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激素受体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分析
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药物使用指导。
二、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机制2.1 激素受体调节剂激素受体调节剂是抗乳腺癌药物中的重要类别,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和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如恩杂鲁胺)。
这类药物通过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结合,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具体来说,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能够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刺激作用;而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则能够抑制雄激素的合成或作用,降低雄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2.2 细胞毒药物细胞毒药物是另一类重要的抗乳腺癌药物,它们通过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DNA或RNA,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胞死亡。
这类药物包括多种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多样,有的能够嵌入DNA双链,阻止DNA复制和转录;有的则能够与DNA形成交联,破坏DNA结构;还有的能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干扰DNA的修复和重组过程。
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
2.3 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抗乳腺癌药物,它们通过针对乳腺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标志物进行精准打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等。
例如,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它能够与HER2受体结合,阻断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还有一些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针对乳腺癌细胞的代谢途径、血管生成等方面进行干预,达到治疗的效果。
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综述・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施华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普外科【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中图分类号】 R 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15(2004)0920861202 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多种与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这对乳腺癌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中对激素受体的研究尤为重要。
1 激素受体研究的背景与概况激素受体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迄今为止,它们是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最为密切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也是目前唯一被广泛接受的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虽然在1896年Bentson 发现乳腺细胞的增长及癌变与激素密切相关,但直到1959年才发现与雌激素结合而发挥作用的成分,并将其命名为ER 。
事隔8年,Jenson 于1967年首次建立了放射免疫生化方法测定ER 的技术,检测乳腺癌胞浆中的ER 。
这一成就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出现了广阔的前景。
现在认为,肿瘤细胞癌变时,有些细胞可以部分或全部的保留正常的受体系统。
肿瘤细胞含有的激素受体功能与正常细胞相似,原来所依赖的激素仍然调节着肿瘤细胞的生长,此类肿瘤被称之为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反,有些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完全丧失或仅少量保留了受体系统,不能作为靶细胞而使激素发挥作用,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此类肿瘤被称之为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ER 的组织分布除雌激素的靶器官如乳腺、子宫丰富外,在胃、肠、肝、肺等器官也有ER 表达,说明ER 并非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PR 是另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激素受体,但对PR 的研究远不及ER ,一般认为PR 是与ER 功能相似的蛋白质,ER (+)者约2/3PR 亦呈阳性,所以常将ER 与PR 结合起来研究。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

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如何看懂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免疫组化诊断在肿瘤病理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乳腺癌的类型、分级和预后,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及其解读。
二、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中常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检测ER和PR的免疫组化指标通常使用核染色法,以确定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对激素的依赖性较高,这对激素阻断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确定乳腺癌的HER2阳性或阴性状态。
HER2阳性乳腺癌通常表明肿瘤具有更侵袭性和不良预后,但也为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如Trastuzumab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Ki-67Ki-67是一个细胞增殖标记物,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Ki-67阳性指标的高表达通常与乳腺癌的预后较差相关,并可作为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
五、p53p53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可以判断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且对临床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乳腺癌常见免疫组化指标的检测方法、技术细节和解读标准的详细说明。
读者可参考附件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1.标志物:指一种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个过程、状态或疾病进行诊断、预测或监测的物质或指标。
2.靶向治疗药物:指针对癌症特定靶点的药物治疗方法,可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毒害。
3.恶性肿瘤:癌症的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八、全文结束。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3 1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r ora o Itg tdTaioa C ieeadWe enM dc e2 1 o ,1 (2 o e Junl fner e r t nl hns n s r eii 0 0N v 9 3 ) n a di t n
D B显 色 试 剂 盒 , 购 于 北 京 中 杉 金 桥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 A 均
3 讨 论
标 本 经 1 % 甲醛 固 定 , 规 脱 水 , 0 常 石蜡 包 埋 , 成 4 m 切 片 , 制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 s P法进 行 E P R、 R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对 照 染 色 以 0 O o L磷 酸盐 缓 冲液 ( B ) .l l m / P S 代替 一抗作 为 阴性 对照 。
润 性 癌 15例 , 浸润 性 癌 3 1 非 5例 。腋 淋 巴结 转 移 8 例 , 腋 l 无 淋巴结转 移 6 9例 。 肿 瘤 T M 分 期 参 照 UC N I C的 标 准 : I期 2 6例 , Ⅱ期 7 3例 , Ⅲ期 5 1例 。
12 检 测 方 法 E P 抗 体 即 用 型 s . R、 R P试 剂 盒 及 浓 缩 型
乳 腺 是 女 性 激 素 作 用 的 靶 器 官 , 常乳 腺 上 皮 细 胞 E 正 R、
P R含 量 极 低 , 乳腺 上皮 细胞 发 生 癌 变 时 , R、 R 部 分 或 全 当 E P
部 消 失 。据 此 , 乳 腺 癌 分 为 激 素 依 赖 性 和 非 激 素 依 赖 性 2 将 种 ] 。正 常 乳 腺 上 皮 的 生 长 和 发 育 受 雌 、 激 素 调 控 , 上 孕 当 皮细胞癌变时 E P 部分或全 部缺失 , R、R 如果 乳 腺 癌 细胞 保 留 E R和 P , 表 明该 乳 腺癌 的生 长和 繁殖 受 内分泌 调控 。 R则 E R是 一 种 核 内激 素 受 体 , 5 5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子 量 由 9分
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52 (0 70 —140 10 —4 62 0 )204 —4
作用 ; ⑤F区是 T F2所在 区( as i i cv— A- t nc p o at a r r tn i t nf co., A .)是配体依赖性 T F2激活 i nt n T F2 , o u i 2 A- 区, 其转录激活功能是配体依赖性的。 12 E 的 作 用机 制 随着 分 子 生 物 学 技术 的发 . R 展, 人们对性激素和性激素受体的信号传导机制有 了更深入地了解。最初人们认为雌激素的功能只受 E R的调控。随后人们发现 E R与许多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之间有相互作用 , 如生长 因子一 细胞 内激酶信 号传导途径和膜受体传导途径等。E R的作用机制 包括 4 个方面 : ①依赖配体 的经典途径。E R未 与
现 就此做 一综述 。 1 E R的结构 和作 用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E . R的结构
E R是配体依赖转 录活性因子超
家族 ( 类固醇激素受体 、 甲状腺激素受体 、 维生素 D 3 受体 、 甲酸受体等 ) 维 成员之一 , E a E 两 有 R 和 种亚型l ,R l E a和 E 有 不 同 的基 因 编 码 。E ・ Ra 基 因位于 6号染色体 的 6 5 1 由 10k q2 . 区, 4 b碱基 构成, 编码 由 5 5个 氨 基 酸组 成 、 子量 为 6 D 9 分 6k a 的蛋白质。E 位于 1 号染色体的 1q 22 4 4 、 2 4区,
作者简介 : 夏丹(9 8 )女 , 17 一 , 湖北省武汉市 人,0 2年毕业 于北 华 20 大学 医学 院 , 助教 , 现从 事病理学 教学 、 l 临床及科研 工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E 、R及 CrB一 RP e b 2的表 达与临床 各 因素有一定相 关性 , 可作为独立 的预 后
[ 关键词] 乳腺 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 素受体
C rB一 免疫组化 e b 2
[ 文章编号] 10 6 3 ( 09 0 0 8— 6 3 20 ) 2—13— 2 5 0
C E iu( eatetfP to g , eC n r o ilo Lu i i ,o d 4 7 0 , hn ) H NMe iD p r n a l y et s t od t L ui 10 0 C ia g m o ho e H pa f Cy
[ B T A T O jcv T vsg eh p sosf e B一 ,soe cp rE ) n r ee n cp rP ) A S R C ] be i t e oneta e xr s n oC— r 2 er n eet ( R ad o s r e e t ( R i i tt e e i b tg r o p g to r e o
华北煤 炭医学院学报
20 09年 3月第 1 卷第 2期 1
JN r hn ol dcl nvrt 0 9Ma h 1 ( ) ot C iaC a Me i iesy20 r ,1 2 h aU i c
・5 13・
雌激 素受体 、 孕激素受体 、e B一 在乳腺癌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Cr b 2
h x r s i fER a d P wa e ai o r lt d w h Ceb T e e D e s n o n R sn g t ec rea e t r B 一2 , h l h x r si n o R wa o i v or ltd w t h x o v i w i t ee p e so fP sp st ec rea e i t e e — e i h D e so fP Co cu in T e e we e rl t n e w e h x r si n fC —e b 一2, R n R n l i a a tr ,a d r s in o R. n l so h r r ai s b t e n t e e p e so s o e o rB E a d P a d ci c l fco n s n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_概述说明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会发生在少数男性患者身上。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雌激素受体(ER)状态评估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子影像学技术——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并详细讨论了其应用标准和临床案例分析。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 应用标准、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和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及其应用标准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提供给医学界对于乳腺癌ER状态评估的新方法和准确性评价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技术改进和发展方向。
2.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2.1 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
根据统计数据,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2.2 雌激素受体介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是乳腺癌中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该受体存在于绝大部分乳腺癌中,并且与肿瘤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ER阳性状态提示着肿瘤对雌激素的依赖性,这也为个体化内分泌治疗提供了依据。
2.3 FES PET技术原理与优势:FES(16α-18F-fluoro-estradiol)PE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式影像学方法,用于评估雌激素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功能活性。
该技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雌激素衍生物FES的原理,在全身范围内提供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雌激素受体成像。
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
意义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乳腺癌的
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孕激素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乳腺组织中的
孕激素受体(PR)是孕激素信号传导的关键分子,其亚型PR-A和PR-B
的不同表达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乳腺癌组织中PR-A、PR-B亚型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反应的关系,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内容:
1. 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A和PR-B的表达情况。
2. 分析PR-A和PR-B表达与乳腺癌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HER2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对不同PR亚型表达情况的患者观察其针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
4. 对PR-A、PR-B亚型表达情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PR-A、PR-B在乳腺癌中的不同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反应的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优化乳
腺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6期97投稿邮箱:sjzxyx88@·基础研究·女性激素受体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分析任传伟,段斯亮(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0)0 引言乳腺及乳腺癌疾病研究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在疾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乳腺疾病治愈提供了有效指导。
激素受体包括了雌激素受(ER )体和孕激素受体(PR )两个部分,其与乳腺癌发生有着密切关联,借助于激素受体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判断,从而为治疗乳腺疾病提供参照。
雌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内分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对乳腺癌胞浆中的雌性激素受体(ER )进行检验,能够对乳腺癌进行判断。
因此,加强女性激素受体问题的研究,结合其在乳腺及乳腺癌中的应用情况,有利于为乳腺癌疾病治疗提供重要临川实践,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升。
1 女性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分析女性激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其能够与雌激素或是类似物质进行结合,在结合之后会产生较强的亲和力。
女性激素受体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需要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够产生应有的作用。
在对女性激素受体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陈曦、马红等人指出,女性激素受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女性生殖系统癌中有着直接的反映[1]。
性激素在进入细胞后,会与胞浆中的受体大分子蛋白进行结合,产生激素受体的复合物,这一复合物对原有的细胞结构进行了改变,产生新的分子结构,这对DNA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产生生物学效应。
在利用女性激素受体过程中,考虑到激素受体的异变情况[2]。
在激素受体检测时,其对乳腺癌内分泌情况有着直接的反映,作为乳腺癌内分泌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将激素受体应用于乳腺癌中,需要对其异常结构予以把握。
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应用过程中,由于激素受体缺乏正常功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在对激素受体检测时,需要对检测方法予以把握。
结合分子生物学,激素受体的突变会对DNA 序列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影响下,会出现两种形式,一部分激素受体不具备生理功能;另一部分呈现出显性阴性受体[3]。
因此,在将女性激素受体应用于乳腺及乳腺癌中,需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把握,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 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及乳腺癌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分析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及乳腺癌中应用,要注重对其制约因素予以把握,从而做好针对性的应对,以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目前,对激素受体阳性率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女性年龄及月经情况。
一般来说,当女性的年纪较小,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越低;反之,则激素受体阳性率越高。
女性激素受体受月经影响较大,年纪小的女性循环血液中的内源性雌激素较高,其与激素受体进行结合,从而导致阳性率较低。
同时,月经对于乳腺癌的影响,在绝经前乳腺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约为33%左右;绝经中乳腺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在44%左右;绝经后乳腺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约为60%[4]。
肿瘤分化情况对女性激素受体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当肿瘤分化好的情况下,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较高,约在50%-60%之间;腺癌的阳性率较低,在30%左右[5-6]。
细胞自身的分化程度。
从细胞分化程度来看,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激素受体阳性率越高。
例如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情况下,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越高。
病人自身程度。
乳腺疾病患病患者的病情程度越深,激素受体作用呈现出下降趋势。
3 女性激素受体的具体应用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及乳腺癌中的应用,要注重对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予以把握,从而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以提升乳腺癌疾病治疗效果。
从女性激素受体的阳性率来看,当阳性率在50%-60%之间时,对患者采取内分泌治疗,治疗有效率在30%左右;当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30%-40%时,两者均为阳性,有效率在60%以上。
随着激素受体作用水平的提升,其对乳腺及乳腺癌治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7]。
女性激素受体在评估乳腺癌预后方面,激素受体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与细胞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着密切关联性。
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的复发率要高于阳性患者,并且阴性患者的生存几率要高于阳性患者。
在进行乳腺癌预后过程中,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术后复发的几率较高,在治愈过程中,要对其予以重点把握[8]。
此外,结合女性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来看,在采取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肿瘤的激素受体情况对内分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影响[9-10]。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女性经期情况予以把握。
针对于阴性患者,可直接采取内分泌治疗;而针对于绝经后的激素受体阴性病例,可采取受化(下转第104页)摘要: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把握女性激素受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有助于对乳腺癌症状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为乳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使乳腺癌疾病治疗的效果得到提升。
本文研究了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及乳腺癌中的应用情况,注重把握现有研究方法,希望能够为乳腺及乳腺癌疾病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女性激素受体;乳腺肿瘤;乳腺癌;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46.061本文引用格式:任传伟,段斯亮.女性激素受体检测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97+104.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6104投稿邮箱:sjzxyx88@2.3 3-(吗啉-4-基)-1-(4-硝基苯基)-5,6-二氢-1H-吡啶-2-酮(化合物7)的合成方法:将41.4 g 上一步合成的化合物8同125 g 五氯化磷,1.5 L 氯仿依次加入反应瓶,搅拌升温回流持续反应2 h 后,反应液倾注至1.5 L 冰水中分液,水层再使用500 mL 氯仿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使用500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后,使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过夜,过滤后滤液蒸馏干溶剂后,使用500 mL 90%的乙醇溶液对剩余固体进行重结晶。
将得到的结晶固体置入反应瓶,加入300 mL 吗啉,持续升温至回流反应2 h ,待冷却后加入50 mL 纯水、50 mL 二氯甲烷,静置分层后,使用纯水对有机层进行洗涤,对洗涤后液体使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过夜,过滤后减压蒸干滤液,再使用400 mL90%的乙醇溶液重结晶剩余物,得乳白色固体47 g ,即为化合物7。
2.4 1-(4-甲氧基苯基)-6-(4-硝基苯基)-7-氧代-4,5,6,7-四氢-1H-吡唑并[3,4-c]吡啶-3-甲酸乙酯(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将1L 二氯甲烷加入反应瓶,搅拌加入45.8 g 上一步制得的化合物7(0.15 moL )、50.1 g 化合物6(0.20 moL )、39.7g 碳酸钠(0.38 moL ),以及9.7 g 溴化四丁铵(0.03 moL ),持续搅拌反应7 h (常温下)。
慢慢滴加稀盐酸至反应瓶,调节pH 值(2-3),常温条件下继续反应1 h 。
加入500 mL 纯水进行搅拌半小时,静置分层后洗涤,取无水硫酸镁对有机相进行干燥,过滤后减压蒸除溶剂,用乙酸乙酯对剩余物重结晶,得58 g 红棕色固体[4],即为化合物8。
2.5 1-(4-甲氧基苯基)-6-(4-氨基苯基)-7-氧代-4,5,6,7-四氢-1H-吡唑并[3,4-c]吡啶-3-甲酸乙酯(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反应瓶中注入500 mL 纯水、500 mL 乙醇,搅拌下慢慢加入23.5 g 还原剂铁粉与16 g 氯化铵,升温持续搅拌加热回流1 h ,逐步慢慢加入52.6 g 化合物5,持续回流反应2 h 后,冷却到常温后抽滤,,在滤液中注入500 mL 二氯甲烷,搅拌后静置分层,用纯水洗涤有机层后,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处理,过滤后滤液减压蒸除溶剂,用乙酸乙酯对剩余物重结晶,得43.4 g 浅黄固体化合物4。
2.6 1-(4- 甲氧基苯基)-6-[4-(5-羟基戊酰胺基)苯基]-7-氧代-4,5,6,7-四氢-1H-吡唑并[3,4-c]吡啶-3-甲酰胺(化合物3)的合成方法:将1 L 二氯甲烷、40.6 g 化合物4,200 mL 三甲基铝的己烷溶液(2 mol/L )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在室温状态下持续搅拌2 h 后加入13 g δ-戊内酯,升温至60℃反应15 h 后加入16 g 氯化铵,再次反应15 h ,冷却至室温后使用50 mL 纯水淬灭,经500 mL 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后得化合物3固体粉末42.5 g 。
2.7 目标产物阿哌沙班(1)的合成:将38.2 g 化合物3、14.5 g 二异丙基乙胺、1 L 二氯甲烷加入反应瓶。
冰盐浴搅拌降温到0°C 慢慢滴加20 g 甲磺酰氯,滴加完毕后控温反应3 h 。
加入19.1 g 乙醇钠升温至30℃反应3 h ,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乙酸乙酯分层,有机层经干燥、过滤、浓缩后,固体物中加入乙醇加热溶解,过滤。
静置滤液析晶,抽滤,滤饼烘干,得白色固体32 g ,经分析纯度高于99.8%。
3 讨论在合成5-羟基-N-(4-硝基苯基)戊酰胺(10)的过程中选用了价格便宜的δ-戊内酯替代5-氯戊酰氯为原料,有效控制了成本;合成3-(吗啉-4-基)-1-(4-硝基苯基)-5,6-二氢-1H-吡啶-2-酮(8)时使用90%乙醇进行重结晶,提高了收率[5]。
综上所述,相较于文献报道的Apixaban 主要合成路线,本次研究中改进的合成路线操作方式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高,具有工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王冠,郭晔堃,钟静芬,等.阿哌沙班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2):157-159.[2] 冀亚飞,江健安,刘倩,等.一种抗血栓药物阿匹沙班的制备方法:CN,CN 101967145 B[P].2012.[3] 陶海燕,米斌,郭国贤,等.阿哌沙班的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3,(5):385-389.[4] 田国祥,魏万林,张灵.后华法林时代口服抗凝新秀: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03(5):403-406.[5] 任玉杰,杜成,刘世梦.新型抗凝血药合成及应用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4):274-281.(上接第97页)治疗,若是无法满足条件,可试用内分泌治疗[11-13]。
总之,女性激素受体在乳腺及乳腺癌治疗中应用,要注重把握受体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从而提升治疗效果,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陈曦,马红,吕晔.女性激素受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女性生殖系统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07):1809-1811.[2] 柳志向,包国祥,殷赤军,等.女性激素和AgNOR 在胆囊癌中表达的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03):185-186.[3] 余建军.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含有女性激素受体[J].陕西肿瘤医学,2002(01):45-53.[4] 林旭明,宁莫凡,晋援朝.性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02):125-127.[5] 刘军,王占民,张太保.甲状腺乳头状癌性激素受体的检测[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04):331-332+336.[6] 刘保坚,周爱军,朱桂兰,等.女性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癌、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生长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1998(04):34-35.[7] 黄受方.乳腺癌中女性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06):62-64.[8] 刘保坚,周爱军,崔进才,等.甲状腺癌、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女性激素受体的相关性[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05):321.[9] 姚先莹,彭亚西,孟宪钦.男性乳腺癌的性激素受体和临床病理[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01):100.[10] 王界芬,董成功.浅谈女性激素受体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08):60-61.[11] 肖志英,李怡.女性激素与乳腺癌[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0,28(Z 00):45-47.[12] 王焱,马榕,康俊升.乳腺癌术前性激素受体和C-erbB-2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04(08):13-15.[13] 陈立慧,朱丽萍,武静.女性激素与乳腺癌[J].中国现代医生,2007(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