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1.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原则,即在植物病虫害出现前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植物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保证健康生长。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日常养护,保持适宜的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等。

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

3. 个体化施策。

个体化施策是指根据不同植物品种、生长环境等不同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理措施,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个体化施策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为种植者带来最优的效益。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引入或增殖有益昆虫、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品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被保护植物的抵抗力,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具有长效防治的作用。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释放生物制品等。

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品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杀灭害虫、病菌,但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化学药品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药品种类、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等相关知识。

物理防治是指采用机械、物理方法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如使用巨大喷洒器、剪刀、钢筋喷枪来对害虫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高压喷雾、高压水枪等方式来消灭病菌、清理病害植物等。

4.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

防虫网、草布等防治措施是指针对某些害虫特别是蝴蝶和尺蠖等在成虫期飞来的害虫,或者是一些害虫在幼虫期出现的情况采用的防治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害虫的侵害,是较为便捷且经济实惠的一种防治措施。

5.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指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在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受到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螨等生物侵害而导致的疾病。

病虫害不仅会破坏园林的美观度和景观功能,还会减弱植物的生长力和抗逆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园林绿化质量和景观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主要包括预防、综合治理和病虫害生态调控三个方面。

预防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第一要义。

预防包括管理制度、文化措施、合理种植和环境调控等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植物检疫、消毒和防治规范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病虫害的源头,可以有效地预防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是指在发生病虫害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主要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的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清除、焚烧、割草、覆盖等方式。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

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必须遵循科学防治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超期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或经过人工繁殖的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环保、安全、长效等特点。

病虫害生态调控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病虫害的发生环境和自然宿主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调节病虫害的数量、组成和时空分布的目的。

例如重视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结构的复杂性,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保护园林中的病虫害天敌,使园林植物与病虫害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状态,从而达到病虫害的生态调控和防治的目的。

1. 建立疾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强健的植物,注意植物和环境的协调性。

3. 采取生态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4. 鼓励市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5. 遵循科学防治原则,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并注意安全。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防治方案的原则和步骤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防治方案的原则和步骤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防治方案的原则和步骤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防治方案的原则和步骤如下:
一、原则
1.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 预防为主: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生态平衡:重视保护天敌和有益生物,维护生态平衡,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4. 安全有效: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药剂,确保对人畜、环境和植物安全,同时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5. 经济合理: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选择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防治成本。

二、步骤
1. 监测和诊断:定期巡查园林植物,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迹象。

对于疑似病虫害的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确定病虫害的种类。

2. 分析原因: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包括植物品种、养护管理、气候条件等,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3. 制定防治策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可以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

4. 实施防治措施:按照制定的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实施防治措施。

如合理使用农药、设置陷阱、引入天敌等。

5. 监督和评估:在防治过程中,定期监督防治效果,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如有需要,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6. 预防措施: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定期进行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7. 教育和培训:对园林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2021/6/16
18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
洲,属藤本植物。薇甘菊喜欢阳光,
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
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
多的阳光,而下面的植物就因长期缺
少日照而枯萎。
2021/6/16
19
菊花叶枯线虫病
2021/6/16
松 墨 天 牛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20
2021/6/16
灰霉病
30
3.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整枝不仅可以增强树势、花叶并茂, 还可以减少病害危害。秋冬季节结合修枝,剪去有 病枝条,从而减少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如月季枝 枯病、白粉病以及阔叶树腐烂病等。对于园圃修剪 下来的枝条,应及时清除。草坪的修剪高度、次数、 时间也要合理。
2021/6/16
竹多年连作时,会加重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 行轮作可以减轻病害。一般情况下需实行3~4年 以上轮作。
轮作是古老而有效的防病措施,轮作植物须为非 寄主植物,这样便使土壤中的病原物因找不到食 物“饥饿”而死,从而降低病原物的数量。
2021/6/16
24
2. 配置得当
建园时,为了保证景观的美化效果,往往是许多
观赏植物应使用充分腐熟且无异味的有机肥, 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观赏。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 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配合,防止施肥过量或 出现缺素症。 浇水方式、浇水量、 浇水时间等都影响 着病害的发生,最 好采用沟灌、滴灌 或沿盆钵边缘浇水。
2021/6/16
28
浇水量要适宜,浇水过多易烂根,浇水过少则易 使花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出现各种生理性病害 或加重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地降低 叶片表面的湿度。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园艺种植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们会给植物生长和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植物健康成长,防治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预防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方法。

在园艺种植中,要加强病原生物入侵的隔离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使用优质的种子和苗木,定期消毒种植床和工具,避免病原生物的传播。

要加强肥料、水分和光照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治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手段,结合使用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治措施。

二、卫生防治园艺病虫害的防治中,卫生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做到每天早晚巡查一次,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

及时清理地面的落叶和病虫体,对病植及时剪除,减少病虫害的蔓延。

要加强通风和排水,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三、选用病虫害抗性品种在园艺种植中,要尽量选用病虫害抗性品种,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品种改良、筛选和选育,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虫性的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减少防治的工作量。

在进行园艺种植时,应该优先选用具有良好抗病抗害性的品种。

四、合理施肥和浇水园艺种植中,合理施肥和浇水是保持植物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要根据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要,科学施用肥料,保持植物的生长健康。

在给植物浇水时,要避免水浸,注意保持通风,避免湿度过高,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并兼顾矿质肥料的使用,促进土壤健康,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五、喷施病虫害防治剂在园艺种植中,要选择适合的病虫害防治剂,进行定期喷洒。

要注意,喷洒病虫害防治剂要选择天气晴朗、湿度低的时候进行,以利于病虫害防治剂的吸收和效果发挥。

要根据植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剂,注意掌握用药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六、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它能够有效防治害虫和病害,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虫害不仅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植物保护技术是指为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植物保护技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植物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

2. 保护生态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促进农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种植和管理农作物,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指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全面、综合地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和防控。

综合治理的核心是以防治为主,兼顾防治、调控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的目的。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生物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通过引入或培育天敌和寄生虫,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例如人工捕捉、围栏隔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

4. 无公害栽培:无公害栽培是指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5. 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如采用了生物防治手段后,再结合化学防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害虫的诱杀等。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2、物理机械防治法在农业中的应用 1.捕杀 2.诱杀 3.阻隔 4.热处理 5.射线处理 6.外科手术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五)化学防治法 1、概念
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杀灭农作物病、虫、杂草的方法,叫
化防法。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五)化学防治法 3、优点:(1) 收效快;
四、综合防治
(一)概念 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观点出发,以
预防为主,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病虫的因素和创造不利 病虫发生为害的条件,有机的使用各种必要的预防措施, 安全、经济、有效,简易的把病、虫、草控制在经济损 失允许的水平以下,达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把可能 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佳限度。即把各类防治措
(一) 植物检疫 为了保护农业生产,防止为害农作物的危险性
病虫草的大量传播、曼延、并彻底清除它,要求对 某些种子和植物产品(种子、苗木、块根、块茎、 粮食及其它农产品、种植材料),在调运过程中严
格进行检疫,和采取检疫措施,叫植物检疫。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一)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
对外植物检 疫
出境检疫 进境检疫 过境检疫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农业防治 3、农业技术措施在病虫防治上的应用 (1)选育抗病、虫品种; (2)建立无病虫种苗基地:如土壤消毒。 (3)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
A、合理轮作 B、合理间、套种 C、合理施肥 D、合理密植 E、调节播种期和栽插期 F、排灌得当,铲除杂草
三、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农业防治 4、铲除寄主 小麦锈病—小薜(转主寄主); 苹果锈病—桧柏(转主寄主)。 铲除转主寄主而防病。 5、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6、科学实施水肥管理; 7、清洁田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农药以来,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 在控制植物病虫害、草害和鼠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和滥用,造成了有害生物的抗性、再增猖獗和 农药的残留问题。抗性指的是生物长期接受药剂处理使其后代产生 抗药性。再增猖獗指的是生物群落中原处于自然控制下,不需要采 取控制的生物种群,因为农药控制别的有害生物而杀伤了该种群的 天敌,亦即消除了该种群的自然控制因素,使该种群很快重新增长, 以致形成猖獗为害。再增猖獗与抗药性常相伴而生。因产生抗药性, 而加大用药量,进一步杀伤了天敌,导致更大的再增猖獗。如是形 成恶性循环。残留指的是化学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一些化学性 质稳定、不易自然降解或生物降解的内吸性农药,残留问题尤为严 重。有些农药对人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人们不仅因直接 接触农产品而受其害;例如,水果、蔬菜不在安全采收期、在农药 残留超标的情况下就采摘上市,供人们食用;同时还通过食物链间 接摄入农药;农药随食物链逐级富集,所含浓度越来越大,因而越 来越富有危险性。产生抗药性,加大用药量,残留量更大,所以二 者是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提出的“无公害园艺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 与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观点是一致的。在 “无公害园艺产品”生产中,规定了允许使用、限制使用、禁 止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种类、使用次数,规定了一整套的无 公害综合治理技术和操作规程。“绿色食品”中的A 级食品生 产中,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种类;在AA级食 品生产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 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 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因此,“无公害园艺 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将大大丰富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 合治理的实践。
我国在1975年春季农林部召开的“全国植物保 护工作会议”上,确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 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并作了如下解释:“把防作 为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 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 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 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内容上看,我国提出的 “综合防治”与国际流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
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是从“有害生物综合治 理”引伸来的。由于园艺产品大多数是直接食用的,因此,其 安全性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提倡和推广“无公害园 艺产品”与“绿色食品”,其生产过程正是以更安全、更有效 的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为基础的。
早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在于使用各种控制措施, 并有简单的协调。而在60年代末期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思想,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并具有了系统思想。1967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控 制”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的概念:“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是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其环境间关系的一种 管理系统,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 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第一节 综合治理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 法。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 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又合成 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化学防 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 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并且诱发病虫 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 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 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 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的防治策 略,并成为控制植物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方法。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 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 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 的体系,是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 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即以农业生态全局 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 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协 调,取长补短,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 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 综合治理不是彻底干净消灭病虫害,而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 济允许水平以下;综合治理并不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 措施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水平上。
(二)从安全的观念出发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关系密
切,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又考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协调 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栽培管理、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物理机械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 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取长补短,又要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以达 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我们要尽可能地协调运用栽培园艺控制技术、物理机械控制技 术、生态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在使用化学控制技术时, 合理使用农药,包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 控制指标用药;严格针对控制对象选择最适农药;尽可能使用 选择性农药;尽可能更替农药;注意安全用药;掌握适当浓度 和用量;掌握用药时机;选用最适合的剂型和施药方式;选择 用药部位等。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
(一)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 植物、病原(害虫)、
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又 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发生和消长又与共同的生态环境的 状态密切相关。综合治理就是在园艺植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 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 利于植物及天敌的生存,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 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