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扬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纳兰性德:皇帝待卫,长期护驾在外。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4分)
答案:
10.(1)千万条杨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了北方。
(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护卫生涯的厌倦,以及对家乡和闺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古诗浪淘沙翻译赏析

古诗浪淘沙翻译赏析《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古诗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前言】《浪淘沙·帘外五更风》最早见于宋代的《草堂诗余》,词作者为无名氏。
宋代至明代大多文人以为此词作者为欧阳修,清代至近代有个别学者推断此词是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所作,但没有翔实证据证明为李清照所作,所以权威学者如王学初等将此词划为李清照存疑词。
这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后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
一方面,与专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关。
这类作品,因受题材—家常琐细,写法—今昔相比的制约,类多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弦。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②画楼:华丽的楼阁。
③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④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
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⑤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⑥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⑦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⑧弹:挥洒。
征鸿:即大雁。
【翻译】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
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
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
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赏析】“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发端两句,看似平淡,实最沉痛。
“吹梦无踪,”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正在做着好梦。
《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

《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后,在广东被俘解送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请赏析上片“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一句。
(5分)(2)有人说“月淡潮平”宜改作“月淡潮涌”,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5分)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1分)②运用比喻(1分)将自己喻为随风飘零的落叶,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国家沦丧的悲哀之情。
(1分)③运用反问的手法,(1分)强化了作者家国沦丧的凄怆之情。
(1分)“千里”则是概括在广东被俘被解送建康的旅程。
(1分)(前面三种手法答出两点即可)(2)(4分)同意。
(1分)“月淡潮涌”描绘了一幅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的凄迷景象,(1分)表现了作者在南宋灭亡被俘后的`无尽哀伤,心情难以平静,澎湃难抑。
(2分)不同意,(1分)作者在北上途中,看到月色暗淡、潮水无波,景象毫无声色,一派死气沉沉。
(1分)契合了作者在南宋灭亡被俘后,面对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形,回天无力的的失落与无奈。
(2分)简析当时邓剡(在厓山兵败)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
该篇词作上片由悲秋直抒身世飘零之感,下片转而怀古。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
浪淘沙·探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浪淘沙·探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浪淘沙·探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浪淘沙·探春宋代:苏轼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译文: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昨天出东城踏青游玩。
墙上的红杳颜色很暗,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夹。
栏杆内侧的各种花草却还没有露出花苞,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美丽的小路上,女子经过,扬起尘土和落花,前面的村子,刚刚下过雪。
这是掌管春天的神辛勤的脚步吧?想必春天来到之时,柔风一定会先吹开梅花。
注释: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jiàn)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探春:早春郊游。
暗:色浓。
倾:犹倾倒,这里指漫出来。
槛:花池的围栏。
群芳:各种花草。
绮(qǐ)陌敛香尘,雪霁(jì)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绮陌:风景美丽的郊野道路。
敛:聚集、不扬起。
香尘: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雪霁:雪止天晴。
东君:司春之神。
用意:着意,留心。
辞:推辞。
辛:劳苦。
绽:花蕾开放。
赏析:上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初春杭州城东郊的景象和探春者的心态。
“昨日出东城”,点明探春的时间,以及探春的'地点杭州城东郊。
“试探春情”,一个“试”字就把探春者的春心欲动的情态唯妙唯肖地传达出来了。
“墙头红杏暗如倾”,写探春的第一个光景。
从墙头伸出来的红杏色彩绿得如油漫出来了。
让人们首先领略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诗),“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宋祁《玉楼春》词)的探春神韵。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用一对矛盾句,提出初春栅栏内各种花草嫩芽嫩叶未发未露,而栅栏外早己春回大地,为过渡到下片进一步写探春幽情埋下的回环之笔。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小题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授安徽南陵知县,调霍丘。
勤政爱民,坐催科不力免官,嘉庆四年,复之,补合肥,复以缉私役为盐贩殴毙狱坐夺职。
寻初彭龄为安徽巡抚,荐辅人才可用,仁宗亦素知辅循名,能得民心,送部引见,复职,仍发安徽,补怀宁,迁泗州直隶州知州。
河决,州境被灾,辅躬亲赈抚,民无失所。
浪涛沙原文及翻译

浪涛沙原文及翻译
浪涛沙原文及翻译
《浪淘沙·怀旧》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浪涛沙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浪涛沙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浪涛沙全文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
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
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
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
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下载全文。
柳永《浪淘沙》赏析

柳永《浪淘沙》赏析柳永《浪淘沙》赏析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注释】: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
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
其间,于“ 灯”之上着一“ 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
而“ 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
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
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
所思佳人,由“ 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
“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
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
东风那惜小眉弯。
芳草绿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
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梦见犹难。
译文:春将尽,春景将残,面对双燕飞还,芳草绿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怀念起离人来了。
此为本篇之旨。
虽说芳草绿波依旧,可心上人犹如远山相隔,难以再见了。
说她在花下追忆往事,暗自伤情,无人依并,数到今天已是三月二日,可心上人连梦里也难见到。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此篇是作者借“闺怨”的形式抒发离愁之作。
上阙写景,景中寓情。
下片写人,结句“梦见犹难”写女子因相思之苦而生责怨,梦见尚难,更何况见面!表达了深深的叹息。
全词无一“愁”字,却句句是愁,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原词、注释、翻
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纳兰性德《浪淘沙・双燕又飞还》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浪淘沙
纳兰性德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
东风那惜小眉弯。
芳草绿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
倚楼谁与话春闲?数到今朝三月二,梦见犹难。
【注释】
①阑珊:将尽、零落、衰歇之意。
②东风句:谓东风不顾那闺中女子的伤春意绪。
那惜,不顾惜,不管。
小眉弯,指眉头紧皱。
③花雨:落花纷飘。
④粉泪:女子之眼泪。
以其饰粉,故云。
⑤三月二:古代“上巳”节,是游春之日,是日人们到水边洗濯、饮酒、欢聚等,以为驱邪避祸,消除不祥。
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故此处或谓明日即当欢会,却无
由相约相见。
又,《癸辛杂志》谓:或云上巳,当作十干之巳。
盖古人用日,例以十干,如上辛、上午之类,无用支者,若首干尾卯,则上旬无已矣。
故王季桥《上已》诗:“曲水湔裙三月二.”。
【翻译】
春将尽,春景将残,面对双燕飞还,芳草绿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怀念起离人来了。
此为本篇之旨。
虽说芳草绿波依旧,可心上人犹如远山相隔,难以再见了。
说她在花下追忆往事,暗自伤情,无人依并,数到今天已是三月二日,可心上人连梦里也难见到。
其孤清寂寞,失望无聊尽在其中了。
此篇之特色处仍是作者借“闺怨”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离愁。
【赏析】
春将尽,春景将残,面对双燕飞还,芳草绿波,繁花零落的景象,她又深情地怀念起离人来了。
此为本篇之旨。
虽说芳草绿波依旧,可心上人犹如远山相隔,难以再见了。
说她在花下追忆往事,暗自伤情,无人依并,数到今天已是三月二日,可心上人连梦里也难见到。
其孤清寂寞,失望无聊尽在其中了。
此篇之特色处仍是作者借“闺怨”的形式抒发自己的离愁。
【阅读训练】
(1)上片“东风那惜小眉弯”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4分)
(3)上片“东风那惜小眉弯”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4分)
(4)“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二句在词的章法结构和情感抒写上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无情,人生易老,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绵长愁情。
(3分)
(2)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1分)②伤心孤独,(2分)③对心上人的思念。
(1分)
(3)①“东风”句运用拟人手法: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吹得春来,又将春吹走,哪里会顾惜时光如流水,年华易老,人之愁眉紧蹙呢?②怨东风表面看是无理之辞,但妙在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愁情绵邈深长的特点。
(4)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抒情上:借景抒情,以乐衬哀。
②“花雨”指落花如雨。
此句承上片“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的暮春之景,在暮春残景中,抒情主人公回忆往昔与心上人欢乐相处的情形。
③昔日之欢,反衬出今日之泪,又由“偷弹”之泪,引出下文独自倚楼,闲愁无人倾诉的寂寞和日日期盼,终究连梦见亦难的相思苦况。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