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至18世纪的亚洲-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地图册、图片资料、亚洲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板书课题:亚洲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三、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收集有关亚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亚洲相关资料。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亚洲地理位置海报、模型等。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思考亚洲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世界历史教案

世界历史教案
随着商业的复兴和城市的 出现,中世纪欧洲经济逐 渐走向繁荣。
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发展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时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其政 治、经济和文化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
在中世纪时期,俄罗斯逐渐从基辅罗斯公国发展成为一 个统一的国家,并接受了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影响 。
了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亚洲国家变革图强
1 2
亚洲国家变革图强的背景与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亚洲国家的落后和危机 意识觉醒等。
亚洲国家变革图强的过程与结果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等历史事件,亚洲国家开始走上变革图强之路。
3
亚洲国家变革图强的意义与影响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增强了民族意识 和国家实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特点
冷战的起源和背景
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冷战的经过
美苏争霸,北约与华约对峙,局部热战与代理战争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特点
紧张与缓和并存,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推动经济交流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03 希腊神话
古希腊人创造的一套丰富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他 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想象。
罗马文明
01
02
03
罗马帝国
罗马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 期,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 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 洲的庞大帝国。
罗马法
罗马人创造的一套完备的 法律体系,对后世法律制 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罗马建筑
罗马人在建筑方面的杰出 成就,如罗马斗兽场、万 神庙等,体现了罗马建筑 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高三历史16-18世纪的亚洲课件.ppt

高三历史16-18世纪的亚洲课件.ppt
第 七 节
十六------十八世纪的
亚 洲
1.幕藩体制 幕府原是将军带兵出征处理事务的营幕。在幕府统治时代,幕府 是将军的政厅,与天皇的朝廷并存。在幕藩体制下,天皇是名义上 的最高统治者,将军由天皇任命。而实际上以天皇为首的由皇族公 卿组成的朝廷形同虚设,毫无权力,并受到幕府所规定的制度和派 驻机构的严密限制和监视。幕府实际上是拥有全权的国家权力机构, 一切政令都出自幕府。幕府还对全国各地的藩国拥有最高统治权, 藩国的统治者大名对上服从将军的命令和他所颁布的各项法令,效 忠将军,负担军役和其他义务,但在藩内拥有政治、军事、司法和 税收的权力,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在藩内是全权统治者,一 般不受幕府的干预。因此,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 封建国家,这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称为幕藩体制,这 是世界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统治形式。从1192年至1867 年间,先后出现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历时近七百年, 对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日本幕府统治的历史
廉仓幕府 1192--1333 封建军事 专政
[征夷大将军]
室町幕府 1336----1573 南 北 朝 时 代 足利 战 国 时 代
织丰 田臣 信秀 长吉
德川幕府 1603---1867
江户时代
源氏
德川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政 治
经 济
1.幕藩制封建国家
2.封建军事专政:“武家法令”
重点
亚洲国家衰落带来的影响
思考
比较日、印、朝三国政治、 经济、对外政策的异同点?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同:
都是封建国家,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18世纪走向衰落
日:“锁国政策”

高二历史16至18世纪的亚洲教案

高二历史16至18世纪的亚洲教案

高二历史16 至18 世纪的亚洲教案教学目标
1.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德川幕府的对外政策;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 16 世纪末朝鲜的社会矛盾;日本两次进攻朝鲜;李舜臣和邓子龙;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国;阿克巴改革;奥朗则布和他的宗教政策。

2.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16-18 世纪,在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并先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时,亚洲国家仍处在封建专制社会时期,并且,封建统治得到了加强。

东方世界的历史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这一落后终将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3.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16 世纪东方世界的历史进程以明显地落后于西方,落后是要挨打的,这就是近代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根源。

同时,通过要求学生查阅李舜臣、邓子龙的英雄事迹,以激发学生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一则反映了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东方国家的发展状况,力图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突出东西方国家的差距:虽然绝大多数东方国。

第二章 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 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 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 人教版必修

16~18世纪的亚洲●教学目标1.掌握16~182.3.4.5.6.1.在讲述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反侵略的正义感,认识中朝人民之间久以有之的伟2.通过讲述阿克巴的改革和奥朗则布的政策对莫卧儿帝国产生的不同影响,使学生认识正确处理宗教问题1.2.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度莫卧儿王朝兴衰的原因,提高学生辨析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2.●教学方法1.讲述法:主要用于对基本历史过程和历2.3.讲读法:主要用于对教材所引用的原始材料的分析,先由教师做必要的引导,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思●●●1.2.特别应注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尤其是三部分内容之间3.对于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为引导学生的思维,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使用一●当人类社会在14、15世纪开始向近代迈进的过程,西欧人对遥远的东方社会充满了向往,认为那里有着充满黄金和财富的国度。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批又一批的西欧人开始了他们在东方的掠夺活动。

那么,在接下来的16~18世纪,当欧洲社会已步入近代文明的快车道时,那些东方国家又呈现着什么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转向亚洲,看看16至18[板书]第八节 16~18[教师提问]16~18[教师讲述]尽管亚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具体的政治制度与中国有所不同,但处在封建社会晚期是其相同点。

[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来了解16至18世纪的日本、朝鲜、印度这三个统一的亚洲国家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述]1192年,日本社会进入封建幕府统治时期,到1867年,先后出现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统治日本近700年。

幕府原是将军带兵出征处理事物的营幕,在幕府统治时代,幕府是将军的政厅,与天皇朝廷并存。

1603[教师提问]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存在着200多个藩国,那么这个时候的日本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呢,还是处[学生回答]不相同。

因为大名在藩内拥有政治、军事、司法和税收权力,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拥有[教师讲述]将军实现对大名有效控制的一个根本条件是拥有占优势的经济、军事实力。

历史教案-16至18世纪的亚洲

历史教案-16至18世纪的亚洲

历史教案-16至18世纪的亚洲教学目标1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德川幕府的对外政策;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16世纪末朝鲜的社会矛盾;日本两次进攻朝鲜;李舜臣和邓子龙;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国;阿克巴改革;奥朗则布和他的宗教政策。

2通过学习本内容,使学生认识到:16-18世纪,在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并先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时,亚洲国家仍处在封建专制社会时期,并且,封建统治得到了加强。

东方世界的历史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这一落后终将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3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16世纪东方世界的历史进程以明显地落后于西方,落后是要挨打的,这就是近代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根源。

同时,通过要求学生查阅李舜臣、邓子龙的英雄事迹,以激发学生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本节内容一则反映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东方国家的发展状况,力图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突出东西方国家的差距:虽然绝大多数东方国家处于独立地位,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控制、闭关自守、独立发展的各占三分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侵略;二则为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东方从属于西方”埋下了伏笔。

重点分析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本重点。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16-18世纪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与中国极为相似,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历史状况,对后面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以及日本在亚洲、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影响至关重要。

难点分析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是本难点。

因为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而是对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这点与西欧城市形成、发展有本质区别,教师应特别注意。

日本的幕藩体制属世界古代历史中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在初中世界历史中没有学,或涉及的较浅;此外,政治、经济、宗教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关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提供部分图片、文字材料,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阅读、归纳教材的要点,教师给予一定的解释:政治上的特点:实行幕藩体制。

高二历史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教案

高二历史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教案

一. 教学内容: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二. 重点、难点:1. 重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曲折性2.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情况三. 具体内容: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1.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十七、八世纪,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他们在殖民地强占了印第安人大片土地,建立了享有各种特权的大庄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在庄园里从事繁重的劳动,创造出的财富除供殖民者享受以外,还源源不断地运往宗主国。

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为了把拉丁美洲殖民地永远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的统治政策,除了对殖民地征收沉重的赋税以外,还禁止殖民地生产任何可能与宗主国竞争的工农业产品,也不允许殖民地同宗主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有贸易往来,甚至不准各殖民地之间相互贸易。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宗主国经济掠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 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3. 法国大革命爆发,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美国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在这种形势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触即发。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 海地的独立运动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起义。

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人民废除奴隶制,英勇抗击前来镇压的法国军队,经过十余年的苦战,杜桑·卢维杜尔也牺牲在敌人的诈术下。

但是,1804年,海地终于赢得了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海地独立掀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2.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三个战场。

第一阶段从1810年至1815年,西属拉美殖民地除秘鲁外,都发动武装起义。

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遭到严重削弱,西属拉丁美洲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

世界近代史《16至18世纪的亚洲》参考课件

世界近代史《16至18世纪的亚洲》参考课件

商品经济发展
18世纪走向衰落
日:“锁国政策” 异:朝:政治腐败(朋党之争);外族入侵; 开始衰落 印:宗教歧视;国家分裂;外族入侵, 开始衰落
“闭关”则国衰,“开放”则国兴;“落后” 启示: 就要挨打 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
莫卧儿帝国
(1526--1858) 的 创建者 巴布尔
Akbar
封建领主所有制;农业经济逐步发展; 城市兴起(为领主经济服务的附属品)
对外 锁国政策:1633--1639年的五次锁国令, 政策 延续了200年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 士 阶 层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日本
朝鲜王朝统治下的朝鲜半岛
1392
前 期
16世纪末
1896 1910 衰 落
朝鲜王朝建立
李成桂
农田增加
社 政:封建国家(幕藩 会 制) 封建军事专政 状 况 经:领主土地所有制
农业、商品经济 发 展;城市兴起; 商业、金融机构及大商 人、高利贷者出现
外:“锁国政策”
重点
亚洲国家衰落带来的影响
思考
比较日、印、朝三国政治、 经济、对外政策的异同点?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同:
都是封建国家,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阿 克 巴 的 改 革
莫卧尔帝国
阿克巴统治时期的
1526-1707
莫卧儿帝国
MOGUL
EMPIRE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
泰姬陵
四分五裂 英国

日本 (德川幕府) 社 政: 会 状 经: 况

朝鲜 (李氏王朝)


印度 (莫卧尔王朝)
外:

日本 (德川幕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德川幕府的对外政策;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 16 世纪末朝鲜的社会矛盾;日本两次进攻朝鲜;李舜臣和邓子龙;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国;阿克巴改革;奥朗则布和他的宗教政策。

2.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16-18世纪,在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并先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时,亚洲国家仍处在封建专制社会时期,并且,封建统治得到了加强。

东方世界的历史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这一落后终将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3.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 16 世纪东方世界的历史进程以明显地落后于西方,落后是要挨打的,这就是近代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根源。

同时,通过要求学生查阅李舜臣、邓子龙的英雄事迹,以激发学生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一则反映了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东方国家的发展状况,力图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突出东西方国家的差距:虽然绝大多数东方国家处于独立地位,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控制、闭关自守、独立发展的各占三分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的侵略;二则为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东方从属于西方”埋下了伏笔。

重点分析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本课重点。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16-18世纪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与中国极为相似,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历史状况,对后面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以及日本在亚洲、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影响至关重要。

难点分析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是本课难点。

因为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而是对封建制度巩固和发展,这点与西欧城市形成、发展有本质区别,教师应特别注意。

日本的幕藩体制属世界古代历史中的一部分,由于学生在初中世界历史中没有学,或涉及的较浅;此外,政治、经济、宗教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提供部分图片、文字材料,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阅读、归纳教材的要点,教师给予一定的解释:政治上的特点:实行幕藩体制。

除正确掌握其政治上的幕藩体制特点,即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国家;经济上商业和封建地租相结合的特点;外交上的闭关锁国特点外,启发应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西欧与日本城市兴起、商业发展的不同(前者是与商品生产联系,后者是与封建地租联系),二者存在着质的区别。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本组的看法:三国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异同点?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6 至 18 世纪时亚洲的日本、朝鲜和印度各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主权国家;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们都出现过一段经济繁荣时期;它们在后期都不约而同地走向衰弱。

)。

运用中西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总结:此时东方各主要国家与西方主要国家相比,其地位如何?为什么?它对亚洲各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说明当西方世界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时,亚洲还处在封建社会时代,在它们的经济领域中也没有出现新生产关系的萌芽。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这时东方世界已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

然而落后是要挨打的,近代东方国家已处在挨打的边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节 16 至 18 世纪的亚洲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难点: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日本的幕藩体制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前几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点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在英、法、美等国确立,人类正迎来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同一时期亚洲的状况如何,是本节要涉及的内容。

2.日本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日本的讲述,教师应多利用些原始材料来说明问题,其中注意讲清三点。

一,幕藩体制,实际上是日本社会封建统治的基础。

援引《武家法令》有关条文提出问题,幕府将军对大小名(封建主)的控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前后规定有何变化?其用意是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隐患?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认清幕藩体制的实质。

二,幕府将军的对内统治。

这里会涉及日本城市商业的发展,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这与西欧城市商业的崛起有本质区别,它是封建地租的附属品,它的出现只能说明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讲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举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讲大米作为封建地租的表现形式,其作用的变化,说明封建领主经济的商品化。

三,幕府颁布的“锁国令”。

给出一段原始材料,通过共同分析,讲清颁布锁国令的目的,锁国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利弊。

有时间的话,可让学生联系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谈谈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3.朝鲜
教材这一目介绍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朝鲜王朝的建立,一是16世纪末朝鲜社会的矛盾激化,此外就是中朝友谊和联合抗日斗争。

教师仅把握这几点,不要多做补充,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其中在讲到李舜臣和邓子龙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立志向英雄人物学习。

4.印度
印度这一目在教材中要点也就是三点。

一是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一是阿克巴和奥朗则布的改革。

其中后两点可用对比的方法,他们都用武力扩大了疆域,都推行了自己的宗教政策,都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说明遵循历史规律得天下,违反历史规律失天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设计思想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网上资源共享;课下,个人的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计划第七节 16 至 18 世纪的亚洲一、亚洲国家衰落的表现东亚南亚日本(德川幕府)朝鲜(李氏王朝)印度(莫卧儿帝国)社会状况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宗教:二、亚洲国家衰落原因、衰落的影响思考:比较三国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异同点?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