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透析古典诗歌鉴赏六大热点题材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盘点与反思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盘点与反思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盘点与反思作者:韩淑颖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24期盘点2014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唐诗7 首,宋诗7 首,清诗2 首,宋词3首,元曲清曲各1 首。

题材有9 首抒情诗(大部分是景情结合),3 首田园诗,2首伤春诗,1 首咏物诗,1 首送别诗,1 首行旅诗,1 首爱情诗,1 首记人诗。

涉及到的考点,考查形象的题5 道,考查语言的题4 道,考查表达技巧的题10道,考查思想内容和情感的题18 道(包括和表达技巧兼考的)。

这样看来,2014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唐诗宋诗为主,题材以情景结合的诗歌为主,涉及到的考点以表达技巧和内容情感为主。

反思2014 年高考诗歌鉴赏,备战2015 年高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读懂诗歌是前提(一)充实文言知识库,从字面上读懂阅读诗歌首先应调动文言知识库,逐句翻译,了解大意。

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词,更应该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推断。

如天津卷中“阑珊”为“将尽,衰落”之意,“濯”为“洗”之意,理解了这些实词,也就读懂了诗歌。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典故,江西卷直接考查了“舞雩风”这一典故的出处,重庆卷也间接考查了“王谢堂前燕”的典故。

(二)把握古诗词类型,从内容上读懂常见的古诗词有:1.借景抒情诗。

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

如新课标Ⅰ卷、辽宁卷、四川卷等。

2.赠友送别诗。

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往往抒写离情别恨,或激励劝勉友人,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

如广东卷。

3.伤春伤别诗。

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或表达美好春光无人欣赏的孤独惆怅。

如天津卷、安徽卷。

4.羁旅行役诗。

游子所见所闻所感,包含着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乡的无穷思念。

如新课标Ⅱ卷。

5.山水田园诗。

诗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2014高考古诗鉴赏指导

2014高考古诗鉴赏指导

返回目录
真 题 体 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 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 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 意境。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答案] 示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 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 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返回目录
真 题 体 验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 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 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考生可深入分析词的 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 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 、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 是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 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 却坚忍不拔的形象。
返回目录
考情纵览
4.古代诗词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 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考查。对形象、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词鉴赏这类题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 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 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而且,2012年的湖南卷考查了诗歌的文体常识,这提 醒考生复习时对一些基本的诗歌常识应当熟知。2013年考 查了高考非规定篇目古诗词的默写,即小学、初中应当背 诵的诗歌,这提醒考生要加强平时的积累。 5.对于古代诗词鉴赏题的备考,一定要重视读懂诗 词,要把古诗词当作文言文来对待。读懂,是第一步。读 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

2014届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2014届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2014届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一.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分类:(1)古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吟”等诗歌也属古体诗。

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

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

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

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

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

2014年古诗词赏析解析

2014年古诗词赏析解析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 请作简要赏析。(3分)
1、(3分)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不仅仅淋漓尽致的写出了诗人心中
那种恬静闲适(1分),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 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应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 ⑵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中“带”和“两 两”这两个词淡淡写来,却形神兼备,这 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试结合作品内容 加以简析。
⑵诗人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 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 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 氛围。“带”与“两两”用语质朴自然,写出了牛的怡然 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以形传神,抒发了 诗人迟暮清寂的情感。(答出动静结合手法并能具体指出 动景和静景及表达效果给2分;分析出“带”和“两两” 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给2分。)
9、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 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或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 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 深厚的渊源等。启发是: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 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 水长流。
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 厌恶。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________、_______、

透析古典诗歌鉴赏六大热点题材

透析古典诗歌鉴赏六大热点题材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 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 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 体味艺术特点。 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 旅途的艰辛、 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闺怨诗: 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 思念, 业的情怀; 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 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 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 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 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行(羁)旅诗和闺怨诗 羁 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 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 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 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 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 闺中怀人。 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 或托物传情( ),或因梦 寄情,或妙喻传情。 寄情,或妙喻传情。
1.形式标志: 形式标志: 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 等字眼; 题目中多出现“ 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 有用乐府旧题的, 凉州词》 少年行》 关山月》 从军行》 《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基本主题: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 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 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 分析重点: 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 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 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 类型的情感, 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 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2(边塞征战诗)

2014年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2(边塞征战诗)
•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 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 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 从军行 杨炯(唐)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直接抒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 豪情。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 四、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 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 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jiū]。”
•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 骨!

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蓟北雄关:指黄崖关长城,它位于蓟县北部山区,雄险奇秀兼具,以年代久 ,变化多,布局巧,设施全成为长城建筑史上的杰作,和长城博物馆、"水 关"、"八卦城"石刻碑林等景点在长城全线称绝。
• 阴山山区:现存名胜有昭君墓(青冢)、战国赵长城、高阙鸡鹿塞、武当召 (汉名广觉寺)、美岱召、百灵庙等。古今有许多著名诗句描写此山。如北 朝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民歌之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名句,都如实地描写了历史时期阴山的风光和人类 活动。

2014年版高考考点(13):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版高考考点(13):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2014.2.24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包括两个方面:①鉴赏文学作品(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语言主要有对语言的语意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效果两种考查方式,主要从词语的凝练传神、词语的描写形象、营造意境上的作用以及对作者表达感情的作用三个方面设题(炼字、诗眼)。

鉴赏表达技巧时要注意区分不同要求:有修辞方面的,有表现手法方面的,还有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方面的。

评价文章(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评论型题),最常见的考查形式是提供一种现成的观点,要考生结合诗(词)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赏析,或问考生是否同意,并要求说明原因。

2014年诗歌鉴赏可能会具有以下特点:(1)选材更加广泛。

诗歌鉴赏试题文本体裁的选择更多样化,“诗词并重,兼顾其他”。

唐诗宋词依旧是选材的热点,写景、咏物诗可能是选材重点。

(2)鉴赏语言、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仍是考查重点。

高考古诗词鉴赏不讲求宏观把握泛泛而谈,而注重探讨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如考查那些起线索作用的字词、点明主旨的字词、用得传神的字词、抒情议论的语句的作用(好处)、写景句所用的手法等。

(3)评论型题目的考查成为一种趋势。

下面将按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形象、不同题材诗歌鉴赏要诀、评价文章(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诗歌鉴赏高考题等方面来带动。

鉴赏诗歌语言一、对语言的语意的理解(对诗意的理解)要懂得“诗家语”。

进行古代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2014高考前诗歌鉴赏总结

2014高考前诗歌鉴赏总结

【表一:古诗阅读考查内容】【做过的古诗词梳理】海淀期末漫感①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料想。

※ “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海淀一模(19分) 古风(其四十六) 李白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

②扬执戟: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 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①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海淀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8感皇恩① 宋·朱敦儒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

菊篱瓜畹②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

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

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

②畹:田地。

② 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

(5分)拓展延伸题一 “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

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

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诗句,都体现了“无理而妙”的特点。

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的理解。

(200字左右,12分)评分标准及具体分析2分(照抄得1分。

有自己的理解,对“无理”或“妙”中一点写具体透彻,即可得2分) 2、结合诗句阐释分析,7分① 引用恰当诗句并解释,1分② 分析诗句中的“无理”处,2分 ③ 分析诗句的“妙”(艺术效果),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古典诗歌鉴赏六大热点题材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精练,倍受人们喜爱。

在中考中,它是语文试卷中不可或缺的题材。

在此,作者总结了古典诗歌常见的六类题材,供大家参考。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