的基本规律,研究古人的书法技巧和构图规范。
2. 力度与韵律:魏碑笔法注重书写的力度和韵律。
力度指书写时的笔画轻重和力度大小,要有变化,使字体线条有生动感和立体感;韵律指书写时的速度和节奏,要有起伏和变化,使字体具有动感和韵律感。
3. 造型与构图:魏碑字体的造型要求新奇独特、变化多样,但又不能违背字形的基本规律。
在构图上,要注意字形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确保整体书写的美感和统一性。
4. 线条与笔画:魏碑笔法的线条强调变化和立体感,笔画要有层次感和厚薄变化。
线条要流畅而有张力,不同字形之间的线条相互衔接要准确无间断。
笔画要有起止和暂停,要有情感和笔墨的厚度的变化。
二、魏碑笔法的方法学习和掌握魏碑笔法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研究,以下是学习魏碑笔法的一些基本方法:1. 模仿古碑: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魏碑字体的古碑模型进行模仿,例如《钟离昆碑》、《嵇康碑》、《孔子庙碑》等。
通过模仿古碑,可以了解到魏碑字体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魏碑笔法的基本技巧和构图要点。
2. 临摹名家作品:学习魏碑字体最好的方法是临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家作品。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中的笔法和技巧,领会名家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点,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3. 练习基本笔画:掌握魏碑笔法需要对基本笔画进行练习,如横、竖、撇、捺、点、提、勾等。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被誉为最美的书体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刚
劲有力的笔画,端庄稳健的结构,以及雄浑壮美的气势。
要想创作出
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要注重笔画的韵律与力度。
魏碑的笔画多为直线与弯曲线
组合而成,须以刚硬有力、宽厚有度为原则。
在挥毫时,要充分发挥
腕臂力量,使笔画流畅而有韵律感。
同时,在书写中要注意笔画的粗
细变化,以衬托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次,要注意结构的稳定与谐调。
魏碑的结构严谨有序,要保持
字形的规整和整体布局的稳定。
在创作时,要先勾勒出整体框架,确
定好字形的大小与间距,再逐渐填充细节,使作品呈现出谐调与美感。
此外,要注重筆劃的丰富与变化。
魏碑的笔画独特而多样,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多种基本笔画。
在创作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
灵活运用这些笔画,使作品富有变化与趣味。
同时,要注意墨色的深
浅变化,通过重轻浓淡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最后,要注重整体感和个性的表达。
魏碑书法强调用笔用墨的自
由与个性,因此创作者在书写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可
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的创新与突破,使作品更富有创意与
艺术感。
总结起来,创作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好笔画韵律与力度、结构稳定与谐调、笔画丰富与变化以及个性表达等技巧。
只有通过不
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精湛的
魏碑书法作品。
魏碑书法教程

魏碑书法教程
魏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起源于魏晋时期,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魏碑书法的特点是刀劲雄伟、笔力激荡,具有独特的气韵和艺术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魏碑书法的基本教程。
首先,学习魏碑书法需要了解其基本构造。
魏碑的字形较为严谨,由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构成,线条刚劲有力。
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给人以紧凑有力的视觉效果。
其次,要掌握魏碑的书写技巧。
首先是用笔的力度要有所变化,表现出草木繁茂、山河壮丽的气势。
其次是笔画要有较大的起承转合,体现出笔画之间的变化和呼应。
还要注意书写的速度和节奏,使字体流畅自然。
再次,学习魏碑书法需要多临摹名家作品。
通过模仿和笔画的书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魏碑的笔法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借鉴名家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造诣。
最后,持之以恒地练习是学习魏碑书法的关键。
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和不断地改进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字帖开始练习,慢慢地逐渐增加难度,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总之,学习魏碑书法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对艺术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们才能够真正
掌握魏碑书法的精髓,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采。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魏碑书法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成果!。
硬笔魏碑字帖

硬笔魏碑字帖
硬笔魏碑字帖是一种练习书法的材料,它以魏碑字体为基础,用硬笔来书写。
魏碑字体是中国古代碑刻上的一种楷书字体,以其结构规整、书写秀丽而闻名。
使用硬笔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书写技巧,提高笔画的力度和表现力。
硬笔魏碑字帖一般包括各种不同难度和风格的魏碑字体样本,每个字都有对应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示范。
学习者可以按照字帖上的示范进行临摹和模仿,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使用硬笔书写魏碑字体需要一些特殊的硬笔工具,如硬钢笔或钢铁笔,以及配套的油墨或墨汁。
这些硬笔工具相对于软毛笔来说,书写时笔触较为硬朗,墨迹较为清晰,适合练习硬笔书法。
通过使用硬笔魏碑字帖进行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书写的庄重感和规整度,培养书写的耐心和毅力,同时也增强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

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初学者学习魏碑书法的要领1、笔意。
魏碑用笔彼为讲究,方圆用笔要把握好,与“唐楷”纯中锋不同,有中有侧,要写出魏碑的风格、笔意,运笔转折要把握好。
2、笔势。
“体兼隶楷”,“隶中有楷”,“楷中有隶”。
魏碑产生的年代介于汉隶、唐楷之间,字中略带隶意。
笔取横势,一般横宽于竖高。
3、笔力。
雄强苍劲有力是魏碑的一大特色,下笔要力透于纸,不是一划而过,要凝神于笔,用力于毫。
4、笔厚。
魏碑的风格是凝重而不单薄,字写得要有厚度,切忌写成像割下的铁板,没有立体感,这也是初学者最宜犯的毛病之一。
写魏碑大致归纳为五句话不可扁:魏碑的方笔,不就将笔短舔扁,而是靠运笔产生的。
用笔转:横拖坚抹是初学者常见毛病,其实写魏碑的诀巧在用笔,起折、收笔,讲究笔的运转。
字不僵:魏碑不能写僵,要有灵气,上下笔划要顾盼相应。
力透纸:写魏碑用力,不是用死劲,要将力用于笔豪,“凝神于笔,用力于毫”,如太极拳,看似无力,其实内力深厚。
白计黑:魏碑笔划粗壮,笔划多的字往往容易笔划重叠,所以要以空白来安排笔划。
起源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
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
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以纪其事。
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
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
魏碑应运而生。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魏碑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学习魏碑一、抓住和解决核心技巧魏楷和其它字体一样,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
其独特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方笔笔法。
假如我们把魏楷的方笔舍弃,魏楷这种书体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这是站在魏楷特殊性的角度来看魏碑楷书的,不是宏观整体的评价魏楷。
这话的意思是,魏楷里不都是纯方笔,也有圆笔,也有方圆兼互的。
正是由于这种方笔笔法的特质和存在,所以,人们才把魏楷确认为楷书的一个门类或品种。
鉴此,我们学习魏楷,首要的要解决方笔技巧问题,这是魏楷笔法技巧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解决关键技巧问题。
这里,我们必须提示的是,学习魏楷方笔,千万不能用“唐法解魏法”!我们在实践中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就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
写出的字总是残存唐楷的意味。
可怕的是,一些教材,就明明白白讲地述用唐楷写魏楷的方法。
写的《张猛龙》都是“唐猛龙”。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就是这样学习魏楷的,写的“唐猛龙”含唐量极高!最为要紧的是,最为麻烦的是,这样的书写方法不能提高笔速。
没有笔速的参与,笔画呆板僵滞,更不能出现墨的层次,了无书写性。
我们提倡的是“用最简捷最轻松的方法写出标准笔形包括变异的笔形”,这种方法才是合理的、科学的方法。
我们关注方笔技巧,也注意圆笔问题。
魏楷中也有类似唐楷圆笔的成分,这样说似乎不和逻辑。
应该说唐楷之圆笔是继承了某些魏楷之圆笔。
在某种程度上说,此魏楷之圆笔非唐楷之圆笔。
于是,在圆笔问题上也不能纯粹以“唐法解魏法”。
我们细细考察魏楷圆笔时发现,很多的圆笔也是魏楷所特有的笔法。
许多魏楷圆笔唐楷没有,而唐楷圆笔尽可在魏楷中找到。
我们尤其注重方笔技巧的训练,也不忽略圆笔的获取,所有这些不仅仅是纯技巧的获得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方笔,又通晓圆笔,那么你就得到了打开魏楷仓库的钥匙。
有了这钥匙,我们在临帖取法上就十分自如,就少了障碍。
当我们笔法训练有素之后进入魏楷体系巡游之际,会发现临绝大多数的东西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的所有的学生在跟我学习一阶段之后,都有这样的体会。
除少数范帖之外,临什么都能上手,都能临得有模有样。
这样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手段,会引导学员逐渐能够向魏楷的纵深挺进。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定势和艺术追求去临帖取法。
所以,学习魏楷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掌握魏楷笔法的核心技巧。
(注:结构问题十分重要,它与笔法是并列的。
我们称之为技巧的两翼。
在这里十分难以详细阐述其中的学术问题。
尤其字形字势发生变化变异时就更难描述。
因为有审美课题的参与,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妹妹娇嗔,不见得所有人都喜欢;虎妞粗蛮,未见得所有人厌弃。
恕在下力不能及,此话题就罢了。
)选哪些开手之帖比较适宜呢?我们的判断是:1、选最具魏楷笔法特征的帖2、选风格相对“中性”味道的帖3、选技巧含量比较高的帖下面分别描述一下:1、选最具魏楷笔法特征的帖这种帖要有鲜明的方笔特征,最好是具有典型的“标准型方笔”特征。
2、选风格相对“中性”味道的帖所谓“中性”是指既不呆板机械单调,又不跌宕野逸狂狷。
3、选技巧含量比较高的帖技巧含量是选帖的重要参数,因为,单一的手法,技巧的模式化,会在训手的阶段容易导致僵化,会养成书写的套路。
一旦养成模式化、形成套路,必然堕入僵化。
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它关乎以后向魏楷纵深挺进的问题,更直接会影响学习者未来的个性风格的发展问题。
我们依据这三点,可以罗列一些我们认为比较适宜开手的范帖。
如:《张猛龙碑》、《李璧墓志》、《孟敬训墓志》、《元绪墓志》、《石婉墓志》、《染华墓志》、《爨龙颜碑》等等,此外《牛橛造像》和《大觉造像》也基本符合以上要求。
朋友可别误解我的意思,可不是就这么几部帖子!也还可以找到不少可以开手的帖,因为魏楷体系琳琅满目,丰富多样。
我很负责地说“魏楷真正是座富矿”,使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
二、慎重选帖学习书法一定要注意选帖,不是所有的法帖都可以任意拿来学习的。
都是经典,都是好字,这么就不能学呢?这一点往往被误判。
比如刚刚学习魏楷,上来就临《姚伯多造像》肯定会练坏的。
比如有的人练习中出现偏差,字越来越俗了,反倒强攻《元倪墓志》,就会越写越俗。
总之,选帖是件复杂的事,大体的思路是,根据需要择帖,根据目的择帖,根据时机择帖等等。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依据学习的阶段性择帖的问题。
仅就初级与中级两个阶段谈谈择帖的思路。
(一)初习阶段初学魏楷,“开手之帖”很重要。
所谓“开手之帖”,实际就是“取法乎上”的话题,更是“取法乎当”的问题。
我认为:开手之帖,取法乎当,显得尤其重要!如果选帖不当,往往会干扰关键方法技法的学习和掌握。
比如,有的朋友开手就写《爨宝子碑》、《石门铭》之类,很难驾驭其技法与风格。
这类的东西,不是开手之帖,应该是学习魏楷有一定基础的人发掘某些东西的帖。
诸如《汝南王修塔铭》、《姚伯多造像》、《嵩高灵庙碑》、《郑长猷》、《吐谷浑墓志》、《杨儿墓志》、《元彬墓志》等等,都不属于开手之帖,都是学习魏楷某个阶段,根据需要临拟之帖。
比如,有的开手临《元倪》、《元怀》、《元珍》等墓志,或者是《郑文公》、《等慈寺》之类。
(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说它们不好,只是因为这类字与唐楷接近或相似,还有一些虽然是北魏时期的东西,如《元晖墓志》、《常季繁墓志》、《元珽妻墓志》、《司马昞墓志》,把它们放入唐楷都属上品。
)很明显,这类东西中魏楷的特征很不明显,所以,以这类东西训手训眼和写唐楷区别不大,重要的是获得不到魏楷笔法的关键技巧。
有朋友会问:《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等是否也可以列为“开手帖”呢?答:当然可以!因为,它们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第一条。
这些东西含有纯正的魏楷方笔,或者说,它们都含有魏楷的“标准基因”。
所以说,从它们中获得方笔技巧和方笔训练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它们只符合第一条,所以还有缺陷存在。
我们建议,若以这类当开手帖,一定注意火候,当能方笔之后,不可久恋。
如果,笔笔方笔,笔笔重笔,会形成模式化,套路化。
再问:《张玄墓志》、《元略墓志》、《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可否?答: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好的范帖,都属经典系列,可是它们也都不存在明显的“魏楷方笔标准基因”。
但这些东西是可学的,是可以作为自己“主法源”的。
问题是,你是怎样的一为什么不选《张猛龙》开手?答:不是该帖不好,不是该帖有问题,也不是我个人的好恶。
我早些年一直攻打《张猛龙》,就是学习它解决的笔法技巧!并且从中获益多多。
不以他为开手帖主要有一下依据:1、前面提到过,现在写它的人太多,并且,有不少人死抱这个帖。
导致这个风格满街都是,拥堵在一条狭窄的路上。
这不是路子。
2、此碑漫漶严重,字口清晰度低,学习它有一定障碍,易误解误判。
3、可识之字相对少,对训练对取法不利。
恰恰这三点,正是《李璧》的优势。
尤其是字口清晰这一点最重要,全帖只有几字损残,其它都非常清整,临习它基本不会出偏差。
再是字数多,全贴千余字,是魏志一系中字数较多的一品。
对学习者十分便利。
总之,不选《张猛龙》开手,主要是非艺术因素问题。
(二)中级阶段中级阶段是指魏楷笔法和结字能力均能驾驭之时。
检验的方法很简便,就是随便拿来一帖(除个别难度大的例外)来临,在临习十几字之后,便能抓住特征。
也就是适应一阶段后就能临得比较形似。
这阶段的选帖也十分关键。
我们建议,这阶段最好选自己特别喜欢的范帖来强攻。
可以选一两个或两三个,并分其主次。
如果说初级阶段纯粹是训手学法的话,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取法获法阶段了。
从临帖目的来看,一是训手,二是获法。
这一点需要搞清楚,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乱写乱临。
临帖必须有目的性,有指向性。
大家知道,古代法帖浩如烟海,无人能遍临诸帖,不可能遍临诸帖。
即便魏楷一系也是如此。
一个人取法的面一定是有限度的,有的取可能宽些,但也难以面面俱到,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所谓“广取”也是相对的广取,是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的广取。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训手的面可能宽些,取法的面会窄些。
训手是局部手法或意境的体悟,取法则不然,它必须以强攻的姿态来实施。
获法的部分必须反复训练体悟,不仅仅做到“察精拟似”,还必须牢牢掌握并规矩谙于胸中。
达到抬手即出,出则必精的程度。
这样才算真正获法。
这样的训练取法一定是靠时间、数量和质量的保证,才能完成。
否则形成不了真实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清晰的记忆。
我们还体会到,凡是形成清晰稳定真实记忆的东西,才能准确地再现出来,反之,没能形成这种记忆的东西,再现困难,甚至不可能。
运动心理学称之为“动力记忆”和“动力定型”。
鉴此,我们要一方面慎取,另一方面要记忆,要精确地记忆。
这样的思路,也就是我们攻帖的方略。
中级阶段,这样攻帖应该是最可行的方法。
比较理想的结果应该是,自己能够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了。
可能不会尽善尽美,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写出的东西可以入眼了。
这应该是中级阶段最理想的程度。
这里应该提示的是,人各不同,快慢不一,同是临一部帖子,进度往往不尽相同。
所以,如何把握时机,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夺了。
中级阶段攻帖有必要集中时间精力来进行,比较忌讳的是“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
这种思路是高级阶段的玩法,不太适合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还是要坚持“攻垒”的做法比较对路,并且有计划地攻垒。
当我们逐一地攻下几垒之后,我们的积累也随之增加。
不断地攻帖积累,渐渐步入学习的高级阶段。
我十分主张学习书法“要走体系化的道路”。
走体系化的道路,最大的优利是越走越扎实,越走路子越宽。
这一理念非常符合古人的学书说教,就是“蜂采花”,“鸡跖食”。
屈指算来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我就是坚决地践行着这一路数,在魏楷体系跬跬以进的,现在还在行进之中。
我还十分主张学习书法要“慢炖”不宜“急炒”。
当下是非常浮躁的时期,书法界尤甚。
现实往往是,急炒者得利,慢炖者吃亏!其实这是表象,如果从长远考虑,“慢炖”者最有希望,“慢炖”者的前景应该是光明的!三、运用科学合理的临帖手段怎样临帖?这可是相当关键的问题。
临帖是讲究方式和方法的,是有一定要领和科学性的。
临帖的方式有:选临、节临、通临;对临、背临临帖的方法有:形临、意临、创临通常大家在临帖的方式方法上不是太在意,想这么临就这么临,愿意那样临就那样临。
这样往往会影响质量和效率。
我们的理念是,所有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要合理并科学地运用。
对这些方式方法,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一一单独解释了。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怎样混合式运用这些方式方法。
(一)、【选临+形临】这是最常用的手法。
形临是要求准确地临,就是“察精拟似”地临。
选临是专门找出该帖最有技巧含量,最有特点,最有味道的字临。
我称之为“选珍珠”。
这种手段相对比较经济,可以省去重叠重复的部分,抓住主要训练点,训练的比较到位,比较精确。
一部帖子,一般情况下选出五六十个字就能够把该帖的主要技巧涵盖进去了。
比如我们以《李璧》为例,先选五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