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 课太平天国运动导教案(无答案)课题:第 13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和限制性【要点难点】要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失败原由、历史意义及限制性;难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迸发的原由1.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大批涌入中国,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邻近地域的。

严重,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2.水旱蝗灾不停,广西各样尤其突出。

3.洪秀全创办“”,呼吁民众进行抗争斗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1.盛行( 1851—1853):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年, 1 月 11 日,率众在广西桂平县起义,建号。

不久,他指挥太平军攻陷永安,整改建制,分封诸王,初步成立政权。

1853 年 3月,太平军攻陷南京,将其该名,定都于此,正式成立起与清政府对立政权。

2.发展( 1853—1856):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三次战斗。

北伐军经两年奋战,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但由于,最后失败;西征成功,为太平天国的发展供给了靠谱的依据地和物质基础;天京突围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排除了对天京的威迫。

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进行了政权建设,公布了大纲性文件——3.失败( 1856—1864):天京事变、重修领导核心、防守战事、《资政新篇》、天京塌陷1856 年,太平天国领导公司发生严重内哄——,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产生的影响是。

天京事变后,率部出走。

为拯救危局,洪秀全起用年青将领、指挥军事,连挫清军。

任主持朝政,他提出了拥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1863 年,在、军队增援下,曾国藩围困天京,1864 年 7 月,天京塌陷,标记。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坚持斗争 14 年,席卷大部分此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从容说课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中国的社会危机。

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终于汇集成了规模巨大、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接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本节教学中重点是抓住时代背景,以及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性两方面,才能更好地分析太平天国的特点、迅速发展及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作为时代背景,主要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西方的近代文化也进一步向中国渗透;作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局限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反封建的平等思想。

而作为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主要体教学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金田起义的原因、概况;太平天国的全盛、天京变乱、课时安排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2(3(42.(1)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原因的分析,认识新的时代背景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发(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革命纲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指导思想的积极性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培养阅读历史史料,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二、过程与方法1.2.通过学习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概况,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通过天京变乱的原因分析,以及《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分析,总结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太平天国兴衰的全过程,以及《资政新篇》的认识,体会太平天国发生的新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爆发的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把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高到了单纯农民运动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精品】名校高中历史精编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4(岳麓版必修1)

【精品】名校高中历史精编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4(岳麓版必修1)
1、大屏幕展示:太平天国前期进军路线图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形势图,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照大屏幕落实太平天国重大事件,依据重要事件,复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2、阅读史料和图表,认识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和局限
(1)材料一中天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是什么?体现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农民是否愿意接受? 为什么?
2、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
(1)分析原因环节使用视频资料,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情境, 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
(2)感知过程环节使用动画制作地图和图表,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衰落的过程。
(3)聚焦两个革命纲领环节使用文字资料、图片和表格对比,使学生直观深的认识农民阶级的作用和局限。
(4)解读影响时使用文字资料的史料教学和图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ppt文字资料、图片和表格对比,使学生直观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两个纲领的作用,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农民阶级的作用和局 限。
第三篇 荣辱兴衰 是非功过后人评 ——解读影响
阅读思考史学界不同的声音,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作用与局限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
使用文字资料的史料教学和图表,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阅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④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中英雄们的斗争事迹,使学生感受在革命中先烈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通过天京事变的分析,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认识。
四、教学环境

最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1

最新版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一金田起义1.背景(1)鸦片战争的影响①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②鸦片输入激增,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③战费和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各级官吏借机搜刮,清政府吏治极端腐败。

(3)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3.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知识点二天国兴衰1.初期发展(1)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

(2)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都于此。

2.进入全盛(1)军事上:进行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达到全盛。

(2)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挽救危局(1)军事: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连挫清军,士气重新高涨。

(2)政治: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走向失败(1)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2)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城墙,天京陷落。

6.历史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误区警示]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误区警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会,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金田起义的原因和爆发;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的沦陷;太平天国的意义;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作用。

〔示范校〕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过程与方法结合材料,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的主张不能实行的原因。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指导思想的积极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从《课标》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分析出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其作为中国人民抗争史和探索史地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历程,从而不断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分析和论证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书中对此论述的较少,学生必须通过其内容和当时的社会条件等史实来进行评价。

教师可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分析。

三、教材内容安排〔1学时〕第一目“金田起义〞教学要点:此目主要讲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爆发。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金田起义。

第二目“天国兴衰〞教学要点:1〕定都天京;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3〕太平天国的内乱;4〕《资政新篇》的提出;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五、知识链接外国媒体对太平天国失败的看法;官府横征暴敛等。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岳麓版必修1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四、教学环境
简易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文字、语音、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方式。2、上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师PPT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第一个环节复习巩固,第二环节整合体系,第三个环节问题探究,第四个环节交流展示,第六个环节巩固练习。充分体现出学校历史教研组五位一体教学法的整体思路。3、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表现力,力求达到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同时对于小组合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协作方式,以求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虚拟化的历史背景支持了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
教学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二课。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体现了时代的特色,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 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 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 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 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设计无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作用以及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基础知识梳理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②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__压榨__________与盘剥。

③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尤其是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为激烈。

(2)条件:洪秀全创立了“___拜上帝会_________”组织。

2.发展(1)1851年初,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3年初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3)1856年秋天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最终失败。

1.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要原因)。

知识延伸:1.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①从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从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小农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四、意义: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五、启示:农民阶级始终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但由于其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基础检测一1.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4.13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学案:4.13 太平天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一、金田起义1.原因(1)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2)各级官吏借战费和赔款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3)自然灾害严重。

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

2.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图解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二、天国兴衰1.发展(1)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

(2)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

2.全盛(1)为拱卫天京,太平军主动出击,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转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挽救危局(1)重建领导核心: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

(2)1859年,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失败(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剿杀。

6.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1)扫荡了王朝的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深度点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多是用宗教思想来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具有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探究点1《天朝田亩制度》史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金田起义1.背景(1)鸦片战争的影响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部分手工业者破产,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②鸦片的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③战费和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

(2)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

(3)天灾不断,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易混易错]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3.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天国兴衰1.建立政权: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

2.进入全盛(1)军事上:为拱卫天京,进行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治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①按人口平分土地。

②男女平等。

3.由盛转衰(1)天京事变: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2)重新振作①军事: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被起用,士气重新高涨。

②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易混易错]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4.走向失败(1)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2)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深化拓展]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认识(1)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封建剥削的沉重,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战争费用和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更激化了这一矛盾。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3)两广地区自然灾害的严重,导致了起义时机的成熟。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这就为农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领导条件。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三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自然灾害严重。

从三角度看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斗争中起到组织、发动群众作用的原因(1)从拜上帝教理论的形成来看:农民平均主义和平等思想是其来源之一―→这一宗教理论中必然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2)从拜上帝教的主张来看:明确提出清朝统治者是“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之,符合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统治,求得平等自由的愿望―→这一理论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

(3)从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水平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宗教的形式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

主题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目的: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内容(1)关于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关于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评价:该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它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从客观方面来看,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方面来看,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1)据材料归纳《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及其目的。

答案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忠王李秀成在其控制区域,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并发田凭以示证明,在田凭上明确指出:“地方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所有自份田产并无假冒隐匿等弊,给凭之后,如有争讼霸占一切情事,准该花户禀请究治,为此给凭,永远存执。

”(2)据材料二,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答案变化: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变化;由上交全部余粮到按田亩数交纳一定的土地税的变化。

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自相矛盾,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而《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后来,不得不为以往的土地制度所取代。

图解《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1.1843年,洪秀全在第四次秀才应试落榜后,创立拜上帝会,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拜上帝会创立后迅速发展,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信仰盛行 B.阶级矛盾尖锐C.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D.民族危机严重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拜上帝会组织迅速发展说明信仰者比较多,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尖锐。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国诸王间“往往倚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暌隔,猜忌日生”。

这突出反映了( )A.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B.领导者进取心逐渐衰退C.封建腐朽思想的日益增长D.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答案 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天国诸王”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即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太平天国( )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B解析平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但平均分配产品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含④的选项A、C、D三项。

4.“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文化C.打击了封建统治D.土地政策具有革命性答案 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封建的清政府、封建地主阶级,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题干问的是“主要依据”,应选择C项。

5.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充分体现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

这一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是( )A.无法提出反映农民阶级愿望和要求的革命纲领B.容易形成坚强的领导,但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C.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D.只反对封建主义,不反对外来侵略答案 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利用拜上帝会发动群众,创立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等,这些都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阶级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最终必将导致失败。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

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

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材料二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政治方面:主张以法治国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

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文献?文献中规定分配产品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2)材料二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什么革命纲领?它的颁布有何意义?(3)有人认为材料二的内容是对材料一内容的继承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资政新篇》。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3)不同意。

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它是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

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基础巩固1.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鸦片战争金田起义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答案 B解析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金田起义爆发于1851年,A项不对;C项表述错误;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次要原因,是催化剂,因为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D项错,B项对。

2.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组织太平军北伐C.定都天京 D.摧毁江北大营答案 C解析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政权与清廷对峙是在定都之后,标志事件是1853年定都天京。

3. 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但1856年发生了天京事变。

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达到了全盛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D.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答案 D解析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主要强调平等、平均、公平等观念,但是后来发生了天京变乱,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