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
土方开挖方案(完整版)

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土方开挖(1)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和边坡防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2)将施工区城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3)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台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4)若设计基础底面低于地下水位,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0.5m以下。
然后再开挖。
(5)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6)熟悉图纸。
2、土方回填(1)回填前,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隐检手续。
(2)将基坑内的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
(3)房心、管沟的回填应在上下水道的安装完成以后进行。
(4)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设置。
在基槽边上钉水平撅,在基础墙表面划分层线。
(5)做好技术交底。
(二)施工机具铲土机、自卸汽车、挖土机、铲运车及翻斗车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3~5m钢尺,20#铅丝、胶皮管、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二、质量要求(二)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三、工艺流程(一)土方开挖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二)土方回填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四、操作工艺(一)土方开挖1、人工开挖浅基础、管沟等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整平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槽宽,至设计标高后,统一进行修坡清底。
相邻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开挖的原则施工。
2、机械开挖一般深度2m以内的大面积开挖,宜采用推±机或装载机淮土和装土;对长度和宽度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采用铲运机铲土;对面积大且深的基坑,可采用液压正、反铲开挖;深5m以上的设备基础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宜分层开挖。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2篇)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2篇)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一、概述根据本标段招标文件及图纸,确定土方明挖范围如下: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清淤、永久及临时建筑物土方明挖等。
0+000~1+630段采用长臂挖掘机清淤,人工配合,利用施工机械直接将淤泥装车运走。
1+6300~2+518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方法,场外购买含水量较低的干素土,按照比例1:1与河道淤泥机械掺和,以便机械装运外弃。
车辆沿马道分支运行,外弃淤泥。
二、工艺流程1、程序安排原则(1)根据工程地形、地质特点及招标文件、图纸要求安排施工程序。
力求安排合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照期实现。
(2)开挖前,需对原始地貌进行复测,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完成开挖区周边截水沟等排水工程的施工。
(3)开挖到砂砾料时,进行地形复测,以确定土层和砂砾料层的分界线,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签证。
2、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地表及可预见的地下物拆除→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开挖运输→基槽平整→完工验收前的维护→质量检查与验收三、准备工作1、设置临时水准点。
在建筑物附近设置必须数量的临时水准点,并同固定水准点连线,构成完整的水准导线。
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坚实地面或构筑物上,以便于施工时对管线标高进行控制,注意保护标点和作好记录。
2、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堆土区等控制线的确定。
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施工测量人员用白灰及木桩定出左右侧上开口线、场内道路线、堆土区、施工导流等控制线,为土方开挖、补充勘查、拆迁等工作做准备。
3、补充勘查工程在正式开挖之前,施工人员对拟定开挖(包括施工道路和堆土区)范围内地下管道、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进行探测,并根据地形地物和已知地下管线构筑物等情景,采取深挖和坑探的方法,查明与施工有关的如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缆)、构筑物等的走向以及建筑物的相互关系等情景,将勘察结果列表汇总并绘制地下管道、线缆、地下标志点及其他构筑物平立面图,上报监理、业主。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精选7篇】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精选7篇】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篇1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槽和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土方工程c但人工挖掘的劳动强度高、效率较低,只适用于工程量小、分散或缺乏挖掘机械时才采用。
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勘察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施工现场及周围情况。
3.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桩位交接验收及复测工作,测设土方开挖控制点。
2.2主要机具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包括正铲、反铲、拉铲、抓铲等)、装载机、测量仪器、铁锹(尖头与平头两种)、手推车、手锤、梯子、铁镐、撬棍、龙门板、小白线或20#铅丝、钢卷尺、坡度尺等。
一般讲,深度不大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装土,用自卸汽车运土;对长度和宽度均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町用铲运机铲土、运土、卸土、填筑作业;对面积较大较深的基础多采用0.5m或1.0m斗容量的液压正铲挖掘,上层土方也可用铲运机或推土机进行;如操作面狭窄,且有地下水,土壤湿度大,町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地下水中挖土,可用拉铲,效率较高;对地下水位较低采取不排水挖土时,亦可分层用不同机械开挖,先用正铲挖土机挖地下水位以上土方,再用拉铲或反铲挖地下水位以下土方,用自卸汽车将土方运出。
2.3作业条件1.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
对位于基坑、管沟内的管线和相距较近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按拆、改或加固方案处理完毕。
2.根据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做好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
本方案旨在规范土方开挖施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以下为详细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
1.对开挖区域进行勘察,确定地质情况和水文特征。
2.制定安全生产计划,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人员。
3.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完好,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4.制定土方开挖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
二、开挖施工
1.根据土方开挖计划,按照先浅后深、逐层开挖的原则进行工作。
2.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土方开挖,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3.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安全、高效地完
成工程。
三、土方处理与运输
1.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分类、堆放或运输处理,严禁乱倒乱填。
2.根据施工进度和需要,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和设备,确保土方的及时
运输和处理。
四、施工效果评估
1.结合土方开挖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一步施工
提供参考。
五、安全与监督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2.设立专门的监督组织,对土方开挖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
工安全、质量。
以上为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4,希望能够有效指导实际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土方开挖方案

土方开挖方案
1、根据基坑深度的实际情况,开挖采用自深挖区至浅挖区开挖。
2、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分段对称开挖。
并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
当挖至标高接近基础底板标高时,边抄平边配合人工清槽,防止超挖,并按围护结构要求及时修整边坡及放坡,防止土方坍塌。
防护桩体周围300mm 土方采用人工清理,然后用挖机带走。
3、基坑开挖程序: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工序。
4、在开挖土方时, 安排二人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轴线、中心点和桩的标高测量, 确保位置正确和开挖土方时不得超挖,
5、雨期施工时,基坑应分段进行开挖,并在基坑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防止坑壁受雨水浸泡造成塌方。
6、基坑开挖施工至基础底板标高时,在24小时内必须完成素砼垫层,垫层延伸至围护结构边。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确定开挖范围和深度。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土方开挖的范围和深度。
2.调查勘测。
进行地质勘测和地下管线勘测,确定地质情况、地下管线位置和埋深等数据,为开挖施工提供依据。
3.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勘测资料,制定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包括开挖方法、挖方量、作业程序等内容。
二、安全措施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土方开挖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要求、作业程序、应急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设置警示标志。
在工地周围和开挖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3.做好防护措施。
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护坡、围护结构等,保证施工安全。
三、机械设备选择和准备1.选择合适的挖掘机。
根据开挖范围和深度,选择适合的挖掘机型号和规格,并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和检查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转。
2.配置必要的附件。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适当的挖斗、爪钳等作业附件,以满足各种作业需求。
3.设备维护和保养。
做好挖掘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其良好运转状态,提高施工效率。
四、施工流程1.确定起点和顺序。
在施工现场确定开挖的起点,并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确定开挖的顺序。
2.行车道准备。
为方便挖掘机的运输和转场,清理施工道路,保证施工道路的平整和通畅。
3.挖掘作业。
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挖掘作业。
在挖掘过程中,注意控制挖掘深度,避免对地下设施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4.挖方量检测。
挖掘完成后,对挖方量进行检测,确保挖掘量符合设计要求。
5.清理施工现场。
在挖掘完成后,清理施工现场,将渣土和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五、质量控制1.按照工程设计和监理要求,控制挖方量和挖掘深度的准确度,确保土方开挖的质量符合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挖斗和挖掘机工作状态,确保挖掘面的平整度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六、物资管理1.控制渣土和垃圾的产生量和存放位置,确保不影响施工和周围环境。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内容(5篇)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第1篇:1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设计蓝图2)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3)施工总进度计划2工程概述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采用放坡段开挖的形式进行施工。
其主要包括KO+090至KO+703.3新建堤防,需进行土方开挖,以及齿墙基槽土方开挖和两座板涵土方的开挖。
总方量34万方,石方开挖20.8万方。
其中KO+270至K0+390风化石,边坡1:1,其余沙土,边坡1:1.9,并换填3米石渣。
其工作资料包括:准备工作、场地清理、测量放样、施工期排水、开挖渣料运输和堆存、边坡监测和防护、完工验收前的维护以及按监理人的指示对废弃的渣场进行清理等工作。
采用推土机和1.5m3反铲挖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渣土。
3施工部署3.1施工降排水施工降排水包括:新开河床、齿墙基槽内降排水和开挖面以外的雨水排放两部分。
其中新开河床、齿墙基槽内设排水沟及集水井的方式进行基坑积水排放;开挖面以外的雨水排放,采取在开挖面以外设立截渗沟的措施,使雨水汇集入截渗沟,沿固定的排水路线进入原清溪河内。
3.2土方开挖施工布置本工程土方分两段进行河道开挖:K0+000到K0+400,两边进行开挖;K0+450到K0+703.3段,先进行右边开挖,后进行左边回填。
开挖时在原清溪河头开挖边线外5m处修筑一条拦水坝,阻止河水进入新开挖河床内。
K0+450到K0+703.3段在原清溪河埋1000大钢筋混凝土管涵新修一条施工便道作本段工程土方开挖、回填以及边坡施工的主要道路;完成后进行左岸河道的河堤回填及边坡施工。
开挖方向:沿河道轴线开挖;开挖方式:采用倒退式分层开挖。
上部的土方采用推土机配合反铲挖掘机进行推挖,下部土方采用反铲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弃土堆放。
各施工作业面根据实测地形,对需要回填的岸坡土方量进行计算后,经土石方平衡后场内石渣远远不够,需异地买石渣回填。
剩余土方由场内、外道路运至业主给定的弃渣场进行堆放。
土石方开挖的施工方案精选3篇

土石方开挖的施工方案土石方开挖的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a) 结构形式:底框结构,独立柱基;砌体机构,条形基础b) 开挖方式:本工程设计开挖深度为-3.7 m,室内外高差为-1.5m,因此该工程实际开挖深度为-2.2m,由于开挖深度较深,所以不能进行独立基坑开挖。
只能用机械进行大开挖,人工修边拣底。
(一)、土方开挖前施工准备1.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1) 在基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规划部门测量核准。
(2) 在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上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
(3) 在基坑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筑轴线位置放出土方开挖边线。
(4) 所有的测量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点的准确性。
2.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土方开挖期间,施工用电主要是夜间照明;(1) 所有用电均可以从现场配备的配电箱内接引,通过手提移动配电箱引至土方开挖区域,但施工用电必须由值班电工专门负责,禁止操作工人随意更改、移动。
(2) 整个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通过用钢管架子架设安置的2个5KW大灯具提供照明。
(3) 现场大门口,边坡位置均视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照明灯及散光灯和警戒灯。
3.主要机具:挖掘机(带破碎头)、装载机、运输车辆、风镐、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4.作业条件:(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5)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5.操作工艺5.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沿灰线切出坑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5.2确定边坡本工程实际开挖深度为-2.2m,工程土质较好,放坡系数确定为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盾构段)工作井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定: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十一月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方案工程名称: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盾构段)工程里程: A1K0+557.6718~A1K0+598.273施工单位: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部门:广州市220千伏厚德审批单位:中煤第三建设(集团)电缆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概况 (2)§1.3工程地质概况 (3)§1.4施工工期目标 (8)第2章第二章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8)§2.1施工区段划分 (8)§2.2土石方开挖与支撑体系施工总流程图 (11)第3章机械设备计划 (13)§3.1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13)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 (14)§4.1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14)§4.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4)第5章施工组织机构 (15)§5.1土方及支撑施工管理机构 (15)第6章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16)§6.1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16)§6.2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6)第7章支撑体系施工 (18)§7.1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 (18)7.1.1 模板施工 (19)7.1.2 钢筋工程 (20)7.1.3 混凝土工程 (24)§7.2钢管支撑的设置 (26)7.2.1 钢管支撑的施工 (26)7.2.2 钢支撑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29)第8章基坑开挖、外运弃土 (30)§8.1土石方开挖方法和外运 (30)§8.2开挖过程中的应急措施 (30)第9章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抢险措施 (31)§9.1组织保证 (31)§9.2技术措施 (32)9.2.1 对基坑变形速率大、水平位移超标的预防和抢险措施 (32)9.2.2 对围护结构漏水涌砂造成地面沉降、基坑失稳预防和抢险措施 (33)9.2.3 对台风、暴雨引起水淹基坑的预防和抢险措施 (33)9.2.4 对高空坠物、坠人等的预防和抢险措施 (33)9.2.5 对雨季施工会发生相关问题的预防和抢险措施 (34)§9.3对地铁三号线赤岗塔站的保护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5)第10章土方开挖施工附图 (35)第第11章章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1.1 编制依据(1)《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施工设计图》(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2003)(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0)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2)广州电力设计院所提供《厚德电缆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6)《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1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规程》(JGJ/T27-2001)(19) 国家及广东省其它现行有关规范(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内容。
加南方电网的标准§1.2 工程概况厚德盾构始发井A是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起点站,位于海珠区广州大道南与后窖西大街交汇处,与已建成的厚德变电电站明挖隧道对接。
本站周边场地狭窄,站址范围内多处永久建筑物,与再建的华南鞋贸城同步施工,可供施工场地面积非常狭小。
始发井南端头上空(约15米高)有多条高压电缆线自西向东穿过始发井。
始发井基坑全长42米,基坑段外径宽度为12.3米;盾构始发段深约21.06米,始发井A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始发井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结构形式。
始发井主体三道环框梁及一道钢支撑,基坑内设置内衬墙。
所有支撑型式如图1-1、图1-2:图1-1图1-2§1.3 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拟建电缆隧道沿线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现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及平整人行道,地形平坦,全线无大的坡度,标高在0.87~9.88m。
1.3.1地层岩性1.3.1钻孔ZK1~ZK96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南海环粤提供)根据钻探揭露,隧道地层由第四系土层和白垩系白鹤洞组层状碎屑岩构成,第四系土层厚度为4-16m,依成因分类,可分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和残积层,而主要为残积层。
基岩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依风化程度划分,可分为全风化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从上而下描述如下:(1)第1层人工填土(Q ml):1-1层杂填土:褐色,以建筑垃圾为主堆填,厚2-3m,最大4.5m,表层0.2m为砼路面。
1-2层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堆填,厚1.5-2.6m。
(2)第2~5层冲积层(Q4al):2-1层淤泥:黑色,流塑,主要分布于拟建隧道南段ZK62-ZK96,厚1-3m 不等。
2-2层砂层:以粉细砂为主,饱和,松散,厚<1.0m,偶见分布。
3层粉质粘土:灰、砖红、灰白色,可塑,层位较稳定,厚1-4m不等,南段较厚,一般2-3m。
5层淤泥质土:黑色,流-软塑,偶见分布。
(3)第6层为残积层(Q el):6-1层粉质粘土:黄、棕红、紫红色,可塑,厚1-10m不等,一般2-3m。
6-2层粉质粘土:棕红色,硬塑,层位不稳定,厚度2-3m。
(4)第7层基岩(K):7-1层全风化岩带: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紫红色,岩芯呈土柱状,岩质松软,一捏即碎,层位不稳定,局部缺失。
7-2层强风化岩带: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半土半岩状或密实土柱状,局部夹中风化砂岩硬夹层。
7-3层中风化岩带: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柱状, 岩质较硬。
顶板埋深最小10.5m,最大≥20m,一般>15m。
7-4层微风化岩带: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一中柱状,岩质较坚硬,局部出露。
1.3.2 钻孔ZK153~ZK197钻孔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中勘冶金院提供)勘察深度范围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冲积层(Q4al)、残积层(Q4el)和白垩系粉砂质泥岩(K)。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1层杂填土:杂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砖块、砼块组成,含少量粘性土。
分布较广泛。
该层厚度1.20~7.30m,平均3.26m。
①-2层素填土:棕褐色、棕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砖块和花岗岩质碎石。
分布较广泛。
分布较广泛。
该层厚度 2.10~6.80m,平均5.49m。
(2)第四系冲积层(Q4al)②-1层淤泥:深灰色,流塑,含少量朽木,夹薄层粉砂5~10%。
分布较广泛。
厚度1.30~7.60m,平均4.72m;层顶埋深0.00~7.30m,平均3.69m;层顶标高2.67~6.04m,平均4.76m。
②-2层粉砂:深灰色,饱和,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局部夹薄层淤泥。
分布较广泛。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8次,实测标贯击数6~12击,平均7.4击。
厚度0.50~7.60m,平均3.30m;层顶埋深4.20~13.50m,平均8.31m;层顶标高-3.51~3.04m,平均0.05m。
分布较广泛。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8次,实测标贯击数6~12击,平均7.4击。
③-1层粉质粘土:深灰色,可塑偏软塑,含朽木。
厚度0.80~1.40m,平均1.20m;层顶埋深6.50~14.60m,平均9.33m;层顶标高-4.90~1.10m,平均0.20m。
层位不稳定。
③-2层粉质粘土:灰白色,可塑,含少量粉细砂。
厚度0.90~4.40m,平均2.48m;层顶埋深11.50~13.80m,平均12.80m;层顶标高-3.96~-2.00m,平均-3.13m。
层位不稳定。
④-1层粉砂: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和角砾。
厚度1.00~5.90m,平均3.65m;层顶埋深8.50~15.60m,平均10.90m;层顶标高-5.71~0.03m,平均-2.08m。
层位不稳定。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2次,实测标贯击数10~22击,平均15.3击。
④-2层中砂: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和角砾。
厚度1.50~5.60m,平均3.87m;层顶埋深7.30~13.90m,平均9.73m;层顶标高-4.66~-0.32m,平均-2.19m。
层位不稳定。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4次,实测标贯击数17~20击,平均18击。
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局部夹薄层粉砂。
厚度0.80~5.10m,平均2.80m;层顶埋深9.00~13.80m,平均11.31m;层顶标高-4.71~0.09m,平均-2.29m。
层位不稳定。
(3)第四系残积层(Q4el)⑥-1层粉质粘土:紫红色,可塑,为粉砂质泥岩残积土。
厚度0.50~2.60m,平均1.30m;层顶埋深11.90~16.90m,平均13.74m;层顶标高-6.93~-5.34m,平均-5.92m。
层位不稳定。
层位不稳定。
⑥-2层粉质粘土:紫红色,硬塑,为粉砂质泥岩残积土。
厚度0.50~8.50m,平均2.92m;层顶埋深11.90~18.80m,平均14.97m;层顶标高-8.87~-2.82m,平均-6.01m。
层位不稳定。
(4)白垩系粉砂质泥岩(K)基岩为白垩系粉砂质泥岩,按风化程度主要分为⑦-1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⑦-2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⑦-3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和⑦-4层微风化粉砂质泥岩。
⑦-1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紫红色,原岩构造基本破坏,岩心呈坚硬粘性土状,具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