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和答案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首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开篇便将诗人置身于高山之巅,俯瞰着辽阔的大海,展现了一种豁然开朗、壮阔无边的视野。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通过对水与山的形容,展现了大自然的深邃和静谧。
诗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使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的力量。
诗中的节奏铿锵有力,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深刻。
每一个景物和景象,都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幅画面,清晰而生动。
整首诗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震撼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感受。
因此,读完《观沧海》,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高远,也能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壮阔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表现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生命的流逝。
这两样景物不仅仅是描绘,更是通过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无奈。
杨花落尽可以视作春天的落幕,而子规啼则是秋天的预兆,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则是诗人听说龙标即将经过五溪,意味着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而“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愁和对心中情感的寄托,而“随风直到夜郎西”,则是对远方的思念和期盼。
总体来看,通过对杨花和子规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迁,更通过自然景物的象征性意义,抒发了人生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描绘了行舟在宽阔的江海上的情景。
首先,“潮平两岸阔”表现了江海水势平静,两岸辽阔开阔,这种开阔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境界的宽广和开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碣.石(jié) 咏.志(y ǒng ) 子规啼.(dì) B .竦.峙(s ǒng )枯.藤(k ū) 断肠.人(cáng) C .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 .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 āo )2. 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3. 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 ”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4.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是,字, (朝代) 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著称。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天净沙”是名。
该曲的作者是,代著名戏曲作家、家。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简答题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简答题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一、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和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姓名)字,号。
4、《天净沙 .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整体感知.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抱负。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5、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6、《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基础知识1、按原文填空。
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②《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 .④《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ji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主题思想】《观沧海》描摹了大海气吞山河、笼涵宇宙的雄伟景象,抒发诗人雄浑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统一祖国的愿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述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个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动摇荡,山岛高耸高耸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赏析选择题:3、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经由过程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解析】D“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朴实。
《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解析)

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
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
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1/7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 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 澹.澹( )
萧.瑟.( ) ( ) 枯 téng( ) 天 yá(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基础训练
(一)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用原文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二、课时达标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题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答: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答: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一、基础训练
(一)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 1。
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时达标
(一)
1.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二)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
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
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三、能力提升
(一)1.阴阴又
2. 思乡
(二)1.示例:“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
(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人意好”(“好”“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