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合作探究
随堂1+1
(一)《钱塘湖春行》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 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注意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 “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 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 “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 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合作探究
随堂1+1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点拨】诗中3~8句实景描写海水与山岛;9~12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 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 下的宏伟抱负。
自主预习
随堂1+1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主预习
随堂1+1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随堂1+1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 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 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 “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连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 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的一种乍 见的喜悦。

七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

七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
有什么根据? • ④诗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研读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出的画面。 2、“争”和“啄”字好在哪里?
•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 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 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 忙着衔泥筑巢。
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必将代替旧的不好的 事物。 5、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整体感知
• ①说说诗歌的大意 • ②诗中哪些词语表明了作者的行踪? • ③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
如何写景
海水Biblioteka 实景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动态 静态
动态
虚景 日月运行

王 湾
听读要求:1、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
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2、说说诗歌的大a意n 及四联之间 的联系
客 路 青 山 外, 行 舟 绿 水 前。 首联
所在
淡 淡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颔联
的 乡 愁
探究(答案仅供参考)
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描绘出这一句所展现 的画面吗?并请说说“阔”和“悬”字的妙 处。这是诗人在涨潮时、行舟中所见到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 与岸齐平了,静静的水面上,春风和顺,波平 浪静,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桅杆上高高垂悬。
正 枯藤 老树 昏鸦 面 描 古道 西风 瘦马 写 夕阳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15、(上课)古代诗歌四首

15、(上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 沧 海
曹 操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2、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 德,沛国谯郡(现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 时官至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 追尊他为魏武帝。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 就是诗歌和散文,尤善诗歌,其风格以 慷慨悲壮见称。有《曹操集》。 写作背景: 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们的作品风格为“慷慨悲壮”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
1、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3、试着各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首律诗首 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所写的内容。
4、你能够感觉到全诗所表达的内容 是什么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 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 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 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 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 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做铺 垫。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 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5诗中那一句把“平野开阔,大 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出 来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歌品析
诗句 叙事
统领全篇 内容
情感
东临碣石 观海地点和目的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以观沧海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 水何澹澹 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 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山岛竦峙 山岛景象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描写静景,特写山岛之景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净沙 秋思)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海的辽阔、壮观
激奋心情
豪迈乐观
博大胸怀

秋的凄凉、冷落
惆怅、忧愁 孤寂无依 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观沧海
曹操
曹操
曹操(魏 武帝)
字孟德, 沛国谯郡 人,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 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 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 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得胜而归的曹操,踌躇满志,
1.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李商隐 4、夕阳西下几时回.
5、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 登高 》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雨霖铃》 8、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考考你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 象的千古名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Nhomakorabea。《观沧海》 《天净沙 秋思》
古代诗歌四首》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 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 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15古代诗歌四首.ppt

15古代诗歌四首.ppt

4.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 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 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名句分析
观 沧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 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 诗人。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 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 神。)
颈联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 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 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 “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 阴里/白/沙堤。
思考:最后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诗 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 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 的湖光山色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15课《古代诗歌四首》新讲练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15课《古代诗歌四首》新讲练教学课件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知,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二是说惟有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讲授新课
我寄愁心与,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讲授新课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巨。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讲授新课
我寄愁心与,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讲授新课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谊,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势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讲授新课
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风景,深刻地表现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主题
讲授新课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3.简约中见深细。
讲授新课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讲授新课
杨花落尽子规啼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PPT)

全陶醉
拓展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紧扣“早春”描写春
雨和春草,色彩淡雅。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对比手法进一步 突出初春的美好,
表达诗人对早春
绝胜烟柳满皇都。 的热爱和赞美之 情。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
的印象。
仲春之景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暮春之景
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泪流 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初春之景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宋]杨万里
二、四、六句要押韵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
唐代诗人创作最多的一个。他和 元稹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其诗歌形象鲜明, 语言通俗,内容清新。代表作有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忆江南》等。
背景介绍
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 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 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 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 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 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思乡愁绪
(乡书、归雁)
品析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 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做简要赏析。
用“生”“入”把自然景物拟人化,更有情趣;蕴含 着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 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5课《古代诗歌》
主备人:包丽娟参与教师:侯占平李保华白静李德银叶红红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第一课时《观沧海》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3、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对“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2.创作背景:
3.读准字音:
沧海()碣石()澹澹()
耸峙()()萧瑟()()
四、自主学习:
1、诗歌朗读:小组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停顿。

2、找出诗歌中主要意象,并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主要意象:
描绘画面:
五、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个字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诗眼)由这个字引出的画面很多,有静景也有动景,请找出诗歌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观”
2.品味诗句。

3.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六、当堂检测
1、《观沧海》作者____,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____,小字
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他与儿子___、___并称为“三曹”,是东汉建安(汉献帝)时期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

本诗选自______,原是的_______的第一章。

2、写出《观沧海》中描写波涛汹涌,惊心动魄的诗句:_____,_____。

3、写出《观沧海》一诗中诗人想象、夸张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4、写出《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的句
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观沧海》。

2.搜集曹操《步出夏门行》五章中的其他几首诗歌,并体会曹操诗歌的特点。

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词句美。

2、体会诗句哲理和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
归类比较思乡诗。

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三、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2、创作背景:
四、自主学习:
1、诗歌朗读:小组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停顿。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品味诗句
五、合作探究
1.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
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
语作铺垫。

《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诗歌的意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学习重点:
1、归类比较歌咏春天的诗。

2、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2、创作背景:
四、自主学习:
1、诗歌朗读:小组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停顿。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五、合作探究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5、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6、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六、当堂检测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字____晚年号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七、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2、预习《天净沙秋思》
第三课时《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抓住诗歌意象,体会情感;
2、了解曲的基本常识,体会这首小令意境隽永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发挥想象,描绘上片画面。

2、了解这首小令白描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2、创作背景:
四、自主学习:
1、诗歌朗读:小组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停顿。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五、合作探究
1、根据词作展开想像,描述其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六、当堂检测
1、《天净沙秋思》体裁为_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_ 名,作者_____ ,______ 代.
2、课后研讨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预习16课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