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半期检测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8分)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滩涂上扎根..,无jū无束【甲】又像飘逸的仙子,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里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岁月。
①这芊芊芦苇,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suō。
②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róng为一体,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妩媚,是樵子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暖阳。
她像衣香鬓影的女子,从古代,从《诗经》中,涉水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乙】遂成千古jué唱。
洄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
”D.【甲】;【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面选段中划线句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上面选段中划线句子②是一个假设复句。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扎根”“沉默”“然后”“缕”四个词在上面选段中分别是动词、形容词、连词、量词。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莆田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后半期月考测验免费试卷完整版

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左右流之。
(《诗经•关雎》)(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3)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
(《诗经•式微》)(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
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统领《诗经•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答案】(1)参差荇菜(2)白露未晞在水之湄(3)胡为乎中露(4)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5)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荇”“晞”“嗣”“逑”等字词的书写。
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扮演年轻女子的戏曲行当称为“小生”,戏曲中的“一折”一般指一出,一场。
C.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东汉田园诗人,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黑暗,弃官还乡。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答案】D【解析】A《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扮演年轻女子的戏曲行当称为“小旦”。
乌鲁木齐市华兵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性学业质量诊断检测语文试卷(问卷)考生须知:1、本场考试时间为120分,卷面分值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8页,答题卷5页。
一、积累(共10分)(一)请用正楷将《渡荆门送别》工整的默写在横线上。
(5分)《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你简述一下《西游记》中的任意章节(不能超过60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础知识运用(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气氛.(fēn)绷.带(bēng)配合默契.(qiè)摧枯.拉朽(kū)B.炽.热(zhì)横.蛮(hèng)酒肆.(sì)深恶.痛疾(wù)C.诘.责(jié)粗糙.(cāo)甲.壳(qiào)恰如其分.(fèn)D.绯.闻(fēi)国殇.(shāng)肖.像权(xiào)一绺.胡须(lǚ)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鲜腴暄嚣琐屑春寒料峭B.推崇雕镂云宵因地制宜C.由衷蔓延婆娑震聋发聩D.帐篷映衬跋涉交头接耳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虽说春寒料峭,各种花却在潜滋暗长....,稍不留意,你的眼前就已呈现出一片嫣红。
B.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同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都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3.10积累运用(29分)在学习了新闻单元后,八年级组织开展了阅读交流会,以下是小语的发言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A.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B.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我不禁由zhōng地产生敬佩之情,种种令人骄傲的事迹永远juān刻在我的心头。
岁月悠悠,C.沧海桑田,当年英勇的红军为了让后人有幸福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如今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D.殚精竭虑。
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1)由zhōng()(2)juān刻()(3)凌空()(4)着舰()2.文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锐不可当B.振聋发聩C.沧海桑田D.殚精竭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令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
B.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C.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和观众那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D.我们难道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通常呈“倒金字塔结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斡.旋(w ò) 潮汐.(x ī) 幽悄.(qi āo) 不解.之谜(ji ě) B .亢.奋(k àng) 褶.皱(zh ě) 追溯.(s ù) 风雪载.途(z ài) C .潺.潺(ch án) 冗.杂(r ǒng) 孕.育(y ùn) 挑拨离间.(ji ān) D .腐蚀.(sh í) 缄.默(ji ān) 沼.泽(zh āo) 强.词夺理(qi ǎ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B .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D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的陨石的撞击。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看到世界上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D .学习中,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中学 2023 学年度春季学期中期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语文科目班级:姓名:成绩:一、积累与运用(共 6 题,计 22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A.行.辈(háng) 欺侮.(wǔ) 斡.旋(wò) 装模.作样(mó)B.锵.然(qiāng) 纠葛.(gé) 糜.子(mí) 天衣无缝.(fèng)C.缄.默(jiān) 龟.裂(guī)追溯.(shù) 草长.莺飞(zhǎng)D.山麓.(lù) 两栖.(qī)眼眶.(kuàng) 戛.然而止(jiá)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分)()A.蓦然枯躁漂移海枯石烂B.恬静迁徒思慕消声匿迹C.震撼争讼帷幕叹为观止D.静穆褪色连翘人情事故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4 分)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是音乐教育界弘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途径之一。
古代诗词歌曲是配乐歌唱的诗歌,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歌词有的表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如《魏氏乐谱》所收李白《关山月》对唐代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关注..,王维《陇头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有的则反映了古代人民美好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如《魏氏乐谱》所收王维《阳关曲》表达了既渴望朋友建功立业于边塞、又不忍离别..的情感。
(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分)。
(2)依次填入语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1 分)()A. 。
;、B. ! , ,C. 。
,、D. !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主语为“诗歌”。
B.语段中加点字“戍”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戈”。
C.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D.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都是名词。
4.默写。
( 9 分)(1)兼葭萋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八年级语文试题(二)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八年级语文试题(二)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4,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5)绝巘多生怪柏,▲,▲,▲,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6)八月中秋,皓月当空,院子里月光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你准备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来描绘这良辰美景。
2.根据语境作答。
(8分)在hào hàn(▲)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 A )自然,以自然为美,以自然取胜。
梅、兰、竹、菊以其各具个性的品质,成为历代文人展示高洁品格、托物言志、寓兴自我的绝佳题材。
明代黄凤池有这样的描述:“文房清供,独取梅兰竹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四君子”并非( B ),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 ,▲ ,▲ ,▲ ,“四君子”也zhānɡxiǎn(▲)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分)(2)为文中 A、B 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 分)崇尚崇敬名副其实浪得虚名(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4)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之兰,夏之竹,秋之菊,冬之梅B.冬之梅,春之兰,夏之竹,秋之菊C.兰之春,竹之夏,菊之秋,梅之冬D.梅之冬,兰之春,竹之夏,菊之秋3.班级各小组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整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著小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之作,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
安徽省涡阳县2024_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安徽省涡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一、语文基础学问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①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③《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中女主子公无可奈何说出的自我劝慰的话,又点明白全诗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曹操《龟虽寿》中比方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刘桢《赠从弟》(其二)一诗写虽然冰霜侵蚀着松柏,但它照旧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曹植《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进一步抒发感慨,深化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学问,完成(1)-(4)题。
(12分)因此,他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擅长分析推理,讲究实际阅历。
他看法温柔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扬九年来诬miè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妙的比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宁静的乡间田坝、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淀淀的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好像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剿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开心,充溢了对生命的酷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得跟在他旁边走得“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惜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他好像很像在南开高校时期演戏时扮演女jué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半期训练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8分)(一)基础部分(12分)1、加点字注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阻遏( jié):阻止。
诘问(jié):质问。
B、箱箧( qiè):箱子。
寒噤( jìn ):因害怕而哆嗦。
C、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迂( yū):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D、荒谬( miù):荒唐、错误。
阡陌( qiān ):田间小路。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悠闲拂晓张皇失错丰功伟绩B、能耐键忘安兵不动血雨腥风C、阴惨央告月明风青转弯末角D、瓦烁掬躬荡然无存出奇不意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清秀旖旎的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D、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4、下列各句说法全对的一项是()(2分)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战国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新闻的特点是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准确.D、《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字孟德,唐朝诗人。
铭,一种文体.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凡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二)、文言文阅读训练(6分)画皆以人重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7、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屋舍俨然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人率皆能书.家书.抵万金B、后人粪土视之.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C、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能以.径寸之木二、综合性学习(16分)9、文言文翻译(6分,一句3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10、古诗文背诵(6分,每空1分)(1)无丝竹之乱耳,(2)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烟波江上使人愁(4)坐观垂钓者,(5)中国的莲文化历史悠久而灿烂,韵味悠长。
请写出一句除了教材所选的有关莲的古诗名句“,。
”11、仿照例句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使其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2分)例句: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情境,为下面语句朗读时,确定朗读的重音。
(用“·”表示)(2分)小陆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好朋友小海得知比赛结果后,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你荣获全国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第一名啦!三、语段阅读(26分)(一)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12分)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
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
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
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
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
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
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
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
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
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13、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⑥段“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一句中,“非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6、指出第⑤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 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
(试举二例,表述要清楚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4分)《美在何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
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
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
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
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
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
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
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
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
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
“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
”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
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
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
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
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
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
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
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
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
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