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
古人旅游的诗句

古人旅游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人旅游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旅游的诗句有哪些1. 《郊行即事》程颢(宋代)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4围。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4周1片碧绿。
(.)2. 《春游湖》徐俯(宋代)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沉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1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3. 《玉楼春·春景》宋祁(宋代)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妩媚。
4. 《琵琶仙·双桨来时》姜夔(宋代)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吴兴春游的壮丽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
5.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1枝红杏出墙来。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究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1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6. 《湖上》徐元杰(宋代)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非常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1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7. 《阮郎归·南园春半春游时》欧阳修(宋代)南园春半春游时,风和闻马嘶。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8. 《后庭花·1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宋代)东风不管琵琶怨。
落花吹遍。
: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1片。
9. 《琵琶仙·双桨来时》姜夔(宋代)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1只小船,我突然发觉,船上的人似乎是我从前恋人。
10. 《思帝乡·春日游》韦庄(唐代)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春日春游郊游,风吹杏花满头。
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2.有关旅行美妙的古代诗句10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引用古诗词的广告语

1.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汾酒广告)出自杜牧《清明》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酒广告)出自曹操《短歌行》4.且将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白云酒广告“出自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江铃汽车广告)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6.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丰田车广告)出自古代谚语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旅游区广告)出自范成大《吴郡志》8.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旅游区广告)出自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旅游区广告)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10.龙井源头问了瞻,我亦生来半进禅。
(龙井茶广告)出自陈眉公《试茶》1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荔枝广告)出自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12.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牡丹花广告)出自欧阳修《洛阳牡丹图》1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妃子笑”广告)出自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14.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中国宝马车广告)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5.飞金走玉常奔驰,日上还西,自古带著长绳系。
(奔驰汽车广告)出自曹勋法曲16.唯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标致汽车广告)出自王冕《素梅》1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汽车广告)出自黄巢《不第后赋词》18.还山大众空欢喜,只有诚斋两首诗。
(大众汽车广告)出自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
古诗词旅游活动方案

古诗词旅游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诗与远方:跟着古诗词游山水”二、活动目的。
通过将古诗词与旅游相结合,让参与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旅行体验。
三、活动地点。
选择具有丰富古诗词文化底蕴的地区,例如杭州(西湖有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庐山(李白等诗人写过庐山的壮丽景色)等。
这里以杭州为例。
四、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为期三天两夜。
五、活动内容与行程安排。
第一天:1. 上午。
- 集合地点:杭州某酒店大堂。
- 活动开场:导游简单介绍活动的主题和行程安排,分发印有一些与杭州相关古诗词的小手册。
- 第一站:西湖。
- 解析:嘿呀,苏轼这诗写得可太妙了。
您看啊,这西湖晴天的时候波光粼粼的,好看得不得了;下雨的时候呢,山色蒙蒙的,又有一种别样的美。
他还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迷人,就像西湖不管啥天气都美到心坎里去了。
- 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跟着导游诵读诗句,感受诗词中的西湖韵味。
2. 下午。
- 漫步苏堤。
- 导游讲述苏堤的由来,以及苏轼在此地的故事,同时提及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果是夏天)。
- 解析:杨万里写这诗的时候,那西湖六月的风光简直绝了。
你看那莲叶啊,一片接着一片,好像和天边都接上了,无穷无尽的,再加上那在太阳映照下红得特别鲜艳的荷花,就像一幅绝美的画。
- 游客可以在苏堤上拍照留念,寻找诗中的意境。
3. 晚上。
- 晚餐安排在湖边的特色餐厅,品尝杭州美食的同时,举办一个小型的古诗词知识问答竞赛。
获胜者可以得到与杭州文化相关的小礼品,如精美的折扇,上面印有古诗词。
第二天:1. 上午。
- 前往灵隐寺。
- 在路上导游介绍灵隐寺的历史文化,吟诵林逋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梅花,但林逋隐居在杭州,他的诗词也能体现杭州的那种清幽淡雅的气质。
写旅游的古诗词

写旅游的古诗词
哎呀,说起写旅游的古诗词,那可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就像李
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不就像是他在大声宣告:世界那么大,我要到处去看看!
再瞧瞧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哪是
在写旅游,简直就是在说: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我啥也不怕!
还有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画面感,难道不像我们
在旅途中走到尽头,却能悠然自得地欣赏风景吗?
想想看,这些古人,他们没有飞机火车,没有导航地图,却能凭着
一腔热情,走遍大江南北,留下这么多动人的诗句。
难道我们现代人,有了这么方便的交通,不更应该出去走走,感受这大千世界的美好吗?
我觉得呀,这些写旅游的古诗词,就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们透过
它们,看到了古人眼中的山河美景,感受到了他们在路上的喜怒哀乐。
这也激励着我们,勇敢地踏上旅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旅游的古诗词

旅游的古诗词旅游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活动,可以令人窥见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为了表达对旅游之美的赞美,古人创作了许多关于旅游的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古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体验,也表达了心灵在旅游中的启示和感受。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几首脍炙人口的旅游古诗词,以期让读者领略古人对旅游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里大林寺里盛开的桃花。
苏轼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容春天的美景,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他还写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该诗气韵华丽,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来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晴天下的大草原。
诗人将大草原比喻为“一岁一枯荣”的自然界,深刻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比喻来形容草原的生命力和生长周期,使人想到了生命的顽强和活力。
白居易在诗句中还写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形象地刻画了草原的无边美景和蕴藏在草原中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他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来表达对离别的伤感和不舍。
整首诗笔墨流畅,感情饱满,被人们传诵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虽然简单,但是却直接深入人心。
诗人描述了站在高楼上俯视这广阔的河山之美,开拓眼界的喜悦。
他用“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来形容日出日落和长江奔腾的景象,使人感到俯瞰世界的雄壮无比。
最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利用对高楼的一再攀登隐喻人类对事物不断求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乡村旅游的古诗词

乡村旅游的古诗词乡村旅游的古诗词介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乡村风景的赞美和抒发情感的艺术表达。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让人们享受自然田园风光和品味传统乡村文化。
古代乡村诗词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乡村四时田园》:春田园,秋尽归来;饶有鞠,寸草萋萋。
洗天弄云纬,鸡犬相闻鸣。
•《人月圆》:此时乡俗月,及欠古人风。
满泪为君行,涕虽不可凭。
•《江南曲》:曲中得旧调,时随世上新。
芒碣锁烟青。
古诗词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乡村旅游提供了观赏古代乡村诗词所描绘风景的机会,让游客亲身体验乡村诗词的意境。
•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清晨的雾气、田园的美景、鸣叫的春蚕,仿佛走入了古代诗词中。
•乡村旅游也提供了和古代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参观古村落、品味传统手工艺,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结语•乡村旅游与古诗词的结合,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沉浸在古代诗词表达的风景中,感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美好体验吧!注意:本文只是展示如何在Markdown中使用标题和副标题进行排版,并没有真实内容。
探索古村落•古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
•在古村落中漫步,能够感受到古代诗词中所描绘的宁静和恬淡。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古井、石板路等都是一幅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画面。
品味传统手工艺•乡村旅游也是一次品味传统手工艺的机会。
•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
•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制作传统工艺品的过程,感受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乡村旅游能够让游客们亲身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民生活、田园景色,都能在乡村旅游中找到对应的场景。
•在城市生活中渐渐疏离的乡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祝福旅游的古诗词

祝福旅游的古诗词1.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
——皎然《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省》2.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诗经·小雅·出车》3.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4.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5.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6.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7.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厉鹗《赠友人》8.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1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1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5.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1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17.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1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9.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二首》20.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个千古名句:最美的旅游风景,藏在经典古诗词

八个千古名句:最美的旅游风景,藏在
经典古诗词
八个千古名句如下: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水调歌头》)
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水调歌头》)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杨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青山一道同云雨》)
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牧《秋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古诗词文化的旅游价值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姓名学号学院管理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09级指导教师2013年5月20 日目录摘要 (1)关键字 (1)Abstract (2)Key words (2)一、选题背景 (3)二、诗词旅游 (3)三、诗词对旅游发展的意义 (4)四、济南市旅游景点诗词的形式与内容 (6)五、济南诗词旅游的可行性 (9)六、济南市古诗词旅游发展的建议 (10)七、结语 (13)谢辞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6)文献翻译 (21)摘要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前人留下的古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块瑰宝。
放眼神州大地,锦绣山川,动人心魄的风景在诗人笔下无不“令无数英雄尽折腰”。
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景点的歌咏,已成为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如今,人们的旅游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感性认识,而是更加趋向于对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希望通过旅游达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
历代歌咏诗词是旅游城市的一笔宝贵资源,古诗词的合理分析对于旅游城市的文化品牌建立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仅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提供历史的参考,而且在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也能起到历史的借鉴作用,对城市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积极的启示。
本文在对古诗词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古诗词对于旅游景区的意义,研究其价值作用,再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为例,对知名景点的部分古诗词通过实地调查后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其作用,提炼出古城济南的旅游文化特性,并对古诗在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古诗词旅游济南AbstractDuring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of china, ancient poetries which predecessors left to us are undoubtedly invaluable. Look at the vast land, beautiful captivating scenery attract lots of people. Po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ulture. The singing of the attractions has become a valuable cultural resource. Today, what people need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but tends to be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scenic spots. Poem can supply and extend the reach of their own knowledge structure through tourism. Not only help to explore the local culture and provide historical reference, but also can play a historical reference role in planning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re is a positive revelation of the city's tourist product development.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easibility of poetry tourism in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 Jinan, for example, the well-known attractions of ancient poetry arranged and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role of ancient poetry in the tourism industry.Key words: ancient poetry; tourism; Ji Nan一、选题背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古诗词历来为我们传诵。
尤其是对景点描写的古诗词,不论作者的境遇亦或是心境如何,他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不世出的才华,创作了一些诗篇佳句,流传甚广,不仅成就了古诗本身,更是成就了景点,使其成为了读者无比向往的地方。
苏州、杭州等地区更是借着数不胜数的美妙诗句这一天然的广告,成为了国内旅游热点城市。
古诗词使得旅游景点更加具有人文气息,更加具有文化内涵与深度。
诗词的充实和丰富,提高了地域旅游资源的品位。
如何很好地挖掘旅游文学资源在旅游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提升城市品格和旅游品质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诗词旅游任何没有文化内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旅游资源,人类社会中任何资源都不如旅游资源具有那样显著的文化属性。
①旅游文学作品作为旅游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这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旅游文学作品,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客体获得审美意向,有所感受,产生了文情诗性,激发了创作冲动所写下的诗文。
”②而这些文学作品便成了后人进行诗词旅游的“催化剂”。
关于诗词旅游的概念,朱桃杏比较倾向于“寻根”,在《诗词的旅游效应及相关旅游产品开发》中提出:诗词旅游是以诗词作为旅游主线的旅游活动,包括探寻作者故居和作品诞生地、亲历作品描述地等旅游行为③。
而尹向东则比较赞同“生情”,即:诗词本身得意于诗人感遇某地的触景生情、吊古感今,但经过历史的选择,诗词得以流传,成了今人对该地进行旅游的一种吸引,我们可以把这种以诗词为吸引物的旅游形式称为“诗词旅游”④。
他认为这种旅游形式的建立,能使游客完成由知到感并最终升华为综合感知。
两者观点略有不同,但是对古诗词旅游抱着比较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非常可行的一种旅游方式。
而旅游吸引物的建立,根据古诗词吟咏较多的景点或是古诗词较集中的地域与旅游目的地重点景区相联系,就可以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古诗词旅游线路。
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诗词与山水诗词并不是完全相同,相对于山水诗词的山水背景而言,大千世界的一切景物都可以作为旅游诗词歌颂的对象。
所有自然环境中具有审美属性、观赏价值的景色和景物,包括山岳丘陵、江河湖海、花木鸟兽、天文季候、异域风光等自然景观都是旅游诗词所选取的题材。
⑥但是就我国当前国民素质及文化水平来说,单纯建立起这种诗词旅游路线会略显单调,难以吸引旅游者。
所以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将其依托于当前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观光旅游,锦上添花,借此增加观光旅游的内涵和深度。
三、诗词对旅游发展的意义(一)深化旅游景点的内涵,大大增强其人文价值“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古诗词的存在使得原本单纯的自然风光充满人文气息。
后者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也会被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深深的打动,不自觉的吟诵起这些家喻户晓的诗篇,不但有了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更是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比如: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使寒山寺和枫桥名声大噪,到这里听听寒山寺的钟声,远眺京杭大运河的美景,读着古诗,着实有一番“身处尘世梦回唐”的感觉。
因此,文学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旅游文化。
如何很好地挖掘旅游文学资源在旅游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提升城市品格和旅游品质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扩大景区知名度,成为景点效果最好的“广告”“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遥想当年柳永的一首《望海潮》,远播金国,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一首千古流传的诗句对于景点的宣传作用具有惊人的效果。
我国国内的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也正是因为某一篇或几篇妇孺皆知的诗文而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区。
一地被古人吟咏次数越多的地方,说明该地吸引力越大,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就越大。
所以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客观的旅游资源评价作用。
⑦(三)利于当地“文脉”的建立,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开发所谓“文脉”,是指旅游区所在的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里沉淀的思维时空组合。
⑧写景古诗词可以担当连通“地之脉”和“文之脉”的桥梁的重任,成为文化与自然风光的一个载体,并且将两者完美的进行了融合。
我国流传至今的诗词有数万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衷心赞叹或对一些著名历史事件的感怀伤事,它们或喻景于情、或喻情于景,这些诗词中所隐含的地名或景观即构成了现代诗词旅游的资源。
以《唐诗三百首》为例,大约有一百首左右的诗中地名或景观在现今可找到所对应的地域或景观,这些古诗对所描述地域的“文脉”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⑨(四)提高旅游主体的文化素养,对景点的有更好的解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于旅游者来说,在观赏景点的同时,若能了解描写该地的古诗词,无疑会增加旅客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想象力,诗词的作用就是强化了旅游地的优美雄伟程度,引导游客在感知地理景观,帮助旅游者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引领人们游览观赏山水名胜,让游客回归自然,寻求山水之乐。
另外,花菊香在《试论古代诗词的旅游效应》中还特别提到了对导游的要求:“导游人才如果多积累旅游诗词并灵活运用,用抑扬有致、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文学语言,带领游客游览风景名胜时能恰到好处地吟诵名人诗句,使诗情与美景天然融合,让整个游览过程融古通今,从而达到文化旅游的效果。
”⑩(五)成为旅客的旅游动机,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由于很多诗词都是我们从小就开始背诵的,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等名篇,这些诗词作品都是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成为千古名句,成为旅游文化的精品,精美的描述能强烈刺激旅游者出游的动机。
11美学家提出了对象化一说,对景观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对“对象化”建立的深度和强度都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所谓对象化,就是“游客借助自己的感受,通过再造想象来实现,使对象的个性和特征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想象的同时进行着审美体验的享受。
”12所以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对于这种审美形式,诗歌恰能使旅游者在游览之前加深对“对象”的熟悉一程度和掌握程度,使游客能将景物迅速地对象化,进行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