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和楷书的主要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隶书的特点及结构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

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

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

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

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

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

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

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

魏以后称为八分。

总的说来,隶书的字体有以下一些特点:1、字形扁阔体势开张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2、横平竖直笔画匀称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

3、内紧外松自然茂密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

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1/宋体:客观、雅致、大气、通用。

宋体是与印刷术同龄的出版字体,最适用于包括电视字幕在内的任何媒体。

当你不知道选择哪种字体的时候,就选择宋体。

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体都沿用了中文宋体的韵味并公认为是国际化字体。

这种最普通、最平淡的字体其实是最美、最永恒的字体。

宋体细分当中书宋和报宋尤为常用,跟拉丁字母的印刷体风格完全一致;大标宋古风犹存,给人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2/黑体:厚重、抢眼。

多用于标题制作,有强调的效果。

吨但电影、电视唱词字幕字号吨较小,用宋体有时容易让人吨看了眼花,用清瘦型的黑体吨做唱词已被普遍接受。

3 吨 /楷体:清秀、平和,带书吨卷味。

它是近、现代印刷品吨中追求书卷味的产物,多用吨于启蒙教材。

在专业书籍中吨多用于主观文字当中。

1 / 15唱词吨制作也可接受。

4/仿宋吨:权威、古板。

是早期中文吨打字机的专用字体,由于那吨种打字机多用于国家机关,吨因此仿宋体至今仍是红头文吨件的专用字体。

印刷品中使吨用仿宋体给人某种权威的感吨觉,一般用于观点提示性阐吨述,电视字幕不多用。

5 吨 /圆体:小资、势利、商业吨味。

这种字体最初出现在海吨外商业场合,也称线性。

内吨地版本的圆体字比较僵硬,吨缺乏美感,电视屏幕上还经吨常笔画粘在一起,变成一块吨一块的,看了费劲,不用也吨罢。

6/综艺:艺术、专吨业、现代感。

一种设计味较吨浓的字体,少用可表现一种吨艺术的时尚,滥用则嫌矫揉吨造作。

7/魏碑:刚劲、吨正气、强硬。

电视字幕中顶吨多适用于法律节目的标题制吨作。

喜欢魏碑体的同学最好吨拿书法作品来欣赏,电视节吨目还是多表现客观,不宜用吨魏碑。

---------------------------------------------------------------最新资料推荐------------------------------------------------------ 8/行楷:粗俗。

各书体的特点什么样

各书体的特点什么样

各书体的特点什么样书法分为甲骨文、蝌蚪文、大篆、小篆、章草、今草、隶书、魏碑、真书(正书、楷书)、宋体、行楷、行草、行书等。

但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行、草。

而根据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内涵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所以书法的特点因时与人之变而异,不可笼统论定!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均以楷书著称,却各具风格;宋四家:苏、黄、米、蔡虽皆以行书盖世,却各不相同。

在此只能简单概括以下有代表性的书体:(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2)隶书: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小篆「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完整版)楷书的发展及欣赏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版)楷书的发展及欣赏精选全文完整版

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 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字 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 峰造极。
行书
草书
楷书的演变
楷书的形成:早在东汉后期,人们开始对隶书 进行简化处理,淡化并逐渐去掉起笔收笔处的 装饰性动作,将作为隶书笔法特征的波挑形态 减弱,以使书写动作趋于简便流利,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新的字体——楷书。
清代: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 又号媛叟。自称楷书“由北朝求篆、分人真楷 之绪”。
传世楷书代表作有《邓石如墓志铭》《祁大夫 字说》《西园稚集图记》等。
以回腕执 笔法着意 用笔的涩 逆和夸张 线条的提 按顿挫使 其楷书流 动跳跃。
清代晚期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 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其风格特点和审 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 的帖学传统。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安史 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 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特点:
化瘦硬为丰腴雄 浑,结体宽博气 势恢宏,骨力遒 劲而气慨凛然。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五中书体,介绍楷书从隶 书中产生并形成的过成.
第二部分、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的的发展, 以及魏碑体的主要风格特点。
第三部分、介绍唐代楷书的成熟,代表书法家
的作品风格以及唐楷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宋以后的楷书继承与延续
大篆

书体特点四字概括

书体特点四字概括

书体特点四字概括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书体也在不断演化。

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吧!
1. 隶书:刚劲有力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起源于秦汉时期。

它的特点是字形刚劲有力,笔画粗壮有韵律感。

隶书常被用于书写公文、碑刻等正式文献,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2. 楷书:清秀流畅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之一,起源于汉朝。

它的特点是字形清秀流畅,笔画匀称有序。

楷书常被用于书写文章、书信等平常文献,给人一种优美自然的感觉。

3. 行书:潇洒自如
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起源于东汉时期。

它的特点是字形潇洒自如,笔画连贯有变化。

行书常被用于书写诗歌、书信等文艺作品,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

4. 楷隶:古朴典雅
楷隶是中国书法的一种,是将楷书和隶书相结合的书体。

它的特点是字形古朴典雅,笔画粗细相间有变化。

楷隶常被用于书写古文、经典等文献,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5. 魏碑:刚柔并济
魏碑是中国书法的一种,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的特点是字形刚柔并济,笔画粗细相间有变化。

魏碑常被用于书写题词、对联等文艺作品,给人一种雄浑豪迈的感觉。

总之,不同的书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它们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些美丽的艺术品,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汉字七体的特点

汉字七体的特点

汉字七体的特点
汉字七体是指楷书、隶书、篆书、草书、行书、楷草书和魏碑七种不同风格的汉字书法。

它们的特点如下:
1.楷书:笔画直线硬朗,结构分明,规范美观。

适用于书法篆刻、书法教育等领域。

2.隶书:笔画横、竖、撇、捺相互交错,曲线柔美生动,适于用于古代文献、印章等领域。

3.篆书:线条厚重古朴,结构稳健简练,适合于印章、古文研究等领域。

4.草书:字形自由狂放,线条飞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适用于客厅、写字楼等场所的墙面装饰。

5.行书:笔画横细竖粗,行云流水,自然流畅,适用于书法艺术和书信、日记等日常写作。

6.楷草书:结合楷书和草书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平易近人、富有生动感的字体,适于文艺、教育、装饰等领域。

7.魏碑:笔画粗大,豪放有力,适合于敬业属、方志、碑刻等领域。

这些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形式美和气质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1/宋体:客观、雅致、大F70DCEC1F6AF7B68A35800C16238E541E455A09B9D3A37E9FB7EA8195AD41CDBAD气、通用。

宋体是与印刷术同龄的出版字体,最适用于包括电视字幕在内的任何媒体。

当你不知道选择哪种字体的时候,就选择宋体。

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体都沿用了中文宋体的韵味并公认为是国际化字体。

这种最普通、最平淡的字体其实是最美、最永恒的字体。

宋体细分当中书宋和报宋尤为常用,跟拉丁字母的印刷体风格完全一致;大标宋古风犹存,给人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2/黑体:厚重、抢眼。

多用于6B58FEB4E5E5A8935AEE649EEB8D718361AE1926B56C094C1A132AB17996BC17D2标题制作,有强调的效果。

但电影、电视唱词字幕字号较小,用宋体有时容易让人看了眼花,用清瘦型的黑体做唱词已被普遍接受。

3/楷体:清秀、平和,带书卷味。

它是近、现代印刷品中追求书卷味的产物,多用于启蒙教材。

在专业书籍中多用于主观文字当中。

唱词制作也可接受。

4/仿宋:权威、古板。

是早期中文打字机的专用字体,由于那种打字机多用于国家机关,因此仿宋体至今仍是红头文件的专用字体。

印刷品中使用仿宋体给人某种权威的感觉,一般用于观点提示性阐述,电视字幕不多用。

5/圆体:小资、势利、商业味。

这种字体最初出现在海外商业场合,也称线性。

内地版本的圆体字比较僵硬,缺乏美感,电视屏幕上还经常笔画粘在一起,变成一块一块的,看了费劲,不用也罢。

6/综艺:艺术、专业、现代感。

一种设计味较浓的字体,少用可表现一种艺术的时尚,滥用则嫌矫揉造作。

7/魏碑:刚劲、正气、强硬。

电视字幕中顶多适用于法律节目的标题制作。

喜欢魏碑体的同学最好拿书法作品来欣赏,电视节目还是多表现客观,不宜用魏碑。

8/行楷:粗俗。

作为手写文书,行楷本来是最常用,也是最能出彩的字体,但电脑中的行楷字体书法功底欠佳,书法最讲究变化,电脑却同一个字千篇一律,犯了书法的一大忌。

魏碑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魏碑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魏碑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特点: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等楷书作品已然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但是大批西晋知识分子随晋室南渡之后,北朝的书风就和南朝大异了。

北朝现存的碑刻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法家的作品,和南朝士大夫所谓“风流蕴藉”的书法风格自然不一样。

钟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隶变楷的过程,由于晋室南渡,北魏的民间书法家们没有继承多少他们的成果,而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的发展轨迹,更多地是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

和南朝碑刻相比,清朝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与晋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

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扩展资料:存在形式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碑:公元4~6世纪北魏时期的铭石楷书
魏碑的著名作品:
晋代《爨宝子碑》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
用笔特点:横画隶书蚕头燕尾
北魏《龙门二十品》之《牛撅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张猛龙碑》用笔特点:《杨大眼造像记》书法笔体浑厚
北魏《汝南王修治古塔铭》
《张玄墓志》馆藏于上海博物馆
魏碑书法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方:魏碑字形多为方形魏碑比划方棱较多
密:字体较为粗壮比划间的空隙较密
起笔和收笔多有露锋
第二个特点:笔画主要部分中锋运笔
第三个特点:刀刻成分比较重
唐楷的主要特点:
用笔讲究点画定型提按顿挫分明
结构匀称规整法度严谨顺序稳定
唐楷的主要作品
欧阳询《化度寺铭》唐贞观五年
欧体和魏晋时期小楷一起练习最佳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初唐大臣
颜真卿《颜勤礼碑》字体横细竖粗字向外鼓
柳公权《玄秘塔碑》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墨迹初唐大臣起笔空运笔灵线条流畅
王之敬《卫景武公碑》馆藏于陕西省字过于硬朗
徐浩《不空和尚碑》字过于拘谨缺少变化转折较为生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