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 江水中逐浪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奔涌的江潮,使两岸顿时显得更加开阔,和风顺江吹来, 鼓满了高悬的帆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将近,晨曦微露,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严 冬未尽,可江南的春天却已悄悄的来临。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 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 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 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胸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 负。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 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 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 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 首诗是写乡愁的。
dà n
sǒng zhì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我向东登பைடு நூலகம்碣石山。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 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 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海水那样起伏动荡,山岛那样高耸挺立。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 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合作探究
随堂1+1
(一)《钱塘湖春行》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 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注意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 “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 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 “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 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合作探究
随堂1+1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点拨】诗中3~8句实景描写海水与山岛;9~12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 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 下的宏伟抱负。
自主预习
随堂1+1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主预习
随堂1+1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随堂1+1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 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 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 “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连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 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的一种乍 见的喜悦。
15岁少年 古诗

十五六岁的少年
1、《少年行》--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2、《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代: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3、《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宋代: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
毛发耸。
立谈中。
死生同。
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
矜豪纵。
轻盖拥。
联飞鞚。
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
乐匆匆。
4、《少年行二首》--唐代:李白
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5、《少年行》--唐代: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PPT)

全陶醉
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紧扣“早春”描写春
雨和春草,色彩淡雅。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对比手法进一步 突出初春的美好,
表达诗人对早春
绝胜烟柳满皇都。 的热爱和赞美之 情。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
的印象。
仲春之景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暮春之景
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泪流 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初春之景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宋]杨万里
二、四、六句要押韵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
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个。他和 元稹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其诗歌形象鲜明, 语言通俗,内容清新。代表作有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忆江南》等。
背景介绍
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 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 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 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 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 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思乡愁绪
(乡书、归雁)
品析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 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做简要赏析。
用“生”“入”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更有情趣;蕴含 着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 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写作手法
正面: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手法
艺术特色
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 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 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 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 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 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 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 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之称。
思考: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诗 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 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 的湖光山色之中。
全文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 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 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水 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 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 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 人喜悦的心情。
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
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 “处处”,“家家”?为什么“争暖树”? 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不可以换,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莺和燕都富 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代表了春天 的来临。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 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 能显现出一种春的活力,就会引起人们一种 乍见的喜悦。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11.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 (唐)崔液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唐)李商隐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宋)姜白石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7.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李梦阳《汴京元夕》8.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
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
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
伯永《壬辰元宵夜咏》9.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寅《元宵》10.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
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
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
杨璐《雨夜元宵》1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13.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14.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15.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毛滂《踏莎行·元夕》16.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
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
元宵节的古诗词5首

元宵节的古诗词5首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传统活动。
元宵节的氛围浓厚,而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描写元宵节的诗歌。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首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
一、《元夕》——王安石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
诗中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来形容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描绘元宵节上的狂欢盛宴。
二、《元宵》——杜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了元宵节的孤独。
诗中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形容元宵节的清新和美丽,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三、《元夕》——张养浩红烛照墙来,细雨洒簷间。
花灯燃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养浩所作,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温馨和美好。
诗中用“红烛照墙来,细雨洒簷间”来形容元宵节夜晚的氛围,用“花灯燃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表达元宵节的生命力和希望。
四、《元宵》——苏轼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竹竿斜影暗重门。
青春万岁,君向潇湘我向秦,望千秋共此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描写了元宵节的思念和祝福。
诗中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竹竿斜影暗重门”来形容元宵节的寂静和思念,用“青春万岁,君向潇湘我向秦,望千秋共此盼”来表达对青春和未来的祝福。
五、《元夕夜行黄沙道中》——李商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外万里余,丹崖道上千山暮。
投赠忽报人归去,来时踏雪寻花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元宵节,但其中的“元夕夜行”也表达了对元宵节的思念和祝福。
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诗句赏析

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诗句赏析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赏析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前面几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
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
“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
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现出博大的胸襟。
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习难点】领略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建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③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大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
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
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④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
他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了一个啸傲风月、玩世不恭的诗人,其内心仍然充满了一股牢骚不平之气。
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读①《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有关乡愁的这首诗。
②《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眸一笑的西施倩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③“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
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白沙堤()澹澹()竦峙()萧瑟()碣石() 2、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行不足A、脚B、够C、充分②没马蹄A、没有B、没过C、遮没③昏鸦A、黑色B、昏迷C、黄昏④星汉灿烂A、银河B、星星C、星和月⑤次北固山下A、一次B、停泊C、游 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改为“无数个星天外,几阵阵雨山前”有什么不好? 【合作探究】 6、学习《观沧海》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7、学习《次北固山下》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8、学习《钱塘湖春行》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9、学习《天净沙·秋思》①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②词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该诗押的韵是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12、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13、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主题阅读】(一)阅读诗词《西江月》,完成文后各题: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4、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5、“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16、“路转溪头忽见”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 17、“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 1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 (二)阅读诗句,完成文后各题: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1、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提升】 22、根据要求默写。
(1)《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萆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革色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