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综述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综述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综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瑞士杂交电车公司的Grätzel教授首次提出。

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DSC具有低成本、高转化效率和简单制备等优势。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染料分子吸附在液态电解质和半导体电极之间的钙钛矿光敏剂上,实现对光的吸收和电子传输。

自问世至今,DSC在材料、结构和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DSC的材料研究方面,钙钛矿材料是DSC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早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使用染料分子作为光敏剂,但其效率有限。

随着钙钛矿材料的问世,DSC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早的钙钛矿光敏剂是染料分子与三角锥晶格结构的二氧化钛表面有机酸形成络合物,后来发展出钙钛矿结构材料,如MAPbX3(MA代表甲胺离子,X代表卤素)和FAPbX3(FA代表氟化铵离子)等。

这些新型钙钛矿光敏剂具有更高的吸光度和更长的电子寿命,大大提升了DSC的光电转化效率。

除了钙钛矿材料的改进,DSC的结构和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

最早的DSC采用的是液态电解质,但其在长期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固态电解质和无电解质DSC,提高了DSC的长期稳定性。

此外,还有人将DSC与其他太阳能电池技术相结合,如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形成了复合结构,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DSC逐渐成为了实际应用的焦点。

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投入到DSC的产业化开发和商业化推广中。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DSC产品面市,如太阳能充电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材料等。

此外,DSC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应用特点,如透明、可弯曲、柔性等,使其在可穿戴设备、汽车、船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在材料、结构和工艺等方面的不断优化,使得DSC的光电转化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成本低等特点,并且可以适应各种光照条件。

这种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DSSCs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它的基本结构由硅基质、电解质、阳极和阴极四个部分组成,既有光电转换功能,又有储能和输出功能。

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DSSCs的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光伏转换效率高且稳定性强,而且适应各种光照条件,性能优良。

根据实验室研发的结果,电压可以达到0.8V-1.0V,转换电效可以跨越12%-15%。

DSSCs的核心是敏化剂,这些敏化剂可以有效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敏化剂通常用有机染料或半导体量子点制备。

有机染料通常选择比较富电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高吸光度和卓越的光电转换效率。

而半导体量子点是纳米尺度下的量子控制系统,具有单电子级别的光电转换效率。

同时,DSSCs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研究方向,例如提高敏化剂的吸收性,增强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改善电极材料和组装介质,提高输出电压和效率等。

在电解质的研究方面,有机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尤其引人关注。

DSSCs的应用前景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户外太阳能装置、城市建筑立面材料、透明玻璃幕墙、电子设备的充电、电动车的充电等领域。

在家庭光伏系统的应用中,DSSCs可以替代传统硅太阳能电池,成为一项新型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同时,由于DSSCs可以根据不同光照条件自适应调节,因此在户外应用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项前途广阔的技术研究领域,它具有高效、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适应性好等特点。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它在普及太阳能应用、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和原理,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和实用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的逐渐普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一、技术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类似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装置,但它与传统太阳能电池不同的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电池材料——染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染料分子吸收太阳能中的光子,将其转化成电子和空穴。

染料分子吸收光子后,电子从染料分子的价带跃迁到染料分子的导带中,同时留下一个具有正电荷的空穴。

在电池的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之间,这些电子和空穴被分别收集,构成电荷传输路线。

通过连接一定的电路,这些电子和空穴就可以被引导到获得电能的装置中,发挥最终功效。

二、应用领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户外光伏产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制成柔性太阳能板,这种太阳能板可以贴在各种户外设备上,如行车记录仪、充电宝、户外摄像机、自行车等。

在户外野外等没有电源的环境下,可以利用它来为这些装备提供电源,十分便捷。

2.建筑光伏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在建筑的门面、窗户、墙壁、屋顶等处应用,可以减少对建筑外观的破坏,美化建筑外观,同时还可以为建筑提供持续的电力,节省能源成本,使得建筑更加环保。

3.光伏无人机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量轻、成本低,非常适合应用于无人机光伏电池上。

通过利用它提供的太阳能电能,无人机可以飞行更长时间,飞行高度也更高。

同时,它不会对固定翼强制要求的结构大小和重量带来影3.智能家居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中,使得这些设备在电网停电或人为故意停电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工作。

在智能家居领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染料敏化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用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用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t g sa d d s d a t g so a iu y e st es a d t e c re tr s ac i ain w r e iw d i e al F n l a e n ia v n a e f r sd e s n i z r n h u n e e r h st t e e r ve e n d t i i a — v o i u o .
( 阳师范学院 a化学化工学院; . 管理处, 信 . b资产 河南 信阳 4 4 0 6 0 0)

要: 染料 敏化 剂 的性 能 是 影 响 染 料 敏化 太 阳能 电池 光 电转 化 效 率 的 重 要 因 素 , 于 染 料 敏 化剂 的研 关
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简要介 绍了染料敏化剂在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中的作用 以及各种染 料敏化剂 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 ,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 了展望。
l , h i t r e e o me tw sa s e i w d y t er u u e d v lp n a lo r ve e . f Ke r s d e s n i z r s lrc l; h t u e tc n e s n e ce c y wo d : y e st e ; oa el p oo t c r n o v ri f in y i o o i化学工程师
C e cl nier hmia E gne
21 0 0年第 1 0期
≥: 文 号: 0—l (0 ) —o2o 章编 1 21 42l 1 02一5 0 2 o0
; 刁
l 述
染料敏化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 用染料敏化剂的研 究进展木
王红 军 王艳 蕊 , , 关梦杰 高 , 娟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光电转换器件,其优点在于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可塑性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

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是一种染料分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染料分子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染料分子和电子受体。

染料分子吸收光能后,电子便被激发到受体的导带上,而染料分子中的空穴则被氧化剂捕获,在某些电解液中,电子和空穴便可以沿着电解液中的导电链传输,最终到达电极表面,从而产生电流。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期,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研究。

目前,重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三种类型,即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其中,液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第一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可调谐能谱、制备容易等优点,但其使用寿命较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

相比之下,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但其制备和性能调整难度大,仍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

而有机-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一,其光电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制备简单等优点,使其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广阔,其中最具有潜力的是其在建筑、车辆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被直接塑造成为可替代建筑外墙、天窗等元素,使得建筑具有更好的一体化和更加环保的特点。

在车辆领域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利用随处可见的太阳能将车辆电池充电,使得车辆具有更加绿色和高效的特点。

而在电子设备领域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大大增加电子设备续航能力,使得电子设备具有更加灵活和无线的特点。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进展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进展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进展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是一种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

它通过将染料敏化电子传输物质(纳米晶钛酸盐)涂覆在导电玻璃上,再将电解质涂覆在钛酸盐上,形成一个光敏层。

光在光敏层中被吸收,并激发电子,电子通过导电玻璃传输到负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透明度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深入,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不断提高其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研究者使用无机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等作为电子传输材料,通过控制其晶粒尺寸和结构以提高电子传输效率。

同时,改进染料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可以增加染料的光吸收范围和光电转换效率。

在电解质方面,研究者已经替代了常用的有机电解质,如碘/碘离子电解液,使用无机电解质如柠檬酸锂盐电解液,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寿命。

此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反应速度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使用催化剂如Pt、Ru等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光电转换效率。

另一个改进的方向是采用二维材料或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电子传输材料。

例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光吸收能力,可以提高电子传输效率和光电转换效率。

MOF具有结构可调性和多孔性,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和组分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性能。

此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度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透明的电解质和导电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透明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建筑一体化光伏应用提供了可能。

最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其稳定性和寿命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生产成本仍然较高,需要降低制造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最后,其能量转换效率仍然有待提高,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综上所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在效率、成本和特性方面具有优势。

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使得其效率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为Grätzel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采用了新型的敏化物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且具有透明、柔性、低成本等优点。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绿色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能量转化装置。

它将太阳辐射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可用的能源形式。

该电池的基本结构由透明导电玻璃、染料敏化剂、电解质、对电极和光敏电极组成。

其中,染料敏化剂是关键的能量转化介质,其作用是:吸收太阳光,在激发状态下电子跃迁至导电材料上,从而形成电荷的分离和运输。

电解液则提供了离子的传输通道,以维持电荷平衡。

光敏电极和对电极分别接受电荷,建立电势差,形成电流。

并且,由于特殊的电极材料和导电液体,这种电池可以向两个方向输出电流,进而光伏效率得到提高。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灵活透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1972年O'Regan和Grätzel教授首次提出Grätzel电池后,研究者们对它的改进和优化不断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1、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1985年,Tennakone等人利用溶于有机溶剂中的银离子/亚铁氰酸盐作为电解质,制备出稳定的液态Grätzel电池。

分别于对电极和光敏电极上采用铂和钾硝酸,其效率可达到5.2%。

2、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为了克服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中电解液泄漏的问题,研究者们又发展出了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2000年,Zakeeruddin等人在TiO2纳米晶膜上涂覆了含PbI2等离子体和2,2',7,7'-四-(甲基丙烯酸乙酯)氧合物作为电解质的Grätzel电池,其效率高达7.2%。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有机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有机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的导 电玻 璃 ) 、纳 米 结 构 半 导 体 多 孔 膜 、染 料 敏 化 剂 、 电解 质溶液 和透 明对 电极 组 成 。以纳 米 TO i 太 阳能 电
第 1 期 2
杨 振清 等 :染 料敏 化太 阳电池 中有 机 染料 敏 化剂 的研 究进 展
4 7
池为例 ,结构示意图如图 1 …。
个 循 环 ( 图 2所 示 ) 如 。在 选 择 光 敏 剂 及 电 解 质 时 ,
7 m,获得了 6 0n %的光电转化效率 。2 0 03年他们在
香 豆 素 的骨架 上 引入 噻吩环 来延 长 分子 的共 轭 ,合 成 了 化 合 物 N X29 K 一 3和 N X2 7 ( 3 。噻 吩环 的引 入不 5 K - 7图 ) 6 但 拓 宽 了 N X 27 K 一 7的吸 收光 谱 ,还 使 染料 的 L M 6 U O轨 道 能级 负 移 ,增 大 了激 发 态 染 料 向 TO 导 带 注 入 电子 i: 的动力 ,大 大 增 加 了 电池 的 开 路 光 电 压 。获 得 了 高 达 7 7 的光 电转 化 效 率 。2 0 .% 07年 ,z SWag .. n 等 人 又 合成 了 具有高 摩 尔 消光 系数 和稳 定性 好 的香 豆素 染 料 N X2 8 ( 3 ,其 敏 化 的 D C持续 光 照 1 0 光 电 K . 3图 ) 8 S 0h 0 转化 效 率仍 能保 持 在 6 左右 。 % 3 2 半菁 类染 料 .
( y -e s i dSlr el S ) D eSn iz oa l,D C ,从此 D C电池 的发 展 te C S
贵金 属 ,成本 低 ,结构 多样 等优 点成 为光 敏 染料 研 究 领
域 的热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研究新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三大全球性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这都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密不可分。

随着人们因担心能源枯竭、全球变暖而逐渐放弃化石燃料时,对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需求将出现强劲的增长。

目前存在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硅系太阳能电池,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有机太阳能电池等。

在这些太阳能电池当中,近年来出现的DSC由于具有理论转换效率高,透明度高,制备工艺简单,原料纯度要求不高,成本低等众多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机构争相开发研究的热点。

据位于阴极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介质的形态可分为液体电解质DSC、准固态DSC 和全固态DSC。

DSC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
1.液态DSC
1997年,Gratzel等利用N3染料制备的液态DSC转换效率达11%,短路电流18mA/cm ,开路电压为720mVl。

2004年日本京都大学的足立教授等尝试合成TiO2纳米管,将其用做DSC电极材料,得到了5%左右的转换效率。

最近,该教授又在8O℃的低温下制作了由TiO2纳米线构成的纳米网络,得到了高达9.33%的光电转换效率。

2004年中科院化学所林原教授通过在含有四铵基的聚硅醚加入塑化剂,然后混入碘离子做电解质,以提高离子电导率,制备出转换效率为4.4%的DSC。

2.准固态DSC
2000年,日本东芝公司的早濑博士等研究者,开发了含有碘秧化物氧化还原对的有机融盐电解质的凝胶化的方法,得到了7.3%的光电转换效率。

2002年,日本夏普公司的韩礼元博士等研究者使用含有乙烯和丙烯氧化物的聚合物前驱体,制作了准固态DSC,得到了7.5%的光电转换效率。

2003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林原教授等研究者在凝胶网络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他们使用的液态预聚物、增塑剂和交联剂的混合物,对TiO2纳米晶多孔电极有良好的浸润性,实现充分的填充,加热后形成不流动的网络凝胶。

由于固化之后电解质与TiO2 电极界面接触良好,组装的准固态的TiO2纳米晶太阳电池的转化效率达到3.4%。

3.全固态DSC
1995年,Tennakone等人以P—CuI为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全固态DSC,在阳光
照射下得到了115-210mA/cm²的电流密度。

1998年,Gratzel则用2,7,7,2四(N,N2二对甲氧基苯基氨基)9,9,2螺环二芴(OMeTAD)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得到了单色光转换效率高达33%的电池,引起了人们对固态空穴传输材料的极大兴趣。

2002年静冈大学的昆野博士等研究者使用无机P—CuI做为空穴传送层,该体系具有高耐热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7%。

2000年,北京大学的郝彦忠等人则在电池中使用聚吡咯做空穴传输材料,使DSC总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3%。

2003年中科院物理所孟庆波教授通过用ZnO和TiO2做成复合电极,并将混有熔融盐的P—CuI 做固态电解质,制备了转换效率达3.8%的全固态DSC。

DSC产业化前景
虽然DSC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它具有理论转换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透明性高,对温度和入射光角度依赖小,成本低等众多优点,因而产业化前景十分看好。

对于DSC的产业化来说,大力开发大面积DSC制作技术,提高其稳定性或耐久性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最近,有关DSC集成化和大面积化技术的研究非常火热。

瑞士Solaronix公司用17个10cm *10cm的单元电池组成了集成化电池。

澳大利亚的STI公司已开始出售以BIPV为名的DSC阵列。

日本的AISIN精机公司和丰田中央研究所联合开发了集成DSC模块,他们将大约30个单块电池组24cm*24cm 的单元,8片单元再组合为一个模块。

据报道,该模块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发电量超过了硅基太阳能电池,今后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另外,DSC的稳定性近来也有很大进展,Gratzel等报告了在AM1.5模拟太阳光的连续照射下,其DSC 达到了大于7000h的稳定性,2cm *2cm的太阳能电池在AM1.5的照射下达到14000h 的稳定性。

荷兰的ECN取得了AM1.5的照射下的10000h以上的稳定性。

Solaronix 公司在45℃可见光的连续照射下达到了4000h以上的稳定性。

他们还研究了DSC 在紫外光下的耐久性,报告了在10mW/cm紫外光的照射下有1400天以上的稳定性。

研究开发DSC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其商业化。

电池的放大,器件集成和模块化设计是DSC从实验室走向商品的必经之路。

由于单块DSC提供的电压是有限的,其开路电压一般不超过0.9 V。

如果要利用DSC给电器设备供电甚至并网发电,就必须将DSC电池和模块进行串联或并联。

简单的并联结构会导致大电流的产生,对金属集流网格导电性的要求较高。

电池串联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单片、Z型和W 型串联。

单片串联能够节省一半的FTO玻璃成本,但是封装后电池稳定性有待考
证。

Z型串联能够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但是电池面积利用率不高,小电池之间的隔离和封装工艺复杂。

W型串联对电池面积利用率较高,但是依赖于高效的透明对电极,存在每个小电池单元间电流不匹配的问题,并且,由于需要在同一块FTO基底上分别制备光阳极和对电极,在制备过程中容易造成光阳极和对电极的互相污染。

最近,本研究组在模块串并联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发展了一种能够在同一电池模块内同时实现串联和并联的DSC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该模块包括4个串联的电池组元,每个电池组元含有3个并联的电池单元,电池的有效面积为23.7cm²。

该电池模块在室外太阳光下进行测试,短路电流为84.5mA,开路电压为2.71V,效率达到了6.5%。

该设计工艺简单,成品率高,能在一个DSC电池模块内实现串联与并联的集成,使得单一电池模块可以同时具备高电压和大电流,从而可以用单块电池满足更广泛的器件对电压电流要求。

由于这种串并联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自行设计,因此这种设计理念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

随着器件与模块发展的不断成熟,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DSC的产业化。

瑞士的Solaronix和澳大利亚的Dyesol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两家以DSC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公司。

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了包括TiO2浆料、染料、电解液、对电极和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制备DSC所需基本原料及相关的制备和测试设备。

在销售这些基本原料的同时,这两家公司也积极提供制备的技术支持和供展示用的电池成品。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Dyesol Industry(原STI)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面积为200m²的DSC电池示范屋顶,展示了DSC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

欧洲方面除了老牌的Solaronix,两个新兴公司的表现令人瞩目。

一家为地处英国Cardiff 的G24innovation,另一家是以色列的3GSolar。

前者受惠于美国Konarka公司的roll-to-roll工艺,于2006年建成了20MW的柔性DSC生产线。

已开发出以透明导电涂层聚合物薄膜为基底的柔性DSC产品。

并与香港一家公司合作,开始出货结合了DSC充电模块的背包。

这是世界上首个基于DSC的商品。

3GSolar也已经可以小规模生产基于玻璃基底的DSC模块。

该公司主要致力于DSC模块的保护以及稳定性改良,并预计经过2010~2013年新的一轮融资和试产后,在2014年推出其第一代商品化模块。

最近,在爱尔兰新成立的Solarprint,也准备从自身具备优势的印刷方面切入DSC的商品化中。

亚洲方面,日本一直是DSC研究和商品化的大力倡导者。

大型集团公司如Sharp和Sony一直在大力支持DSC的研发,目前DSC模块的
最高效率也是由这两家公司先后保持的。

依托于Toin大学Miyasak研究组的Peccell公司,则比较有希望在近期推出柔性DSC模块。

同时,Aisin Seiki与Toyota的研发部门合作,也展示了用作建筑—光伏一体化的DSC。

Fujikura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室外DSC 模块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并指出目前DSC 产业化的主要问题在于降低染料和光阳极浆料的价格。

韩国的Timo公司和Acrosol公司通过引进Dyesol的技术,也积极准备投入到DSC 的商品化中。

台湾的永光科技是世界上第三家取得用于DSC染料生产许可的公司,而奇菱科技和福盈科技都宣布进入DSC 的工业化。

除此之外,PCB生产厂家Tripod也在积极开发室温制备的高效柔性对电极,据称已准备试产。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大面积电池的研究工作,于2004年年底建立了500W的DSC示范系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也在关键材料制备和器件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积累,为下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与展望
目前,大多数DSC仍采用液态电解质,但电极腐蚀、电解液泄露、寿命短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因而,探究合适的电解质凝胶和固态空穴传输材料来代替液态电解质,制备高转换效率准固态和全固态的DSC将是今后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材化1002班 10273046
靳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