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精品沁园春·长沙PPT文稿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 引入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感知毛泽 东诗词风格:
• 1、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 冈山》)
•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 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 山》)
•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 盘山》)
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
关 “诗余”。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每首词都有
词 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
的 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

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 字以上。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 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 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 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 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 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 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八 )
这一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群像?
人物群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表明“同学少年”这一群体形象青春 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表明他们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以天下 为已任、敢想敢做;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明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并积极参与变革 社会的实践;
独立寒秋图


园 春
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浪遏飞舟?
• 设问(自问自答)
• 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巧妙地 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8、谁主沉浮啊?
• 就是这一群革命青年。作者形象的表达 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 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 那样勇敢地投 身于革命风浪之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 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自己 立誓振兴中华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心中的那 种豪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总结
• 上阙写的是眼中的景和心中所思, 由眼前的景想到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想 到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 下阙是追忆往事,表现了作者青年 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 上阙写景,虽然着重写景,但实际 上处处都景中寓情。下阙抒情也是借景 抒情,情景合一。
• 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 的情趣到人生的哲理,逐层推进、步步 深入。
那么他当然不同于我们以上所说的那些多 愁善感的文人骚客。诗言志、歌永言、一切 景语皆情语。所以尽管秋是一样的,但是由 于胸襟不同、抱负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所 以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不同。所渲染的情 绪,抒发的感情自然也是不同。
另外,从写作手法上、意图上来解读。 作者把笔下的湘江秋景描绘的非常的壮美。 这个江山越是壮美就越加突出了什么的重 要?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工匠之美; • 心怀国家、为国奉献的大义之美; • 主动冲锋、逆行上阵的铿锵之美; • 赛场拼搏、为国争光的奋斗之美; • 挥洒汗水、开拓进取的热烈之美。
吾辈当自强,唯我少年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晏殊
思考 这么多写秋的诗词名句它们有 些什么特点呢?
除刘禹锡的《秋词》是 昂扬蓬勃向上的之外, 其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 是---感伤、肃杀的悲秋 情调。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冲人。他 是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 位独具风采的诗人。他平生 酷爱古典诗词,一生创作诗 词50余首。他的诗词,记录 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 也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发展 历程的英雄史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 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 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湘江秋 色,诗人浮想联翩,写下这首气势奔放的 词作。
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 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 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 进去。如本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 题目。
wèn cānɡ mánɡ dà dì 问苍茫大地 ,
shuí zhǔ chén fú 谁主沉浮 ?
xié lái bǎi lǚ cénɡ yóu 携来百侣曾游 ,
yì wǎnɡ xī zhēnɡ rónɡ suì yuè chóu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qià tónɡ xué shào nián 恰同学少年 ,
任务二:听名家朗读 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聆听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 明老师朗诵的《沁园春•长 沙》,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标注朗诵重音,记录朗读 中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 朗读方案作对比。
任务二:听名家朗读 走进文本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任务三:析开篇 入诗境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 代汉语的语序。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雪》则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 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 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 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多大的庞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芥子。
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 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一下。
精读细研
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概括景色特点
分析景中所蕴含的感情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 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 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 “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 向上的情绪。
精读细研
回顾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上阕写景部分,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这两首词上阕都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
《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 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 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 历历如在目前。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萧瑟凄凉悲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何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

上片-----写景(何时何地何景)
下片-----叙事、抒情(何人何事何情)
生机勃勃
济世苍生
你知道哪些写秋景的诗词?与本词有何不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寒秋,湘江,橘子洲头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百侣曾游,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1)阅读全文,说一说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书上标注)
第一层:“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上阕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三层:“怅”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品析全文
(2)阅读词的下阙,说一说下阙的侧重点是什么?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 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 回忆,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 貌和豪迈的气概。
整体感知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 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总结 概括主旨
课堂小结
独立寒秋图:时间、地点、人物
远眺——万山、层林(静景)

沁 园 春
上阕
近观——江面、百舸(静、动景) 江天秋景图 仰视——鹰击长空(动景)
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
赏析:上下句对仗,“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和“层” 照应;“红遍”“浸染”写出了秋景具体的美,色彩鲜艳 浓烈。从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长沙秋景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挽,牵。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多
青年学生
奔放
适逢,正赶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强劲有力

《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阕
下阕
立、看、问 携、忆、记
眼前景
忆往事
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 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知识补充
上阕
下阕
立、看、问 携、忆、记
领字
词中有统领作用的字称为领字。
又如:望长城内外—— 惜秦皇汉武——
一般是动词性词语领起一组句子。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 主持开国大典
课堂小练
•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
壮志的词句是:______怅__寥__廓,____问__苍__茫__大,地____谁__主__沉__浮?
• 2.“ 携来百。侣曾游 ”忆两往句昔在峥《嵘沁岁园月春稠·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叁·赏景品情
独立寒秋图
赏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人物:毛泽东 时令: 寒秋 环境:湘江北去 地点:橘子洲
大意: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湘江秋景图
赏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的思想 感情与客观 物象融合,
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 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赏景
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如此多的景物, 呈现了如此多的意象,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 具有怎样的特点、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自由,有朝气、生机勃勃、色 彩绚丽,壮美,感受到万物蓬 勃旺盛的生命力。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哀景衬哀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壮景抒豪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早自 立古 志英

精忠报国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自 古 英 雄



19岁
22岁
13岁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1)沁园春(qìn) •(2)百舸争流( gě ) •(3)怅寥廓( liáo )(kuò) •(4)峥嵘岁月(zhēngróng ) •(5)挥斥方遒( qiú ) •(6)浪遏飞舟( è ) 橘子洲、苍茫大地、万户侯
探讨:面对如此绚烂秋景,作者为何会生发“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
参考:眼前如此绚丽多彩的秋景、如此广阔 无垠的大地使诗人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到底由谁来主宰(主沉浮)。这是诗人关心国家 前途的博大胸襟及有着凌云壮志的体现。
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 /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 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逻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视 听结合、通感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衬托、反衬、 对比
其他常考—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白描、细节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基本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 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辞, 在发展过程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 内容。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 为 约。
为何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与众不同? 为何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与众不同?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诗品 的高下,决定于一个人品格的高下。 的高下,决定于一个人品格的高下。 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 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 胸怀大志的政治家。有经天纬地之才, 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 之志,还有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沈的乐观性格。 之志,还有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沈的乐观性格。 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 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诗词充满豪 情壮志。 情壮志。
哲理升华:万类霜天竞 哲理升华:万类霜天竞自 由
此句写出了万物动态的雄壮美。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 万物动态的雄壮美。 万物动态的雄壮美 间万物,并作了哲理升华,既然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 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 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 由自在的生活 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竟” 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召唤”。 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 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 召唤” 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 “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 寒秋严霜 万物蓬勃旺盛的 生命力, 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红和蓝的色彩对比) 红和蓝的色彩对比)
3、让画面“动”起 、让画面“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江水缓缓流淌,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江水缓缓流淌,船只 来
争相竞发;雄鹰蓝天翱翔, 争相竞发;雄鹰蓝天翱翔,游鱼水底嬉戏
4、让画面细致、逼真 、让画面细致、
特写镜头:耀眼的白帆、 特写镜头:耀眼的白帆、游鱼的 细鳞,水底的沙石 细鳞,
“看”字统领的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字统领的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哪几个词用得好
远眺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层林尽染
1. 染:红得深透,用了拟人手法,层层的枫林 红得深透,用了拟人手法, 仿若人工染成。 仿若人工染成。让人联想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 古人就曾用过染字。王实甫《西厢记》 古人就曾用过染字。王实甫《西厢记》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 采桑子.重阳》 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 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1935.10)
3
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4
传统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 传统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 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呢? 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呢?
5
-7-
上阙问题答案明确
前三句中,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独 前三句中,“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独 ”“直立”“ 站”? 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 不行。“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 流的气慨。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 流的气慨。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 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 坦荡从容。 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柳宗元独钓寒江境相似,胸怀却不同。一个人,他的价值 柳宗元独钓寒江境相似,胸怀却不同。一个人, 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看问题 。 一个“ 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字管到哪里? 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在古诗中叫“一字领起” 俗称领字, 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在古诗中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 般是上下阕各一个。比如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 般是上下阕各一个。比如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上阙的领字 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是“望”,也是控制七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6-
上阙学习,整体感知并体会写作手法及炼字, 上阙学习,整体感知并体会写作手法及炼字,思考下面问题 写作手法及炼字
前三句中,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 前三句中,“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 ”“直立 独站” “独站”? 一个“ 一个“看”字管到哪里? 字管到哪里?
2
1
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毛泽东写秋诗句与古人写秋诗句对比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 悲哉秋之为气也, 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 万里悲秋常做客, 独登台。——杜甫 登高》 独登台。——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 已觉秋窗秋不尽, 助凄凉。 ——曹雪芹 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 梦》
回忆背诵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忆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视角变化是怎样的
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毛泽东
Presentation Impact
诗、词——高 高 学样

”“语 诗, “ 学 ”“语 钻 ” 称。 学家 光 说“ 养 纯 学 , 从读诗 ,能 赏诗, 赏诗, 能 赏 说、戏剧 及其 种类 学。”
泽东
泽东 , 仅 临 时, 马 偬 间 断 诵 , 写诗填词。 写诗填词。据 南 泽 东图书管 员统计, 泽 东图书管 员统计, 东 认真 、圈画过 诗词总计 1590 , 阅读、 阅读、 赏 2000 ,
1、勾勒形态 、
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 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 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的轮廓勾勒出来
2、染上色彩 、
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雨果: 雨果:想象是人类思维最 美丽的花朵 黑格尔: 黑格尔:想象是最杰出的 艺术本领 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你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你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
-8-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学习目标
品味 欣赏
诵读
领会
学习此首词,重在 学习此首词,
沁园春·长沙
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当时革 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湖南、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 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和革命的大好形势,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 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 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 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 入粤。”
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主沉浮的意思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主沉浮的意思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的意思是主宰国家的命运 1、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的思索。 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 的思索。“怅”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 原指失意, 集。“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 慷慨的思绪。 慷慨的思绪。 2、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 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 独立寒秋”的诗人, 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 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 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兴衰命运? 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兴衰命运? 3、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 诗人“独立寒秋” 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 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 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 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 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 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
诗的艺术 “炼”字
近观 漫江碧透 漫江碧透 百舸争 百舸争流 仰视 鹰击长空 俯察 鱼翔浅底
2. “透”强调水的清澈见底 透 -“ 争”渲染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 渲染了千帆竞发、 的热闹气氛
3.“ 击”可以改为“飞”吗? 可以改为“ - 不可以,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 不可以,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 天空的强劲有力。用飞字一般,没有力度! 天空的强劲有力。用飞字一般,没有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