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 ) 子规( ) 萧瑟( )jié____石天yá____ sǒng zhì_______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江春/入旧年C.闻道/龙标/过五/溪 D.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观沧海》中的句子填空)曹操借日月从海平面升起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填空)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填空)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5.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

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次北固山下》的赏读。

例句:我从“潮平两岸阔”中,仿佛看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美景。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天净沙·秋思》的插图,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请你给插图作者提一条建议。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1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21.为提高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 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积极参与其中。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制作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表达了诗人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 心壮志。
20.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 人生态度。 [示例二]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 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上台朗诵。②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谁朗诵得最好。③总 结诗歌朗诵技巧。④颁奖。⑤结束。
【微作升级】 22.请用现代汉语把下面这首古诗改写成写景短文,300字左右。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观_____”。写景时,先写岛 上的_树__木__百__草_,再写海面上的_秋__风__洪__波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8.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 析。
[示例]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 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等是静景,衬托沧海的气势。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诗句 是_枯__藤__老__树__昏__鸦_,小__桥__流__水__人__家__,古__道__西__风__瘦__马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山岛竦.峙(sǒng) 幸甚至哉.(zāi)C.杨花落尽子规啼.(tí) 风正一帆悬.(xuán)D.秋风萧瑟.(shè) 枯.藤老树昏鸦(k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C.随君直到夜郎..西(人名)D.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按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句子:,。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6.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简要赏析。

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8.“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指什么?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妙处。

(三)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 (4)归雁洛阳 边 (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8
9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综合实践·素养练 21
1. 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水何澹澹• (dàn)
jié 碣• 石(è)
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信,叙说苏武在某个苦寒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
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人。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朝的王湾。“次”
是“停宿”的意思。
曹操字孟德。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东汉末著名
B.幸甚至哉(zāi) •
竦• 峙• (sǒng chì) zhì
C.涌• 起(yǒng)
子规啼•(tí)
D.一帆悬•(xián) xuán
萧• 瑟• (xiāo sè)
枯藤• (téng) 昏• 鸦(hūn) 归雁• (yàn) 断肠• (chá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到__达__,__登__上__。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 澹• ______水__波__荡__漾__的__样__子__。______ (3)山岛竦峙_______耸__立__。________________ •• (4)幸甚至哉_______达__到__极__点__。________________ • (5)次• 北固山下______停__宿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 夜• _______指__夜__将__尽__未__尽__之__时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新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2;首句有哪些意象?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达标(共6题;共24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

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伟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2;杨花;子归鸟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
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