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质量分析
河南省六市2016年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教学质量监测

2016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合教学质量监测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下列供选项中,含有N元素及可及受体结合的分别有()项①磷脂②抗体③甘氨酸④纤维素⑤尿嘧啶⑥叶绿素⑦胰岛素⑧淀粉酶A.6 2 B.6 1 C.7 2 D.7 12.如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具有极性运输特点,最好应选择A.甲和乙B.甲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3.将各种生理指标基本一致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置于25℃和15℃的环境中,比较两组产热量(Q甲、Q乙)及散热量(q甲、q乙)的大小关系错误的是A.Q甲=q甲 B.Q乙=q乙 C.Q甲>q乙 D.Q 乙>q甲4.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某红色染料的水溶液(染料分子不能进入活细胞,渗透压相当于质量浓度为0.3g /ml的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用低倍显微镜能清淅地观察到: A.细胞中红色区域减小 B.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核中C.原生质层及细胞壁的分离 D.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对提取的DNA进行差速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B.判断生物是否进化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C.Aabb(黄皱)×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可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人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及癌有关的基因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才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为保护好环境,工业生产应从源头上减少或尽量消除生产对环境的污染B.在某爆炸事故救援现场,消防员发现存放金属钠、电石、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化学品的仓库起火,应立即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扑灭C.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结构如右图所示)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青蒿素属于烃类物质D.某品牌化妆品在广告中反复强调:“十年专注自然护肤”,该产品中不含任何化学成分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二、考点分析
1
⒈试题考查主要知识点和考查能力统计
历史题考查主要知识点和考查能力统计
题
题型
内容
考查能力
号
获取和解 调动和运 论证和探 描述和阐 分值
读信息 用知识 讨问题 释事物
24 文字型材 汉 字 是 文 明 的 √
√
√
4分
料选择题 载体
25 文字型材 九品中正制
√
√
4分
料选择题
26 图 片 型 材 汉 唐 宋 政 治 中 √
变化、原因
41 学 科 内 综 解 读 材 料 推 导 √
√
√
√
12 分
合
结论的历史学
习能力
45 选做题
唐朝坊市制度 √
√
√
√
15 分
的内容及简评
46 选做题
中华民国第一 √
√
√
√
15 分
届国会选举的
特点及效果
47 选做题
英国和平运动 √
√
√
√
15 分
的变化及时代
2
背景。
48 选做题
“哥本哈根精 √
√
4分
料选择题 心
27 文 字 型 材 西 学 东 渐 矛 盾 √
√
4分
料选择题 冲突
28 文 字 型 材 晚 清 中 国 输 入 √
√
4分
料选择题 进化论思想
29 文 字 型 材 近 代 民 族 资 本 √
√
4分
料选择题 主义
30 文 字 型 材 抗日战争
√
√
4分
料选择题
31 文 字 型 材 一五计划
50 0 分数段 29以下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云南省 2016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于 3 月 22 日 统测完毕。根据各地州上报数据和全省抽样情况统计分析,地理学科基本情况及相关教学建 议如下:
一 、全省基本情况
全省文科考生总参考人数 93040 人,本次统测从各地州上报数据统计结果看,云南省文 科考生的成绩地理满分值 100 分,最高分 95 分,实考最低分 0 分;实考平均分 50.62 分; 实考及格率为 27.58%。;90 分以上有 30 人,没有满分人数,优秀率不高。
320
33.7
最高分 78
最低分 19
全卷 100 分
表4 分数段
人数
2016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抽样各分数段人数
29 以下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19
82 192
342
256
64
80-89 0
90-100 0
图 2 本次统测全省抽样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直方图
具体情况如下:
表 1 2016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基本情况统计(各地州上报数据)
实考人数 实考平均分 实考及格率 最高分及90分以上人数 最低分及 29 分以下人数
92115 人 50.62 分 27.58%
95 分
30 人
0分
6201 人
表 2 2016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测各分数段人数(各地州上报数据) 分数段 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二)试题内容特点 2016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地理部分试题以 2016 年考纲为依据,结 合云南省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高考复习、备考的现状,在考查内容上坚持“知 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一贯命题思想,以达到对全省高中地理教学更好的指导和 备考目的。 1.贴近高考,重视学科主干、能力考查 本套试卷从题型、结构、考查难度、设问方式、材料呈现方式等都模拟高考。特别是依 据 2015 年全国新课标卷出现的变化,选择题较 2014 年减少一组,自然地理部分没有设置高 难度的试题,注重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平衡,突出等高线地图知识、农业生产、工业区位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模块考查,紧紧把握高 考命题方向。使试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利于学生找到方向,便于复习与备考。 试题难度中等,考查内容虽常见,但命题的角度、设问的方式等均体现出新的变化,强 调了主干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重组、整合,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如地理信息技术 在红嘴鸥迁徙路线图中的应用、非洲东北部吉布提火山高原的成因、阿萨尔盐湖盐度值高的 原因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何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发挥其功能的分析,西藏阿里发展暗夜公 园旅游的条件分析等,命题思路都较新颖,使考试的内容常考常新。 试题材料原创性强,避免了猜题、押题等投机性教学行为,考生必须读懂新图像、新材 料,需要抽丝剥茧般地提取图表中的信息,回归知识体系,联系已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 运用地理技能,才能够层层递进,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考查的最终落脚点是地理基础知识 的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 基本知识和原理,而且需要辨析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隐含的信息,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读取 图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命题沿袭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解读现实中的地理现象”的理念和特点,素材取材
2016 3 济宁高三一模答卷情况分析

济宁市高三一模考试情况总结一二三题1---12题得分情况在前12道试题中,成语题、文言实词、虚词是我们的弱项。
成语“同仇敌忾、无可厚非”这些熟悉的词语,也能有很大的障碍,运用上欠功夫。
实词“闻”作名誉之意,没遇到过,但是“休”字学过,“休誉”指美好的名声,前后同义复合,依据这种句式结构的特点,应该能解出来,看来只有三分之一多点的同学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四题(10.47,0.44%)一、第13题翻译文言文选文很有地方特色,传主性格鲜明,翻译题目出得相当不错,难易适中,和课本联系比较密切,重点考查学生对关键实虚词的精准解释。
翻译题是翻译两个大句子,得分要点集中在“誉”“是”“衣”“病”“方”“有司”“乞骸骨”“彰”“烛”等九个词语的翻译上,测试面没顾及全面,即没有涉及活用和句式,而是转向了实词,显然是强化了基础,强化了对文言文本认读的能力,而这是解决读懂文本重要的基本的能力。
第一个句子大部分同学能将“誉”翻译成“称赞、赞美、赞誉”,还是很好的。
但有一部分同学误解为名词“名誉、荣誉、声誉”;很多同学漏译“是”;几乎所有同学能译对“衣”。
“病”翻译得最不好,它应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是弊病),不少同学将之翻译为“诟病”(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翻译也可以),部分同学将之理解为名词“病”。
还有译为“担忧”或“忧虑”的,是这个句子丢分的关键点。
第二个句子中,“彰”字学生翻译好,但“方”、“有司”学生不翻译,“方”翻译得最不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将之理解为“刚才,刚刚”,“乞骸骨”有同学理解为“称病、免去官职”等,“烛”有同学理解为“年轻、蜡烛、兴旺”等,“烛”字是这个句子丢分的集中点。
第一题学生一般能得到三分,四分或五分的只有少数学生。
翻译第二题多数学生得二或三分,满分的较少。
二、第14题诗歌鉴赏吕思诚的《戏题》是他抒写考中进士前或出道之前,家境处于贫寒时期发生的一宗生活小事的。
诗句比较平和,旨意也比较明确,同学们在理解诗句上基本上没大障碍。
2016年高三第一次省统测试卷质量分析)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省统测理综生物生物学科质量分析福贡一中高中生物组:和永梅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科的试题,参照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试卷结构命制,第Ⅰ卷选择题6题,共3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1题,15分。
单科总分90分。
总体上看,本次复习统测试题试题符合教育部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测试,试题的易、中、难比例设计合理,符合我省考生第一轮的复习实际。
一、考试的基本情况1.以下为我校两个理科班此次统考成绩全样统计数据的情况:81班云南省第一次省统测考试成绩:84班云南省第二次省统测考试成绩:从统计结果看,2016年第一次统测实考平均分为38.35分,及格率为12%,峰值为59~40分,在及格前一个分数段,较好地反映了我校高三年级考生的复习备考情况。
2.试题评价第一次省统测生物试题(1)基础性强。
本次主要考查《考纲》列出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技能。
(2)能力题多。
第2、3、29、考查识图、数据、坐标、曲线、信息转化、迁移,充分体现能力考查成为重点。
(3)难易适中,区分度好。
给学生增强了信心,从得分率、优秀率、及格率上鼓励学生,为下一步备考复习有促进作用。
(4)重点内容重点考查,灵活性强。
通过本次考试让学生发现自己再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5)本次突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易、中、难比例设计合理,符合我省考生实际。
二、考情分析第1题:学生对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基础知识细化不够,掌握不牢而失分。
第2题:对图形的分析不到位,不会结合图像来审题。
第3题:对有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记忆不准确。
第4题:对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记忆混淆。
第5题:对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模糊。
第6题:对生物生物模型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不熟练。
第29题:以柱形图的形式,考查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分析

924 514 591
250 291 218 480 3268 20550
637 166 156
2 12 0 42 1015 7351
三、两校纵向比较
两校纵向比较数据1 总分达本二人数 理科 文科 合计 人数 达线率 人数 达线率 人数 达线率 2 2.78% 20 11.24% 22 8.80% 13 11.61% 21 11.73% 34 11.68% -11 -8.83% -1 -0.49% -12 -2.88% 2 2.63% 12 6.49% 14 5.36% 17 14.91% 23 12.71% 40 13.56% -15 -12.28% -11 -6.22% -26 -8.20%
本一线:科:305分(344),文科:302分(342)
本二线:理科:266分(310),文科:272分(313) 注:该分数线与去年高考分数线比较吻合
一、划线情况
科目 高考 一模 学科 物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三、选修B等级划线依据 物理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53.50% 52.88% 54.44% 55.30% 53.40% 50 % 50 % 52 % 52 % 50 % A+ 103 82 81.5 84 87
田中 1 14 -13 1.32% 12.28% -10.96% 12 23 -11 6.49% 12.71% -6.22%
合计 人数 达线率 22 8.80% 31 10.65% -9 13 37 -24 -1.85% 4.98% 12.54% -7.56%
四、各班达线情况
班级 3 4 5 6 7 8 9 合计 语数外总分 总分 本二 达线 达线 12 12 3 3 1 1 4 4 边缘生 达线 1B1C 人数 以上 20 14 3 3 5 2 10 5 1 0 5 2 1 0 45 26 理想达 线人数 16 4 2 6 0 3 0 30
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质量分析报告

理性分析寻求突破——宁远县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质量分析9月20-21日,我市举行了2016届全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我县一、二、三中和舜德学校的高三年级共2707人参考,其中文科考生776人,占28.67%,理科考生1931人,占71.33%。
为保证此次考试的可信度,各校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作了周密的准备和安排,在高三部分教师赴长沙出席“2016年新课程全国卷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的情况下,各校考试秩序井然。
市教科院巡视组对我县各校的考纪考风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亮点分析1、一中文科学生陈兰姣以559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文科第9名,谢望望同学以556分的成绩列第13名,这是我县近些年来文科的最好名次。
2、一中理科学生谢永林同学以628.5分排全市第15名,此外,一中还有欧徐利等4名理科尖子生因赴长沙参考全国物理竞赛而未参加此次联考。
3、我县应届生模拟二本上线人数比上届第一次联考增加158人,其中一中增加139人、二中增加17人、三中增加7人。
4、学生质量明显提升,全县一本总数为188人,比上届第一次联考增加77人,特别是一中一本总数由上届的83人,上升到本次的161人。
二、位置分析本次联考因部分县(区)的补习学校未参考,难以通过有限的数据对各县(区)所处的位置作出准确的评判。
将我县的四所高中与全市同类学校作对比,可看出各校所处的位置,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表1:一中与省示范性高中上线人数比较一中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以538人的上线人数昂首进入省示范性学校的第一方阵,因被过大的学生基数所拖累,上线率仍未达到全市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提高招生门坎,严格控制招生人数是提高上线率的正道。
与祁阳一中相比,宁远一中文科的提质增效显得格外迫切。
二中在11所市示范性学校中处于中上水平,其17.23%的上线率居第三位。
三中无论是上线人数还是上线率,都处于市示范性学校的中下水平,特别是其文科上线人数有迅速“归零”的危险,文科教学急待加强。
山东省平度市2016届高三统一抽考试题物理剖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检测高三理科综合试题2015.1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H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I卷注意事项:1. 第I卷共21小题,共126分。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B.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C. 英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准确的测得了万有引力常量D. 英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转的电子流15•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 在t=5s时追尾C. 在t=3s时追尾D. 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则第2011个小球与2012个小球之间的轻绳16. 如图所示,有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分析寻求突破——宁远县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质量分析9月20-21日,我市举行了2016届全市高三第一次联考,我县一、二、三中和舜德学校的高三年级共2707人参考,其中文科考生776人,占28.67%,理科考生1931人,占71.33%。
为保证此次考试的可信度,各校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作了周密的准备和安排,在高三部分教师赴长沙出席“2016年新课程全国卷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的情况下,各校考试秩序井然。
市教科院巡视组对我县各校的考纪考风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亮点分析1、一中文科学生陈兰姣以559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文科第9名,谢望望同学以556分的成绩列第13名,这是我县近些年来文科的最好名次。
2、一中理科学生谢永林同学以628.5分排全市第15名,此外,一中还有欧徐利等4名理科尖子生因赴长沙参考全国物理竞赛而未参加此次联考。
3、我县应届生模拟二本上线人数比上届第一次联考增加158人,其中一中增加139人、二中增加17人、三中增加7人。
4、学生质量明显提升,全县一本总数为188人,比上届第一次联考增加77人,特别是一中一本总数由上届的83人,上升到本次的161人。
二、位置分析本次联考因部分县(区)的补习学校未参考,难以通过有限的数据对各县(区)所处的位置作出准确的评判。
将我县的四所高中与全市同类学校作对比,可看出各校所处的位置,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表1:一中与省示范性高中上线人数比较一中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以538人的上线人数昂首进入省示范性学校的第一方阵,因被过大的学生基数所拖累,上线率仍未达到全市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提高招生门坎,严格控制招生人数是提高上线率的正道。
与祁阳一中相比,宁远一中文科的提质增效显得格外迫切。
二中在11所市示范性学校中处于中上水平,其17.23%的上线率居第三位。
三中无论是上线人数还是上线率,都处于市示范性学校的中下水平,特别是其文科上线人数有迅速“归零”的危险,文科教学急待加强。
表3:舜德学校与普通高中上线人数比较在参考的6所普通高中中,舜德学校应届生以14.01%的上线率处在第一的位置。
三、问题分析(一)文科依然薄弱与上届第一次联考相比,我县应届生文科上线人数还在减少。
四所高中学校应届生文科上线人数只有二中略有增加,其余三所学校均在减少,全县共减少21人。
表5:文科人平成绩与市平均成绩的比较分析上述数据可知,2015届第一次联考,我县文科各学科的人平成绩有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共4个学科超过市平均水平。
2016届第一次联考,我县只有语文、历史、地理共3科超过市平均水平。
文科人平总分与市平总分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是因为外语和数学的相对薄弱,这也是我县文科上线人数比上届有所减少的原因所在。
表6:文科二本上线学生科平分与全市的比较就全县而言,文科二本上线考生的科平分有语文、政治、地理超过市平均水平分,另外三个学科均低于市平均水平。
三中和舜德学校应届生的文科教学十分薄弱,应引起文科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理科有待提升1、与2015届第一次联考相比,我县理科人平成绩与市平均成绩的比较可看出我县的理科实力。
表7:理科人平成绩与市平均的比较从上述近两届理科各学科人平成绩与市平的差值可知,我县2016届理科的六个学科已有语文、物理、生物共3个学科超过市平均水平。
与2015届相比,我县理科人平总分与市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明显缩短,说明本届理科教学是卓有成效的。
2、我县理科二本上线学生科平分与市平均分的比较本次联考全市理科二本上线6075人,我县应届生理科上线667人,上线考生的科平分对比如下:从理科的对比可以看出,各学科平均分全部低于市平均水平,这说明在我县理科的上线学生中,各学科高分段的学生太少,压线的学生较多。
我县的优生培养还未摸索出有效的办法,这也是影响我县每年高考录取质量的主要原因。
我县理科人平分有语文、物理、生物3个学科超过市平均水平,而理科二本上线学生的科平分却全部落后于市平均水平,说明我县理科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科的“瞄准度”不高。
(三)培优力度不够本次联考我县文理科进入全市前100名的分别为2人和5人,所占比例与宁远这一生源大县很不匹配。
表9:近两届第一次联考文理科在全市高分数段的人数统计文理科高分层人数虽然较去年有所增加,但总量还是太少,一中集训队应以更多学生进入全市前300名为奋斗目标。
我县文科最高分为一中的陈兰姣(559分)排全市第9名,理科最高分为一中的谢永林(628.5分)列全市第15名。
与上届第一次联考相比,我县尖子生的数量略有增加。
表10:陈兰姣、谢永林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县文理科的第一名都有学科不均衡现象。
陈兰姣的优势在外语和数学,且两科都在130分以上,这是文科生很难企求的分数,全市文科生中只有3人,另两位是永州四中的胡乐辉和新田一中的候舒婷。
陈兰姣综合科目相对薄弱,文综总分只有185分,这是后段学习的主攻方向,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谢永林的优势在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总分为333分,这三科能超过这一分数的全市只有江永一中的周培林(341分)1人。
外语、生物是其后段的重点突击科目,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针对陈兰姣、谢永林、欧徐利等拔尖学生,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措施,务必在后段的复习教学中取得实效。
(五)学科发展失衡“有效人”是指达到有效分的人数,这一数值可反映各学科的教学效果,也可反映各学科贡献的大小,各学校各学科的有效人的分布如下:通过文科比较可以看出,一中的外语,二中的数学、历史,三中的数学相对较弱。
四所学校的地理以及一中的政治,二中、三中的语文,舜德学校的历史等学科的贡献较大。
12:理科有效分人数的比较表通过对理科的比较可以看出,一中的物理、生物,二中的语文,三中的物理和舜德学校的化学优势较为明显。
一、二、三中的外语,舜德学校的数学相对较弱。
上述两表中的数据呈现出的规律是:各校文理科各学科的有效分人数基本上都大于上线人数(一中的语文,一、二、三中的外语和舜德学校的数学等特别薄弱的学科除外)。
学科的有效分人数与上线人数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考生各学科的发展越不平衡。
因此,查漏补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例如,分列全县文理科第1名的陈兰姣和谢永林都有短腿学科。
如何在后段的复习教学中,加大对这类学生短腿学科的补薄力度,是提升其高考总分的最有效途径。
表13:我县各学科平均分在全市的位置(市直学校除外)除市直学校外,我县理科的总分、语文、物理三项的平均分在11个县区中排第一位,数学排第二位,外语、化学、生物排第三位;文科的语文、地理排第三位,外语排第八位,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压线学生太多表14:各校文理科二本线下20分的临界生人数本次联考,全县文理科二本线下20分的临界生达198人,这些学生往往是因为答题不规范或答题欠仔细等非智力因素导致丢分而未上线。
对学生进行应试策略分析应引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对照北京立新学校曾军良校长提出的“考试策略”中的十条措施加以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试技巧。
各校临界生是后段复习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要在“补薄”上下功夫,要在价值观的引导、情感的建立、方法的改善、心灵的开导上找窍门,使临界生成为各校高考上线人数的主要增长点。
四、对策分析北京立新学校曾军良校长说:“教育智慧可以创造教育奇迹。
”为了使我们的复习迎考工作富有成效,我们应该狠抓下列四项工作:(一)强化课改意识,构建魅力课堂。
只有改进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
仔细反思自2007年下期我县高中实施新课程以来,清华、北大就与我县无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未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仍在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应对变化了的高考。
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未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独霸课堂,讲的时间远大于学的时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思考的空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曾校长的《魅力课堂的原则与要求》应成为全体毕业班教师的共识,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唯其如此,才能解决复习教学当中的高耗低效问题,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为此,对高三教师提出如下倡议:首先,强化生本意识。
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老师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高三教师要精心备课,严格控制每节课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练习、反思、交流、探究、整理的时间,让学生在一轮复习期间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校要借鉴曾军良校长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效率与魅力。
第二,要强化研究意识。
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细化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措施,加强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研究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习题设计、方式选择和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自学与探究,把每节课的重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和解题思路、方法、规律、技巧弄清楚、搞透彻;曾校长认为“课堂教学必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发展为目标”,要研究高考、研究学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题、检测卷,不能搞一刀切,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
真正实现曾校长所倡导的“创造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最好的教育”。
要认真研究各学科的课堂模式,特别是高三复习教学常见的“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该如何上,要构建有效率有魅力的“讲评课”教学模式,坚决摒弃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的做法。
第三,要强化信息意识。
没有正确的信息引领,盲目的教学会使复习教学迷失方向,苦了教师,误了学生。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前沿信息、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信息试卷、研讨会、校际交流、专家讲座等信息源应多加关注,勤于收集,有效整合,为教学服务。
在我县已沿袭多年的整套照搬名校试题的做法应当被制止,必须结合自身的学情加以取舍,其实这就是“以学定教”原则在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名校的试题是针对其本校学生设计的,对我县少数优秀班级尚可套用,但对大多数班级而言,只能使学生的自信心一次次受到打击和伤害,使学生不仅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若产生了这种情绪,对教学是相当有害的。
套用名校试题还有一大危害就是逐步使我们的教师丧失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导致其教学能力的退化。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只有教师的成长伴随学生的成长,才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天都成为最好”,才能真正使“考试成为师生成长的新起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各学科联组的正副组长要在考试命题的难易程度、难易起伏上想办法、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