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读图2.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某某省、某某自治区、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某某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某某、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参考答案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共同探究:(1)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河水补给、汛期及影响因素参考答案(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参考答案(3)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参考答案(4)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南北差异参考答案5.京杭运河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长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掌握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长江治理与开发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措施。
2.难点:长江流域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治理与开发的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教材、学习笔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投影仪展示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3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新人教版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运用长江流域图和相关地图,说出长江的概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有关图文资料,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人地协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难点: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全班学生分成6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对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给予肯定。
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万里长江行——自主学习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画图环节:师生共同画长江在黑板上一笔画出长江干流图(V+W)。
指导学生读图,说明长江的概况。
1、读P45“长江水系图”,寻找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城市(宜昌和湖口)、主要支流和湖泊。
2、读P7“中国行政区划图”,寻找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读P23“中国地形图”,寻找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4、读P36“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寻找长江干流流经的气候区。
指导学生将长江概况用画的形式总结到板图上。
带着教师布置的四个问题自主预习课本。
积极发言,将自主学习的结果认真填绘到板图上。
学生回答预设: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
2、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十一个省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年级地理上册第⼆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新版新⼈教版(含答案)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学习⽬标】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2.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解决下列问题!学习⼀:长江河流概况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___,全长千⽶。
流经11个省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___________海。
2.长江⼲流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原、⾼原、盆地、平原。
3.长江河段的划分:湖北L 以上为中游,向下⾄江西省M 为中游,再向下⾄⼊海⼝为下游。
4.读长江⽔系图,写出长江主要⽀流和湖泊。
⽀流:A ,B ,C ,D ,E ,F ,G 。
湖泊:a 湖,b 湖。
5.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河?学习⼆:各河段特点及开发和治理6.读课⽂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并在图上中分别⽤①②填出三峡⽔电站、葛州坝⽔电站。
7.试结合长江流域湖泊⾯积变化图、荆江河道特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形、⽓候特点等⽅⾯,分析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然和⼈为原因。
8.试结合教材图2.36和有关资料,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道”的原因。
9.阅读课本47页图2.38,分析国家对荆江河段如何进⾏治理?10.读图⽂资料,完成教材p48活动题。
【合作探究】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积缩⼩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知识构建】【拓展延伸】长江三峡和三峡⽔利枢纽⼯程“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第2 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案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
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
们读图2.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
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武汉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重庆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宜宾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江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总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思考: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教师:请同学们读图2.35“长江干流剖面示意”。
剖面图的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
学生:横坐标表示长江的长度,纵坐标表示各流经地点的海拔。
算一算: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落差最大的是哪个河段?该河段的落差约为多少?
学生:上游河段落差最大,上游落差约为6300米。
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势特点,说说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学生: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长江为什么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学生: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故被称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长江干流上大的水电站。
学生:长江三峡水电站是全国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还有葛洲坝水电站等。
过渡: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也很高。
阅读图2.36“长江航运”,长江在航运方面的运量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提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学生: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
干流横贯东两,宜宾以下能四季通航。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目前
长江干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教师:读图2.37“三峡工程”、2.38“荆江治理”,结合文字说明,谈谈国家重点对长江的哪一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
学生:国家重点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了治理。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学生: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综合效益。
探究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的题目,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
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长江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近年来这个地区几乎每年都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加强全流域的生态建设,需要长江流域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协同作战。
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写在图2.40中。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依次流经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入海。
在图中依次填写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2.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
学生: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得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严重。
3.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有的专家建议:长江源区的青海及上游流经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优先地位;中下游流经的各个省级行政区域是防灾减灾的最优先区域;入海口及沿海是污染的高风险区。
针对这些建议,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由于上游大量的森林、草场被破坏,致使生态防护功能下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而上游的水土流失又直接影响到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故长江源地区及上游地区应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中下游地区由于大面积围湖造田、泥沙阻塞河道,再加上该区域内降水较多,为中下游洪涝灾害发生造成极大的隐患。
故中下游是防灾减灾的最优先区域。
下游由于人口密集,污染较为严重。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及水能、航运的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情况。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我国的“水能宝库”、“黄金水道”,我们应好好地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