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祖先的摇篮》优秀学案(精品)

合集下载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探讨祖先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祖先的摇篮》的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展示祖先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3.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祖先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2)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3)观察生活中与现代生活差异较大的事物,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2. 拓展作业:(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点进行研究。

(2)下一节课分享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参与讨论、完成练习等情况。

(2)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经典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

3.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祖先的生活方式,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合作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家庭阅读: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阅读其他有关祖先生活的故事或文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书写练习:学生书写课后生字词,加强记忆。

3. 思考题: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思考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九、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地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十、课程资源1. 课文课件和生字词卡片,用于辅助教学。

2. 图片和视频资源,用于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故事背景2.理解文中寓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3.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祖先的摇篮”文本阅读2.课堂讨论和分析3.写下对文本的感想和思考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或简单的讲解等方式,介绍“祖先的摇篮”的故事背景和作者2.分发文本,让学生阅读文本3.让学生自由阅读,了解文本大意和细节4.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某个关键点进行讨论和分析5.小组汇报,让学生将自己的讨论和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和分享6.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7.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分享给其他同学课堂评价1.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和细节理解能力2.学生课堂讨论和分析的能力3.学生对文本寓意的把握和表达能力4.文字表达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教学拓展1.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下自己的摇篮故事2.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扩大学生文化知识面3.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能力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故事背景,理解文中寓意并进行简单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文本阅读、课堂讨论、写作思考•教学步骤:1.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2.分发文本,自由阅读3.分组讨论和分析4.小组汇报5.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课堂评价:阅读能力、课堂讨论和分析能力、寓意把握和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了课堂讨论和分析,通过对文本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深度分析,学生们加深了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也在写作中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提高了对文本的领悟和理解能力。

但是,在作业评价中,我发现学生们写作的表达较为简单,缺乏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会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祖先的摇篮》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祖先的摇篮》优秀学案(精品)

《祖先的摇篮》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2.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2.我们的祖先还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
3.你想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
四、参考资料
原始森林是指天然形成的,未遭到人的破坏的完整生物圈。

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
核心。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绿林湿地,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

地球上的原始森林丰富多样,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亚马逊的森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几片原始森林,但是在非洲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森林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四、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档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模板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经典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祖先的生活情景,对祖先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祖先的生活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对祖先有初步的认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祖先生活情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祖先的摇篮》2. 教学资源:PPT、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祖先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合作:(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祖先的生活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祖先生活方式的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了解现代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二年级《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语文二年级《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第 1 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

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

“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

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

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8祖先的摇篮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8祖先的摇篮教案湘教版

9种窗帘~~~~~~~~~~~~~~~~~~~~~~~~~~~~~~~~~~~~~~~~~~~~~~~~~~~~~~~~~~~~~~~~~~~~~~~~~~~~~~~~~~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激发质疑。

老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甲:“种窗帘”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乙:“窗帘”可以种吗?请小朋友们自由默读课文,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拼音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将生字标上记号。

三、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1、出示卡片。

2、流,如何读准字音的?学生甲:“两”、“蜂”、“唱”、“龙”都是后鼻音,“满”、“欢”是前鼻音。

学生乙:“华”、“龙”都读第二声,在“华华”、“龙龙”中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学生丙:“欢”单读“hu ān ”,在“喜欢”中读轻声。

3、指名读、抽读、轮读、领读、开火车读。

4、识记字形,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四、出示认读字,指导学生认读。

1、出示卡片。

2、辨析它们的读音。

3、多种形式地读。

五、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

1、指名听写上节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变序法突出课文重点,同时借助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劳动创造美”,从中受到要从小热爱劳动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难点: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突破方法: 借助结尾段妈妈的话,启发学生体会,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变序教学法。

学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1、点学生分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共6段)1、齐读结尾段的第一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彩色的窗帘?3、如果你是陶陶家中的一员,你喜欢哪个季节的窗帘?由学生自选片段,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并进行相关的词句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2、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2.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2.我们的祖先还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
3.你想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
四、参考资料
原始森林是指天然形成的,未遭到人的破坏的完整生物圈。

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绿林湿地,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的。

地球上的原始森林丰富多样,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亚马逊的森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几片原始森林,但是在非洲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森林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