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

合集下载

魏碑

魏碑





灵 庙 碑
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 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 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 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 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 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 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 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 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 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 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1、侧锋落笔; 2、捻管内旋; 3、行笔趋势向上; 4、驻笔; 5、向右下; 6、略驻 7、回锋收笔。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锋下行且按且提。 4、驻笔; 5、向右下行笔; 6、回笔。

1、侧锋落笔; 2、捻管外旋向下; 3、笔管向上微偃, 抢笔下行; 4、力送笔端。
封 龙 山 碑

康有为(1858~1927),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 素,又号明夷、更甡、西 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 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 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 海”,清光绪年间进士, 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 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 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 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 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 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 伪经考》等。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

魏碑用笔技巧:造型准确、流畅有力
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用笔技巧精湛,造型准确、流畅有力,成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以下是几种魏碑用笔技巧的介绍:
1. 直勾横挑:魏碑用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横向书写时,向下方稍微用力翘起笔尖,落笔时再用力顶回,让笔划的下端略微错位,整个笔画看起来更有力。

2. 折叉转折:在书写斜线时,如要转折则先勒出一小折,再腕转笔尖,用力压下。

这样的斜线转折显得有力,非常适合书写标题或重点强调的字词。

3. 撇折再撇:魏碑中的“撇”字通常是两笔组成,第一笔的倾斜角度大约为40度,第二笔的角度略微较小。

这样呈“撇”字的笔画看起来个性鲜明、有力。

以上是魏碑用笔技巧的一些介绍,希望对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最美魏碑书法创作技巧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被誉为最美的书体之一。

它的特点在于刚
劲有力的笔画,端庄稳健的结构,以及雄浑壮美的气势。

要想创作出
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首先,要注重笔画的韵律与力度。

魏碑的笔画多为直线与弯曲线
组合而成,须以刚硬有力、宽厚有度为原则。

在挥毫时,要充分发挥
腕臂力量,使笔画流畅而有韵律感。

同时,在书写中要注意笔画的粗
细变化,以衬托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其次,要注意结构的稳定与谐调。

魏碑的结构严谨有序,要保持
字形的规整和整体布局的稳定。

在创作时,要先勾勒出整体框架,确
定好字形的大小与间距,再逐渐填充细节,使作品呈现出谐调与美感。

此外,要注重筆劃的丰富与变化。

魏碑的笔画独特而多样,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多种基本笔画。

在创作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
灵活运用这些笔画,使作品富有变化与趣味。

同时,要注意墨色的深
浅变化,通过重轻浓淡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最后,要注重整体感和个性的表达。

魏碑书法强调用笔用墨的自
由与个性,因此创作者在书写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的创新与突破,使作品更富有创意与
艺术感。

总结起来,创作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需要掌握好笔画韵律与力度、结构稳定与谐调、笔画丰富与变化以及个性表达等技巧。

只有通过不
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精湛的
魏碑书法作品。

魏碑字体应用场景

魏碑字体应用场景

魏碑字体,因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是魏碑字体的主要应用场景:
1.国家机关标志设计:魏碑字体端庄、庄重,非常适合用
于国家机关的标志设计,能够体现出权威性和正式感。

2.书籍排版:魏碑字体在书籍排版中也十分常见,特别是
对于一些需要展现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书籍,使用魏碑字体可以很好地增强书籍的艺术性和阅读体验。

3.商业广告:魏碑字体字形高大、厚重,具有较强的视觉
冲击力,非常适合用于商业广告、展会、宣传等场合。

它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品牌形象。

4.印章制作:魏碑字体字形稳健、端庄,适合用于制作公
章、私章、名章等正式性质的印章。

它可以体现出一种严肃的形式,符合印章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5.广告创意领域:魏碑字体在广告创意领域中也得到了广
泛应用。

它被称为“迷你魏碑”,具有大方得体和整体效果更加出色的优势特点。

它可以被用于名片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和报纸杂志等领域,也可以被用于企业LOGO、商标注册和电视台广告等领域。

总的来说,魏碑字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国家机关、书籍出版、商业广告还是印章制作等领域,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

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形式

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形式

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形式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及存在形式吧。

艺术特点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

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

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晋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

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存在形式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

魏碑名词解释

魏碑名词解释

魏碑名词解释
魏碑,又称“魏隐仲碑”,是为纪念延熙元年(公元278年)亡故
的魏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祭祀孔子而立的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
的文字记录。

它是公元前3世纪当时魏王刘邦下令在洛阳竖立的规格
较大的石碑,当时尚未创造纸张,所以魏王将这一重要历史记录刻在
石碑上,世代传颂造就了现今名垂千古的碑文。

六句魏碑记载了魏王刘邦下令在洛阳竖立碑事,有“天命始明、
大猷蒙允、高唐其成、夔龙则助、于邑之哀、洛水以涕”等句子。


六句描述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天命始明”,指的是魏王刘邦的即位,“大猷蒙允”,指的是孔子认可此刻刘邦的即位;“高唐其成”,指
的是高唐公爵帮助刘邦竖立碑;“夔龙则助”,指的是夔龙共同参与
刘邦竖立碑这一仪式;“于邑之哀”,指的是洛阳全城都痛哭;“洛
水以涕”,指的是洛阳水泽结冰,舟楫不能行。

该碑文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凝练而言晰,形象丰富,语
言优美,意象新颖,被誉为“百年绝句”。

此碑文的艺术价值及其历
史深刻意义,为历代学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重大的文学瑰宝。

魏碑于公元前3世纪创作,现已存放在苏州的中华文化园内,是
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魏文化的象征。

时至今日,魏碑文字
依然屹立不倒,铭刻在古老石碑上的六句文字,仍响彻于人类历史的
长河。

魏碑七个基本笔画写法

魏碑七个基本笔画写法

魏碑七个基本笔画写法
魏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钩、挑,以下是它们的写法:
1、横:由左向右,略呈斜势,落笔时或藏或露,收笔时或圆或方,与其他笔画相呼应。

2、竖:垂直挺拔,起笔藏锋,中锋下行,收笔或垂露或悬针,在末端向上回锋。

3、撇:由上向左下,起笔藏锋,向左下方逐渐加力,收笔时或出锋或回锋。

4、捺:由上向右下,起笔藏锋,向右下方逐渐加力,收笔时向右下方送笔,出锋收笔。

5、点:顾名思义,点在魏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起到平衡字形的作用,还为整个字增添了生动感和节奏感。

6、钩:钩在魏碑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笔画,包括竖钩、斜钩、卧钩、弯钩等。

在书写时,要注意钩的方向、角度和力度的变化。

7、挑:由下向上挑出,起笔藏锋,然后用力向上挑出,收笔回锋。

以上是魏碑七个基本笔画的写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碑之美

魏碑之美

《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
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 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 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 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 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 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 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魏 灵 藏 造 像 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 帝造像记》,简称《杨大 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 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 “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 《始平公》、《孙秋生》、 《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 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 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 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 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 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 庄重稳健。
张玄墓志
《北魏张玄墓志》原名《南阳太守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故俗称《张黑女墓志》。楷书 二十行,每行二十字,镌刻于北魏普泰元年。 北志原石已亡佚,现仅存清何绍基藏剪裱孤 本,志文书法精美,多参隶意,颇带质拙, 出于汉《子斿碑》。清何绍基在题跋中称赞,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著。”
张猛龙碑(一)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 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 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 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 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 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 誉为"魏碑第一"。 为正宗北碑书体。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 书法劲健雄俊。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 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 此"。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 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 意抒写者不同。"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 化无端"、":此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更有延年益寿之效。

书法分类有多种:楷书,隶书,草书,行书......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魏碑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适应社会意识需要的佛、道之学勃然兴盛。

佛、道的宣传方法是以写经为一大功德。

尤其佛学,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学之士,撰写文章以纪其事。

或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岩壁摩崖刻写,一时间,从汉代风行的立碑时尚,转向佛学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

四海之内虽战乱不止,造像求长生的心理却更加炽烈,刻石佛记文字漫山遍谷,不下数千万。

魏碑应运而生。

魏碑特点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魏碑影响
魏碑被人们发现的时间较早,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

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北朝碑刻对他们的影响。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王书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

所以总体上,唐朝楷书继承的更多的是晋楷的传统,即使对魏碑有所取法,也大多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没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也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

于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

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着《艺舟双楫》,康有为着《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

尊之者,非以其古也。

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

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现代魏碑书家的艺术风格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

如南京的萧
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

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

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色的艺术境界。

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在神似中彰显个性特色。

岭南、港澳地区重视文化艺术品位,许多店名、品牌都用书法字,魏碑体也是常见的,像爨宝子、始平公体的字用得也多,很有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