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新

合集下载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其成立于1931年,坚持举行游击战争,进行宣传工作,巧妙地应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成功地击败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东北抗联的精神,如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忠诚勇敢、创新求变等方面的精神,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今天要团结一心,凝聚力量,解决现实问题,就有必要学习和运用东北抗联精神中的团结力量。

其次,新时代需要强调人民军队以及军人忠诚不渝的精神,这也是东北抗联所坚守的信念。

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正义勇敢、忠诚坚定的军队。

东北抗联的精神,可以给当代士兵以提供聚焦目标、激发斗志的鼓动。

此外,新时代需要加强革命传统与文化的传承,而东北抗联的精神和传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需要从文化层面宣传东北抗联的历史意义、烈士们的事迹、革命传统和精神,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当前把握历史、面向未来、激发民族精神的必要之举。

我们应该发扬东北抗联的优良传统精华,将其与当
代革命精神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只有在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持下,我们才能为构建和谐稳定、开放包容和繁荣发展的中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新路径的研究现状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新路径的研究现状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新路径的研究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这段历史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毅力。

为了保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奋勇前进,舍身取义,不怕牺牲。

这段历史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优秀精神。

当前,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工作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认识东北抗联的精神。

这些活动包括举办纪念活动、举行主题展览、组织青年学生参观东北抗联纪念馆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东北抗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寻求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新路径。

比如,有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在了东北抗联的宣传工作上,认为宣传工作是东北抗联能够传承下来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和精神。

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关注于东北抗联的教育价值,认为将东北抗联的历史和精神融入到教育中,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
通过教育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和精神。

总之,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东北抗联的历史和精神,从而传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东北抗联精神是指东北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展示的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体系。

它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各族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而形成和培育的一种特殊精神品质。

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地区的时候,东北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和压迫。

面对敌人的侵略,东北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成立了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

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展现出顽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东北抗联精神的特点之一是坚持团结和合作。

在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抗日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了紧密的战斗团结。

他们共同抵制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共同保卫祖国的安全,共同展现出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东北抗联精神的特点之二是坚持民主和平等。

在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组织和活动都是在民主原则下进行的。

各族人民对抗日斗争的方针和策略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他们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同时,也积极倡导民主权利和平等待遇。

这种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东北抗联精神的特点之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和科学发展。

在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积极开展了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

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生产,提供军需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们也注重科学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北抗联精神的特点之四是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

在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增强抵抗日本侵略的文化自信。

同时,他们也积极创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为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它不仅在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精神

新时代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精神

新时代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精神作者:何伟志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03期摘要:东北抗日联军用献血和生命铸就的“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

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激荡爱国主义炽热情怀,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练就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领,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必将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东北抗联精神 ;永恒价值;中国梦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3-004-06“精神成砥砺,千载此中寻。

”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

随着时光流转,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东北抗联英雄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但是光耀千秋、启迪后世、激励来者的东北抗联精神,已经融入了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融入了国魂、党魂、军魂,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

今天,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相结合的文化产物和红色基因,作为中华民族史册和中国精神族谱中的重要内容,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

新时代东北抗联遗址保护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浅析

新时代东北抗联遗址保护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浅析

新时代东北抗联遗址保护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浅析作者:曲凤元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1期摘要:在中国革命史上,东北抗日联军建立的卓越功勋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本研究针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进行分析,对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基于多元化的价值观、存在的信仰危机等方面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新时代东北抗联遗址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论述,在保护利用抗联遗址过程中提高了其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抗联遗址保护;历史意义;社会价值抗日战争自“九一八”事变爆发直至1945年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这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不仅在前六年参加了局部抗战,还坚持了全面抗战的后八年,该队伍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直接领导。

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将我国东北地区侵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艰难的民族危亡时刻建立,将各阶层民众团结在一起,在东北抗战中使大规模游击战争得到广泛开展,成为一只重要的主力军。

抗日斗争的十四年历程中,残酷进攻、讨伐及屠杀人民群众的日寇,抗联将士充分利用白山黑水中的高山密林作为重要屏障对日寇进行坚决打击,根据不完全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间共歼灭近18万日军官兵,使大批日伪军的有生力量消灭,中国东北地区严重阻碍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东北抗日联军做出十分重要的贡献,对侵华日军进行了严厉打击,是抗日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战斗精神、不畏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及国际主义精神这五方面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

以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主要代表的抗联将士以其优秀的思想品行和精神内涵在抗战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伟大的抗联精神,成为对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奋战,最终将日本法西斯战胜的重要精神动力支撑。

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精神中,抗联精神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以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革命精神共同属于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基于爱国主义的中国精神和民族之魂,是对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激励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1. 介绍东北抗联东北抗联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主要抗日力量之一。

东北抗联由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指挥部及各抗日武装组织共同组成,它的成立标志着全中国抗日战争由东部向中部、西部蔓延的新局面的形成。

2.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所倡导和践行的一种奋斗精神和忠诚精神,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2.1 坚定的抗战信念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抗战信念。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侵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始终保持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为保卫祖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严明的纪律要求东北抗联坚持建立严密的组织纪律体系,要求所有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指挥与安排。

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下,东北抗联的将士们经受住了极大的考验,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纪律,展现了作为一支优秀军队的素质和气质。

2.3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东北抗联以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重重困难和层层考验,奋勇向前,坚决投身抗日战斗。

无论是在敌人围剿的困境中,还是在外部援助的缺乏下,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始终保持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毅力,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4 忠诚的革命情怀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是忠诚的革命情怀。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的将士们始终坚守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冲锋在前,不畏生死,甘愿舍身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3. 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旗帜。

东北抗联精神在当前时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东北抗联精神鼓舞着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毫不动摇的奋斗精神。

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序列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

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序列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

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1、景振卿:1880-1934.05.01吉林长春人。

1934.03-1934.05东北民众救国军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

2、朴翰宗:1911-1935.01.11朝鲜庆尚道人。

1934.11-1935.01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参谋长。

3、李红光:1910-1935.05.12朝鲜京畿道人。

1934.11-1935.0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师师长兼政委。

4、何忠国:1909-1935.06.17湖北人。

1934.10-1935.06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政治部主任。

5、韩浩:1905-1935.08.28朝鲜人。

1934.11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师副师长、1935.05-1935.08师长。

6、李松波:1904-1935.09吉林磐石人,朝鲜族。

1934.11-1935.09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2师参谋长。

7、杨太和:1904.08.17-1935.09又名杨景荣,吉林省吉林市人。

1934.11-1935.09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1师师长兼第1团团长。

8、李光林:1910-1935.12.24吉林延边人,朝鲜族。

1935.02-1935.12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政治部主任。

9、傅显明:1900-1936.02.17黑龙江双城人。

1935.02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师长,1936.01-1936.02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2师师长。

10、李敏焕:1913-1936.07.15朝鲜咸镜北道人。

1934.11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师参谋长,1936.01-1936.07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1师参谋长。

11、李学忠:1910-1936.08.09又名李宗学,山东人。

1935.0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政治部主任,1936.03-1936.08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部主任。

12、史忠恒:1906-1936.10吉林永吉人。

1936.01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2师师长,1936.03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2师师长、1936.07-1936.10第5师师长。

新时代视域下东北抗联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东北抗联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东北抗联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摘要:在黑龙江寒冷而广袤的黑土地上,每个时代,总有一种力量如江潮涌动;总有一种精神凝聚希望;总有一些英雄逆风而行!他们是为民请命的人;是舍生取义的人;是英勇牺牲的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谱写了抗日战场上撼天动地的不朽赞歌。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伟力;红色基因;在十四年的抗战岁月里,东北抗联的将士金戈铁马、蘸血成诗,用鲜血浇灌了和平之花,用生命谱写了一个有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令后人千古传诵,进入新时代,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用东北抗联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续写和平时期动人的乐章。

一、东北抗联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产生的历史背景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自爆南满铁路,却隐瞒自己的残暴行为把恶行嫁祸给中国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此,由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产生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1年9月—1933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助义勇军斗争和创建游击队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1933年5月—1936年2月,在创建游击队的基础上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第三个阶段是1936年2月—1942年8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及苦斗时期;第四个阶段是1942年8月—1945年8月,苏联整训及反攻胜利时期。

1931年9月—1933年5月的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助义勇军斗争和创建游击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全社会发起了抗日救国的号召,广大东北同胞响应号召、奋勇抵抗自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

此后抗日游击队与抗日义勇军一起在白山黑水中,燃便了民族自卫的抗日烽火。

1933年5月—1936年2月在创建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各级党员的信。

指示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东北实行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颅下落:
抗日战争胜利59周年前夕, 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吉林省 长春市传出:抗日名将赵 尚志失踪了62年的头颅, 终于有了下落。2004年5 月31日,正在组织拍摄大 型文献片《东北抗联》的 姜宝才,又一次踏上了长 春的土地。一个不经意的 消息,触动了他敏感的神 经:长春市般若寺在内部 施工时,发现了一颗无名 头骨,并被僧人转埋在了 长春市远郊净月区。
英勇就义:
1942年,赵尚志被日本 特务诱捕。日本特务在 行进途中向赵尚志开枪, 赵伏的人押回伪警署。 赵尚志英勇不屈,坚强 就义,时年34岁。 后来,日本鬼子把他的 头颅砍了下来,用飞机 运到佳木斯,随后又运 到长春的伪满洲国政府, 最后头颅下落不明。
东 北 抗 日 联 军 ( 抗 战 时 期 东 北 抗 日 武 装 )
荣誉:
2015年9月3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是10个英模部队 方队之一,徒步接受检阅。
个人简介: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 12日),汉族,热河朝阳 (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 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 党员之一。
第二次开除党籍
1940年,赵尚志第二次被中共北满省委开 除党籍,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 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 中央路线;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 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 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 1982年,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 志同志党籍的决定》。决定恢复他的党籍, 告慰英灵,赵尚志死后40年终被平反昭雪。
五、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
六、提出了由量到质转换的建军原则,总结了抗 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 七、为打通与党中央联系,积极努力与苏联边疆 区党委和远东军建立正式关系。
无暇婚嫁
赵尚志也渴望幸福的生活,但他为了革命事 业,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他曾对战友说: “不驱逐日寇就不成家!
谢谢大家
第一次开除党籍
1933年1月,赵尚志领导的部队被日军击退。 由于此前就对赵尚志怀有成见,因此省委在 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下,顽固地坚持把 赵尚志开除出党。 但之后的一年来赵尚志创造和发展了珠河游 击队,开辟了满洲反日游击区域,扩大了党 与游击队的很大政治影响,推动了满洲反日 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展。






肖聪 李欣聪 李春星 田梦瑶 谢一琳 王楠 邱莹 郎凯佳 聂嘉 李旭
会计一班
东 北 抗 联 英 雄
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 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他 们经历了艰苦时期(1938年1月至 1939年10月)之后,于1944年在 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 进行反攻,沉重打击了日本敌军。 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 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 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 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 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 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 物”。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众多贡献: 一、创建了抗日武装。
二、创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并领导、 指挥了许多抗日游击战争。
三、为唤起民众,建立了东北民众反 日联合军政府。
赵尚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众多贡献: 四、建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抵 制不切实际的反日斗争政策。
早年经历: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清末秀才,在家 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 的教育。但后来因家境贫困不能继续读 书。曾在一白俄家当杂役,后在银匠铺 当学徒,摆地摊卖面粉、烧饼等。1923 年(十五岁) 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市分行道 里支行当信差。
革命经历: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季进入黄埔 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中山舰事件”之 后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领导组织了学生运 动,在长春市开辟党的工作。 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 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 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 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 游击队,担任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赵 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 根据地。
机智脱困
1933年3月,为了能够继续抗日,赵尚志只身从哈 尔滨市来到宾县投奔义勇军孙朝阳的队伍。义勇军 的人看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在赵 尚志的软磨硬泡下,义勇军勉强同意收下他当马夫。 一次战斗中,孙朝阳的部队被日军围困在宾县东山, 处境十分危险。在这危急时刻,赵尚志说:“像现 在这样一步一步退却,不是等死吗?眼下,必须以 攻为守,最好是奇袭宾县县城。胜了,可以削弱日 军,获得战利品,补充自己;不胜,也可以牵动日 军,乘隙转移,跳出包围圈。”一番话,听得孙朝 阳直点头。于是,他让赵尚志率队攻城,并最终冲 出重围,化险为夷。事后,孙朝阳十分高兴,委任 赵尚志为参谋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