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概况
济南简介

简介济南,地处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1]济南,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泉城广场称“泉城”,下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227k㎡,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433万。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济南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第13位。
济南地处中国知识人才密集的齐鲁大地,人力资源齐备,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密集。
现有各类高校40所,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科研机构200多个。
其中10个国家级实验室,53个省级科研院所,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人员达35万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济南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发达,IT产业在中国列第四位,并被国家批准成为“中国软件名城”。
拥有占地20公顷、亚洲最大的环形建筑——国家级软件基地“齐鲁软件园”,及“CIIIC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电子信息研发机构,现已有1200余家国内外IT研发企业入园发展。
济南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健全,市区范围共有各类商业网点数量近40000个,其中购物中心、济南夜色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布局合理、数量庞大,商业潜力雄厚。
济南也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享有“中国精品菜篮”的美誉,培育出“章丘大葱、鲍芹”、“商河大蒜、彩椒”、“平阴玫瑰、阿胶”、“仁风西瓜、曲堤黄瓜”、“张而草莓”、“张夏玉杏”、“马山栝楼”、“买买茶”、“买卖茶”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市场亦具有较高知名度。
投资环境优势。
济南市成立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领导小组,由市四大班子领导挂帅,以大力促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将济南市政府打造成——全国“审批最快、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及扶持政策,大大提高了投资者在济南投资的效率及便利水平。
山东省会是哪个城市

山东省会是哪个城市山东省会是济南,它是山东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山东省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国的工业基地之一。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山东半岛中部,南临渤海和黄海,北邻渤海与辽东半岛和山东沿海陆地相连。
北部隔渤海与朝鲜相望;南部隔渤海同台湾海峡相望。
东西最长383公里;南北最宽处545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25475平方千米。
下辖1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代管滨州市代管县(市)、日照市。
全市常住人口277.2万人。
济南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家;也是中国唯一拥有3座海上岛的城市。
山东省会济南,山东省经济的中心、交通枢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支撑地和东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及综合交通枢纽,被誉为“东方明珠”、“海上花园”所在地。
济南地处鲁西南沿海地区,与山东省相邻,位于渤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之中带中的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区域内有青岛新机场(规划中)机场(跑道)和胶济客运专线青岛北站东站等主要客运枢纽;铁路胶州站始发终到济南西站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高速公路7个城市出入口;拥有济南二环、三环与四号路等4条城市主干道路和部分高速通道。
济南作为东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中心与商贸物流中心,是山东省省会和区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大陆唯一拥有3座海港并且处于渤海交汇处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2020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济南市代管淄博市和威海市;将其所辖县级市及平度市划归青岛市管辖。
济南是山东第三大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山东省会青岛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青岛是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渔港国家历史1、济南济南,简称“济”,古称历城,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济南历史简介概况

济南历史简介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是山东省省会和最大城市,也是全省的政治、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济南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济南是齐国的重要城市,经济和军事地位显著。
秦朝时期设立济南郡,从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
在古代,济南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中原地区通往海洋的重要门户。
济南还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在此讲学。
汉朝时期,济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藩王国,历时400余年。
唐朝时期,济南成为了一个道级行政区,管辖范围包括了现在的山东半岛和河南北部。
近代以来,济南逐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济南的工业体系不断壮大,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机械制造、冶金、化工和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和科学家。
今天,济南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济南简介

济南简介济南市又称泉城,是中国山东省省会及最大城市,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华东五大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批准的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济南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因境内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称为“泉城”,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概述济南市,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
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和第七届国际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城市,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地理位置济南,地处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济南,又称“泉城”,下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227k ㎡,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433万。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济南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第13位。
自然气候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
济南市情市况

济南市情市况一、济南概况【位置面积】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01′~37°32′,东经116°11′~117°44′,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
四周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聊城等市相邻。
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3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①地质。
北部为济阳坳陷、淄博—茌平坳陷,南部为鲁中隆起。
地层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黄土及砂砾沉积岩为主。
岩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奠定了济南的构造基础。
②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
③气候。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0℃。
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
④水文。
济南市河流分属黄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山区北麓有众多泉群出露,仅市区就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
【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
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种土类,其中以棕壤、褐土两大土类为主。
②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地热和建筑材料等。
③当地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④生物资源。
有植物149科,1175种和变种。
陆栖野生动物211种。
二、历史沿革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
山东济南简介概况

山东济南简介概况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地处鲁中山区,东界青岛、烟台,南邻潍坊,西接泰安、聊城,北靠淄博。
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6.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28.6万人;城镇人
口626.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3.1%。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泉城”之称。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期,济水就在此注入大海。
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设郡、国;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
济南府,即今济南;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山东省省会;民
国元年(1912年)设山东省督军府。
建国后为山东省省会和国
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即设临淄城(今淄博市临淄区)。
西汉初设置济阳县,为齐国境内四县之一。
—— 1 —1 —。
山东济南简介

岛 市
烟
烟台海肠
烟台海肠是山东省烟台市特产,和沙虫不是一种东西,沙虫 是方格星虫,海肠是单环刺螠,口感和烹饪方法也不一样。 包饺子、涮锅、炒韭菜、麻辣……想怎么吃就怎么做,特别美 味,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一道长久有余财菜(肠、韭、
肉、鱼),以寓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 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山东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 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 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 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 候。
台 市
蓬莱小面
蓬莱小面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地方传统名吃,面条筋 道,纤细,配上浓稠鲜美的勾芡汤汁,味道鲜美,口感爽 滑!驰名的海蛎子面夹带着鲍鱼面、大虾面、海参面等轮 番上阵,在烟台,婚丧嫁娶酒场往来推杯换盏中结束的压 席重头戏定是蓬莱小面!
好客 山东
好客 山东PS:图片来源于➢山东省(Shandong)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 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 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 方千米。 2021年山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0169.99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7.24万人。肉是济南的一道非遗名吃,该美食起源于明末清初, 当地人把它称作烧肉,这种烤肉和其它地方的烤肉完全不一 样,它烤的是整只猪,抹上秘制的调料,烤出来的最外层皮
黄酥脆,里边的肉嫩且多汁。
济南简介作文

济南简介作文济南市位于北纬36 40分,东经117 00分,南濒泰山,北濒黄河。
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交界处,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有两条主要河流:黄河和小清河。
湖泊包括大明湖和白云湖。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春城”。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大约公元前22世纪,——年,中国原始部落首领舜住在济南。
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4600-4000年前)的发现地。
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市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
济南作为一座城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建立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冀北县。
汉初建济南郡,故名济南。
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的省会。
济南市成立于1929年7月。
济南有许多文物古迹,包括顺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顺耿山,秦长城前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汉代小汤山的——郭墓和石庙(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的——六部四门塔(公元7世纪),以及被称为“海上第一塑”的灵岩寺,在宋代绘制了罗汉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如中医创始人扁鹊,阴阳五行家邹衍,唐代开国元勋方凌轩、秦琼,著名作家李清照、辛弃疾等。
此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杰出的作家、学者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因而有“济南名人多”的美誉。
泉城风景区趵突泉公园趵突泉公园是以泉水为主要民族形式的自然景观公园,是济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105公顷,与大明湖、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景点。
趵突泉历史悠久,以“天下第一祁多甘泉”著称;据《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在洛阳相会’。
北魏时,因依泉而建的鄂郢寺,故称“鄂姜水”或“鄂郢水”。
林友的“槛泉”。
趵突泉在金代也被称为“瀑泉”、“爆泉”。
“纪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宋代著名作家曾巩《齐州二堂记》。
趵突泉自晋代以来被列为72泉。
趵突泉永远占据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概况: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和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南为泰山山地,北濒黄河。
东邻淄博的周村、淄川、博山区;南依泰安的泰山区、郊区及莱芜市、肥城县、东平县;西连聊城的东阿县;北与德州的齐河县、济阳县隔黄河相望。
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7°4′,东经116°12′~117°44′。
1985年,济南市辖5区4县,全市总面积5775平方公里,总人口383万,其中市区人口143万。
济南历史悠久。
1928年在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址。
90年代初在章丘北部西河、小荆山等地又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表明距今8500~9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
济南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名称是“泺”,后曾称为“ ”、“历下”、“历城”等。
“济南”之名始于汉初。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济南为国,后改称济南郡。
隋唐称齐州、齐郡、济南郡。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称济南府。
元代称济南路。
明朝置山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济南成为山东首府,历明、清、民国而延至今,一直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济南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最大领辖范围曾包括周围27个县。
1904年济南开埠后,工商各业逐渐发展,交通通讯日臻完善。
1929年独立设市,不再辖县。
1948年济南解放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关系更加密切,1959年曾辖历城、泰安等9个县(市)。
至1985年辖历城、章丘、长清、平阴4个县。
济南市区区划也有多次变动,最多时曾分为11个区。
1985年设历下、市中、天桥、槐荫4个城区和1个郊区,市区面积为483平方公里。
现辖历下、历城、槐荫、天桥、市中、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
2011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06.64万人,年人口增长率4.22‰。
常住人口688.51万人(注12)。
全年人口出生率11.00‰,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6‰,下降1.69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4.34‰,上升1.56个千分点。
人口机械增长率0.43‰。
【历史和文化】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生活在济南一带。
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
作为城市,济南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
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
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
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舜耕山(公元前22世纪),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
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
全市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济南现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
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泉水众多,被誉为“泉城”。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市鸟是白鹭,吉祥动物是金牛。
【综合实力】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8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8.9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9.46 亿元,增长10.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387.4亿元和325.4亿元,分别增长7.96%和22.3%。
全部税收653.5亿元(含海关代征、出口退税共计50.4亿元),增长23.8%;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4.8%,提高1.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201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07.9亿元,增长12.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5.2亿元,增长13.1%。
在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增长的占66.7%,提高6.6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保持稳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23.1亿元,增长15.3%;实现利税517.1亿元,增长7.3%;实现利润251.5亿元,增长4.9%。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4.2%;工业产销率98.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基本保持较快发展。
全市机械装备、石化及新材料、食品药品业、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等重点行业增势较好,其中:机械装备业实现营业收入1124.8亿元,增长22.8%;石化及新材料实现营业收入801.9亿元,增长34.5%。
园区承载能力提高。
济南出口加工区及8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8家,全年工业增加值339.8亿元,增长12.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1%,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29.7亿元,增长17.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9%,提高2.4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发展。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21.1亿元,增长9.2%。
新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486家,实现总产值1126.7亿元,增长26.1%。
【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1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02.7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295.8万吨,增长2.2%,实现连续9年丰收。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注4)410家,新增6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3278家,新增620家。
全市认证无公害产品累计435个、绿色品牌116个、有机农产品13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8个。
全市各类畜牧业规模化小区(场)达到826处。
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27.39万千瓦,增长3.48%。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统筹城乡发展七大工程扎实推进。
开展农房建设100094户,其中整村建设93224户(竣工49485户、在建43739户)。
落实水利投资27.2亿元。
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平方公里。
新打农灌机井1250眼,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4万亩。
新型农村养老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250元,基本实现全覆盖。
河道治理完成投资1.76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1.36亿元。
完成农村道路保通工程项目187个。
重点扶持80个都市农业园区和47个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建成核心示范区26万亩,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30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30万亩。
800个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全部完成;44个乡镇(办)基本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达到19万户。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502个村建设了文化大院。
【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
201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98.1亿元,增长8.5%;占全部第三产业比重为46.9%,降低0.7个百分点。
金融业发展形势稳定。
2011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30.10亿元,增长10.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64.1亿元,较年初增加767.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75.8亿元,较年初增加770.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09.8亿元,较年初增加981.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93.7亿元,较年初增加581.2亿元。
保险业快速增长。
保险业务收入110.4亿元,增长9.8%;保险业务支出27.7亿元,增长25.0%。
证券交易下降。
有价证券交易成交总量6765.6亿元,下降29.7%,其中,股票基金交易成交总量6420.5亿元,下降15.7%。
房地产业平稳增长。
2011年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6.0%。
房屋施工面积3520.9万平方米,增长49.0%;其中住宅2608.1万平方米,增长39.6%;房屋新开工面积1220.8万平方米,增长25.6%。
商品房销售面积594.1万平方米,增长11.8%,其中住宅536.8万平方米,增长12.5%。
旅游业快速发展。
201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08.5万人次,增长18.3%。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979.5万人次,增长18.3%;接待入境游客29万人次,增长25.5%。
实现旅游总收入382.8亿元,增长22.0%。
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73.7亿元,增长22.0%;旅游外汇收入1.42亿美元,增长25.3%。
物流业、软件业、会展业发展势头较好。
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10705.3亿元。
软件服务业销售收入800亿元,增长31.1%。
举办会展141场,参观人数745万人次,增长18.3%;展会交易额1110亿元,增长11.8%。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国内贸易较快增长。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1亿元,增长17.3%。
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6亿元,增长17.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662家(注10),实现零售额847.7亿元,增长18.5%。
“家电下乡”销售58.6万台(件),增长97.3%;销售额15.3亿元,增长112.2%。
对外经济增势较好。
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104.0亿美元,增长40.4%。
其中:进口43.5亿美元,增长29.8%;出口60.5亿美元,增长49.1%,内资企业出口43.7亿美元,增长59.4%。
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42亿美元,增长6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亿美元,增长26.2%。
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6个,实现合同外资额14.1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11.0亿美元,增长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