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高频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复习-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复习-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课时一、选择题。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曾经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

据此判断1~2题。

1.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海水大量缺氧 B.海洋污染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 D.旅游活动超载2.该岛屿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人类活动破坏下图是中国近50年来增温速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中国近50年来增温最明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东地区D.东北地区4.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5~6题。

5.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6.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7~8题。

7.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8.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B.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C.热带范围扩大 D.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处置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实在有效的措施有①植树造林,扩展森林掩盖率②推行节能灯具,提高动力应用率③开发核能、可再生动力,优化动力消费结构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制止矿物动力消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关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扫除法,关停高耗能产业,制止矿物动力消耗显然不契合世界经济开展的实践,毕竟,目先人类依托的主要动力还是矿物燃料,④错误,因此可以扫除BCD,A正确。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天然〝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2021年10月29日结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2.〝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效果好转的趋向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3.依据全体性原理,结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能够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增强自然灾祸风险【答案】2.D3.C【解析】2.依据资料,可知〝反光板〞、〝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天然〝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都能削弱太阳辐射,使抵达空中热量增加,目的显然是为了给地球〝降温〞,D正确。

3.〝地球工程〞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给地球〝降温〞,削弱而不增强太阳辐射,C正确。

降低大气温度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强自然灾祸风险,ABD错。

以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重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表示图〞。

完成以下效果。

4.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暖和期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冰冷期5.该时期为A.哺乳植物时代 B.海生藻类时代C.爬举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4.A5.A【解析】4.图中海岸线深化大海,说明此时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万年以前,属于第四集冰期末,应为地质时期的冰期,A正确。

2020学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课件:专题六 高频考点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学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课件:专题六 高频考点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和雨水,该时间段降水量减少,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A 错。气温升高,冰川融化,融 水补给增加,冰川面积减少,B 对。流域内降水总体呈减 少趋势,C、D 错。故选 B。
答案:1.D 2.B
(20192 毫米,比 2015 年高 45 毫米,预计未来 30 年, 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5~150 毫米。读图,完成 3~5 题。
命题视角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 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 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 4~5 题。 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第 1 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
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
升高,A 正确,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C 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 大量转化为湿地,D 错误。故选 A。第 2 题,由上题分析 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 积增加,D 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 沉降引起,A、B、C 错误。故选 D。第 3 题,高纬的西 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
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含答案
《##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1962年~2007年,##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选C 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4.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核心要点掌握好———————;1>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与最终后果如下图所示.
<2>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工业结构调整,具体如下图所示.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缓解气候变暖的对策
南方山地多热量多差异水分多空间分布地域性不均衡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分布具有地域规律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多用性用途又有航运旅游的用途河流既有发电灌溉功能综合利用异及生物资源变化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因地制宜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水热资统筹兼顾源充足因此动植物资源丰综合利用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合理利用开发利用不断减少珍惜节约举例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社会性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二自然资源的利用以煤炭为例能源时期时间前煤炭时期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内燃机的问世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汽车飞机船舶制源需求量少人们一发展背景直以地球上分布广泛而容易获取的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石油消费量增加对煤炭的认识尚处于煤炭地位初级阶段其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能源木柴水力煤炭在能源中居优势地位其开发利用对当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煤炭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石油天然气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造业兴起各工业部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门和运输业相继采用开发和使用石油产品作为燃料后煤炭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现所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三能源资源及其分类1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背景,考 害 或 资 源 开 发 , 试
8题
查淡水资源。
题难度中等,考查
2020年 卷Ⅰ 选择,第9~ 以 长 白 山 岳 桦 林 为 背 形 式 上 选 择 题 、 综
全国卷
11题
景,考查气候变暖。 合题都有,以选择
卷Ⅲ 选择,第9~ 以堪察加半岛雪线为背 题为主。
题考查频率较
年全
国卷 乙 非选择,第 结合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考查 高 , 内 容 较 多 ,
卷 36题
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主 要 集 中 在 气 候
变暖的影响,
年份
题型、题号
考查角度
备考导航
2021年 全国卷
乙卷
选择,第9题
以气候变暖为背景,考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
查苔原带变化。
查灾害的成因、危
以下二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分布图,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暖季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冰川进退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当地气温变化具有 ( D )
A.均匀性
B.间歇性
C.稳定性
D.波动性
2.1976~1981年间,该区域冰川进退变化的总趋势是 ( C )
A.增温增水,冰川前进 B.降温增水,冰川前进
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 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 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 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第2题,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 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 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 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 选D。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的是受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影响较大的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 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 火山、地震频发C. 荒漠化日趋严重D. 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冰川融化B. 全球变暖C. 海水膨胀D. 地面沉降3.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 加强台风监测预报预警C. 提高城镇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 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

如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欧洲东部B.亚洲中部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拉丁美洲5.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年积温B.年平均降水量C.人口数量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B.作物品种减少C.二氧化碳浓度升高D.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2020年2月,在南极半岛某科考站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引发人们广泛关注。

该现象由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导致。

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迅速生长时呈现红色,产生“西瓜雪”现象。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气温升高C.降雪增多D.风力减弱8. “西瓜雪”现象导致该科考站附近积雪( )A.存量增多B.反射率增大C.融化速度加快D.厚度增大下图示意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 续上升,其中二氧化碳排 放占比最大
国际合作与应对政策
国际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京都 议定书、巴黎协定等
应对政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推广低碳生活等
国际合作与应对政策的意义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速度,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
促进公众意识和参与
加强医疗卫生系统建设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引发健康问题的能力,包 括加强疫苗接种、改善卫生设施等。
07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策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途径探讨
能源转型
01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 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 录
• 全球气候变化概述 •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 水资源与水安全挑战 • 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变动 • 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挑战 • 人类健康与福祉影响评估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策略
01
全球气候变化概述
气候变化定义与表现
04
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变动
海洋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
01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
成威胁。
02 03
海水温度与盐度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同时, 降水模式改变可能导致海水盐度变化,对海洋生物生理和生态产生影响 。
海洋环流与洋流变化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策略
水资源综合规划
制定和实施水资源综合规划,优化水资源配 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关,B 错;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属于防城市内 涝措施,与低碳关系不大,C 错;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 碳城市建设,据此选 D。
答案:4.A 5.B 6.D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 题热点。高考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 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 要注意培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及其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针对具体影响提出合理 的应对措施。
关,B、C 错。故选 D。第 5 题,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 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减少 咸潮影响,①对;对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并重,②对;减少 港口等工程建设不能减少海面上升的危害,③错;加强监 测和灾损评估,做好防御,减轻危害影响,④对。故选 D。
答案:3.A 4.D 5.D
A.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B.气温快速回升,冰川融化加速,融水补给增加 C.流域内降水增加 D.冰川融水增加和降水的增多双因素的叠加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1989—2013 年间冰川面 积总体呈波状减少,而不是持续缩减,A 错。冰川面积与 冰川覆盖区 7~8 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部分时段为正相 关,部分时段为负相关,B 错。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降 水量变化趋势无明显相关性,C 错。7~8 月气温总体呈 上升趋势,而冰川面积总体为缩减趋势,是由于气温升高, 融化量增大,导致面积缩减,所以冰川覆盖区气温变化是 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D 对。故选 D。第 2 题,苏干
A.期间冰川面积呈持续缩减的趋势 B.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 7~8 月平均气温变化趋 势呈明显的正相关 C.冰川面积与冰川覆盖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呈明显的 正相关 D.冰川覆盖区气温变化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苏干湖水源主要来自附近山区的冰川融水和雨 水,有资料表明 1989—2000 年间的苏干湖面积由从 86 km2 增加到 105 km2。导致湖泊面积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④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 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 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 排放甲烷等。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 采用固碳技术。
专题六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 习 导 航
高频考点 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视角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 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 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 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 1~3 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湖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和雨水,该时间段降水量减少,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A 错。气温升高,冰川融化,融 水补给增加,冰川面积减少,B 对。流域内降水总体呈减 少趋势,C、D 错。故选 B。
答案:1.D 2.B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2016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 比常年高 102 毫米,比 2015 年高 45 毫米,预计未来 30 年, 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65~150 毫米。读图,完成 3~5 题。
命题视角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 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 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 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 4~5 题。 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第 1 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
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
升高,A 正确,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C 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 大量转化为湿地,D 错误。故选 A。第 2 题,由上题分析 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 积增加,D 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 沉降引起,A、B、C 错误。故选 D。第 3 题,高纬的西 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
3.2016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最多的是 ()
A.4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4.2016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
响是( )
A.泥沙堆积增强 B.水养殖业增加
C.赤潮频繁出现 D.咸潮几率增加
5.为减缓海平面上升带来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 ②开发与保护并重
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 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 B 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 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 正确。气温升高,不 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 错。
答案:1.A 2.D 3.C
【名师点拨】 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 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 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 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主要从全球变 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 下图所示:
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④加强国际的合作。
(2019·广东六校联考)冰川是西北干旱地区河流补给 的重要来源,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内陆 河流域冰川面积有明显变化并对流域水资源产生重大影 响。读下图,完成 1~2 题。
1.关于 1989—2013 年间祁连山区苏干湖流域冰川 面积-气温、降水变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
6.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 )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解析:第 4 题,碳增多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这会加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因此,低碳城市建设 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选 A。第 5 题,根据材料,《三 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 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因此,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 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选 B。第 6 题,煤炭、石油都属于 化石燃料,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不符合发展方向, A 错;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与建设低碳城市
③减少港口等工程建设 ④加强监测和灾损评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 3 题,图示横轴表示月份,对应每个月份做 垂线,与对应曲线相交,根据各月两个交点的海拔,计算 高差,可以判断 2016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出 最多的是 4 月,A 对;其他月份较短,B、C、D 错。故 选 A。第 4 题,2016 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是海平面升 高,对上海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在河流枯水期出现海水倒 灌,形成咸潮几率增加,D 对。海浪侵蚀能力增强,泥沙 堆积可能减少,A 错;与水养殖业增加、赤潮频繁出现无
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 大原因”、“4 大影响”和“4 大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②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 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