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东教授人物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上网简历参考格式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委员上网简历参考格式任炳忠简历学院(部):生命科学学院姓名:任炳忠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 3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年月、毕业学校/工作单位、所学专业/从事工作、学历/学位/职务)学习简历1983,9-1987,7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7,9-1990,7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0,7-1992,11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助教1992,12-1998,11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讲师1998,12-2002,11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12- 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3年-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9月-2001年4月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二、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方向为昆虫资源及其利用,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资源昆虫及害虫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三、主要学术兼职吉林省昆虫学会理事长(2010年--至今)吉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至今)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2012-2017)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委(2010年始)四、聘期内教学工作1.讲授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及授课对象:(1)长白山生物学综合实习》,基础课,本科生(2)动物学文献检索与阅读,方向课,硕士生(3)动物学研究方法,方向课,硕士生(4)动物生物学,方向课,硕士生(5)动物学研究专题,方向课,硕士生、博士生(6)害虫生物防治,方向课,博士生(7)昆虫生理生化,方向课,博士生2.年均教学工作量:每年考核均合格(学时)3.指导研究生情况:硕士生:12(名)博士生:3 (名)4.指导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导学生发表SCI 论文13篇,其中本科生参与的有4 篇(2篇第二作者,2篇第三作者)。
论军民深度融合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

【中国论坛】China Forum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重大意义习总书记指示我们:“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抓应用促发展,按照“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定位,产出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成果,将我国从航天大国发展为航天强国。
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 N T R C(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通过天基卫星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实现天地网络的多网融合,实现智能的信息服务。
这既是我国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做大做强,推进大众化应用的迫切需求。
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 N T R C)是保障我国战略安全的必要举措。
当今,国家边疆的概念在战略上已经延伸到远海、深空,国家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需要全球实时天基信息的支持。
我国要保证战略安全,首先必须掌握战略制高点,即制信息权。
兰德报告披露,美国已具备2小时内完成全球打击的能力,并扬言到2020年将提升到从发现到消灭只用10秒钟的水平。
这样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我国建设完善全球实时天基智能信息系统。
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P N T R C)是保障我国海洋权益的战略选择。
我国南海广大海域连续监视能力论军民深度融合的通导遥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文 李德仁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推动空间信息从现在的专业应用走向军民应用和大众服务专家简介: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为我国成为世界本领域三强之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弱,海洋权益受到挑战。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其中约50%属争议区域或重叠区域,由于海岸布站检测距离受限、海洋无法布站等原因,致使通信检测难以覆盖,亟须全球实时天基智能信息系统的天基信息支持。
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

第41卷㊀第1期气象科学Vol.41,No.1㊀2021年2月JournaloftheMeteorologicalSciencesFeb.,2021㊀游振宇,刘世淦,王轩同,等.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气象科学,2021,41(1):70⁃77.YOUZhenyu,LIUShigan,WANGXuantong,etal.TheimpactofENSOonvaportransportationandatmosphericriversoverNorthPacificduringwinters.JournaloftheMeteorologicalSciences,2021,41(1):70⁃77.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游振宇㊀刘世淦㊀王轩同㊀任雪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23)摘要㊀利用1979 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特征的影响,包括整层水汽含量㊁整层水汽输送及其散度和大气河频率㊂结果表明,在ElNiño年冬季,东北太平洋地区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增强了自副热带太平洋向北美西海岸的水汽输送,导致区域性的水汽辐合与辐散异常;LaNiña年冬季的水汽输送特征与厄尔尼诺年大致相反㊂根据尺度分解的方法,对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异常成因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除ElNiño年黑潮及其续流区外,ENSO年冬季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由环流异常导致;水汽输送散度异常则主要由环流异常的散度㊁气候态比湿的经向梯度和异常比湿的纬向梯度三部分决定㊂此外,ElNiño年冬季北太平洋大气河频率分布的向极弯曲增强,分布更加集中;而LaNiña年冬季大气河频率分布更加分散,纬向跨度减小,经向跨度增加㊂关键词㊀ENSO;水汽输送;大气河;尺度分解㊀㊀分类号:P434㊀㊀㊀doi:10.12306/2019jms.004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Received):2019⁃06⁃04;修改稿日期(Revised):2019⁃10⁃29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1505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5067)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任雪娟(RENXuejuan).renxuej@nju.edu.cn.TheimpactofENSOonvaportransportationandatmosphericriversoverNorthPacificduringwintersYOUZhenyu㊀LIUShigan㊀WANGXuantong㊀RENXuejuan(SchoolofAtmospheric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㊀㊀Abstract㊀TheimpactofENSOonthevaportransportationcharacteristicsovertheNorthPacificinborealwintersduring1979to2016wasinvestigatedwithERA⁃Interimreanalysisdata,includingtheIntegratedWaterVapor(IWV),IntegratedVaporTransport(IVT)anditsdivergence,aswellastheAtmosphericRiver(AR)frequency.DuringElNiñoborealwinters,thevaportransportationfromthesubtropicalPacifictothewestcoastofNorthAmericaisintensifiedwithcycloniccirculationanomaliesovertheNortheastPacific,causingcorrespondingregionalconvergentanddivergentanomalies.DuringLaNiñaborealwinters,thecharacteristicsofvaportransportationareroughlyoppositetothoseofElNiñocases.AnalysisofcontributingfactorsonIVTanditsdivergenceisperformedbasedonthescaledecompositionmethod,andtheconclusionsareasfollows:IVTanomaliesinENSOwintersovertheNorthPacificareprimarilydecidedbythecirculationanomaliesexceptfortheKuroshio⁃OyashioExtension(KOE)regioninElNiñowinters.IVTdivergenceanomaliesaremainlycontributedbythedivergentcirculationanomalies,themeridionalgradientofclimatologicalspecifichumidity,andthezonalgradientofanomalousspecifichumidity.Furthermore,theARdistributionismorecentralizedandanomalouslyshiftedpolewardinElNiñowinters,whilemoredecentralizedwithawidemeridionalandlimitedzonalrangeinLaNiñawintersovertheNorthPacific.Keywords㊀ENSO;vaportransportation;AR;scaledecomposition㊀引㊀言由于水汽输送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大气环流和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条件,其时空特征及不同尺度上的变率广受学者关注[1⁃3]㊂大气环流可通过大尺度的水汽输送带来区域性的水汽辐合,为该区域的降水提供有利条件㊂在北太平洋地区的冬季,受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整层水汽自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水汽的主要源地)向北美西海岸输送(水汽汇),其中水汽输送的向极分量主要受到风暴轴活动的影响[3]㊂Newell,etal[4]在分析全球水汽输送通量时指出,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洋上,水汽输送经常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的一些狭长的河流带中,沿河流带方向的水汽通量可达1 6ˑ108kg㊃s-1,与亚马逊河的流量相当,ZHU,etal[5]将其命名为 大气河 (AtmosphericRiver,AR)㊂与东亚上空常与夏季风伴随的宽水汽输送带不同,大气河常出现在冬季温带气旋冷锋前的暖输送带中,分布狭长,具有很强的瞬变性[6]㊂北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河是冬季北美洲重要的水汽来源,当大气河受地形强迫抬升时,往往会造成强烈的降水[7]㊂有研究表明,在过去60a,西欧沿岸的冬季强降水多与大气河登陆有关[8]㊂由于大气河对北美洲乃至全球水循环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10]㊂目前,诸多学者关注了天气尺度和年代际尺度上水汽输送和大气河频率的变化[1,3,10],但有关年际尺度上水汽输送以及大气河和气候事件的联系[2],探讨不多㊂ENSO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的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模态,对全球气候有显著影响[11⁃14]㊂大量研究指出ENSO对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15⁃16]㊂Kim,etal[2]指出,在ENSO冷暖位相之间,北太平洋地区和北美降水量亦存在显著差异㊂就冬季北太平洋地区而言,ENSO与北半球PNA模态(太平洋 北美遥相关型)存在显著相关[17⁃18]㊂在ElNiño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热强迫下,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会出现气旋式的环流异常[19]㊂在ElNiño年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增强东扩,而LaNiña年冬季急流减弱西缩[20⁃22]㊂吴正贤等[23]通过对1982/1983年冬季ElNiño期间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指出ElNiño事件使北半球中纬度西风显著加强,大气湿度明显增加,并增强了自副热带向中高纬度水汽输送的强度㊂综上,由于ENSO可以调制大尺度环流和降水量,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ENSO变率究竟如何影响泛北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北太平洋大气河的频率㊂本文采用尺度分解的方法[24⁃25],将水汽输送及其散度分解为时间平均㊁年际尺度的扰动以及非年际尺度的扰动3个部分,分析ENSO对水汽输送和水汽输送散度的影响㊂基于不同的物理过程中多尺度风场㊁比湿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各物理过程对总异常的贡献㊂1㊀资料和方法1 1㊀资料和ENSO事件的选取所用资料主要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选取的大气物理参量包括水平风场(u,v)㊁比湿(q)㊁位势高度场(水平分辨率为0 75ʎˑ0 75ʎ,垂直方向为8层)和海平面气压场(水平分辨率为0 75ʎˑ0 75ʎ)㊂资料选取的时间范围是1979 2016年冬季(12 次年2月)㊂ENSO事件的选取是依据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提供的1979 2018年Niño3 4区(5ʎS 5ʎN,170ʎ 120ʎW)平均海温数据(http:ʊwww.cpc.ncep.noaa.gov),通过定义海温距平的3个月滑动平均的峰值强度为Niño3 4指标(N⁃34)而确定[26]㊂为了提取中等偏强的ENSO事件进行分析,选取1979 2018年间N⁃34指标正异常的前5位作为参与合成分析的ElNiño事件(1982/1983㊁1991/1992㊁1997/1998㊁2009/2010和2015/2016年),负异常的前5位作为合成分析的LaNiña事件(1988/1989㊁1998/1999㊁1999/2000㊁2007/2008和2010/2011年)㊂1 2㊀分析和计算方法1 2 1㊀整层水汽含量、整层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计算㊀㊀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整层水汽含量(IntegratedWaterVapor,IWV)和整层水汽输送(IntegratedVaporTransport,IVT):IWV=1gʏpsptqdp㊀;(1)IVT=1gʏpsptqVdp㊀,(2)(1)和(2)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ps为海平面气压;q为相对湿度;V为水平风场;Pt为积分上界的气压(300hPa)㊂当▽㊃IVT<0时(整层水汽通量散度为负),该区域为水汽的汇;当▽㊃IVT>0(整层水汽通量散度为正),该区域为水汽的源㊂171期㊀㊀㊀㊀㊀游振宇,等: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1 2 2㊀IVT及其散度的异常和分解将IVT中的比湿和风场分解为时间平均㊁年际尺度及非年际尺度的扰动,IVT的年际异常可以表示为:IVTᶄ=1gʏpspt(qV)ᶄdp=1gʏpspt q(V)ᶄdpüþýïïïïa+1gʏpsptqᶄ Vdpüþýïïïb+1gʏpsptqᶄVᶄdpüþýïïïïc+residue㊀,(3)其中:IVTᶄ㊁qᶄ㊁Vᶄ分别表示整层水汽输送㊁比湿和风场的年际异常㊂公式(3)中的a项表示由风场年际异常贡献的水汽输送异常(动力场贡献);b项表示比湿场年际异常贡献的水汽输送异常(水汽场贡献);c项表示比湿㊁风场的年际异常共同贡献的部分;余项(residue)较小,可忽略㊂按上述方法,IVT散度的异常可以分解为[24⁃25]:▽㊃1gʏpspt(qV)ᶄdp=▽㊃1gʏpspt qVᶄdpüþýïïïïïA+▽㊃1gʏpsptqᶄ VdpüþýïïïïïïB+▽㊃1gʏpsptqᶄVᶄdpüþýïïïïïïC+residueᶄ,(4)其中:IVT散度的异常可分解为A,B,C三项及余项(较小,可忽略)㊂该式中各项含义与IVT异常分解的各项含义类似㊂其中,A项可分解为以下各项:▽㊃1gʏpspt qVᶄdpüþýïïïïïïA=1gʏpspt q∂uᶄ∂x+∂vᶄ∂yæèçöø÷dpüþýïïïïïïïA1+1gʏpsptuᶄ∂ q∂xdpüþýïïïïA2+1gʏpsptvᶄ∂ q∂ydpüþýïïïïA3+residueA,(5)其中:A1,A2,A3分别表征3种贡献散度异常的过程:(1)异常大气环流的散度;(2)异常纬向风场和背景比湿场的纬向非均匀性;(3)异常经向风场和背景比湿场的经向非均匀性㊂同理,B项亦可分解为以下各项:▽㊃1gʏpsptqᶄ VdpüþýïïïïïïB=1gʏpsptqᶄ∂ u∂x+∂ v∂yæèçöø÷dpüþýïïïïïïïB1+1gʏpspt u∂qᶄ∂xdpüþýïïïïB2+1gʏpspt v∂qᶄ∂ydpüþýïïïïB3+residueB,(6)其中:B1,B2,B3的解释与(5)式类似㊂根据分析,A项主要由A1,A3贡献,B项主要由B2贡献㊂第2部分将会具体阐述㊂1 2 3㊀大气河事件及其频率异常的计算大气河事件采取的判据是ZHU,etal[5]提出的:QrȡQmean+0 3(Qmax-Qmean),㊀(7)其中:Q=|IVT|=(1gʏpsptqudp)2+(1gʏpsptqvdp)2,(8)其中:Q表示IVT的矢量模;Qr表示给定水平空间格点的水汽通量;Qmean是某给定纬度上水汽输送通量Q的大小的纬向平均值;Qmax是该纬度上水汽输送通量Q的最大值㊂对于任意给定格点,当Qr满足公式(8)时,称该格点为AR格点㊂当一个格点成为AR格点时,对应的那一天对于这个格点来说是AR日,否则,为非AR日㊂本文利用判据公式(7)㊁(8)和1 1节中的资料计算得到1979 2016年的逐日AR事件库㊂本文采用合成分析计算ENSO年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异常,以及大气河频率的异常㊂按照1.2.2节的方法,对ENSO年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异常进行分解,分析造成异常的具体物理过程㊂2㊀ENSO对北太平洋冬季水汽输送的影响2 1㊀北太平洋冬季整层水汽含量及水汽输送的气候态特征㊀㊀在分析ENSO对北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特征的影响之前,首先给出北太平洋冬季与水汽输送相关物理场的气候态分布特征㊂图1为北太平洋冬季IWV及其经向梯度的分布特征㊂气候态IWV呈现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特征,其经向梯度在黑潮及其续流区(KOE)及北美西海岸(自加利福尼亚至阿拉斯加湾地区)较大㊂气候态冬季的整层水汽是从西太平洋地区向北美西海岸输送(图2)㊂水汽输送在西太平洋KOE地区有较强的辐散(水汽源);在中国东南部有微弱的辐合,在北美沿岸落基山脉27气㊀㊀象㊀㊀科㊀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41卷图1㊀北太平洋1979 2016年冬季IWV(等值线;间隔为4kg㊃m-2)及其经向梯度(填色;单位:10-5kg㊃m-3)气候态Fig.1㊀ClimatologyofIWV(contour;theintervalis4kg㊃m-2)anditsmeridionalgradient(colored;unit:10-5kg㊃m-3)overtheNorthPacificduringborealwintersfrom1979to2016图2㊀北太平洋1979 2016年冬季IVT(矢量;单位:kg㊃m-1㊃s-1;图中只画出值超过20的部分)及其散度(填色;单位:10-5kg㊃m-2㊃s-1)气候态Fig.2㊀ClimatologyofIVT(vector;unit:kg㊃m-1㊃s-1;onlyvaluesexceeding20areshown)anditsdivergence(colored;unit:10-5kg㊃m-2㊃s-1)overNorthPacificduringborealwintersfrom1979to2016西部有强辐合(水汽汇),促进冬季北美西海岸的降水㊂2 2㊀ENSO年冬季北太平洋地区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异常㊀㊀图3给出了ElNiño年和LaNiña年IWV的异常及其纬向梯度㊂在ElNiño年冬季,北太平洋地区IWV异常自西向东呈 正 负 正 分布特征;在整层水汽异常正负交替区域有较强纬向梯度㊂LaNiña年的IWV异常及其纬向梯度的分布特征与ElNiño年大致相反㊂图4给出了ElNiño年和LaNiña年IVT异常及其散度异常的空间分布㊂在ElNiño年,东北太平洋地区的IVT呈气旋式异常㊂由于ENSO与PNA遥相关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在ElNiño年,东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出现气旋式环流异常[17⁃19],伴随着阿留申低压的加深和副热带急流的增强东扩[20⁃22],因此东北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异常分布特征与环流异常的分布特征较为一致,而气旋式水汽输送异常会增强自副热带地区向中高纬度地区(如北美西海岸)的水汽输送㊂在LaNiña年,东北太平洋地区呈反气旋式的水汽输送异常,使得该地区自副热带向中高纬地区的水汽输送减弱,而中太平洋海盆地图3㊀ElNiño年(a)和LaNiña年(b)冬季IWV异常(等值线;间隔为0 8kg㊃m-2;图中只显示置信度超过α=0 1的区域)及其纬向梯度(填色;单位:10-5kg㊃m-3;图中只显示绝对值大于0 08的区域)Fig.3㊀IWVanomaly(contour;theintervalis0 8kg㊃m-2;onlyvaluesabove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own)anditszonalgradient(colored;unit:10-5kg㊃m-3;onlyareaswithabsolutevalueslargerthan0 08areshown)during(a)ElNiñoand(b)LaNiñaborealwinters图4㊀ElNiño年(a)和LaNiña年(b)冬季IVT(矢量;单位:kg㊃m-1㊃s-1;图中只显示置信度超过α=0 1的值)及其散度的异常(填色;单位:10-5kg㊃m-2㊃s-1;图中阴影为置信度超过α=0 1的区域)Fig.4㊀IVTanomaly(vectorunit;unit:kg㊃m-1㊃s-1;onlyvaluesabove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own)anditsdivergenceanomalies(colored;unit:10-5kg㊃m-2㊃s-1;areasexceeding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aded)during(a)ElNiñoand(b)LaNiñaborealwinters区上空整层水汽的向极输送分量有所增强㊂这些结论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致[2,23]㊂由图4可知,ElNiño年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和北美沿岸有水汽输送异常的辐合,而中太平洋海盆上空存在水汽输送异常的辐散㊂水汽输送异常的辐合辐散与ElNiño年IWV的空间分布(图3)较为一致,因此可以推断,除海表面温度的异常带来蒸发量的增加(减少)外,水汽的辐合(辐散)对区域性的水汽含量有重要影响,进而促进(抑制)区域性的降水过程㊂LaNiña年水汽输送异常的辐合辐散特征与ElNiño年大致相反㊂371期㊀㊀㊀㊀㊀游振宇,等: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2 3㊀IVT异常及其散度的分解上节虽揭示了ENSO对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影响,但产生异常的具体物理过程尚不清晰㊂因此,根据1 2 2节的分解方法将IVT异常及其散度异常进行分解㊂首先,根据公式(3)㊁(4)将IVT异常分解为a㊁b㊁c三项,IVT散度异常分解为A㊁B㊁C三项(图5)㊂图5㊀ENSO年冬季IVT异常(矢量;单位:kg㊃m-1㊃s-1;图中只显示置信度α=0 1的值)及其散度(填色;单位:10-5kg㊃m-2㊃s-1;阴影为置信度超过α=0 1的值)分解:(a)ElNiño年A和a项;(b)LaNiña年A和a项;(c)ElNiño年B和b项;(d)LaNiña年B和b项;(e)ElNiño年C和c项;(f)LaNiña年C和c项Fig.5㊀DecompositionofIVTanomaly(vector;unit:kg㊃m-1㊃s-1;onlyvaluesabove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own)anditsdivergence(colored;unit:10-5kg㊃m-2㊃s-1;areasexceeding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aded)inENSOwinters:(a)TermAandaduringElNiño;(b)TermAandaduringLaNiña;(c)TermBandbduringElNiño;(d)TermBandbduringLaNiña;(e)TermCandcduringElNiño;(f)TermCandcduringLaNiña对比分析图4㊁5可见,在北太平洋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太平洋地区),ElNiño年和LaNiña年的IVT异常都主要由公式(3)中的a项贡献(动力场异常)㊂在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尤其是KOE区),ElNiño年的纬向水汽输送异常主要由b项贡献(水汽场异常),这是由该区域ElNiño年IWV的显著正异常(图2)和较强的冬季平均西风急流所致;该区域的经向水汽输送则主要由a项贡献,这与ElNiño年西北太平洋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有关[27],该过程可为我国东南部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㊂另外,ElNiño年和LaNiña年的IVT散度的异常均主要由A项贡献(动力场异常),且在各个区域A项的大小超过了IVT散度的总异常;B项对IVT散度异常的贡献小于A项,其异常区域主要位于A项的正负异常大值区之间,且符号与A项大致相反㊂c项(C项)与a项(A项)㊁b项(B项)相比,对IVT异常(及IVT散度异常)的贡献很小㊂其次,按照公式(5)㊁(6)进一步将IVT异常散度的A项和B项进行分解,对A1,A3,B2三项进行计算(图6)㊂通过与图5中A项和B项的对比可以发现,A1,A3均对A项有重要贡献㊂对于A1项,风场异常uᶄ,vᶄ的辐合(辐散)可以聚集(疏散)冬季气候态中的水汽,导致IVT异常的辐合(辐散),因此A1项的贡献在气候态水汽含量较大的区域(低纬度地区)尤其明显;对于A3项,由于在北太平洋地区(特别是KOE区),冬季气候态下的水汽经向梯度为负(图1),因此经向风的正异常(负异常)会导致水汽通量异常的辐合(辐散)㊂B项则主要来自B2项的贡献㊂由于在北半球冬季,北太平洋地区上空被强盛的西风带控制,B2和B项的异常分布特征均与图3中IWV异常的纬向梯度的分布特征十分一致㊂3㊀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大气河的影响㊀㊀图7给出了冬季气候平均的AR频率分布㊂图7用30%频率代表北太平洋冬季气候平均AR带的基本形状和位置㊂由此可见,AR主要位于北太平洋(25ʎ 40ʎN)范围的纬向带状区域内,自西太平洋向东伸展,到中太平洋海盆约170ʎW处时发生向极的弯曲,一直延伸至北美西海岸的阿拉斯加湾一带㊂按照1 2 3节中的方法,合成ElNiño年与La47气㊀㊀象㊀㊀科㊀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41卷图6㊀ENSO年冬季IVT散度异常(填色;单位:10-5kg㊃m-2㊃s-1)A,B项的分解:(a)ElNiño年A1项;(b)LaNiña年A1项;(c)ElNiño年A3项;(d)LaNiña年A3项;(e)ElNiño年B2项;(f)LaNiña年B2项(图中只画出绝对值超过0 8的部分)Fig.6㊀DecompositionofA,Bterm(colored;unit:10-5kg㊃m-2㊃s-1)duringENSOborealwinters:(a)TermA1duringElNiño;(b)TermA1duringLaNiña;(c)TermA3duringElNiño;(d)TermA3duringLaNiña;(e)TermB2duringElNiño;(f)TermB2duringLaNiña(Onlyareaswithabsolutevaluesexceeding0 8areshown)图7㊀北太平洋冬季AR频率(填色;单位:%)分布(其中30%频率用黑色实线勾勒)Fig.7㊀ARfrequency(colored;unit:%)overtheNorthPacificduringborealwinters(Frequencyof30%ishighlightedinblacksolidlines)Niña年AR频率,将ENSO年AR合成频率与气候态相减,分别得到ElNiño和LaNiña年AR频率异常的分布(图8)㊂与气候态相比,ElNiño年北太平洋东部至阿拉斯加湾一带和KOE区的AR频率增加,而气候态30%频率AR带南北两侧的频率减小,这说明ElNiño年AR的分布更加狭长集中,北美沿岸和KOE区的水汽输送增强;LaNiña年气候态30%频率AR带南北两侧的频率增加,北太平洋东部和阿拉斯加湾一带的频率减弱,这说明LaNiña年AR分布的东西跨度减小,南北跨度增加,狭长的特点有所减弱㊂总体而言,LaNiña年与ElNiño年的变化大致相反㊂4 结论ENSO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显著的年际异常信号,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特征有重要影响㊂图8㊀ElNiño年(a)和LaNiña年(b)冬季AR频率异常(填色;%)分布(气候态AR发生频率30%处用黑色实线勾勒,图中阴影为置信度超过α=0 1的区域)Fig.8㊀ARfrequencyanomaly(colored;%)duringElNiño(a)andLaNiña(b)borealwinters(Frequencyof30%inclimatologicalwintersishighlightedbyblacksolidlines.Areasexceedingthe90%significancelevelareshaded)本文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地区冬季的水汽含量㊁水汽输送及其散度的分布特征,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根据选择的ENSO事件探讨了ENSO的两种不同位相 ElNiño和LaNiña对水汽输送各物理量的影响㊂基于尺度分解的方法,分析各物理过程对水汽输送异常及其散度异常的贡献㊂此外还分析了ENSO对北太平洋水汽输送的重要形式 大气河的影响㊂主要结论如下:(1)北太平洋冬季水汽输送的平均特征为自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向北美中高纬地区输送㊂在571期㊀㊀㊀㊀㊀游振宇,等: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ElNiño年,由于东北太平洋地区的气旋式环流异常,该地区的水汽输送亦呈气旋式异常㊂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和北美西海岸为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区,而中太平洋海盆上空为水汽输送异常辐散区㊂在LaNiña年,东北太平洋地区呈反气旋式的水汽输送异常,中太平洋海盆上空整层水汽的向极输送分量有所增强,水汽输送的辐合辐散异常特征与ElNiño年大致相反㊂(2)通过对水汽输送异常及其散度的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出结论:1.在北太平洋大部分地区,ENSO年份的水汽输送异常及其散度都主要来自风场异常(uᶄ,vᶄ)的贡献㊂在黑潮及其续流区,ElNiño年的纬向水汽输送异常主要由比湿异常(qᶄ)贡献㊂2.在由风场异常(uᶄ,vᶄ)决定的水汽输送散度的异常中,有两项贡献较大㊂一项由风场异常(uᶄ,vᶄ)的散度造成;另一项由经向风异常(vᶄ)和气候态比湿的经向梯度造成㊂3.在比湿异常(qᶄ)决定的水汽输送散度的异常中,气候态纬向风( u)和异常比湿的经向梯度的贡献占主导地位㊂(3)在ElNiño年,大气河频率分布的向极弯曲增强,分布更加集中,向中国东南部及北美西海岸延伸;而LaNiña年北太平洋中北部大气河频率增加,东西跨度减小,南北跨度增加,狭长的特点有所减弱㊂水汽输送和大气河频率的增强与北太平洋地区(北美西海岸㊁中国东部)的降水有密切的联系㊂在ElNiño年,环流异常导致向中国东南部和北美西海岸的水汽输送显著增强,导致异常的水汽输送辐合,并伴随区域性AR频率的增加,这进一步突出了ENSO在年际尺度上对区域气候预测的重要意义㊂值得注意的是,近30a,一种新型的ElNiño事件频繁发生㊂不同于传统的ElNiño事件,这类ElNiño事件的海温异常不再起于赤道东太平洋,而是向西移至中太平洋区域,即中太平洋ElNiño[28⁃29]㊂有少量研究指出,中太平洋ElNiño对冬季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与传统的ElNiño不同[2]㊂本文按照Larkin,etal[30]对1979年后中太平洋ElNiño事件的分析结果,选取前5次强中太平洋ElNiño事件进行合成分析(1979/1980㊁1986/1987㊁1994/1995㊁2002/2003和2004/2005年)㊂结果表明(图略),与传统的ElNiño事件相比,在中太平洋ElNiño的冬季,北太平洋气旋式水汽输送异常南移,其强度偏弱;大气河路径偏南,向美国加州沿岸的水汽输送增强㊂有关中太平洋ElNiño对北太平洋水汽输送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过程,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NewmanM,KiladisGN,WeickmannKM,etal.Relativecontributionsofsynopticandlow⁃frequencyeddiestotime⁃meanatmosphericmoisturetransport,includingtheroleofatmosphericrivers.J.Climate,2012,25(21):7341⁃7361.[2]㊀KimHM,AlexanderMA.ENSO smodulationofwatervaportransportoverthePacific⁃NorthAmericanregion.J.Climate,2015,28(9):3846⁃3856.[3]㊀LIUXu,RENXuejuan,YANGXiuqun.Decadalchangesinmultiscalewatervaportransportandatmosphericriverassociatedwiththe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andtheNorthPacificGyreOscillation.J.Hydrometeorol.,2016,17(1):273⁃285.[4]㊀NewellRE,NewellNE,ZHUYong,etal.Troposphericrivers?⁃apilotstudy.Geophys.Res.Lett.,1992,19(24):2401⁃2404.[5]㊀ZHUYong,NewellRE.Aproposedalgorithmformoisturefluxesfromatmosphericrivers.Mon.Wea.Rev.,1998,126(3):725⁃735.[6]㊀RalphFM,DettingerMD,CairnsMM,etal.Defining atmosphericriver :howtheGlossaryofMeteorologyhelpedresolveadebate.Bull.Amer.Meteor.Soc.,2018,99(4):837⁃839.[7]㊀RalphFM,RutzJJ,CordeiraJM,etal.Ascaletocharacterizethestrengthandimpactsofatmosphericrivers.Bull.Amer.Meteor.Soc.,2019,100(2):269⁃289.[8]㊀LaversDA,VillariniG.ThenexusbetweenatmosphericriversandextremeprecipitationacrossEurope.Geophys.Res.Lett.,2013,40(12):3259⁃3264.[9]㊀XIONGYating,CHENQiuyu,RENXuejuan.InfluenceofborealwinterintraseasonalvariationofAleutianLowonwatervaportransportandatmosphericrivers.Atmosphere,2019,10(2):49.[10]JIANGTianyu,DENGYi.DownstreammodulationofNorthPacificatmosphericriveractivitybyEastAsiancoldsurges.Geophys.Res.Lett.,2011,38(20):L20807.[11]AlexanderMA,BladéI,NewmanM,etal.Theatmosphericbridge:theinfluenceofENSOteleconnectionsonair⁃seainteractionovertheglobaloceans.J.Climate,2002,15(16):2205⁃2231.[12]崔锦,杨修群.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气象科学,2005,25(5):441⁃449.CUIJin,YANGXiuqun.ThevariationofMascareneHighanditsrelationshipwithENSO.ScientiaMeteorologicaSinica(inChinese),2005,25(5):441⁃449.[13]曹艳艳,郭品文,王武军.ENSO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年代际关系的数值模拟.大气科学学报,2015,38(2):205⁃212.CAOYanyan,GUOPinwen,WANGWujun.NumericalsimulationofinterdecadalrelationshipbetweenENSOandnorthernwinter67气㊀㊀象㊀㊀科㊀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41卷atmosphericcirculationanomalies.TransactionsofAtmosphericSciences(inChinese),2015,38(2):205⁃212.[14]方陆俊,管兆勇,王美,等.北半球夏季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与EP型ENSO:直接与间接联系.大气科学学报,2016,39(3):289⁃299.FANGLujun,GUANZhaoyong,WANGMei,etal.InfluencesofeasternPacific⁃typeENSOonclimatevariationsovertheMaritimeContinentregion:directandindirectconnections.TransactionsofAtmosphericSciences(inChinese),2016,39(3):289⁃299.[15]赵亮,邹力,王恩华.与ENSO有关和无关年江㊁淮旱涝可能成因研究.气象科学,2007,27(6):618⁃625.ZHAOLiang,ZOULi,WANGEnhua.StudyoncausesofdroughtandfloodovertheHuaiheandmid⁃lowerYangtzeValleysduringthesummerswithandwithoutENSO.ScientiaMeteorologicaSinica(inChinese),2007,27(6):618⁃625.[16]李鑫,管兆勇,叶德超.非ENSO年夏季西风带波包活动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强降水事件的影响:以1993年为例.大气科学学报,2018,41(2):167⁃175.LIXin,GUANZhaoyong,YEDechao.CharacteristicsofRossbywavepacketsinnon⁃ENSOyearsandtheirpossibleimpactsonsevereprecipitationevents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YangtzeRiverinsummer:aglimpsein1993.TransactionsofAtmosphericSciences(inChinese),2018,41(2):167⁃175.[17]HorelJD,WallaceJM.Planetary⁃scaleatmosphericphenomenaassociatedwiththesouthernoscillation.Mon.Wea.Rev.,1981,109(4):813⁃829.[18]WallaceJM,GutzlerDS.TeleconnectionsinthegeopotentialheightfieldduringtheNorthernHemispherewinter.Mon.Wea.Rev.,1981,109(4):784⁃812.[19]HoerlingMP,KumarA.Atmosphericresponsepatternsassociatedwithtropicalforcing.J.Climate,2002,15(16):2184⁃2203.[20]黄兴春,江静.ENSO事件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影响的诊断分析.气象科学,2008,28(1):15⁃20.HUANGXingchun,JIANGJing.ThediagnosticanalysisoftheimpactofENSOeventsonEastAsiasubtropicalwesterlyjet.ScientiaMeteorologicaSinica(inChinese),2008,28(1):15⁃20.[21]RENXuejuan,ZHANGYaocun,XIANGYang.Connectionsbetweenwintertimejetstreamvariability,oceanicsurfaceheating,andtransienteddyactivityintheNorthPacific.J.Geophys.Res.,2008,113(D21):D21119.[22]邱斌,李亚春,曾刚.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气象科学,2013,33(4):400⁃407.QIUBin,LIYachun,ZENGGang.VariationoftheEastAsiansubtropicalwesterlyjetanditsrelationwithseasurfacetemperature.JournaloftheMeteorologicalSciences(inChinese),2013,33(4):400⁃407.[23]吴正贤,李崇银,陈彪,等.1982 1983年冬季厄尔尼诺期间大气环流异常的诊断分析.热带气象,1990,6(3):253⁃264.WUZhengxian,LIChongyin,CHENBiao,etal.AdiagnosticanalysisofgeneralcircultaionanomalyduringtheElNiñoprocessforthewinter1982/1983.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inChinese),1990,6(3):253⁃264.[24]任宏利,张培群,李维京,等.西北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高原气象,2006,25(2):285⁃292.RENHongli,ZHANGPeiqun,LIWeijing,etal.Low⁃frequencyoscillationcharacteristicsofprecipitationandwatervaportransportintheeasternpartofNorthwestChinainspring.PlateauMeteorology(inChinese),2006,25(2):285⁃292.[25]RENXuejuan,YANGXiuqun,HUHaibo.SubseasonalvariationsofwintertimeNorthPacificevaporation,coldairsurges,andwatervaportransport.J.Climate,2017,30(23):9475⁃9491.[26]LITao,CalvoN,YUEJia,etal.SouthernhemispheresummermesopauseresponsestoElNiño southernoscillation.J.Climate,2016,29(17):6319⁃6328.[27]翟盘茂,余荣,郭艳君,等.2015/2016年强厄尔尼诺过程及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气象学报,2016,74(3):309⁃321.ZHAIPanmao,YURong,GUOYanjun,etal.ThestrongElNiñoin2015/2016anditsdominantimpactsonglobalandChina sclimate.ActaMeteorologicaSinica(inChinese),2016,74(3):309⁃321.[28]KaoHY,YUJinyi.Contrastingeastern⁃Pacificandcentral⁃PacifictypesofENSO.J.Climate,2009,22(3):615⁃632.[29]KugJS,JINFeifei,AnSI.TwotypesofElNiñoevents:coldtongueElNiñoandwarmpoolElNiño.J.Climate,2009,22(6):1499⁃1515.[30]LarkinNK,HarrisonDE.Globalseasonal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nomaliesduringElNiñoautumnandwinter.Geophys.Res.Lett.,2005,32(16):L16705.771期㊀㊀㊀㊀㊀游振宇,等: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情况表

院院长,现任道桥与轨道交通研究所所长、曲阜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建
筑扶正顶升加固保护技术、桥梁及大型结构检测评估技术、地铁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其中大吨
位桥梁提升研究成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古建筑扶正顶升技术16次被湖北等电视台专题采播
国家文物局
2009-2012
181.0
2
开封杞县大云寺塔倾斜机理分析及扶正计算
河南省文物局
2010-2012
5.0
1
青岛海湾桥连接线桥上桥连续梁浇筑施工承
中铁14局
2010-2012
8.0
1
载力计算及安全评估技术
青荣城际铁路施工专用钢桥设计技术研究
中铁14局
2011-2013
5.0
1
青岛海湾桥连续梁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情况表
姓名
岳渠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4
学历
学位
博士
职称
职务
教授/院长
主要研
究方向
历史、民族、古近代建筑扶正顶升加固保护技术
桥梁及大型结构检测评估技术
所属二级学科
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个人简介
岳渠德,汉族,男,1958年出生,博士,教授,党员,2001年7月调入青岛理工大学。曾任
中铁15局
2009-2012
10.0
1
近三年论著情况
论文及著作名称
发表的期刊名称、卷期及著作出版社、出版时间(核心期刊、被引用情况及著作类型要注明)
本人排序
明代古建筑文物襄阳王府绿
导师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E_mail地址学历教学研究方向专业名称毕业院校蔡大勇男1970.01教授dayongcai@si博士研究生高温合金性能优化;铁素体的控轧控冷材料学燕山大学崔占全男1949.01教授cuizhanquan@大学本科压力容器;轧辊材料金属学及热处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付瑞东男1968.05教授rdfu@.cn博士研究生钢的微合金化;高锰高氮钢;搅拌摩擦焊材料学燕山大学傅万堂男1966.12教授wtfu@.cn博士研究生钢的超细化与微合金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金高聿为男1962.09副教授ywgao@.cn博士研究生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景勤男1958.03教授jingqin@.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相变材料学燕山大学属廖波男1955.01教授laorll@yahoo.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文昌男1962.01教授wcliu@ysu.ed博士研究生铝合金变形织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戚力女1978.01副教授qili@.cn博士研究生计算机模拟材料学中科院金属所钱立和男1963.08教授lhqian@ysu.博士研究生材料强度与破坏/生物力学材料学中科院金属所料沈德久男1955.05教授sdj217@sina.com博士研究生材料表面改性与强化材料学燕山大学王明家男1960.03高级工程师mingka@ysu.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及工艺材料学燕山大学系王青峰男1967.01教授wqf67@ysu.e博士研究高性能能源用钢\加工制造工材料加工华中科技大学生艺学\材料计算与模拟\工程金属材料系王天生男1963.01教授tswang@ysu.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肖福仁男1966.03教授frxiao@ysu.e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焊接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徐瑞男1961.04教授xurui@ysu.ed博士研究生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铸造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庆祥男1962.06教授qxyang@ysu.ed博士研究生金属表面强化及其数值模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苑辉男1962.11副教授HuiYuan@ys博士研究生激光表面处理、先进结构材料变形与疲劳、金属材料高压热处理材料学燕山大学张春玲女1972.03副教授zhangchl@ys博士研究生耐候双相钢;铁素体杂质材料学燕山大学张福成男1964.08教授zfc@.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其介观变形理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静武男1950.06教授zjw@.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表征材料学燕山大学无机非金属材何巨龙男1958.06教授hjl@.cn博士研究生功能材料金属材料燕山大学李工女1968.12副教授gongli@.cn博士研究生非晶态合金结构及相变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伟女1976.09副教授nano@ysu.ed博士研究生磁性纳米结构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燕山大学梁波男1968.12教授liangbo1205@博士研究生纳米功能材料材料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料系刘世民男1960.01教授lsm@博士研究生浮法玻璃质量控制与优化、功能薄膜材料学燕山大学罗永安男1972.02副教授slluoya@.cn博士研究生宝石学矿物学中国地质大学马明臻男1955.05教授mz550509@ysu.博士研究生复合材料,大块非晶合金材料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田永君男1963.03教授fhcl@博士研究生功能材料与器件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王明智男1953.04教授wmzw@.cn大学本科超硬材料及超硬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王艳辉男1963.02教授chyclwyh@so博士研究生金刚石及相关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邢广忠男1956.11教授gzxing@.cn博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英国赫尔大学于栋利男1961.11教授ydl@博士研究生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材料学燕山大学于凤荣女1975.05讲师yfengrong@163.com硕士研究生热电材料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于万里男1959.02教授wlyu@.cn博士研究生宝石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东北大学臧建兵女1968.08教授zangjianbing@1博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赵洪力男1960.09教授zhaohongli@ysu博士研究生硅酸盐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赵玉成男1967.01副教授yczhao@.cn博士研究生功能陶瓷、超硬磨具及相关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材料李葵英女1954.05教授kuiyingli@ys博士研究生光电子材料物理化学吉林大学物理系刘日平男1963.11教授riping@.cn博士研究生亚稳材料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苏治斌男1972.02副教授suzb33@.cn博士研究生纳米材料物理电子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王文魁男1937.03教授wkw19782000@yahoo.co博士研究生非平衡相变材料日本东北大学温福昇男1981.12讲师wenfsh@.cn博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兰州大学孙宝茹女1976.09讲师sunbaoru@ysu.e硕士研究生大块非晶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向建勇男1976.8副教授Jyxiang@ysu.ed博士研究生中科院物理所张瑞军男1962.02教授zhangrj@ysu.博士研究生电子材料;纳米摩擦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张湘义男1966.03教授xyzh66@yahoo.博士研究生纳米晶及非晶材料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高分子材料系李青山男1954.08教授qsli@博士研究生聚合物/无机矿物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东华大学李青松男1977.08助教easelee@.cn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加工设备材料学湖南大学彭桂荣女1973.06副教授gr8599@yahoo.c博士研究生复合材料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成波男1979.01助教chengbozhang@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吉林大学张海全男1969.01副教授hqzhang@ysu.ed博士研究生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发光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吉林大学张振琳女1979.01助教leafzzl@163.com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西北师范大学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耀军男1968.07教授yaojun8l@ya博士研究生纳米晶/超细晶材料快速凝固理论与技术/电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美国加州大学柳忠元男1965.03教授liuzy0319@yaho博士研究生磁性材料凝聚态物理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王利民男1973.01教授limin_wang@博士研究生玻璃化转变与非晶态物理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谢燕武男博士研究生徐波男1971.11教授bxu@博士研究生材料物理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闫志刚男19830720助理实验师yzg720@163.com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于鹏飞男19841001助理实验师yupengfei1984@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兵男19830824助理实验师icesharpkkk@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春祥男1980.03研究实习员zhangchunxiang@.cn大学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燕山大学张明男1963.08教授zhm@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其介观变形理论材料学燕山大学张世良男1973.05高级实验师zhangshiliang@大学本科材料计算模拟无机非金属材料燕山大学温斌男1976.7教授wenbin@ysu.博士研究生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及模拟材料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张新宇男副教授xyzhang@ysu.ed博士研究生材料性能预测模拟材料学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室缑慧阳男1977.03实验师gouhuiyang@大学本科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燕山大学高振山男1952.02实验师中专金属材料铸造黑龙江省机械制造学校胡文涛男1978.02助理实验师qilianbao1978@硕士研究生功能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黄浩男1977.09实验师huanghao1977@硕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李慧女1962.08高级工程师lihui@88mail.ys硕士研究生电子显微分析材料工程燕山大学李晓普男1981.12助理实验师lxpcn@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刘建华男1963.01高级实验师ljh10@ysu.ed大专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燕山大学吕英怀男1952.12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交通大学王鹏男1982.04助理实验师gpawang@qq.com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王艳女1960.02高级实验师wangyanysu@ya大专材料组织检验分析机电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王玉辉男1978.11助理实验师yhwang@ysu.硕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学燕山大学吴来磊男1980.05助理实验师wll@.cn硕士研究生表面处理材料学燕山大学杨雪梅女1964.09高级实验师yxm0591@si大学本科特种玻璃物理学河北师范大学于金库男1962.06研究员yujinku@ysu.ed博士研究生电化学和表面改性物理化学燕山大学张克勤女1962.12高级实验师zkq1006@ya硕士研究生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测试物理东北师范大学郑春雷男1981.05zhengclysu@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邹宏霞女1969.01高级实验师zouhongxia@88mail.ysu.ed大学本科衍射分析硅酸盐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行政高伟男1979.05研究实习员gaow@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闫淑兰女1967.01研究实习员大学本科燕山大学李英梅女1983.03lym_0202@y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曲明贵男1978.09助理研究员qmg@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王国伟男1975.09讲师wgw@ysu.ed大学本科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燕山大学王丽萍女1961.07教授wlpcl@ysu.ed大学本科轻工机械设计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杨博涵女1981.03助教ybhcl@ysu.ed大学本科英语燕山大学袁云岗男1980.02助理研究员yungang@ysu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亚丽女1956.02小教一级教师中师中文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徐州名松堂任大夫简介

徐州名松堂任大夫简介
徐州名松堂任大夫,名闻中外的中医学权威、国学大师。
生于清朝嘉
庆二十年(1815年),逝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他是江苏省睢宁
县人,初为田地秀才,后拜名医李桂芳为师,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成
长为中医学权威及国学大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医林泰斗、文化名
人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在医学方面刻苦钻研,掌握了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
方面的精髓。
他以调和内外、中和太和、温和不燥、以安人之灵魂为宗旨,主张“以神、用气、调阴阳、正心志”作为医疗方法,对医学理论、医学
实践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曾多次受命医治皇家病症,并亲自为当时的太后治病,名声鹊起,
被尊为“徐州名松堂任大夫”。
他不仅医术高明,更是一个博学多才、博
闻强记的儒学大家,自幼爱好诗词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
誉为“中国智慧的化身”。
他的传世著作有《千金翼方》、《医圃梦根》、《雷公诊说》等,在
中医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仁、智、信、勇”,被誉为“仁
医之师”,并将“医者仁心”的理念发扬光大,被后人尊为“现代中医之父”和“医乃一家”的楷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档案资料

院士彭苏萍教授(以汉语拼音为序)毕银丽曹代勇陈宜金程久龙崔希民代世峰戴华阳胡社荣胡振琪李贤庆梁汉东刘钦甫孟召平邵龙义唐跃刚王延斌吴立新武强赵峰华赵学胜朱国维董东林副教授(以汉语拼音为序)程琳琳杜文凤方家虎郝多虎蒋金豹李晶马施民孙文彬杨可明杨柳杨瑞召苑春方赵艳玲高级工程师毕建军周强彭小沾高级实验师艾天杰讲师(以汉语拼音为序)鲍玲崔芳鹏何登科鲁静罗红玲孙红福王绍清王西勃王占刚魏迎春徐春光阎跃观易俐娜袁德宝张蕊郑晶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陈晓千裴婧晶屈恺黄曼助教王泽惠代世峰基本信息姓名:代世峰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12民族:汉职称:教授电话:010-62341868;62339857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邮件:dsf@个人简历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煤地质学(包括煤岩学、煤地球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层气地质学)。
主要科研项目目前主要承担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
主要论文及著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Chemical Geology、American Mineralogist、Applied Geochemistry、Fuel、《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教学情况主要从事煤地质学的教学工作。
获得荣誉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侯德封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获得者曹代勇基本信息姓名:曹代勇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地:重庆市出生年月:1955.8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学术兼职:教育部科技委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田地质专家委员会委员,《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和《中国煤炭地质》编委,高等学校(矿业)“十一五”教材编委会地测分会副主任,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煤田地质与测绘领域培训方向首席专家,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基于涂层技术的薄壁止裂试验研究

Journal of Mechanical Strength2023,45(5):1103-1107DOI :10.16579/j.issn.1001.9669.2023.05.013∗20220302收到初稿,20220407收到修改稿㊂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VCAME202102)资助㊂∗∗姜金德,男,1998年生,辽宁庄河人,汉族,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振动噪声控制㊂∗∗∗任云鹏(通信作者),男,1974年生,山东莱州人,汉族,沈阳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参数化设计㊁振动噪声控制㊁装备设计与优化㊂基于涂层技术的薄壁止裂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THIN WALL CRACK ARRESTBASED ON COATING TECHNOLOGY姜金德∗∗1㊀任云鹏∗∗∗1㊀卢崇劭2㊀朱清玉3㊀㊀张东旭2(1.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阳110168)(2.沈阳智振科技有限公司,沈阳110000)(3.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116024)JIANG JinDe 1㊀REN YunPeng 1㊀LU ChongShao 2㊀ZHU QingYu 3㊀ZHANG DongXu 2(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China )(2.Shenyang Intelligent Vibration Technology Co.,Ltd.,Shenyang 110000,China )(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摘要㊀工程薄壁结构长期受到交变载荷作用,产生疲劳裂纹且多为贯穿性裂纹,进而导致修复困难和工程中不能替换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涂层技术对薄壁结构修复和止裂㊂制作与实际工程相关的薄板试验件,并预置裂纹㊂试验件在振动试验台做1阶弯曲共振状态和基础激励为10g 的激励试验,直至出现微裂纹㊂采用双面喷涂方法对试验件进行NiCrAl 涂层和NiCrAl 过渡层+ZrO 2功能层复合涂层两种涂层设置修复裂纹,并重复激励试验㊂对比试验件涂层前后的裂纹扩展时间和扩展速率,分析NiCrAl 涂层和ZrO 2涂层对带裂纹薄板试验件裂纹扩展的影响㊂验证涂层对薄壁板件的止裂效果㊂关键词㊀薄壁结构㊀涂层㊀裂纹修复㊀裂纹止裂㊀激励试验中图分类号㊀TG405Abstract ㊀Due to long-term alternating load,engineering thin-walled structures will produce fatigue cracks,and most ofthem are penetrative cracks,which will lead to difficult repair and irreplaceabl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Therefore,a coating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repair and crack arrest thin-walled structures.Thin plate test pieces related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were made,and cracks were preset.The test piece was going to be subjected to the first-order bending resonance state and theexcitation test with the foundation excitation of 10g on the vibration test bench until cracks appear.Two kinds of coatings,NiCrAl coating and NiCrAl transition layer +ZrO 2functional layer composite coating,were applied to the test piece by double-sidedspraying method to repair the crack,and the excitation test was paring the crack propagation time and propagationrate of the test piece before and after coating,the influence of NiCrAl coating and ZrO 2coating on the crack propagation of the thin-walled plate test piece was analyzed.The crack arrest effect of the coating on the thin-walled plate is verified.Key words㊀Thin wall shell structure ;Coating ;Crack repair ;Coating crack arrest ;Excitation testCorresponding author :REN YunPeng ,E-mail :renyunpeng 9310@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Key Laboratory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of Aero-Propulsion System,Ministry of Educ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No.VCAME202102).Manuscript received 20220302,in revised form 20220407.0㊀引言㊀㊀裂纹缺陷大量地存在于材料和工程结构中,不仅降低了材料和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最终使得服役产品的真实有效寿命大大缩短,这样不满足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所提出的要求㊂尤其对于含有微小裂纹损伤的高附加值机械装备的核心部件,修复裂纹损伤才能节省资源㊁能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1-4]㊂㊀1104㊀机㊀㊀械㊀㊀强㊀㊀度2023年㊀传统裂纹修复根据断裂力学中对裂纹形成与扩展的研究,将止裂的方法分为降低裂纹尖端应力强度㊁降低裂纹尖端应力集中㊁引入压应力三种方法[5]㊂由于传统裂纹修复本身存在局限性,而工程薄壁结构裂纹产生多为贯穿性裂纹,导致修复困难,所以传统裂纹修复方式不适合薄壁结构,从而提出一种涂层技术对薄壁结构进行修复和止裂㊂众多学者从事涂层技术对裂纹修复和止裂的研究㊂CIZEK J M M D I 研究了冷喷涂㊁热喷涂及等离子喷涂三种层状沉积方式对低碳钢试样疲劳性能的影响,三种喷涂方式对疲劳相对寿命的提高幅度均达到200%以上[6]㊂CAVALIERE P 等[7]使用Ansys 分析纯镍冷喷雾颗粒与涂层裂纹关系,发现冷喷涂修复有助于增加裂缝结构的整体疲劳寿命,纯冷喷镍粒子在合适的温度和速度下的冲击可以改善涂层的性能㊂PETRÁKOVÁK 等[8]研究冷喷A357铝合金的机械性能,冷喷涂A357涂层的整体性能支持了冷喷涂的可行性,适用于结构维修㊂杜广煜等[9]研究电弧离子镀沉积NiCrAlY 涂层的阻尼性能,发现NiCrAlY 涂层能明显提高样品的阻尼性能㊂管宇等[10]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冷喷涂增材技术在飞机关键主承力结构原位修复的工业级应用,解决了关键部位裂纹常规方法无法修理的核心技术难题㊂目前,热喷涂在薄板止裂方面的研究尚未见诸文献㊂本文提出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对薄壁结构修复和止裂,并进行试验验证涂层对薄壁板件的止裂效果㊂1㊀试验设备及步骤1.1㊀试验件制备㊀㊀选择厚度为6mm 的16Mn 钢板加工出2个试验件,编号分别为B1㊁B2㊂试验件长度为60mm,宽度为70mm;设计高30mm,厚20mm 的夹持区域㊂采用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在距离夹持区高约15mm 处切割贯穿性沟槽,沟槽宽度为1mm,长度为30mm㊂采用等离子喷涂两种不同的涂层,分别涂覆B1㊁B2,涂层方式见表1㊂试验件涂层前后实物照片见图1㊂表1㊀不同试验件的涂层方式Tab.1㊀Coat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test pieces编号Number涂层材料Coating materialB1双面:150μm NiCrAl 涂层Double sided:150μm NiCrAl coatingB2双面:60μm NiCrAl 过渡层+150μm ZrO 2功能层Double sided:60μm NiCrAl transition layer +150μm ZrO 2functional layer1.2㊀试验设备㊀㊀搭建振动试验系统,主要仪器设备见表2㊂图1㊀试验件涂层前后Fig.1㊀Before and after coating of test piece表2㊀系统组成的主要仪器设备Tab.2㊀Main components and instruments of the system名称Name 型号Model 主要性能参数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振动台Vibration tableES-10-240频率范围5~5000Hz Frequency range:5~5000Hz最大加速度1000gMaximum acceleration 1000g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sensorPCB-352C22灵敏度10mV /g Sensitivity 10mV /g频率响应13kHzFrequency response 13kHz应变片Strain gaugeBX120-3AA电阻值120Resistance value 120应变极限20000μm /m Strain limit 20000μm /m应变调理仪Strain conditioninginstrumentINV1861A8通道,标定值0.5mV /μ8channels,calibration value 0.5mV /μ频率响应DC-10kHzFrequency response DC-10kHz数据采集仪Data acquisition instrumentLMS SCADASIII8通道,采样率102.4kHz8channels,sampling rate 102.4kHz 支持多种输入模式Support multiple input modes数采分析软件Data acquisition analysis softwareLMS b在线生成时域波形㊁频谱㊁三维瀑布图等Online generation of time domain waveform,spectrum,three-dimensional waterfall,etc试验件振动测试现场如图2所示,试验件夹持方式及传感器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㊂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将试验件固定在夹具上形成悬臂结构形式㊂为了试验中获取试验件的固有频率,在其根部布置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振动信号,在试验件危险部位布置应变片监测振动应力㊂1.3㊀试验步骤㊀㊀1)选取适当的频率范围,采用振动台扫频的方式获取试验件扫频时域信号,瀑布图峰值对应的频率点即为试验件的固有频率,如图4所示㊂2)根据应力分布结果确定了最大应力点为试验件根部位置,通过此位置的应变片进行了应力标定,根㊀第45卷第5期姜金德等:基于涂层技术的薄壁止裂试验研究1105㊀㊀图2㊀试验件振动测试现场Fig.2㊀Vibration test site of testpiece图3㊀试验件夹持方式及传感器布置方式Fig.3㊀Clamping mode of test piece and sensorlayout图4㊀扫频瀑布图Fig.4㊀Sweep waterfall diagram据标定结果进行振动试验㊂3)给定振动台的基础激励幅值为10g ,按照扫频得到的固有频率值对涂层前的试验件进行激振,试验过程中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监测的共振响应变化的大小决定停机时间,通过扫频方式获取试验件新的固有频率并记录数据,再继续进行共振试验,直至试验件固有频率下降至原固有频率的85%以下㊂4)对做完振动试验的涂层前试验件进行涂层,再重复上述步骤,测试试验件涂覆涂层后裂纹扩展情况㊂2㊀试验结果与分析2.1㊀涂层前结果与分析㊀㊀给定振动台的基础激励幅值为10g ,按照扫频得到的固有频率值对试验件B1㊁B2进行激振,记录历经不同时间试验件的固有频率值,如表3所示㊂表3㊀试验件B1、B2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Tab.3㊀Vari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ies oftest piece B1and B2with timeB1B2频率Frequency /Hz时间Time /min频率Frequency /Hz时间Time /min729.507300729.5307303071820716.5207091570415700.515694156901068510679.5106771067010668.510660566056525652.556445644.55635.55636.556273628.53619.53619.536122612260526052绘制试验件B1㊁B2的固有频率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㊂图5㊀试验件B1㊁B2涂层前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Fig.5㊀Vari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test pieces B1and B2with timebefore coating从图5所示可以看出:试验件B1㊁B2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几乎重合,在共振基础激励下其1阶固有频率也经历了 缓慢下降-快速下降 的变化过程,说明裂纹扩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㊂以B2为例,从图5可以看出,B2初始固有频率为730Hz,对其施加定加速度10g 和定频730Hz 下的基础激励,经历30min 后,B2的固有频率仍为730Hz,说明薄板还未出现裂纹萌生㊂在该工况下继续激励20min 后,B2的固有频率下降到716.5Hz,说明薄板出现了裂纹萌生㊂对其施加定加速度10g 和定频716.5Hz 下的基础激励,15min 后,B2的㊀1106㊀机㊀㊀械㊀㊀强㊀㊀度2023年㊀固有频率下降到704Hz㊂为了完整地观察裂纹扩展现象,逐渐减少每次的共振时间,然后对其进行扫频获得固有频率;在经历了110min 后,B2的固有频率出现了陡降,说明薄板进入了裂纹扩展阶段;140min 后,B2的固有频率下降到605Hz,下降了17.1%㊂图6为试验件B2破坏后沿着缺口处产生的振动疲劳裂纹㊂图6㊀试验件B2裂纹Fig.6㊀B2crack of test piece2.2㊀涂层前后结果与分析㊀㊀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对薄板两侧喷涂金属涂层,B1双面喷涂150μm NiCrAl 涂层,B2双面喷涂60μmNiCrAl 过渡层+150μm ZrO 2功能层涂层;并开展涂层后的薄板振动试验,分析涂层材料对裂纹的止裂效果㊂1)B1涂层前后结果与分析同样给定振动台的基础激励幅值为10g ,按照扫频得到的固有频率值对试验件B1进行激振,记录历经不同时间试验件的固有频率值㊂图7为试验件B1涂层后测试现场㊂图7㊀涂层试验件B1测试现场Fig.7㊀Coating test piece B1test site试验件B1涂覆NiCrAl 涂层后,其固有频率随共振时间的变化如表4所示㊂表4㊀涂层试验件B1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Tab.4㊀Vari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test piece B1with time频率Frequency /Hz 659.4659.4655.4650.8643.6时间Time /min 015101010频率Frequency /Hz 638.8635.5627.7621.4时间Time /min5555试验件B1涂层前后的固有频率随共振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8所示㊂图8㊀试验件B1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Fig.8㊀Vari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test piece B1with time从图8可以看出,试验件B1涂层前的固有频率经历了一个 缓慢下降-快速下降 的变化过程,初始固有频率729.5Hz 降到605Hz 经历了140min;在试验件B1两侧涂覆NiCrAl 涂层后,固有频率由605Hz 升高到659.4Hz,这是由于喷涂可以显著改善涂层性能,喷涂时纳米涂层填充了产生的孔隙和裂纹等缺陷,修复层与涂层之间的界面发生冶金结合,含有少量纳米粒子的细小颗粒存在于修复层中使晶粒细化,增加晶界数量并获得细晶组织,同时提高组织的致密化程度,增强了涂层内部和涂层-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使得板的刚度增大,固有频率增大㊂涂覆NiCrAl 涂层后,薄板B1固有频率下降速率变慢,试验件B1涂层前固有频率从659.4Hz 下降到621.4Hz 需要约26min,涂层后需要约65min,时间提高了约2.5倍,说明涂层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一方面由于NiCrAl 涂层修复了裂纹,阻止了裂纹扩展;另一方面NiCrAl 涂层具有高阻尼特性,可使共振应力降低,从而延长疲劳寿命㊂2)B2涂层前后结果与分析试验件B2涂覆NiCrAl +ZrO 2涂层后,其试验过程跟试验件B1涂层后试验过程一样,其固有频率随共振时间的变化如表5所示㊂表5㊀涂层试验件B2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Tab.5㊀Variation of B2natural frequency of coatedtest piece with time频率Frequency /Hz 624624618.5617.5时间Time /min 05105频率Frequency /Hz 606596586时间Time /min553试验件B2涂层前后的固有频率随共振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9所示㊂从图9可以看出,试验件B2两侧涂覆NiCrAl +ZrO 2涂层后,固有频率由605Hz 升高到624Hz,说明㊀第45卷第5期姜金德等:基于涂层技术的薄壁止裂试验研究1107㊀㊀图9㊀试验件B2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Fig.9㊀Variation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test piece B2with time涂层可以改善薄板基体性能,喷涂时纳米涂层填充了产生的孔隙和裂纹等缺陷,使得板的刚度增大,固有频率增大㊂涂覆NiCrAl+ZrO2涂层后,试验件B2固有频率下降速率相对涂层前变慢,试验件B2涂层前固有频率从624Hz下降到605Hz需要约10min,涂层后需要约25min,时间提高了约2.5倍㊂2.3㊀涂层止裂效果对比㊀㊀试验件B1/B2涂层前固有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几乎重合;涂覆不同的涂层后,试验件B1的固有频率由605Hz升高到659.4Hz,试验件B2固有频率由605Hz升高到624Hz;试验件B1经历65min固有频率下降了5.7%,试验件B2经历33min固有频率下降了6.0%,试验件的B1固有频率下降速度相对试验件B2更慢㊂对比NiCrAl涂层和NiCrAl+ZrO2涂层止裂效果,初步判断NiCrAl涂层较ZrO2涂层具有更好的止裂效果㊂3㊀结论㊀㊀研究了试验件涂覆涂层前后的裂纹扩展特性,结果表明,涂层对抑制薄板裂纹扩展具有很好的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预制裂纹薄板试验件的振动疲劳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振动循环时间增加,薄板裂纹长度进一步扩展,薄板裂纹的扩展速率逐渐增大,而且增长的越来越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㊂2)涂层修复技术对裂纹具有较好的止裂效果,且对贯穿性裂纹具有一定的止裂效果㊂3)涂层修复裂纹后,薄板试验件固有频率发生快速下降的时间明显比涂层前的要长许多,可延缓试验件疲劳裂纹扩展,提高使用寿命㊂4)试验结果表明,NiCrAl涂层较ZrO2涂层具有更好的止裂效果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蒋险峰.裂纹尖端的激光修复实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1.JIANG XianF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laser repair of crack tip[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7:1(InChinese).[2]㊀TANG X S,SIH G C.Evaluation of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formicro/macro-line crack damage model[J].Theoretical&AppliedFracture Mechanics,2006,46(3):175-201.[3]㊀杨孚标.复合材料修复含中心裂纹铝合金板的静态与疲劳特性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1.YANG FuBiao.Study on static and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aluminum alloy plate with central crack repaired by compositematerials[D].Changsha: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6:1(In Chinese).[4]㊀DHAR S,SETHURAMAN R,DIXIT P M.A continuum damagemechanics model for void growth and micro crack initiation[J].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1996,53(6):917-928. [5]㊀邓德伟,于㊀静,刘倩倩,等.裂纹止裂愈合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6,52(7):122-132.DENG DeWei,YU Jing,LIU QianQian,et al.Development statusand prospect of crack arrest and heal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6,52(7):122-132(In Chinese).[6]㊀CIZEK J M M D I.Influence of cold-sprayed,warm-sprayed,andplasma-sprayed layers deposition on fatigue properties of steelspecimens[J].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2015,24(5):758-768.[7]㊀CAVALIERE P,SILVELLO A.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pure Nicold spray particles impact related to coating crack behaviour[J].Surface Engineering,2017:1-8.[8]㊀PETRÁKOVÁK,KONDÁS J,GUAGLIANO M.Mechanicalperformance of cold-sprayed A357aluminum alloy coatings for repair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Thermal SprayTechnology,2017,26(8):1888-1897.[9]㊀杜广煜,谭㊀祯,巴德纯,等.电弧离子镀制备NiCrAlY涂层及其阻尼性能[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5):727-730.DU GuangYu,TAN Zhen,BA DeChun,et al.NiCrAlY coatingprepared by arc ion plating and its damping properties[J].Journalof Nor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33(5):727-730(In Chinese).[10]㊀管㊀宇,陈㊀亮,曹奇凯.基于增量考核的飞机延寿方法与应用[J].航空学报,2021,42(8):226-241.GUAN Yu,CHEN Liang,CAO QiKai.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aircraft life extension based on incremental assessment[J].Journalof Aeronautics,2021,42(8):226-241(In Chine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德東,字静侠,号昆仑。
笔名寒江,伊人,一侯,山河。
祖籍江苏徐州,书香世家,客金陵,姑苏,后客京都,美国侨眷。
现定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爱国侨胞。
著名学者。
教授逻辑学、思辩哲学、经院哲学。
中华收藏名家。
以收藏宋代汝窑、宋代汴京官窑、宋代钧窑的业绩被授予史树青、徐邦达题名的《中华收藏名家》金匾。
中华鉴定名家。
鉴定宋瓷。
鉴定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
鉴定商周秦汉古玉,斐声士林。
佩春秋玉璜、盘商周玉璧、蕴和阗玉香。
静无声口天润,玉无涯人山知。
中华书法名家。
书寒江体,别具一格。
中国人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与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被列为海内外100位著名书法家,所书“生喫倭寇,还我河山”得到海内外一致好评,被载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魂》。
1996年在美创办太极国际文化研究中心。
2006年在香港出版《九十年沧桑》,由香港时代泰德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在高等院校中有口皆碑。
2007年筹建美国中国宋代官窑研究所。
2009年被東森美洲新闻台、東森美洲欧洲卫视台、東森超级卫视台《风尚收藏》栏目列为资深古董鉴定专家。
深悟人类文明始于陶土,进而造瓷、各国皆然。
深感世界造瓷吾华最佳,而吾华造瓷宋代汝窑为魁。
世界公认中华民族造瓷的黄金时代是宋代。
宋代官窑林立、民窑叠起、遍布大江南北。
并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世界五大名窑—汝、官、钧、哥、定。
天下名窑,汝窑为魁。
中华文化,灿烂辉煌。
宋代文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谁可比美? 2001年10月出席宋代汝窑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2年2月被录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徐邦达、史树青题字的《中华收藏名家大辞典》。
2002年9月被载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科教文库》。
2002年10月被载入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优秀专家大辞典》。
2002年12月其著作《汝瓷之玛瑙釉与腊泪痕》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选为优秀著作。
2008年为支持北京奥运,在加州集美中心与林奕心博士、廖晓千教授共同免费鉴定古董,并讲授专题《宋代汝窑与宋代汴京官窑、修内司官窑》。
被世界日报、新民晚报、中国侨报、凤凰卫视、共同表彰。
2011年4月参加以丁肇光为首的著名华人书画家抗震救灾的义卖拍卖活动。
2011年12月被美国洛杉矶电台1370作著名学者专题专访。
2012年元月其被美国联邦华裔议员授予“社会公益奖”。
2012年二月其寒江体书法“浮舟沧海,瑜琚昆侖”;“大雪满天地,何为仗剑游”;“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江流天地外,山岚有无中”;以高昂价格在加州义卖拍卖,全部捐赠于教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其传世著名收藏品:
(一)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洗。
(二)北宋汝窑天青釉观音瓶。
(三)北宋汴京官窑粉青釉象耳瓶。
(四)北宋汴京官窑粉青釉八棱瓶。
(五)北宋钧窑海棠红窑变花盆。
(六)北宋钧窑玫瑰紫窑变鼓钉洗。
(七)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